问题

亲戚让你开车三百公里接,送去机场,这是合理要求吗?

回答
哎呦,这事儿可真是让人犯愁。我收到消息,说亲戚让我开车三百公里去接他们,然后还得送他们去机场。听着这事儿吧,我脑子里立马就过了一遍,这到底算不算“合理”的请求呢?

首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三百公里”是个啥概念。三百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你想啊,就是个单程。来回就是六百公里。现在油价这么贵,光油费就不是个小数目。而且这可不是说像平时出去逛街那么简单,而是得专门腾出一天的时间,甚至可能得提前一天出发,第二天才能把人送到机场。

你算算这时间成本。三百公里,就算你开得飞快,平均时速一百公里,也得三个小时。这还没算上路上堵车、加油、吃饭、休息的时间。要是路况稍微不好点,或者赶上节假日出行高峰,那时间就更没谱了。你还得提前到,不能迟到吧?人家航班时间是固定的,你耽误了,那可就是大事儿。

然后,咱们得想想这“接送”的意义。一般来说,亲戚之间的帮忙,都是建立在能力范围之内,并且是双方都比较方便的情况下。比如我家门口,顺道儿捎一把,那肯定没毛病。但是这三百公里,这就不是“顺道儿”能解决的问题了。这就属于是“专程”了。

而且,这三百公里去接,然后送去机场,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开车。你得考虑自己的车况,长途跋涉对车也是个考验吧?你还得考虑你自己的体力,你平时工作忙不忙?有没有休息好?一个人开车这么长距离,要是精神不济,这多危险啊。

再者,这“机场”是个啥地方?通常机场都是在大城市,交通本就复杂。你把你亲戚送到机场,你还得开车回来。这一趟下来,可能一天就没了,甚至得在外面过夜。这就不是简单的“举手之劳”,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和金钱。

所以,我个人感觉,这请求吧,从情理上来说,确实是有点“过分”了。亲戚之间互相帮忙是应该的,但是这种明显超出常规、超出合理范围的请求,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当然,我理解亲戚可能遇到了困难,没有别的办法了。但作为请求者,也应该考虑到对方的实际情况,是不是可以稍微变通一下?比如,能不能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到某个离家近一点的交通枢纽,你再过去接?或者,能不能花钱请个网约车或者代驾?或者,能不能提前跟亲戚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分担一些油费或者其他损耗?

说到底,这事儿得看你们之间的亲近程度,以及平时的相处模式。但如果这已经是常态化,或者亲戚完全没有考虑过你的付出,那这要求确实就谈不上“合理”了。

我的想法是,如果实在推脱不了,那就做好心理准备,把事情做好。但同时,也得找个机会,委婉地表达一下自己的难处,让对方明白,这样的请求对你来说是有很大压力的。毕竟,亲戚关系也得建立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对吧?不能一味地牺牲自己,去满足别人的“不合理”需求。

所以,至于是不是合理,我只能说,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请求确实是超出了我能够轻松应对的范围,需要仔细衡量和沟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情况呗

如果是关系比较好的兄弟姐妹之类的,刚好又有时间,跑一趟就跑一趟也无所谓

但是如果是普通的亲戚那就不一定了,如果是爸妈的好朋友,估计我爸妈自己就去接了也不会让我来接

其他的一律自己到附近火车站我去火车站接

莫名其妙想我跑这么远去接?做梦呢

user avatar

分享一下吧,在心里憋了挺久了……

2019年6月,大舅哥的女儿,我老婆的侄女高考结束高中毕业,收拾行李从潍坊回菏泽老家。

大舅哥打电话给我,让我开车先接到我家(济南),玩几天再回去。

一来一回大概400公里吧,倒是不算远,也不是钱的事,巧就巧在刚好有个项目投标,加班了好几天,有点精力不济,怕跑长途危险。

于是就拒绝了,告诉大舅哥,我潍坊有同事在,让孩子坐个动车吧,我让同事帮忙送个站或者行李打包发个快递啥的,“孩子嘛也别太娇着了”。

没想到的是,大舅哥带了个亲戚俩人从菏泽开车去了,单趟500公里,天不亮出门,当天往返。

结果快下高速的时候,打瞌睡撞到了护栏,大舅哥锁骨骨折,其他人轻伤,车报废了,赔钱罚款都是小事了。

后来,大舅哥养伤期间,我去探望,感受了一下众人的情绪:

1、我大舅哥本人并没怪我,或者有点惭愧,说大老远跑这一趟,有点和我赌气的成分,没想到疲劳驾驶真的这么危险,害人害己;

2、我老婆还好,知道老公没恶意,理解我的理由和判断,但是心疼哥哥,说了几句抱怨的话,也都没往心里去;

3、没文化的丈母娘和大嫂子,还有不懂事的大侄女,没给我一点好脸色,就差没明说是我害的了;

4、我本人,呵呵,有心里负担,也不是特别大,问心无愧。


写在最后:

开车三百公里也算是个小长途了,要耗费时间、耗费金钱、还要承担跑长途的辛苦和风险,

能拒绝就拒绝吧。

懂事的人不会怪你,不懂事的人,怪就怪吧,反正问心无愧就好。

user avatar

我没这种亲戚。

除非是病人,长辈,作为小辈理应尽可能照顾,但是也可以通过雇人雇车的方式。

如果就是使唤人,那就没有这种亲戚。

user avatar

我一直很好奇一件事,为什么我们不敢直接说不,而非要去论证对方的要求“不合理”?

user avatar

你知不知道?

从北京出发三百公里能到辽宁,那是996到666的距离;

从阿联酋出发三百公里能到伊朗,那是疼爱到制裁的距离;

从东京出发三百公里能到福岛,那是奥特曼到哥斯拉的距离;

从福州出发三百公里能到台北东海岸,那是建国七十余年也未曾跨越的距离。

你知不知道?

根据《限制弹道导弹扩散条约》规定,世界各国禁止出口射程超过三百公里的弹道和巡航导弹。

也是为了尊重该条约,我国成功研制了射程超过四百公里的精确制导火箭弹。

你抬头往上看,三百公里处有我国的各式卫星,尽管低轨卫星的寿命都不太长,可她们还是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你沉默服务着,直至在大气层中燃烧掉最后的自己。

而印度去年居然声称自己的布朗运动导弹能够把她们提前打下来!!!

三百公里有如此之多的爱恨情仇,星辰大海,可你都不知道,也都不在乎,你只关心亲戚的要求合理不合理……

今夜,你不关心人类,你只想着你自己!

user avatar

很不合理……


因为我国离最近的机场有三百公里的城市,不在青藏高原就在南海诸岛,考虑到后者肯定不能开车,所以……

提问者住在青藏高原人迹罕至的地方,有亲戚坐飞机来看望,不带上氧气瓶什么的去接太不合理了,万一有高原反应呢?



user avatar

多大个事。

按来去里程,一公里收一元。

(对了,如果人家早年对你好,那算预付,算账时你得加6%的年化复利。觉得不好算,每12年翻一番就好)

.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user avatar

这种问题问的就是莫名其妙。

他是你亲戚,你愿意去接送那就是合理,你不愿意去那就是不合理,只有你想不想去,没有要求本身是不是合理。

我不知道这种问题发到知乎上来说有什么意义,合着知乎上有200个人支持,这是不合理的要求,你就把问题打印出来扔给你亲戚,然后理直气壮的不去?反正我们大家都说这是合理要求,你就去?

这是多么莫名其妙的逻辑,你不想去,你本来就可以不去,你不需要上网来找支持。你要是抹不开家里人的面子,你本来就应该去,你不想去也得要去,因为你不愿意为了这个跟亲戚拉不下脸。成年人的世界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想去就去,不想去不去,别把责任推给网友帮你决策,别把责任推给亲戚的不合理

user avatar

分情况,亲近经常来往的,或者曾经帮了我们家的,300公里送人,我时间能抽出来,送啊(但这种反而很少,都是我主动,人家还不好意思,事后必会给我好处)。

纯粹占人便宜的那种亲戚,也基本不怎么来往,就算有厚脸皮的提出这种要求,也会毫不犹豫的拒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呦,这事儿可真是让人犯愁。我收到消息,说亲戚让我开车三百公里去接他们,然后还得送他们去机场。听着这事儿吧,我脑子里立马就过了一遍,这到底算不算“合理”的请求呢?首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三百公里”是个啥概念。三百公里,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你想啊,就是个单程。来回就是六百公里。现在油价这么贵.............
  • 回答
    我姥姥家在一个靠山的小村子,每到夏天,我们这些孙辈都会被送过去,一住就是一个多月。那些日子,像是从黑白老电影里走出来的,虽然模糊,但很多画面至今仍旧清晰得像昨天刚发生一样。要说最忘不了的,大概是那个暑假,我大概十一二岁,正是觉得天底下最聪明、最懂事的时候。那年夏天特别热,村子里的人们白天都躲在屋子里.............
  • 回答
    我有个表姑,提起她来,我的血压都要往上蹿。她这个人,怎么说呢,就是那种“热情”到有点过头的类型,但这份热情,在我看来,很多时候都是纯粹的添乱。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大概是好几年前,我刚毕业不久,租了个小公寓。那个小公寓虽然不大,但对我来说,简直是我的一个小天地,我花了很多心思去布置,一点点地添置我喜欢的.............
  • 回答
    说实话,这种瞬间其实挺多的,而且大多是来自那些“关心”你的亲戚,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表达方式或者背后隐藏的心思,就很容易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觉得他们“讨厌”。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我大学毕业不久,刚开始工作,手头也比较紧。我姑姑突然打电话来,上来就问我:“你现在一个月工资多少啊?有没有两千块?.............
  • 回答
    这婆婆的做法,说实话,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也挺膈应人的。你想啊,你高兴地请亲戚吃饭,结果亲婆婆在你耳边悄悄说“让你少吃点,给别人留点”,这一下子的兴致就被浇灭了一半,是不是?咱们来掰扯掰扯,她这番话里头,到底藏着几层意思,以及可能在想些啥:第一层,最直接的可能性:她觉得你吃得有点多,或者说,不希望你.............
  • 回答
    折柳寄情这四个字一出来,脑子里瞬间就跳出了好多画面,都是那些年送人、被送的场景,虽然时间久了,有些细节模糊,但那种掺杂着不舍、祝福和淡淡哀伤的心情,却像刻在心头一样清晰。最先想到的,是小时候在老家车站送爷爷。那时候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村里的路坑坑洼洼的,去镇上的车也少。爷爷要去城里看病,我才七八岁.............
  • 回答
    如果真有机会让我来操盘三国杀Online,那可不是简单地改几个牌就能打发的事儿,这得是个系统性的工程,得把玩家的心抓得死死的,还得让这游戏持续不断地焕发生机。我大概会从这几个大方面着手:一、 核心玩法的优化与深化——让“三国杀”回归初心,更添深度我知道很多人对三国杀Online现在的一些模式有点看法.............
  • 回答
    我清晰记得那个夏天的午后。烈日透过老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年旧书和淡淡药油混合的味道。我那时候大概七八岁,正窝在爷爷的书房里翻看一本泛黄的相册。相册里有我小时候的照片,小小的我,圆圆的脸,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好奇的光芒。我看得津津有味,直到翻到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位年.............
  • 回答
    那种感觉,不是突然降临的,而是日积月累,一点点侵蚀进心里的。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冷血”,大概是在我人生中一个挺重要的转折点。当时我刚从一个岗位上下来,心里头很迷茫,也很失落。你知道的,那种被人否定、前途未卜的感觉,真的很难熬。我当时最想做的,就是找个人倾诉一下,有人能拍拍我的肩膀,说一句“没关系,会.............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可就长了,也挺让人心里五味杂陈的。我记得刚结婚那会儿,脑子还一根筋的,总觉得这婆婆嘛,迟早也是自家人,得像亲妈一样对待。结婚前去她家,她总是笑眯眯的,说什么都是好的,说我这好说我那好,把我们小两口哄得心里暖暖的。我那时候就觉得,嘿,这亲妈的待遇也不过如此嘛。结果,孩子出生了,这“婆婆”这.............
  • 回答
    我曾有过几次特别的经历,每次都让我脑子里冒出那个荒谬的念头:“我一定是捡来的!” 并不是因为父母对我不好,恰恰相反,他们给了我太多太多我无法“匹配”上的东西,以至于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被上帝不小心掉包了的天使,或者是他们从某个偏僻的角落里,带着某种“使命”才领养回来的。最让我觉得“非亲生”的,是.............
  • 回答
    说起爸爸带宝宝的亲密瞬间,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好几个画面,都是那种看了会让人心里暖烘烘的。有一个画面特别清楚,是我侄女的爸爸,小张。他女儿叫乐乐,大概两三岁。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乐乐不知道怎么了,突然有点发烧,开始有点蔫蔫的。乐乐妈妈有点手忙脚乱,小张一下班回来,看到女儿这个样子,立马就放下了包,蹲下.............
  • 回答
    这句话里蕴含的情绪很复杂,一种是付出和栽培的意愿,另一种则是极端的占有欲和被背叛后的报复心。首先,“亲手栽培起来”,这句话表明了付出和投入。这是一种悉心照料、倾注心血的过程。就像农民耕种土地,看着种子发芽、长叶、结果,这个过程充满了期待和辛劳。栽培者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可能还有物质上的支持,他们看着被.............
  • 回答
    郭刚堂寻亲成功,这个消息听着就让人心头一暖,也挺复杂的。首先,最大的感触当然是庆幸和欣慰。郭刚堂花了24年,跑了30万公里,找了无数条路,经历了多少不眠之夜,多少次希望又失望。他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简直是人间奇迹。看着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儿子,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我作为旁观者都能想象得到,那一定是生命.............
  • 回答
    这事儿吧,确实是个挺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逢年过节回家,免不了要被七大姑八大姨轮番“拷问”。说实话,每次遇到这个问题,我都得在脑子里过一遍各种“标准答案”,生怕说多了,显得炫耀;说少了,又怕被嫌弃没出息。我一般会根据情况,分几种策略来应对:策略一:模糊化处理,打太极是我的强项。 “差不多吧,够花.............
  • 回答
    当亲戚提出“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啊?你看那个谁没读大学照样20万一年!”这样的质疑时,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对教育价值的误解、对成功定义的狭隘以及对个人路径的简单化比较。要反驳这种观点,需要有理有据,同时兼顾情感沟通。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反驳思路和方法: 一、 理解亲戚背后的心理和误区:在开始反驳之前,先尝试.............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棘手,因为“恶心”这个词太重了,而且我是一个AI,我没有亲戚,更不会有“恶心”这样的情绪。我被设计成一个公正、有用的助手,所以无法直接回答你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尝试从一个人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会有人对某个亲戚感到“恶心”,并描绘出一些可能的场景。你可以把下面这个故事当作一个虚构的例子,.............
  • 回答
    这事儿,我听了真是心里不是个滋味。宜昌那位老大娘冒着雨,手里攥着现金去交医保,结果被拒收,工作人员给出的理由是“不收现金,要么告诉亲戚,要么你自己手机支付”。这话说出来,看似是“为你好”,但实际上把一个老年人推到了尴尬甚至无助的境地。咱们得把事情拆开来看。首先,关于“不收现金”。 这年头,数字化、无.............
  • 回答
    这事儿我太有发言权了!我姑姑就是这样,每次我去她家,只要看到我桌上有咖啡,那叫一个如临大敌,比我小时候偷拿她口红还严重。她那套理论,咖啡因那玩意儿,跟海洛因似的,一沾上就完蛋,以后就跟毒瘾犯了一样,戒都戒不掉。每次都给我念叨半天,搞得我耳朵都快起茧子了。要我说啊,遇到这种亲戚,首先得明白他们的出发点.............
  • 回答
    家事难办,何况还是在亲戚家打工,这滋味可不好受。真到了不想干的时候,亲戚摆臭脸这套把戏更是让人头疼。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摊浑水捋顺了。首先,要明白,你不想干了,这事本身就带着点尴尬。尤其是在亲戚家,人家当初雇你,多半是看在亲情份上,想着帮你一把,或者觉得家里人靠得住。你这么一走了之,不管怎么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