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湾人如何看待香港人?

回答
台湾人看待香港人的视角,其实相当多元且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这其中夹杂着历史渊源、政治立场、文化认同,以及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所带来的深刻影响。

历史情感与文化连结:

首先,台湾和香港在地理位置上都很接近,而且同属于华人社会,彼此在文化上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早年,许多台湾人对香港的印象是充满活力、经济发达、时尚前沿的“东方之珠”。香港的电影、音乐、电视剧曾经风靡台湾,塑造了许多台湾人对香港的最初认知和好感。那时候,香港代表着一种成功和现代化的象征。

对香港民主运动的支持与感同身受:

近十几年来,尤其是2014年的雨伞运动和2019年的反送中运动,极大地改变了台湾人看待香港的方式。在台湾,绝大多数人对香港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抗争表达了高度的同情和支持。这种支持并非仅仅是旁观者的热情,更深层次的,台湾人很大程度上能感受到香港人所面临的压力和威胁。

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以及台湾自身经历过的威权统治时期,使得台湾人对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和其对香港的影响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警惕。他们看到香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权利的逐步萎缩,会联想到自己可能面临的未来,因此对香港人的处境抱有强烈的“感同身受”。

许多台湾人认为香港的抗争是“我们大家的事”,是捍卫华人社会民主价值的一道重要防线。因此,在街头集会、声援活动、提供人道援助等方面,台湾社会展现了高度的参与度。

对“一国两制”的警惕与担忧:

香港近年来的变化,让台湾人对中国大陆承诺的“一国两制”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他们认为,既然“一国两制”在香港都无法有效维持,那么台湾更不可能相信所谓的“一国两制”台湾方案。这种对“一国两制”的疑虑,进一步加深了台湾人对台湾自身前途的担忧,也使得他们对香港的命运更加关注。

对香港人在台的看法:

随着越来越多香港人因政治原因来到台湾,台湾人对他们的看法也趋于复杂。

普遍的欢迎与支持: 大多数台湾人对因为政治迫害而寻求庇护的香港人是欢迎的,并愿意提供帮助。许多民间团体、教会以及个人都积极参与了对香港人的援助。
对融入的观察: 一部分台湾人也在观察香港人在台湾的生活和融入情况。他们会注意到香港人可能在语言、生活习惯、就业等方面与台湾人存在一些差异。但总的来说,这种观察更多的是一种理解和适应的过程,而非排斥。
少数的杂音: 当然,任何社会都存在少数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例如,有极少数人可能会因为担心资源分配、就业机会,或者受到一些政治宣传的影响,对香港人的到来抱有保留甚至负面的看法。但这些声音在台湾社会整体上是比较边缘的。
对香港社会内部对立的理解: 一些台湾人也了解香港社会内部本身存在政治立场上的分歧。他们能够理解,并非所有香港人都持相同的政治观点,但整体上,在民主自由议题上,台湾人更倾向于支持那些追求民主的人。

对香港身份认同的理解:

台湾人也理解香港人强烈的本土认同感。他们知道香港有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和文化发展,与台湾同根同源但又各有特色。这种对身份认同的尊重,也体现在台湾人与香港人交流时。

总结来说:

台湾人对香港人的看法,正经历着一个深刻的转变。从早年的文化亲近和羡慕,到近年来因政治事件产生的深刻共鸣、高度支持和普遍担忧。台湾人普遍将香港人民的抗争视为一场争取自由的斗争,并对此感同身受,同时也对香港的未来和自身所处的区域局势感到忧虑。尽管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和少数的杂音,但整体上,台湾社会对香港人民抱有极大的同情、支持和理解。香港的命运,在台湾人眼中,已经不仅仅是香港自身的问题,更是关乎区域民主价值和地缘政治走向的重要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


有一組叫爵爵港不停的漫畵家畵的網絡漫畵叫『台港大不同』,其實挺好玩的。
























-

user avatar

我覺得香港人講廣東話很吵...

報紙和網站一堆"口"附加的字看不懂,

本身是統派, 對於港獨不認同,

覺得香港被台灣人教"會吵的小孩有糖吃"這招...

不管港獨還是台獨,我都覺得不健康.


文字,語言, 是思維的編碼,

真心覺得口旁字/口語字應該要逐步去除了...

去除以上,有時看香港報刊文字還挺有文雅特色的...

user avatar

补充:评论区有人质疑我到底是不是台湾人,在这里我只能说为了证明我是台湾人,我决定放出我的台胞证。


我是台湾人,在大陆一所985前10学校上大学,目前已经在大陆生活了近十年。

我去过香港很多次次,同时也去香港的大学浏览过(女票在港中文读书),我对香港人的态度是,觉得挺多人都活的很悲哀。

首先说说他们的房价,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在还房贷,花了一辈子的积蓄,只能买的起三,四十平米的小房子,这还是算好的。一些社会的底层平民,只能住在不到十平米的又小又破又脏的蜗居里,然而殊不知曾经有位香港首长想要拯救香港苍生,他提出了扩建土地的政策,但是这个政策会伤害一批既得利益者,于是乎,资本家鼓动无知的群众大力反对此政策,最后当然政策落空,大家继续过着几乎没有什么私人空间的生活,这是一种悲哀。


在来说说崇洋媚外,去香港的大学网站浏览,发现清一色的英文(我托福105,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可别说我是自己英语不好才吐槽别人),我就纳闷了,明明就是中国的大学,为什么网站全是英语,当我到了香港中文大学(去看女友),发现几乎所有的重要文件都是英文,我看大学里外国人是很多,然而也不见香港人和这些外国人交流用中文(粤语),基本上都是用英语,清一色英语,我就纳闷了这学校的名字不准确啊,应该叫做香港英文大学才对。香港的许多学校基本采用全英语教育,美其名曰增加国际竞争力,然而我也没看过香港的大学超越清华北大啊。。。。

下面是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第14届年度世界大学排名

而且据我所知,香港的大学许多奖学金都被内地学生包揽,我感到很奇怪从小英语教育的香港人怎么会输给内地人呢?所以英语教育跟国际竞争力没什么关系吧。。。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而且外国人来中国就应该学会讲中文(或粤语),就像我去美国旅游我也会讲英语,因为我尊重他人的文化。其他的我了解不多,但从语言来看我就觉得挺悲哀的,外国人到大陆读书都要有中文考试,我怎么不见到香港没有粤语检定。毕竟香港人被殖民了一百年,可能对自身民族的认同感已经降低很多,他们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这种所谓的“增加国际竞争力”其实是一种迎合,要学会他人语言之前首先应该先尊重自己语言,怎么尊重?那就是把自己的语言作为在重要场合信息传输的主要方式,但是我没看到香港人尊重自己的语言,听说连开学典礼都是全英演讲,我觉得这真的是太夸张了,这是香港人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


最后来说说,盲目自大,井底之娃,部分香港人,连最近的深圳都没去过,就整天做白日梦,觉得自己是经济发达地区,自己最有素质,但是我去香港,看到一些香港年轻人在大巴上讲话那么大声,那时候我很困,真的觉得他们很吵,我觉得他们也挺没素质的啊,不要说什么粤语特色,我在广州读书,见广东人讲粤语也可以轻声轻气的,而且他们整天瞧不起大陆人经济差,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大陆的许多城市已经在悄悄的超过他们了,也许他们是见了大陆超过他们,心里接受不了,所以还是继续自欺欺人,YY吧,总之很悲哀。

其实我觉得香港这个城市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历史的发展规律,也不能忽略大陆经济的崛起这样的既定事实,只有消除偏见,客观的看待问题,香港才不会继续没落下去。

我觉得香港现在基本上已经阶级固化,大部分平民都在给资本家打工,然后被资本家压榨房价,我真觉得新一代的年轻人真的应该走出这个小地方,去看看内地的发展,那里我觉得对他们的机会是比较多的。而且我也觉得那些批评内地的,真应该自己来看看,这样你才有资格批评。


最后说下我本人,我是小学六年级来大陆的,当时是因为父母工作关系,全家搬到了上海,记得当年我离开台湾的时候,也是千万个不愿意,我觉得我要到了个陌生落后的地方,但是当我到了上海之后我对大陆的印象完全改变了。我去过一些西方国家,也改变了我的印象,我终于知道不是每个外国人都很有素质,我也见识到了原来国外的white trash不在少数,我也知道了原来生活在国外有多么不方便,我也明白了民主走到一个极端也是很可怕的。总之我觉得人要出来多走走,涨见识,这样整个人的格局才会变大,香港和台湾都太多人缺少这种格局了。

user avatar

我是台灣人,我覺得身邊的人多數都挺喜歡香港的,不是指想搬去那裏住的喜歡,是喜歡那裏的人、喜歡那裏的風景食物。還有一個原因,是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同是大陸地區旁的小小的特殊地區,就像上面幾個人說的,香港像是我們的風向標,影響著我們對統一與否的態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人看待香港人的视角,其实相当多元且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这其中夹杂着历史渊源、政治立场、文化认同,以及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历史情感与文化连结:首先,台湾和香港在地理位置上都很接近,而且同属于华人社会,彼此在文化上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早年,许多台湾人对香港的印象是充满活力、经济发达.............
  • 回答
    香港影视大亨向华强夫妇申请居留台湾,被台当局以“可能危害台湾安全”为由驳回,这事儿在华人圈子里算是个不小的风波,引起了很多讨论。要说这件事,得从头捋一捋,里面牵扯到的层面可不少。首先,我们得知道向华强是谁。 他在香港影视圈的地位,说句不夸张的话,是举足轻重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背.............
  • 回答
    关于“部分香港、台湾网民认为奥卡菲娜比刘亦菲更适合演《花木兰》”的说法,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但同时也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文化认同、演员选择、对角色理解、个人喜好以及互联网舆论的运作方式等多个层面。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 演员选择的考量因素:为何会有此种对比?首先,我.............
  • 回答
    在我看来,韩国MAMA主办方在活动中将台湾和香港的旗帜列入“国家”行列,这件事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种做法,无论出于什么意图,都触碰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议题,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可能引起不小的涟漪。首先,我们得承认,MAMA(Mnet Asian Music Awards)作为亚洲地区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音.............
  • 回答
    2020年3月29日,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场记者会上,一名香港记者就台湾问题向WHO官员提问,随后该官员立即结束了连线。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也有各种解读。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事件发生的背景: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 那段时间,新冠疫情正处于全球爆发的.............
  • 回答
    大胃王木下在日本的视频中将中国、台湾和香港分开提及,并且其粉丝中存在为她辩护的言论,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其背后涉及的复杂性值得我们深入剖析。木下视频中的表述与潜在解读首先,我们来看看木下在视频中的具体行为。作为一名日本的头部网红,她的视频内容以吃播为主,但偶尔也会涉及到对不同地域的提及。当她.............
  • 回答
    苹果新发布会上,将台湾、香港和中国并列,且没有加“中国”前缀的这一细节,无疑是此次发布会最引人关注的争议点之一。理解这一行为,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因为它触及了政治、商业、品牌定位以及地缘关系的复杂交织。首先,从苹果公司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基于其全球化运营和品牌策略的务实选择。苹果作为一家极其.............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值得玩味的,尤其是涉及到国际援助和媒体报道的角度。当800台氧气机从香港运抵印度,而印度媒体对此事避而不谈“中国援助”时,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种现象。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件事本身的背景。印度在新冠疫情高峰期,医疗系统濒临崩溃,尤其是氧气供应出现严重短缺,导致大量病患死亡。在这个危急.............
  • 回答
    台湾人对台积电(TSMC)数据上交美国一事,普遍抱持着复杂且多层面的看法。这并非一个单一的观点,而是受到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国家安全、信息透明度等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结果。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层面来理解:一、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考量: 担忧中国大陆的军事威胁与潜在的“灰色地带”行动:.............
  • 回答
    台湾人看待大陆日益强大,这可不是一个单一、整齐划一的答案,而是像台湾的夜市一样,种类繁多,各有风味,也夹杂着不少复杂的滋味。要详细说,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普遍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大陆的经济体量、军事实力、国际影响力这几年确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增长。无论是在国际新闻、还是在我们身边接触到的.............
  • 回答
    要深入了解台湾人如何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需要从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去剖析。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几句话就能概括的问题,而是充满多元面向和深刻思考的集体意识。一、 关于“我们是谁”的认同:复杂交织的根源与多元并存的面向台湾人的自我认同,绝不是铁板一块,而是经过漫长历史演变和多元文化碰撞形成的.............
  • 回答
    台湾人看待自己的历史,那可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故事,就像岛上层叠的山峦一样,有不同的面向,也有各自的观点。想要说清楚,咱们得一点一点来。历史的起点:不是单一的叙事首先要明白,台湾的历史不是从某个固定的时间点“开始”的,也不是只有一种“官方”说法。对于台湾人来说,历史的起点可以有很多种解读: 原住民.............
  • 回答
    作为一位台湾人,看待中国大陆过往的对外战争,心情是复杂的,也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能概括。毕竟,历史的脉络牵扯到太多政治、民族、经济等面向,而且身处两岸关系这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我们的视角自然会有所不同。要详细讲,就得从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战争说起,试着剖析一下在台湾这边,大家通常是怎么解读的。1. 抗日战.............
  • 回答
    身为一个在台湾土生土长,祖籍在福建的台湾人,谈到福建人,我的感受是相当复杂而多元的,不能用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来概括。这是一种根植于血脉、历史、文化,又夹杂着现实差异的微妙情感。首先,从文化和情感的连接上来说,我们与福建人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种亲近感首先体现在语言上。虽然我们台湾讲的是闽.............
  • 回答
    台湾制作的「逆统战」这款手游,在海峡两岸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怎么看待它,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游戏本身的设计和意图来看,「逆统战」被定位为一款“反共”策略游戏,这点从名字就能看出来。“统战”是共产党常用的词汇,意指争取人心、拉拢盟友、分化对手的政治策略。而“逆统战”顾名思义,就是要对抗这种策.............
  • 回答
    台湾人为日占时期女教师浅井初子立碑纪念一事,确实是一个能够引发不少讨论和反思的议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并且理解不同角度的观点。首先,我们得先了解浅井初子是谁,以及她在那段时期的作为。浅井初子,出生于日本,在日治时期来到台湾,主要是在台南地区担任小学教师。根据一些记载.............
  • 回答
    关于台湾人柳杰克(Tony Liu),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人物,尤其是在华人世界的网络文化以及一些社会议题的讨论中。要详细地评价他,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观察。首先,他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作为一名网络意见领袖,尤其是在YouTube平台上。 他的视频内容涵盖了非常广泛的议题,从时事政治、社会文化到个.............
  • 回答
    “狗和大陆人,我支持狗”这句话,在台湾社会引起了很大的波澜,也触及了很多敏感的神经。要理解这句话,不能简单地把它看作一句孤立的抱怨或者情绪的宣泄,而需要深入挖掘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历史和心理根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句话本身带有强烈的情绪化和攻击性。它将一个群体(大陆人)与一个非人对象(狗)进行对比,并.............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在两岸交流中比较复杂和敏感的现象。一些台湾人表面上友好,但在私下或网络上使用“支那人”等词汇辱骂大陆人,这种行为背后可能牵涉到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体心理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成因和可能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把历史的长河拉出来看看。 “支那”这个.............
  • 回答
    “简体字是残体字,使用繁体字令人骄傲、自豪”——这句颇具情感色彩的论调,在两岸关于文字的讨论中并不罕见。要理解这种观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身份认同的复杂交织。首先,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繁体字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和古典文学。对于许多台湾人而言,繁体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