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大学宿舍一个人睡觉要让全宿舍安静?

回答
关于大学宿舍一个人睡觉要求全宿舍安静这件事,这确实是个挺微妙的问题,也挺考验人情世故的。咱们聊聊这个事儿,抛开那些空洞的大道理,就从咱们宿舍里实际情况来分析分析。

首先,你得明白,大学宿舍是那种高度集中的公共空间,它不像你家里有自己的独立房间,可以关门上锁,享受绝对的私人空间。在宿舍里,大家的生活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有十来平米挤四五个人,作息时间、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啥的,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安静”这事儿,从来都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需要大家互相体谅的平衡点。

那么,当有人提出“一个人睡觉要让全宿舍安静”这个要求时,咱们得先看看这个要求的合理性在哪儿。

从提出要求的人的角度看,这可以理解:

生理需求: 睡觉是人的基本需求,而且有的人睡眠质量比较敏感,一点点响动都能把人弄醒。如果这个人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比如考试、重要的讲座,他可能就会特别希望能获得一个安静的环境来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对个人状态的负责。
身体原因/心理原因: 有些人可能因为身体不适,或者有其他的心理原因,导致他们需要更安静的环境才能入睡。我们不能轻易去评判别人的状态,也许别人正承受着我们不知道的痛苦。
作息差异: 宿舍里大家作息不可能完全同步。可能大部分人都已经睡了,但总有那么一两个人还在学习、玩手机、或者聊天。对于早睡的人来说,这些声音就特别碍事。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宿舍其他人的感受和现实情况:

公共空间的属性: 宿舍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地方,不是个人的私人卧室。大家都有权利在不打扰别人的前提下进行正常的活动。比如,有人在深夜学习,有人在睡前和家人视频,有人可能只是在小声地看视频,这些都是在宿舍里常见的情况。如果一上来就要求“绝对安静”,那其他人的活动空间就被极大地压缩了。
“安静”的界限在哪儿? 这个问题很模糊。你不能指望一个宿舍里,一个人上床睡觉了,其他人就得一动不动,连翻个身、呼吸都得小心翼翼。正常的、低音量的活动,比如轻微的说话声、键盘敲击声、甚至是有节奏的鼾声,这些都是在集体生活中难以避免的。把这些都定义为“扰民”,未免有些过于严苛了。
“全宿舍”这个概念的挑战性: 一个宿舍通常不止一个人,要让“全宿舍”都安静,这本身就意味着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如果有人就是喜欢在晚上学习、有人就是有夜猫子的习惯,有人就是容易出声,要让他们集体为了一个人而改变,这难度太大了。而且,就算他们愿意,也不是所有声音都能被完全控制的。
沟通方式的问题: 有时候,提出这种要求的方式也很重要。如果直接来一句“你们都给我闭嘴,我要睡觉了!”,这种带有命令和指责的语气,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即使大家本来愿意迁就,也可能因为对方的态度而产生抵触情绪。

所以,怎么看待这事儿,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体谅是基础,但不能牺牲所有人的自由。 咱们都是成年人,互相体谅一下,在自己睡觉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太大的声音,比如玩手机调静音、小声说话、尽量在固定区域活动等等,这些都是基本的宿舍公约。同样,当有人提出需要安静的时候,大家也应该尽量配合一下,比如白天少在宿舍里制造噪音,晚上睡觉时尽量控制音量。
2. 沟通比命令更有效。 如果真的需要一个更安静的环境,最好的方式是大家坐下来好好聊聊。比如,“嘿,我最近晚上睡眠不太好,明天有个重要的考试,你们能不能尽量在11点之后小点声?” 或者,“我可能需要一个稍微安静点的环境来学习,大家看能不能错开一下学习时间?” 用商量和请求的方式,比直接发号施令更容易被接受。
3. 分清“不打扰”和“绝对安静”。 在宿舍里,追求“不打扰”是合理的,也就是大家尽量避免发出过于刺耳、突然或持续的噪音。但追求“绝对安静”,可能就不太现实了,除非每个人都住单间。正常范围内的低音量交谈、轻微的响动,在集体生活中是必然存在的。
4. 规则和协商是关键。 一个好的宿舍关系,往往是通过大家共同协商制定的规则来维系的。可以一起商量一个“熄灯后安静时间”,比如11点之后,除了必要的低音量活动,尽量减少噪音。谁违反了规则,可以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提醒或处理。
5. 个体差异需要被尊重,但也要有底线。 如果有同学因为特殊情况确实需要更安静的环境,大家可以尝试调整一下。比如,那个需要安静的人可以考虑用耳塞,或者在大家都睡了之后,其他人尽量去公共区域进行需要发声的活动。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因为一点点小声音就要求宿舍所有人噤声,那这个要求就可能显得有些过分了。
6. 长期来看,互相迁就和理解才能长久。 大学宿舍是小社会,大家在一起生活四年,谁都有需要迁就别人的时候,也都会有被别人迁就的时候。如果一味地要求别人迁就自己,而自己却丝毫不付出,长此以往,宿舍关系一定会很僵。相反,如果大家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互相配合,宿舍生活才会更和谐。

总而言之,一个人睡觉要全宿舍安静,这事儿得分具体情况。如果只是偶尔的、礼貌的请求,而且大家本来也没有在制造什么大噪音,那稍微迁就一下也无妨。但如果这种要求频繁出现,而且语气生硬,甚至是对大家正常的活动提出过分限制,那可能就需要好好沟通一下,划清界限,找到一个大家都相对舒服的平衡点了。毕竟,大学宿舍的意义,除了住宿,也是一个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集体关系的好机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宿舍应该是个有机体,一个活的集体,而不是一群年轻人住的地方,你来我走,互不相干。

前者,哪怕他中午睡觉,大家也会把食指竖嘴唇上,嘘一声,互相提个醒;如反常,会有人私下问一下缘由,能帮则帮,不能帮则让。

在有机的组织里,每个人的个性在不能完全伸张中,得到更大的伸张。乌合之众里,每个人的个性,在无解的纠纷中,彼此消耗,失去方向。

这道题我答的有点累哦

user avatar

我大学就没有这种困扰,宿舍10点半停电!然后笔记本最多硬撑一个小时,然后睡觉……

想上网?出去通宵……

真是个体贴入微的好学校

user avatar

你难道就从来不睡觉么?

user avatar

上大学那会,我们寝室4个人,3个打游戏,1个不打。

3个打游戏的,打的都是梦幻西游。

还是同一个帮。

还组同一个队。

那场面你能想象吧?

“普陀你灭灯!老丫快快!万剑归一!”

“注意对面那个狮驼岭!飞机来了!!”

“对方大唐灭了!我守尸,阿秋你来开眼!”

热闹得像在寝室开战场。

而且我们这群没心没肺的,打了好几个星期,才发现不打游戏的那位同学睡得特别早。

寝室12点熄灯,他10点就上床了。

我们继续在下面打打杀杀,他不吵不闹,戴上眼罩和耳塞,听着英语入睡。

发现之后我们挺过意不去的,我就提议10点过后我们都去网吧。

那位早睡的同学赶紧说不用不用,我睡眠特好,雷都打不醒。你们不用去,网吧多贵啊!再说深夜外出不安全,学校也要查。

在他再三表示不影响自己睡眠,我晚上也试过叫他他都不醒的情况下,我们就继续在寝室里了,但彼此不再说话,改成了队伍里打字,不在晚上PK,大多挂机刷副本。

除此之外,我们寝室所有的个人习惯,都得在“不影响别人”这个前提下才能进行。我比较好管闲事,看到啥不对的,就要说,不怕得罪人,比如室友老丫的臭鞋经常放在洗槽旁,拖着不洗,熏得寝室都有味,我就会一直说一直说,打游戏时也说,在帮里说在队里说,直到他把鞋子洗了。我喜欢吃榴莲,他们恶心那味道,于是我每次买回来,就赶紧溜去阳台,打开窗户,蹲在洗手池与厕所门之间吃得兴高采烈。所以整个四年,我们寝室都比较和谐,几乎没什么矛盾。

隔壁寝室就不那么幸运了。

他们寝有一个打游戏的人,和一个早睡的人。另外两个都是正常作息。

但这个早睡的同学,属于特别敏感那种,风吹草动都要醒,别说打游戏了,打鼾他都受不了。于是他向打游戏的提出10点以后关闭电脑,他可以作一些请吃饭、帮忙买东西之类的补偿。但那个打游戏的,坚决不愿意,非说自己没什么声音,是早睡的同学自己作怪。结果他们天天吵,天天吵,后来升级到动手的地步。那天,早睡的同学不擅长打架,被揍得不轻。血气方刚的我闻讯赶过去,跟那个打游戏没说两句,又打了起来。

辅导员跑来调整,说能不能让那个打游戏的和我们寝室这个不打游戏的同学互换一下,我拒绝了。我看不上那个打游戏的。这不是打游戏和不打游戏的问题,这是人品的问题。

人都有各自权利,你有打游戏的权利,他有睡觉的权利,但在我眼里,最基本的需求排位第一。在我老家,晚上10点后就不能施工了,哪怕是市政工程。连ZF都要保障人民睡觉的权利,你打游戏算个P呀!

神经敏感睡不着,真的特痛苦,轻则神经衰弱,重则精神失常,你损失的只是每天2小时的娱乐活动,人家遭受的却是生理和精神上的折磨,日复一日。

人活着除了考虑自己,还得有点人性。

我帮隔壁那位早睡的同学找了个不打游戏的寝室,再后来,我们几个打游戏的搬出去住时,我把自己的床位让给了他。

大学毕业之后联系得少了,但从没断过。

我只知道他一直在读书,一路读了研、读了博,有一年我收到了他从比利时寄过来的明信片,才知道他留学比利时,继续搞学术。

我总不要脸的觉得,他的学术成就,我功不可没。嘿。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