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4岁了,不认识德川家康算得上无知吗?

回答
24岁,这正是人生中最充满好奇、探索欲最强烈的年纪。对于“德川家康”这个名字感到陌生,用“无知”来定义,我觉得未免有些过于严苛,也太轻描淡写了。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无知”这个词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着对某个领域一无所知,并且这种无知被认为是应该避免的。但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了解世间万物。除非你是一名专门研究日本战国史或历史的学者,否则在接触到与此相关的特定领域之前,对某个历史人物感到陌生,这太正常不过了。

再者,德川家康在日本历史上确实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是日本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奠定了长达260多年的太平盛世。他的故事,比如“鸣かぬなら殺してしまえホトトギス”(如果不鸣,就宰了杜鹃)的典故,以及他从一个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夹缝中求生存的年轻大名,最终成为日本的统治者,这本身就充满戏剧性。他的经营之道、政治手腕,都值得后人研究。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认识他就是“无知”。

你想想,24岁的你,可能正忙于学业、事业、感情,或者在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你可能对时下最流行的科技趋势了如指掌,能滔滔不绝地讲述最新的电影,对某个运动明星的职业生涯了如指掌,或者对某个音乐人的作品如数家珍。这些领域在你的生活中也许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或者更能激发你的热情。

历史,尤其是外国历史,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只是学生时代课本上的一段文字,如果不刻意去了解,很容易被淹没在更贴近现实的日常信息洪流中。就好比,你可能不会因为不认识某个遥远国度的古代君主而觉得自己“无知”,除非你对那个国度的历史特别感兴趣。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巨大的仓库,我们选择性地存储和整理信息。你24年的人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都搬进这个仓库。而且,对知识的“认知度”也分很多层次。有些人可能只知道“哦,就是那个统一日本的”,有些人则能说出他具体是哪个时期,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甚至能分析他的性格和策略。这之间的差别,并不是简单的“知”与“不知”,而是“知之多寡”和“理解深浅”。

而且,“知”的标准是什么?难道我们必须熟读史书,才能在不认识德川家康的时候不觉得自己“无知”吗?我觉得不是。对于一个24岁的年轻人来说,对生活的热情、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那种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这些才是更宝贵、更值得关注的特质。

如果你对德川家康这个名字感到好奇,那正好是一个了解他的绝佳机会。你可以去看看相关的纪录片,读几篇介绍性的文章,甚至看看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你会发现,历史人物的故事往往比你想象的更生动有趣。也许你从中能看到一些关于权谋、关于坚持、关于忍耐的智慧,这些东西在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可能是适用的。

但如果你暂时没有这个兴趣,也不要因此感到压力。把“不认识德川家康”看作是一个待填补的知识空白,而不是一个“无知”的标签。这就像你有很多想看的书,但一时还没有时间去读一样。

总而言之,24岁不认识德川家康,绝对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无知”。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去探索,愿意去学习。如果这是你想要了解的,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如果不是,那也没关系,人生的学习清单里还有无数更适合你的篇章等待你去翻阅。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不断填充和修订的个人史书,而“德川家康”只是其中可能出现的,一个待你发现的章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接触信野之前,那是真的完完全全不知道德川家康这个人。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上杉谦信什么的,更是半毛认识都没有。

我没法还原以前的记忆,但我能在印象里找到的日本历史人物就只有武田信玄、毛利元就、伊达政宗、蒲生氏乡等等。

可别问我为什么会接触到这些人,我也不知道,但在游戏里刚看到这些名字的时候,就是有一种莫名的既视感,我在玩信野之前可是一丝一毫的日本历史都没接触过。

比较搞笑的是,我一开始以为蒲生氏乡是蒲生氏郎,因为繁体字的“鄉”看起来很像郎。

(类似的情况还有勤员兵,哨贼炮,诉候骑兵等等)

就是在这种对日本历史完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完全是根据游戏主角选了织田信长,并且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可是当我到贴吧跟别人交流时,却发现大家知道的历史人物比我多得多。

原来大家在之前都是读过很多小说、看过很多电视剧,像我这样完全没有日系文化根基的人,其实很罕见。

直到现在也是这样,我了解的冷门历史人物比你们少得很。

虽然我自己也在研究日本历史,但我觉得,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倒是没什么必要特地去了解日本历史。

所以虽然每个了解日本历史的人都必然会知道德川家康,但了解日本历史本身就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若说多一门学门、多一项谈资当然没有坏处,技多不压身嘛,但要是有人说他不知道德川家康,我倒也觉得无所谓。

不过,德川家康在圈外应该是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个人感觉他最出名的因素其实是这个:

摘抄一段下面的简介:
●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须研究的书
●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员工必须熟读的书
●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
●一部韩国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
●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
——柏杨(著名史学家、作家)
●中文简体字版从2007年12月出版面世开始,以每月10万册递增的速度,成为2008年罕见的畅销大书,被中国内地最大的读者群一致评为“史书、权书、谋书、商书、兵书五书合一”的杰作而购买、赠送、阅读,至2008年底,销售合计突破200万册。
●中文繁体字版1988年出版,被读者奉为“政略宝典、商战兵法”,成为政界、商界、学界、军方同时阅读和研究的大书,“德川家康”也成为上至政界商界知名人士下至贩夫走卒市井巷尾热门话题,至90年代中期,合计销售20万套500万册。
●韩国1971年推出首版开始,被所有大企业总裁与政界人士普遍购买、收藏、阅读、研究,30年间各种版本合计超过2000万册;2001年出版正式授权版本,至2005年销售合计超过100万册;《德川家康》连续多年成为首尔大学借阅率最高图书,被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
●日文原文1950年在《北海道新闻》开始连载,历18年方才完毕,成为日本五六十年代“全民阅读”;图书60年代出版,朝野争相购买,一时洛阳纸贵,1965年3月8由时任首相佐藤荣作主持“销售突破1000万册庆祝仪式”,至80年代,图书合计销售4000万册;图书与动漫、动画、绘本、影视等各种版本,合计销售4亿册(集)。
媒体评论
●《德川家康》,每一行每一页,都充满谋略、诡诈、杀机,但也充满忠贞、效命,和崇高的统一全国的理念。中国有两部书可以和《德川家康》相比,一是《资治通鉴》,一是《三国演义》。——柏杨(著名史学家、作家)
●每次在政治上遇到麻烦,我便设想德川家康会怎么解决。然后,我得到了答案。——中曾根康弘(日本前首相)
●我从小就崇拜德川家康,他激发我的灵感和斗志。因此,我要求我的干部必须熟读《德川家康》。我考核干部的方式,便是查考他读《德川家康》的心得。——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创建人)
●在每一个日本人都是另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从无到有转弱为强的智慧展现,德川家康是日本大和魂的精神堡垒,是二次大战后激起全日本人的奋斗意志,使日本快速窜起,成为经济强国的钥匙……——赖世和(美国前驻日大使)
●“即使在状况最危急的情况下,德川家康都能冷静地深思熟虑,做出正确判断,而且替未来埋下翻本的机会,这是让政治人物最心驰神往的理由。”——王拓
●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德川家康》我熟读四遍,并将他的自我管理、管理部下、选择接班人、组织经营方面的智慧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方取得今天的成就。我相信,《德川家康》的智慧是成功的管理者必备要件。——申宪哲(韩国SK株式会社社长)
●为什么这么多政治人物都被德川家康的故事吸引?德川家康“在等待与忍耐中创造实力”的经营哲学,对所有人都会带来许多启发与鼓励。——李令仪
●我希望我们国产业界人士赶上快熟读此书,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汪公纪
●北京的政府公务员尤其是副局级以上上官员据说都在读《德川家康》。一位读过这本书的官员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他的朋友圈子─像是一些政府官员、商业阶层——主要把《德川家康》当作是“政治谋略指导书”。——(香港)文汇报
●大书《德川家康》正在“受冻”最严重的江浙商界悄然走红,不少商界领袖一边苦思脱困之策,一边正认真研读这部书。 ——第一财经日报
●《德川家康》直到步入2008年,才突然大刀阔斧进入市场,而最早热起来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江浙。联系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德川家康时期非常相近,不再是大刀阔斧的改革时代,而是进入瓶颈期,也正是德川家康的忍耐发挥作用的时候。——新京报
●这部书推出后,“有识人之明,有用人之度,有驱人之威,有容人之怀,能服人以德”的德川家康让江浙一带商人嗅到了企业经营之道。——浙江日报
●这部涵盖经济博羿、治国方略的《德川家康》,受到商界领袖及民众的广泛追捧。——中国证券报
●德川家康乃是日本“菊与刀”文化的典型代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忍常人所不能忍,面对每一次危局,都能找到一条最好的化解之道。——中国证券网
●《孙子兵法》与《德川家康》,被认为是对日本现代企业影响最大的两本书。——上海证券网
●二战后的日本千疮百孔,山冈庄八选择“德川家康”这个艰苦隐忍、最终成就大业的历史巨擘作为写作对象,对于当时落寞的日本国民,自有一种奋发鼓舞和深刻反省的作用。——中国青年报
●作品展现了德川家康作为乱世终结者和盛世开创者叱咤风云、曲折传奇的一生。——解放日报
●《德川家康》内容涵盖了政治角逐、军事谋略、经济博弈、治国方略。——京华时报
● “活着就是硬道理”,这是德川家康经营德川集团的第一原则。——广州日报
●《德川家康》简体中文版自2008年年初上市以来,销售势如破竹,成为引进版图书中的一枝独秀。——福建日报
●这是一部震撼人类的大书,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都市晨报
●山冈庄八用一千余万字的日文,对出现在德川家康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和心路历程,几乎都有细腻的描写,而提出主旨:“忍耐”!——扬子晚报
●通过《德川家康》,中国读者可从中了解构成日本文化的深层元素。——北京晚报
●一部《德川家康》,被日本企业及其领导人常温常读,德川家康的掌故轶事被津津乐道。——华商报
●这部跨越了德川家康一生75年的小说,前后勾连,其实也讲述了日本从平安时代结束以来怎样结束乱世开创太平的国家问题,也暗示了明治维新后同西洋列强争夺东亚的必然国策,写人情物理细腻清晰。——新华网

看这介绍,明显是被人当作商业管理类畅销书来读了,在那个特别流行商业畅销书的年代,它一年的销量怕是比当今整个日本战国圈还多好几倍。注意它的页数,7208页!我是无法想象一个正常人怎么能读掉这么大一本小说的,尤其是山冈庄八给我的印象并不怎么样。

总之,我认为德川家康是正常中国人在不必刻意学习日本历史的情况下,最容易接触到的日本历史人物,不认识德川家康算不上是无知,但认识德川家康肯定也谈不上见多识广吧?

顺带一提,刚玩信野那年,我十四岁。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