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安市商务局回应「买菜难」等问题,主因是保供企业员工到岗率低,已有应对措施,目前供应情况如何?

回答
关于西安市商务局回应“买菜难”等问题,其主因是保供企业员工到岗率低,以及目前已有的应对措施和供应情况,我可以为你详细地梳理和解释:

一、 “买菜难”问题的核心原因——保供企业员工到岗率低

西安市商务局在回应“买菜难”等民生保障问题时,明确指出最主要的原因是保障民生供应的相关企业员工到岗率显著下降。这背后可能有多重因素叠加:

1. 疫情管控措施的影响:
封控区域员工无法出行: 许多保供企业(如超市、农贸市场、生鲜配送中心、物流仓储企业等)的员工居住在被划定为封控区或管控区的区域。根据当时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这些区域的居民被要求居家隔离,不得随意外出,这直接导致了大量一线保障人员无法到达工作岗位。
出行限制与通行证办理: 即使在非封控区域,员工的正常通勤也可能受到限制,例如需要特定的通行证才能跨区流动。在初期或信息传递不畅时,通行证的办理流程可能缓慢或存在障碍,影响了员工的顺利返岗。
隔离要求: 部分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有过接触的员工,可能被要求进行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暂时退出工作岗位。

2. 员工的健康担忧和个人防护:
感染风险: 在疫情高发时期,一线保障人员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一些员工可能因为担心自身和家人的健康,选择暂时居家,或者对返岗工作感到顾虑。
工作强度大: 疫情期间,保供企业往往需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大幅增加,超负荷工作可能导致部分员工疲惫不堪,影响到岗意愿。

3. 物流配送环节的制约:
司机和配送员短缺: 保供物资从产地、批发市场到终端销售点,需要大量的司机和配送员。如果这些关键岗位的人员因上述原因无法到岗,整个物流链条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商品无法及时、充分地送到市民手中。
运输车辆通行问题: 即使有司机到岗,运输车辆也可能在不同区域的检查点面临通行困难,影响了配送的时效性和效率。

4. 季节性因素(可能叠加): 如果“买菜难”发生在冬季,也可能叠加季节性农产品产量减少、交通运输受天气影响等因素,但这在疫情背景下通常不是主因。

二、 西安市商务局已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员工到岗率低导致的供应问题,西安市商务局和相关部门迅速启动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力求恢复和稳定市场供应:

1. “闭环管理”模式推广:
为保供企业员工提供集中住宿和食宿保障: 针对仍能到岗的员工,特别是超市、配送中心、物流环节的关键人员,政府协调为他们提供食宿,实行“吃住在一处、工作在一处”的闭环管理。这样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员工在通勤过程中接触感染的风险,确保他们能够稳定地在岗工作,同时也能解决员工居家隔离带来的出行难题。
加强员工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 对闭环管理的员工进行常态化的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疫情在保障队伍中扩散。

2. 优化通行保障政策:
核发重点保供企业员工和车辆通行证: 紧急为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物流配送企业等关键环节的员工和运输车辆办理或更新通行证,确保他们在全市范围内能够顺畅通行。
建立绿色通道: 在交通检查点为保障民生的车辆和人员开辟绿色通道,减少延误。
协调解决司机住宿问题: 对于长途运输司机,也在积极协调解决他们的临时住宿和就餐问题。

3. 强化货源组织和供应保障:
对接周边省市货源: 加强与陕西省内其他地区及周边省市(如甘肃、河南、山东等)的联动,组织货源,特别是蔬菜、肉类、蛋奶等生活必需品,确保供应量。
畅通农产品流通: 协调解决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批发市场的物流问题,减少中间环节的堵塞。
指导商超和市场备足货源: 要求各类商超、农贸市场提前备足货源,并做好商品的储存和管理。

4. 鼓励和支持企业复工:
提供防疫物资支持: 为保供企业提供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帮助他们做好员工的个人防护。
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在资金、人员、物资等方面,尽力协调解决保供企业在特殊时期遇到的实际困难。

5. 推广线上销售和配送:
鼓励电商平台和超市线上接单: 引导具备条件的超市和生鲜电商平台加大线上销售力度,通过无接触配送的方式将商品送达居民手中。
支持社区团购: 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社区团购模式,方便居民集中采购。

三、 目前供应情况(根据过往信息推断,具体情况会动态变化)

在采取了上述一系列措施后,西安市的“买菜难”问题应该会得到逐步缓解和改善,但具体供应情况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会呈现出动态变化:

1. 供应量增加: 随着更多员工返岗和物流通道的畅通,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量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超市和市场的货架会比初期更加充实。
2. 价格趋于稳定: 初期由于供应紧张和物流成本上升,部分商品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随着供应量的增加和市场秩序的恢复,价格会逐步趋于稳定,回落至合理区间。
3. 线上渠道更为重要: 在疫情期间,线上订购、社区团购、外卖配送等非接触式消费模式将变得更加重要,成为市民获取生活必需品的主要渠道之一。
4. 部分区域可能仍有局部短缺: 即使整体供应改善,由于封控政策的动态调整、个别社区的疫情反复或具体配送环节的暂时性问题,某些区域或某些特定商品仍可能出现短暂的供应不足情况。
5. 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 随着市场供应的稳定和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消费者的恐慌性抢购行为会逐渐减少,有助于市场的平稳运行。

总结来说,西安市商务局将“买菜难”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保供企业员工到岗率低,这是因为疫情管控直接影响了关键岗位的劳动力的供给。针对这一核心问题,政府迅速采取了包括“闭环管理”模式、优化通行政策、强化货源组织和畅通物流等一系列组合拳。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尽快恢复一线保障人员的到位率和物流配送的效率,从而逐步缓解并最终解决市民面临的“买菜难”问题。虽然情况会不断改善,但具体的供应稳定性和价格水平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详细描述是基于对一般情况和过去类似事件的分析,具体的供应状况是动态变化的,最准确的信息应以西安市商务局及相关部门的官方通报为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西安这轮疫情暴露的核心问题,是西安从来没有认真做过预案。

如果提前组织各相关单位与随机抽选的各行业各收入市民代表,做好可行的疫情应对预案(含整体与各个部门的管理领域),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无论是防控还是民生都是一团乱。

这次西安暴露问题了,国内其他的城市认真做过预案嘛?

user avatar

人在西安,汇报一下情况:

更新,2021年12月31日,依旧没有收到政府配送的菜品,也没有任何消息。也就不能下楼,所有的APP打开要么就是停业,要么就是无法配送。


是的,不少小区开始配送菜品,而是是免费的,据说曲江的菜品是最好的最丰富的(所以西安买房还得买曲江)

其它各区也开始配送,但是直到今天,也不是所有的社区都配送了,起码我这里还没有(或者大家可以看一下官方媒体微博的评论区),也没有接到任何的通知,从27号开始,到现在已经三天了,对于没有一点储备的人来说,实在是不好过。

p.s 这里插一句,建议大家买房,要么买当地最贵的(比如曲江),物业服务水平会高一点,要么就找一些机关干部家属院的二手房(比如永松路三号院),原因不解释。虽然平日里住起来不会有什么差别,但是一旦遇到一些突然状况时,就会给你带来便利。


由于超市关门,也无法配送,更无法下楼购买,所以此时货币的意义就不太大了。

所以出现了大量以物换物的情况:
通常上,交换的物品都是食材为主,比如白菜换西红柿之类。

但是总有一些人没有可以用于交换的食材,只好用技能换取食材,如图二,三个土豆可以换取一个小时的钢琴教学。如果折合成市价,一小时钢琴课150元,一颗土豆价值50元。


所以这时候,就可以复习一下中学时候学的知识,物品的价格通常与价值无关,只与供需关系有关。

user avatar

12月29日晚,朱悦调了三个闹钟准备等三家生鲜平台上新时掐点抢菜,但最终一无所获。在微博上,“西安买菜难”冲上热搜,不少市民跟朱悦一样正为吃饭发愁。

西安市自23日封闭式管理后,规定每家每2天可有1人外出采购物资,但27日防控措施升级,除防疫人员外的市民不得外出。升级后,许多市民发现小区周边的商店全部关闭,线上各大社区团购平台也被人一抢而光。

同时,更严格的封控也将许多城市物流从业者封在了家中。一位生鲜配送商表示,自27日以来,他所在车队全部停运,目前正在向防疫办申请办理通行证。

29日,西安市官方回应,确实出现了保供企业员工到岗率低、物流配送困难的情况,将尽最大可能协助解决企业员工正常上岗问题,为生活物资保供车辆发放通行证。

截至目前,仍有市民在空腹等待食物。

一位高新区嘉会坊街区的市民29日仅吃了一片面包充饥,30日早晨还未等到食物。他所住房间没有煮饭工具,只能购买速食,但各大外卖平台因骑手紧缺难以配送,他在一个美团外卖群里发现有好几位跟他一样挨饿的人。小区物业与做核酸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自己想办法解决,街道电话无法接通。一位居住在曲江新区某商业公寓楼的市民介绍,政府负责送菜的人员认为商业公寓楼不属于小区,不提供送菜服务。

有外来务工人员已饿一整天

26岁的李彧,独自租住在长安区郭杜街道某小区,该小区共两百多户,许多租客居住在此。到29日时,郭杜街道内有5个中风险区,不过李彧所在小区不在其中。但他所租房屋在28日晚就被贴上了封条,不允许出入,社区人员告诉他,假如封条被撕破将被罚款6000元。

封门来得太突然,李彧用“两眼一抹黑”形容当时的状态。

前来封门的工作人员贴条后便匆匆离开,没有过多解释,李彧追出门去急问物资采购如何解决。此时,他在三天前购买的泡面、干吃面全部吃完了,房间里仅剩几袋牛奶。

社区人员起初称听不懂他所讲的普通话,在李彧多番追问下,对方才告知他一位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

“如果我不追出去问,我可能永远不知道采购人的电话。”

李彧说,像他这样的租客与当地社区间的联系十分微弱,他没有小区业主群,在被封门前,他与社区工作人员不曾有过任何直接联系,这次疫情让他对自己“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更敏感了。

29日早晨6点,李彧将自己需要的食品告诉那位负责采购的社区工作人员,等到下午3点时,对方回复街上所有店面全都关门了,菜、米面、油全都无法购买。与此同时,线上渠道也失效,社区团购APP显示所有食品均处于缺货状态。

李彧拨打12345热线求助,但因坐席繁忙,无法接通。

到晚上6点时,李彧这一天只喝了些牛奶,他只能去询问合租室友是否有多余食品可接济。

此时,李彧开始后悔自己几天前未参与抢购、囤货。22日,西安市发布通知称,从23日零时起西安全市小区(村)、单位将实行封闭式管理,每户家庭每2天由1人外出采购生活物资,并表示西安市粮、油等物资供应充足,号召大家不必抢购。

当天,李彧准备了三天的食物,等到25号时又到小区小卖部采购了一次。

但到27日,西安市进一步升级防控等级,全市市民除核酸采样外,不再允许出户。

李彧无法出门,社区也未配送物资,28日这一天,他仅吃了两包干吃面和一瓶绿茶。

居住在雁塔区杜城街道(中风险区)的田悦比李彧幸运,她通过各类微信群抢购到了蔬菜。不过,价格却比平日高出几倍。三根茄子、两颗包菜、几个西红柿、一把大葱和芹菜,一共花掉了111元。她希望联系社区、街道办购买到价格合理的生活必需品,但电话均无人接听。

截至29日晚,田悦所在的小区仍未收到社区配送的食品。

不过,也有部分小区采购成功。居住在高新区的胡先生介绍,他所在小区团购的蔬菜已经到货一部分,29日晚间居民正在排队领取菜品,不过政府派发的免费蔬菜暂时还未收到。

配送商正等待办理通行证

陈杰所在的车队负责为淘菜菜平台配送果蔬等生鲜食品,但自27号以来,车队所有人员都被封闭在家,无法出门配送。

在西安本轮疫情前,陈杰的车队有60多台车在运转,疫情爆发后缩减到30台车左右,每天出车30多趟,为至少300个社区团购网点提供配送服务。

27日西安升级防控措施后,全市非疫情防控及民生保障车辆不得上路,公安和疫情防控部门将对路面车辆和人员进行严格检查。自27日开始,陈杰的车队全部停运,他介绍,还有许多车队与他们处境相似。车队恢复配送,必须拿到政府防疫办下发的通行证。据陈杰了解,通行证的办理是从28日开始,需车队将营业执照、与电商平台签订的配送合同送至防疫办公室审核通过后才能下发,下发的数目也有限。目前,陈杰正与防疫办沟通,准备30日前去提供相关材料。

另一家物流公司黄马甲物流也面临配送员紧缺问题,黄马甲物流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协调部分居家的配送人员办理通行证,缓解人员难题。

配送员短缺直接反应到末端的物资供应上。29日晚,高新区某小区群发布通知:淘菜菜今天不开团,已经积压了3天的货,司机不够,无法配送。

12月29日下午,西安市商务局副局长陈建锋回应,目前影响生活物资供应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员工到岗率低,将努力解决重点保供企业员工上下班、物流配送车辆通行等问题。

截至12月29日,西安市本轮疫情已累计确诊962例新冠患者,近四日每日确诊人数均在150人以上,28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51例。

在29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西安的疫情目前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风险人员排查和管控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后续疫情在社区传播风险还是比较高。

29日晚间,西安市的中高风险区划分从之前的楼栋、社区为单位调整为以社区、街道为单位,目前共有1个高风险区、58个中风险区,雁塔、未央等主城区县均有涉及。

user avatar

你把人都关在小区不让出去了到岗率能高么?

我亲戚是某个商业楼、公寓的物业,自从前天回家之后就再也出不去了,其他跟她一样回家的都是小区不让出了,必须得防疫办盖章的工作证明才可以。然而,防疫办的章是那么好盖的?现在她上班单位就剩几个人给一大堆住户服务,这能忙得过来?他们在单位那几个人每天还要自己吃饭做饭,配合社区的检查,组织做核酸,帮业主买菜联系购买物品。她也想出去上班帮忙,可是出不去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