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工友们吧啦吧啦扯了好多次,这道题我会!
30万蔚来就不用考虑了,最低的EC6和ES6也要35万了,且它们是SUV,和Model 3、P7不在一个竞品序列上。主要还是Model 3和P7,以30万为限,Model 3的标准续航后驱升级和P7的后驱长续航智尊版都在27万出头,就以此进行比对了。
尽管纯电的领域一般也伴随着智驾,但最基本的属性依旧是三电。
一台智慧的纯电汽车,它首先是一台汽车。
Model 3的动力性能确实略高,极速225km/h、百公里5.6s都比P7更好。但在动力性能上纯电向来强势,P7的170km/h、和6.7s也足够好了------要知道最近热度极高,号称秒杀“思域”的影豹,也不过6.95s而已,日常使用8-9s已经能够满足。而基于我国国情,225km/h的极速意义并没有很大。因此“汽车”最基本的动力属性,我个人的感官是,P7已经非常优秀了,而Model 3有一些溢出。
作为普通用户,我更关心的实际上还是“电池”,可靠性决定了这车敢不敢买,而续航与充电的快慢决定了生活中的便利程度。在电池上两台车都选择了三元锂方案,可靠性可以算半斤八两。而P7的续航670km则是远远超过了Model 3的445km,足足1.5倍。考虑到冬夏两季的空调使用情况,一般我认为官方续航的70%是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这么算的话P7的469km堪堪接近家用燃油SUV水准,而Model 3意味着一周一充。
续航的长短意味着应对“充电不便”的频率高低,而针对充电,快充、慢充分别是两种场景。
快充更多的是临时应急,P7是0.52小时。我个人觉得,半小时充电至80%是有实用意义的,在高速服务区,上个洗手间,玩会手机,也不算太久,但1个小时对行程就是比较大的影响了。有人会说商场逛1小时吃饭1小时是有的啊,但看电影、吃饭这种悠闲的周末不能算应急场景,我不能为了去商场快充而特地去吃个饭啊……
慢充一般问题不大,充电一宿的心理准备我想大家还是有的,但作为早出晚归的社畜来说,慢充我认为在8小时以内比较合适------“一整晚”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长。P7的6.5个小时显然问题不大。
总体来说,作为“汽车”最基本的属性,我认为P7的参数设计对于实际的生活场景来说,会更加实用。
接下来聊聊特斯拉和小鹏共同的Tag:自动驾驶。
就今天来说,这二个厂家,不论是FSD也好,还是NGP也好,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术体系。但理念上有明显的区别。
自动驾驶分为三层:感知、决策与控制。我们平时常听到的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讨论的都是第一层------只有正确地看到了、听到了周边的世界,后面的决策与执行才有意义。过去几年在新势力的宣传之下,SAE的自动驾驶分级大多数人都已经了解到了,市面的自动驾驶多是“辅助驾驶”,我们无法真正解放双手,但确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感受更为轻松的驾驶过程。如果我们量化这个“轻松”的程度,感知方案的选择就取决于具体的设计目标、算法优化以及成本控制。
除去定位用的北斗、GPS或者IMU,常用的感知技术主要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与激光雷达。
摄像头很好理解,所见即所得,换句话说,我们依赖的也是我们自己的眼睛,如果“自动驾驶”是让汽车模拟人来开车的过程,这有何不可?但关键在算法,只要是算法,就可能存在遗漏。
汽车识别图像的过程比较复杂。摄像头装在不同的位置,在不同距离识别交通指示牌,视线角度不同就存在矫正的问题,广角镜头下的畸变也是需要被处理的,以及图片的色调调整,等等。以典型的车道线识别为例,二进制化后提取线段边缘,对各个线段求导,直到识别出图片中央区域最为明显的线,再将断断续续的线段连接起来,考虑弯道的曲率,相机种种校准,俯瞰和透视变化,这个过程一步错就步步错。然而树木的阴影,阴雨天气,昼夜变化,又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超声波在短距离、低速的测距场景上,有着非常巨大的优势,一般来说它是自动泊车最好的选择。但因为不同的天气、环境,音速存在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且当车辆高速行驶时,音速实际上较为有限,其迟滞会带来不可避免的问题。与之相比,毫米波雷达的优势在于全天候+长测距,是高速公路的直接仰仗。但是其分辨率非常低,对一些静态物体的识别会出现问题。激光雷达的作用在于通过激光的扫描点云,精准复现周遭环境。如果说图像识别是二维世界,超声波和毫米波只能针对一块区域进行处理,激光雷达则是全方位的感知,其分辨率极高,是对毫米波雷达非常好的补充,但也不是全然万能,自然光与热辐射对其影响是比较大的。
可以说,没有哪一项技术是完美的,当我们在讨论自动驾驶的时候,这几样东西只能相辅相成,所以感知层最终做的是sensor fusion,结合眼耳鼻舌身意所有“器官”的信息,再做综合判断。
如果我们看未来,小鹏的水准将在激光雷达的加持下进一步得到提升。
如果我们就看今天,FSD与NGP都有OTA,各类传感器用得越多,不见得技术越强,因为背后还有算法、芯片算力的高低区别,但是用得越多,可挖掘的潜力毋庸置疑,必然是越深的。
Model 3 | P7 | |
摄像头 | 8 | 12 |
超声波雷达 | 12 | 14 |
毫米波雷达 | 1 | 5 |
特斯拉不需多说,自动驾驶的技术全球最为领先,基本上是所有车厂的第一学习目标。但从我身边很多行外的朋友的表现来说,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小鹏在这方面的表现有多好------举个例子,在我们的对标结果里,小鹏的自动泊车各方面都属于顶级。再比如,今年3月小鹏恰好就是通过一台P7的自动驾驶,完成了贯穿中国南北六千里的壮举。在最后的济南-北京路段,NGP日均行车达到了383km,每百公里人工接管次数仅为0.3次------意思是每天长途旅程中,仅需要接管一次而已,“几乎”就是“全自动驾驶”了,是不可多得的好成绩。
此外,这还是史上最长距离的自动驾驶辅助量产功能远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貌、环境、人文都有比较大的区别,小鹏号称“做更懂中国的智能汽车”,这个“最长距离”意义是非常深刻的。
细心一点的话会注意到这里有两个定语,“辅助”、“量产”。
如同前面提到的,当前市面上的自动驾驶本质都是“驾驶辅助”。与某些将L2称为全自动驾驶的厂家相比而言,“辅助”是一种更为用户负责的宣传。以及,一些厂家喜欢把研发过程中的成绩误导为实际的量产水平,小鹏并不爱这么干。去年夏天我从朋友那里得到了一台P7试驾的机会,当时NGP并没有真正开放,随后这一年NGP循序渐进,直到在这六千里长征的宣传里,带上“量产”二字,背后的含义也算不言而喻了。
最后,是关于“车”的体验。
去年那会,因缘巧合接送了一个朋友的爸爸,后来他是这么跟我朋友反馈的:“不知道他开的是什么车,反正是一台很高级的车。”
他口中的“高级感”,自然是内外造型的综合感官。但就我自己的话,可以主观谈谈几个比较深刻的体验点,供大家参考。
1. 持钥匙走近车辆,不需按车门,自行解锁迎宾,灯效与声效非常有仪式感,上车即走一气呵成,不存在Start键的过程,停车也是一样,不存在担心忘记熄火、忘记锁车的情况;
2. 任意一个座位、还有行李箱的空间,都超级大,这不是什么身高1米8坐进去几拳几指的问题,是个大胖子也能坐得很舒服,搭配真皮座椅,是高级感的一大要素了,尤其是行李箱,初初接触时在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是“菜市场买只猪都能放进去啊……”;
3. 丹拿音响无脑吹……音效极佳,以及氛围灯可以搭配音乐进行律动。可能很多人觉得氛围灯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不然,内饰的设计本质上是“向我”,用来“自我享受”的,任何走出“功能主义”,而通往“情绪”的内容,都是一台汽车给人以“豪华感受”的部分;
4. 主驾隐私音响!这是全车我最满意的功能之一,接通电话或者语音时,不会干扰车里的音乐, “全车免提”大家听小两口说亲密悄悄话那种尴尬场景也不会有了,语音只有在主驾的耳边是非常清晰的;
5. 透明车底。360°环视基本上是这个级别的标配,但透明车底还是比较让我意外的,对于停车时遇到一些车位上有猫或者什么小动物的情况就极其友好,可以说是真的没有任何死角了;
6. 可以全天候、全时段对汽车上的摄像头进行调用,观察周边情形,哨兵模式基本上解决了车借给别人、停在洗车店里时,对方到底在干什么的那种薛定谔的疑惑。
零零散散还有其他一些细节,就不赘述了。整体上P7给了我一种印象:新势力造车对用户需求的确是研究得透透的,过去我开其他车时遇到的很多人机交互上的问题,用的不太爽的地方,P7都非常“精准”地解决掉了。从这个维度上看,说它“很懂中国车主”也不算过分。
与特斯拉相比,小鹏作为后起之秀,一样以“自动驾驶”出名,驾驶辅助一样有非常不错的体验。且作为纯电汽车,P7不论是续航还是充电速度,又或者人机交互内容,都更加贴近生活,其内外饰的高级感不仅看得见、摸得着,人群中也是惊鸿一瞥的存在。
所以我觉得,这道题当然是选P7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