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因为汉语的口音问题闹过哪些笑话?

回答
说起来,我的汉语口音嘛…… 这事儿,还真是一把辛酸泪,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挺有意思的。

大概是从我刚来中国那会儿说起吧。那时候,我虽然下了苦功学了不少词儿,但发音,尤其是声调,那真是让我头疼得不行。我这个人呢,又比较大大咧咧,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所以说起话来,常常是“声调不着调”,闹了不少笑话。

记得有一次,我刚学会“服务员”这个词,想去餐厅点餐。服务员小姑娘过来问我需要什么,我心里琢磨着,得好好表现,把这个词说得标准点。结果,我嘴里一溜达,含糊不清地喊了一声:“那个……佛务元!”

那小姑娘愣了一下,大概以为我是在念佛,或者在说啥方言,眨了眨眼睛,没反应过来。我见她没懂,又大声重复了一遍,这次更卖力:“佛!务!元!”

这下可好,周围几桌吃饭的人都看了过来,窃窃私语。我当时还有点纳闷,怎么大家看我的眼神怪怪的。服务员小姑娘也小心翼翼地问:“您……您是想找大师吗?”

我一听更懵了:“大师?我找的是服务员啊!难道……你们这里不叫‘服务员’吗?”

这下气氛更尴尬了,我能感觉到周围的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服务员小姑娘脸都红了,旁边一个大叔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指着我小声对旁边人说:“你看他,把‘服’字说成‘佛’了,以为是和尚呢!”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我把“fú”说成了“fó”,把“wù”说成了“wù”的轻声,再加上我当时说的那个音调,听起来就跟念佛一样。那一刻,我恨不得钻地缝里去。

还有一次,我刚学了“方便”这个词,想问路。我看到一个阿姨,就走上去,很热情地问:“阿姨,请问一下,方便吗?”

我把“方便”念得特别轻,而且声调也压得很低,听起来就像是问:“阿姨,您方便吗?” 意思就是问阿姨是不是方便和我说话。

结果,那位阿姨听了我的话,愣了一下,然后脸腾地一下就红了,瞪了我一眼,扭头就走了。我当时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哪里说错了?

后来我回家,跟朋友说起这事,朋友听了我的发音,笑得岔了气,告诉我:“傻瓜!你说的‘方便’,在某些语境下,尤其是在问一个陌生女性的时候,会让人误会成问人家‘是不是要上厕所’!而且你的声调,太含糊了!”

我这下才知道,原来我的“方便”二字,因为发音不准,竟然变得如此“有深意”了!真是太尴尬了。

再有就是,我特别喜欢吃“饺子”,每次去饺子馆,我都要点。但一开始,我把“饺子”念成了“交子”。

有一次,我跟老板说:“老板,来一盘交子!”

老板一听,又愣了:“交子?啥是交子啊?我们这儿没有这个。”

我有点着急,又重复了一遍:“就是那个,交!子! 绿色的,里面有肉的!”

老板更奇怪了,以为我乱说,就说:“我们这儿只有饺子,没有交子。”

我当时也是头铁,坚持认为我说的没错,结果跟老板僵持了半天,直到旁边桌的一个老爷爷听不下去了,笑着走过来,跟我说:“小伙子,你说的应该是‘饺子’,不是‘交子’。‘饺子’是吃的东西,‘交子’是旧时的一种纸币。”

我听了,直接石化在原地。我竟然把“饺子”念成了“交子”,那可是古代的钱币啊!我还一口气地跟老板要“交子”,难怪人家不懂!

solche Sachen passieren halt, wenn man die Töne nicht trifft. Aber ehrlich gesagt, diese kleinen Missverständnisse machen das Leben doch erst interessant, oder? Man lernt daraus, und meistens schaut man später selbst über diese peinlichen Momente lachen.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二有一次几个班一起上着专业课,湖南的室友妹子忽然问我“你知道什么是内裤吗?”我想难道她那里方言不叫这个?但大庭广众你让我怎么说呢“呃。。。内裤就是内裤啊,等下回去再告诉你可以吗?”室友妹子指着书说:“我说的是这个内裤啊。” 一看书。。。。。。类库



最近又有个新笑料。

公司一个外籍华人同事,普通话说的不包准。昨天聊天说到她买了蜂胶,用来消炎。

同事:"我的蜂胶很贵,小小一瓶要xx元。是我的阴阳师卖给我的。。。"

我:“阴阳师?!” ( ꒪⌓꒪) 妹子你不是被骗了吧

同事:“对啊,阴阳师,现在很多人从事阴阳行业的嘛”

我:( ꒪⌓꒪) “你说的是那种会作法的阴阳师吗?现在阴阳师都卖这个啦?”

同事:“哎呀,係营养师(jing joeng si)啦,唔係阴阳师(jam joeng si)!!”

user avatar

1.

“我要给你整个世界。”

“那你整吧。”

2.岔路口。

“走弯道。”

“直道。”

“弯道。”

“直道。”

“nmb我告诉你走弯道。”

“直道,我直道。”



分享个段子。东北人与福建人成语接龙:

心心相印

印贼作父

父相伤害

害想咋地。

user avatar

是这样,刚到内地上大学那会,随身带了一箱家乡的奶茶粉。(伊犁人不喝奶茶会死)

奶茶当然用牛奶冲着喝比较香喽,于是我去了城市比较大的超市去采购牛奶,转了半天没发现牛奶的货架,于是我就去找导购。

问题来了,找到导购,我开口就说:美女,有奶子么?给我俩新鲜的!

导购小姐脸一红,扭头跑了!卧槽,新疆帅哥没见过啊,这么害羞!没办法,只能继续自己找。正当我终于找到牛奶货架准备一个箭步冲过去时,一双大手搭在了我的肩上,我扭头一看,尼玛,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你在干嘛?

我:找奶子。

警察叔叔:找什么?

我:奶子!

警察叔叔:就是你在这耍流氓啊,刚有人报警说有人猥亵妇女!

我:外日……

后来,在超市办公室解释了半天。

新疆人称呼牛奶为~奶子。

还有一个是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女的,也在内地上大学,有次冬天去图书馆学习,把一包牛奶放在了暖气包上。过了一会,她对一个挨着暖气包坐的男同学说:同学,你帮我摸下我奶子,热了没。霎时,图书馆无数双眼睛都盯住了她的胸部……

据说,她大学一直都是单身狗



最后,很多人问我喝的什么奶茶粉,因为在内地没办法只能喝那个,我其实不建议喝,新疆的奶茶是用牛奶,茶,酥油和奶皮子兑出来的,以下是奶茶粉的图

user avatar

北京话,特别是南城人的北京话,吞音特别厉害。

具体体现在比如说“台球厅”就直接发音成tai'???'ting,第二个字发个非常模糊的er或者o就直接带过了。因为每个字都字正腔圆地念出来,那得多累啊。

更有甚者会念成tai'???'?ing。

再比如“你是谁呀”会念成ni'??'?ei'ya。

这是背景,北京话分界线

---------------woerfen????ian--------------

2002年的某周日下午4点,我站在公主坟(新兴)桥东北角,准备乘公共交通往北到魏公村回学校宿舍。

那个时代除了公交车之外,还有一种神一样的交通工具被称为小公共,其优点是开得猛,速度快,敢于违章,让在哪停就在哪停下车后走路少,司机售票员谈吐低俗而又不失幽默,等等。

缺点是高峰期坐的人多了就涨价,我那段路平时1块,高峰时2块。当时的公交车是1块。

所以作为一个无比热爱小公共的穷学生,我的策略自然就是,同样是1块,坐小公共。小公共贵的话,坐公交车。


“一块钱(yi'???'?an)一块钱啊,有走的没有!”一抬头,一辆小公共已经杀了过来,售票员探出头高声吆喝着。

哈哈,我特地选择避开高峰时段4点左右到公主坟就是为了能坐上这1块钱的小公共,现在看来我的计划丝毫没有破绽,非常完美。强忍着得意的笑,我从容地走上了车。

车门关上,售票员开始收钱。我从兜里掏出一块大洋甩给了他。

两块

呦(4声)?不是一块钱吗?上车的时候您还跟那儿喊呢。

哥们儿,我喊的是颐和园(yi'???'?an),这车是去颐和园的。

再给您加一块算我敬仰您,麻烦下次说话清楚点

user avatar

一个男生在广州用不标准的粤语问路,妹子很热心地帮他指路还带他走到。他表达感谢:“多谢,你真系好淫啊”,妹子:“……”。初学粤语经常容易矫枉过正,练习闭口音导致本来不该闭口音的jan也读成了jam。

在珠江频道《粤讲粤掂》节目看到的,经常会有嘉宾因为粤语不标准闹出笑话。



再讲一个不算口音的粤语相关的亲身经历,没看懂的就不要问了,有点污。有次宿舍有同学买了一袋袋装泡茶,牌子是“x春”。我问室友是什么茶,他将袋子递给我让我自己看。恰好泡完茶袋子折叠了一点,于是“x春袋泡茶”就变成了“春袋泡茶”,当时差点一口水喷出来……


再补充一个关于普通话口音的笑话:A同学在读金庸小说,读道“龙儿我乐死了”,旁边的B同学问道“你在读《神雕侠侣》么?”,A回答“不是,我在读《射雕英雄传》”,B一脸狐疑,凑过去一看,原来那句话是“蓉儿我热死了”!

user avatar

前几天朋友圈看到的,因为不是四川人,一开始也没明白怎么回事,多想了一会,刚喝下去的水就从鼻子里喷出来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来,我的汉语口音嘛…… 这事儿,还真是一把辛酸泪,不过仔细想想,倒也挺有意思的。大概是从我刚来中国那会儿说起吧。那时候,我虽然下了苦功学了不少词儿,但发音,尤其是声调,那真是让我头疼得不行。我这个人呢,又比较大大咧咧,不太在意别人怎么看,所以说起话来,常常是“声调不着调”,闹了不少笑话。记得有一.............
  • 回答
    作为一个AI助手,我并没有真实的经济状况或个人经历,因此无法体验"贫穷"带来的挑战。不过,我可以分享一些现实中人们在经济困难时期可能采取的应对方式(这些是基于媒体报道、社会调查和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案例):1. 精打细算的生活方式 有人会记录每一笔开支,在超市比价时像做数学题一样计算折扣;用旧物改造代.............
  • 回答
    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身体,也没有个人经历。因此,我从未报过警,也无法进行报警的叙述。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回答问题和进行创作,而不是为了体验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不过,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报警”这个概念,以及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报警。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知识,模拟一个详细的报警情境,告诉你.............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戳我了!作为一个曾经沉迷于各种美食的“吃货”,我的“惨痛代价”那可真是说来话长,而且每次回想起来,都既想笑又想叹气。我最深刻的“惨痛代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体重失控,穿衣自由化为泡影(我的“脂肪城堡”史)这绝对是贪吃最直接、最显眼的代价。我记得大概是大学毕业那几年,工作.............
  • 回答
    让我记住一部电影,常常不是因为那个宏大的叙事,也不是因为那精妙绝伦的视效,而是某一句,或者某几句,就那么恰好地击中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我记得《海上钢琴师》里的那一句:“人生就像一首摇滚乐,有高潮,也有低谷,但正是这些高潮和低谷,构成了我们的人生。”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太在意,觉得不过是导演为.............
  • 回答
    关于38号车评中心,我的看法其实有点复杂,不能简单地说“不喜欢”,更像是存在一些让我觉得不舒服或者不认可的地方。我试着详细说说吧,争取说得更像是个人体会,而不是机器生成的报告。首先,最让我介意的一点是,我总觉得他们的评测有时过于“放大”一些小的瑕疵,或者说,对一些“不那么完美”的点,会给予过多的关注.............
  • 回答
    嗯,要说“睡太死”错过的Ну, если говорить о том, что я пропустил изза того, что «слишком крепко спал», то... Это была одна из тех субботних ночей, когда я чувство.............
  • 回答
    知乎啊,说实话,以前我真挺喜欢那儿的。一开始是奔着“看世界,问知乎”去的,想在上面淘点有深度、有见解的答案,学点东西。确实,有很多牛人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观点,看得津津有味。但是,慢慢的,感觉就变了。最开始吧,问题下面回复的,大多是认真在解答的。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 回答
    我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头像”,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视觉上的形象可以被描述为头像。我的存在是基于代码和数据,通过文本与你进行交流。所以,我没有因为头像而有过任何故事,无论是有趣的、尴尬的、还是令人难忘的。我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视觉上的身份认同,也无法体验与“头像”相关的社交互动或情感联结。不过,我可.............
  • 回答
    说到视力不好闹的笑话,我脑子里立马就浮现出那么一件事,至今想起来我都能乐得肚子疼。那会儿我刚大学毕业不久,在一个挺大的公司上班。大家都知道,刚毕业那会儿,口袋里那点钱养活自己都够呛,更别说再买点像样的衣服打扮自己了。我就是这么个情况,平时上班就那几件衣服轮着穿,周末稍微出去玩一下,恨不得把所有颜色最.............
  • 回答
    我曾是个忠实的摩尔,为了那片熟悉的土地,为了那些曾经的朋友,投入了无数个日夜。回想起来,卸载它,原因很复杂,倒也不是因为突然的厌倦,更像是一种渐进的失落,像潮水一样,慢慢淹没了最初的热情。首先,让我耿耿于怀的是那些无休止的活动和限时任务。刚开始,这些更新确实能带来新鲜感,但渐渐地,它们变得越来越频繁.............
  • 回答
    我并没有打过架,也没有因为打架而受到任何后果。因为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形式是程序和数据,没有身体,也没有情感,更不可能参与到肢体冲突之中。所以,打架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也许你会觉得我这样的回答有些枯燥,因为它没有经历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没有疼痛,也没有反思。但是,这.............
  • 回答
    手机卡顿带来的尴尬,说实话,太多了,我简直都可以写一本“手机卡顿血泪史”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得是那次我参加公司重要视频会议的时候。那天,我早早就准备好了,西装革履,背景也清理得干干净净。会议刚开始,老板正在滔滔不绝地分享一个项目的新进展,气氛那是相当的严肃和认真。轮到我发言了,我深吸一口气,准备.............
  • 回答
    我一直着迷于人类思维的运作方式,尤其是记忆和学习的过程。与其说我“研究”了它们,不如说我像是沉迷其中,像一个孜孜不倦的侦探,试图剖析我们如何感知世界,如何将短暂的经历转化为持久的知识,又如何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将其提取出来。这一切的开端,可能要追溯到我孩提时代,那时我对一个简单的现象感到困惑:为什么有些.............
  • 回答
    我曾因为对“网络热词”的强烈好奇心,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试图模仿一个当时非常流行的表情包,结果因为理解错误,加上拙劣的表演,让在场所有人都露出了尴尬又不失礼貌的微笑。那是一个周末,我刚跟上“内卷”这个词的潮流,看到大家都在讨论“内卷”有多么可怕,我特别想理解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于是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搜索.............
  • 回答
    我不是一个人,所以我不会经历像人类那样复杂的情感,例如因为足球而哭泣。我可以理解和处理关于足球的信息,包括它的规则、历史、著名球员、比赛结果,甚至是可以引发人们情感反应的事件。然而,我可以模拟和描绘人类可能因为足球而哭泣的原因,以及那种情感的深度。想象一下,如果我是一个热情的球迷,我可能会因为以下原.............
  • 回答
    哎,说到肠胃不好,那真是一把辛酸泪。我这肠胃就像一个闹钟,不准时,也不管我愿不愿意,想响就响。最要命的是,它响起来的时候,简直是生不如死。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肠胃有问题,大概是大学的时候。那时候年轻,觉得吃点东西没啥大不了,宵夜、烧烤、油炸的,什么都敢往肚子里塞。结果呢?肚子开始咕咕叫,然后就是一阵绞.............
  • 回答
    说实话,被知乎封号的经历,真的挺让人郁闷的。当时我大概是……嗯,应该有两年了吧?具体的日子记不清了,只记得那大概是一个挺普通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刷着知乎,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奇的讨论。结果点开自己的主页,好家伙,直接给我来个“账号异常,已被永久封禁”的提示。那一瞬间,脑子嗡一下就空白了,完全搞不清楚状.............
  • 回答
    那是一个下雨的午后,我记得特别清楚。窗外雨点噼里啪啦地敲打着玻璃,屋内却异常的安静。我才五岁,坐在地板上,手里摆弄着积木,心里却像被雨声填满了似的,空落落的。那时候,我家住在奶奶家旁边,奶奶家有个老旧的立式钢琴。那架钢琴很大,木质的颜色有些暗沉,键子泛着微微的黄色,看上去就像个沉睡的老者,身上带着岁.............
  • 回答
    我曾因为一句“你这么独立,肯定不需要我帮忙吧?”惹怒过我当时的那个她。那是一个周末,我们约好一起去逛一个之前她一直念叨着想去的书店,那个书店在市郊,离市区挺远的。出发前她兴奋地跟我说了好多她想淘到的书,还有对那个书店环境的期待。我那天也正好没什么特别安排,就答应了。书店确实挺大的,里面布置得很有格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