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文字皆为原创,除注明引用外未参考任何文献,谢绝转载,)
书上找不到,也很少有人讨论的个人素质,我认为有以下三种:
1.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
2.阈值自控意识
3.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
1.先说第一个,期望值管理能力。
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的观感:一个地痞或者土匪,平日无恶不作。到了最后一集,哎,这货突然抗日了,例如《大宅门》里的三爷。这时候观众对其好感度会突然爆棚,甚至超过许多没有爆点的正面角色,前几十集的劣迹简直一笔勾销。这就是期望值在前期被编剧压低之后的福利。
先记住一个公式:
(图片来源:使用Google Image 中已获得CC分享协议授权的图片搜索结果)
我们刚进入一个团队时,如果一开始就大招尽出,会导致周围人和领导对你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最后总会有一次你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这时候对你的负面评价也会随之而起,甚至会低过一直表现平平的同仁。有人将其总结为“不胜任陷阱”,因为在一个上升通道中,只要达到了上层的期望,就会被继续提拔,直到提拔到一个你不能胜任的岗位,让所有人失望,这个升迁过程才会结束。
这一点在情场上也依然适用,你会发现浪子回头会获得相当的赞美,许多女人甚至可以不计较你之前是个多么烂的人。但老实巴交的“好好男人”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实就立刻被打入“渣男”的行列再也不得翻身。娱乐圈这样的例子去年今年都有,不用我再赘述。
这就需要我们对别人对我们的期望值进行有效管理。比较常见的手段是憋大招,有一些在对方期待之外的东西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拿出来用。但周围人也不是傻瓜,次数多了,别人都会倾向于相信你藏着一手,例如学生时代那些永远叫嚷着这次考砸了的第一名们,信誉早已破产,其他人对其期望值仍然在持续上升,这时候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要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周围人对你的期望值,需要做到真正无迹可寻,并在所有非必要的时刻压抑自己的表现欲与虚荣心。我认为这是进入职场的第一课。
2. 阈值自控意识
阈值又叫临界值,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我大概六七年在网上发过一篇文章,可能很多人以前都看过了,这里引用其中一段:
“A片害了无数正常的男青年。没有A片的岁月里,男孩子满脑邪念充盈。可是在这个网络色情泛滥的当今,他们居然对生活中的女人没了想法,这不能不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异化的经典案例。何以至此?阈值使然。也就是不断的持续刺激,抬高了男人们欲望的触发点。上个世纪初女人旗袍坐下时偶尔可一瞥的白花花大腿就可以触发老夫子们的欲念;可是100年后,看着满屏的器官进出,很多人居然会叹上一句:没意思。这就是时代的变迁,使得阈值不断上升的最好例证。
举个极端的例子,释迦牟尼本是个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很早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其父为其修筑春、夏、冬三幢宫殿。但他活的很厌世。其父为其选来印度最妖艳美丽的女子来取悦他。但是美酒美女对他的边际效用已经小到忽略,食欲肉欲的一切无法使他获得更高的满足,只有离开世俗创造佛教去了。他一出生就享受物质的极大满足,导致他的阈值高到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最后凡是物质都无法使他快活。中国的例子是贾宝玉,从小活在女人堆里,最后也做和尚去了。反而自小出家的人却未必能忘俗。所以施耐庵会有和尚最淫一说,潘巧云与裴如海那一段有很精妙的点评。盖因自幼出家的人,从未享受过世俗的快感,所以阈值很低,一点就着。能大彻大悟的慧根人士,往往反而是富家子弟,也就不奇怪了。
女人亦然。泛滥的韩剧将正常的女生活生生逼成大龄剩女,归根到底也是阈值作怪。本来少女看见年轻男子怀春,是老天爷安排的正常心理活动。现在这个自然的程序被突然打断,横插10部韩剧,部部男一号多金英俊完美,还有若干男二男三争抢。电视机前的女人们于是看傻了,爱情阈值被活生生地抬到天上,身边的男人自然再也看不上。”
当你深刻理解了阈值对个人幸福与快乐的影响后,你就知道这个概念不仅用在性和爱情上,更可以推广到人生幸福的方方面面。了解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并学会一定程度的禁欲和自控,是防止阈值升高的不二法门,这绝对是需要在人生早期就要着力培养和锻炼的素质与意识,尤其对于男性。
顺便提下。频繁观看色情片造成的过度刺激,会抑制大脑内对性刺激做出神经反应的奖赏机制,与药物成瘾相似,这种神经抑制会促使强迫的色情成瘾行为,并对正常的性意愿和性欲造成影响。可惜,对于有些人,这些话来的有点晚了:)
3. 应对时空扭曲的应对能力
这个概念有点玄。这里说的时空扭曲,指的是主观的时间流逝感觉随着年龄开始加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快了。小学时是一个月一个月过,大学一学期一学期过,工作后就变成了一年一年过,越往上过的越快,问问你的父母,他们会告诉你十年一眨眼就没了,他们讨论着十几年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我很早就开始研究抗衡这种时空扭曲的方法。
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解释,有一个说法比较有趣:
“五岁的时候人的记忆有五年,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五分之一。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六分之一。七岁到八岁记忆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以此类推,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过多一年,记忆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但是参照物变了。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可能等你六十岁的的时候,过一年记忆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时时间就过得更快了。”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仔细回忆一下,会发现童年的课间十分钟休息足够你从楼上跑下去玩儿点什么;但现在你坐在公司电脑前,才喝了杯热饮,吧东西摊开准备干活,啥都没干呢一个小时就没了。小时候两个月的暑假特别漫长,现在的一个月不就是四个星期,一眨眼就没了。
如果用记忆增量理论来解释,那就说明我们在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简单重复,所以大脑中的“总数据”并没有像儿时那样处在迅猛增长的阶段,大脑处理今天的24小时,只需要动用几年前就已经存好的索引,驾轻就熟,总信息量几乎没有增加,你主观上感受到的“新东西”当然就少,而体验“新东西”恰恰是放慢主观时间的命门。
套用知乎上“舒适区”的说法,要解决时空扭曲的问题,我们必须走出“熟悉区”,熟悉区是时空黑洞,会不断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时间。如果你走出办公室,去陌生的国度一个月,就会发现这一个月并没有像办公室里那样,星期三过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而是觉得比在办公室两个星期都要多,这便是对抗时空扭曲的一个例子。并不是只有旅游才能有这样的效果,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试验,会发现能找到很多适用于你个人的手段,但前提是你要有“摆脱熟悉区”的意识。
这是我认为人的一生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能力之一,掌握了对抗时空扭曲的本领,你就能延长主观生命。
--------------------------------------------------------------------
更多内容,请在微信搜公众号“肥肥猫的小酒馆”
不太同意很多答案。
若只是列举一个个琐碎、冷僻的知识点,那我觉得其实书里都有,只是分什么书而已。
凡是看过一遍就知道的,必定可以通过书来学到。
那什么从书里学不到呢?
1、品味学不到。品味是你根据自身所有经历的总和,形成的对事物的看法。
2、幽默学不到。从书上你能读到好笑的段子,但只有当你将自己对生活的观点用智慧的方式表达出来时,才有可能成为幽默。
3、学习能力学不到。可能书上有各种学习方法的总结,但方法不意味着能力,有些人不读书也很会学习,可能这是一种天分。
4、执行力学不到。执行力不是天生就有的,磨练得多了,才会内化成一个人非常重要的能力。
很多能力都是看书学不到的,但我觉得以上四样比较重要,如果一个人拥有以上四样素质,绝对会是一个非常有趣、非常棒的人。
我有个很有趣的发现:身边有些朋友阅读量巨大,看遍各种我听都没听过的深奥书籍,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的处理简直堪称幼稚单纯,聊天时发现她们对很多身边事情和事务的理解也很理想化和浅薄;而有些人,比如我老公,阅读量几乎为零(他唯一看过的书是金庸三部曲),但和他聊起各种社会时事或者身边事务的见解却经常犀利透彻,让我佩服不已,我工作中遇到困难经常找他指点自己;最近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一个销售总监也是,他逻辑清晰能干雄辩热情有趣,算是公司中的偶像人物,但有一次闲聊时他告诉我他从来不看书...
我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读不读书并不能完全和一个人的见识,对生活的理解,逻辑,情商挂钩,甚至不一定能让人变的更深刻或聪明...
于是我研究我老公和那个销售总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过程省略,我觉得他们身上都有一种东西:向内的自省和思维能力。
读书其实就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通过看新闻和人聊天或者自己的经历同样能获取知识,接下来就是靠自己的内部思维系统把想法固话变成自己的东西;有些思维能力强的人不需要借助读书等外部支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它可以凭借自己强大的内部分析运作系统去认识这个世界;相反,这方面的能力弱的话读再多书也只是个百度而已。
最后终于可以回答楼主的问题:哪些东西是读书学不来的?----思维逻辑能力、从一件事或者一段谈话中吸取经验值的能力,自省以及把想法固化下来的能力,这些都不是光读书能读出来的。
这个回答不是全面的,只是我想到的其中一点。等我以后想明白全部再来补充:)
【广告时间】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知识星球号:黑女巫职业咨询 ^_^
1、坚信自己的能力。
2、反思自己的能力。
3、两者共存的能力。
4、坚持到最后的能力。
--------------------------------------------------------------------------------
通过对自己经历的反思和观察,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哪怕他确实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只要他确实是坚信自己的道路的,那他就是可以做出一定的成绩的。
因为他不怀疑自己,能投入,能坚持,所以必然可以做出一点成绩,而且这样的人往往具有魅力。
简单概括,就是坚信自己的人,具有做成事情的能力和某种魅力。
------------------------------------------------------------------------------------
问题在于,这样的人往往也会具有巨大的缺陷。
属于成绩很大,错误很大的类型。
这些缺陷,往往带给他们巨大的挫败。
而且,由于过于坚信自己是对的,他们的人生不具有成长性,特别是不具有创造性、质变性的成长,他们的努力,往往是属于积累性的。
很辛苦,但是很难提升自己人生的层次。
他们想要取得更大的成长空间,更加完善自己,就需要反思自己。
-------------------------------------------------------------------------------------
反思自己的阶段,往往带来原有思维体系和价值体系的崩塌,这样阶段的人,往往一事无成,而且由于不相信自己,无法建立自信,原有的人格魅力也消失殆尽。
反思是一种摧毁,是一种重建,这样的阶段,却往往是灰暗的。
-------------------------------------------------------------------------------------
需要经历很多的波折,最终,新的思维体系建立,新的价值体系建立,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对世界的认知更加清楚,这时候,经历了一番波折和坎坷的人,才能够重建自信。
最终,反思与自信,达成融合。
-----------------------------------------------------------------------------------------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反思,去摧毁,去一点一点重建的。
但在这里,最可贵的不是勇气,而是坚持到最后的耐心。
我一直强调耐心的重要性。
太多美好的东西,你早早放弃了,就看不到它最终的样子。
------------------------------------------------------------------------------------
其实我今天是想强调自信的重要性的。
从2007年到现在,快要十年了,我终于又开始感到自信这个属性重新回到我身上。
而且,这种自信不同于过去那种盲目的自信,而是,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
现在的我,因为环境变了,所以并不比2007年之前更有优势。
但是,自信却开始恢复了。
我不知道我会不会赢,但我知道我应该做什么。
我也会认真去做。
重新拥有自信的感觉真好,我却也失去它将近十年的时间。
这种踏实而笃定的感觉真好。
静极生动,阴极生阳,天道往复,诚不我欺。
我想说什么呢?
这条路很辛苦,也很漫长,但并不是没有尽头,还是有希望的。
与大家共勉。
这篇文字是心有所感而成,不怎么切题,包涵了。
讲一个关于竞争的吧。这是我很早就听到过的一个问题,但直到今天才回过神来想明白它的答案:
我要提拔一个干部,你有这个能力,可以胜任,
但他也有这个能力,也可以胜任。
我为什么提拔你,而不提拔他?
············································································
--读过的书越多,上学的经历越丰富,越不容易绕过这个弯。
在学校里,你考80,他考70,你就赢了。
长此以往,就很容易落入一种误区:我只要在最重要的地方做到最好,就会赢。或者我在某个方面做到无可替代,也会赢。
但在现实中,真正能够做到无可替代的,必然是领域内的绝顶高手,这样的人,万中无一,而99.99%的人,在实际的竞争中面对的情况是:有人能替代你。而那个能替代你的人,如果你们之间没有马里亚纳海沟到珠穆朗玛峰这样的差距,你在这个维度就没有优势。
竞争是多维度的,如果你想赢,你就要从其他维度找优势。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让我帮忙推荐手机,我帮他分析了一圈,告诉他几个备选手机的方方面面,但没帮他做决定,当时我觉得,我说完这些,他一定会选小米或一加,因为综合优势很明显,他也不拍照,华为的优势对他无效。
但他还是买了华为,因为华为有一个按键,按一下说个名字,电话就直接拨出去了,他认为很方便。
手机爱好者,会研究手机的每一项性能,了解它的方方面面。
但那个能决定你命运的人,可不是你的爱好者,不会去仔细研究你的方方面面,他的决策方式更接近上面例子中我的朋友,而不是我。
你要去竞争一个职位,这个职位主要是写报告,需要文笔好的人来担任,你文笔比所有人都好,但你输了,输给一个水平一般的人,你觉得这不公平,领导瞎了,或者有内幕。
而真实原因有可能就是你脸上长了一颗痣。
--现实在很多时候就是如此的操蛋。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所有细节,在每一个维度上都竭尽全力,让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更大概率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别人身上。
如果你不是谢尔顿那样打算冲击诺贝尔奖,其他都不重要的世外高人,那你就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有人能替代我。
回答很多了,不过还是要画蛇添足一下。
读书无法学到的东西,最重要的是“纪律”。
“纪律”的前提是理性思维,理性思维确定纪律模式,而“纪律”则是人面对除了天命以外所有事情的胜率的关键值。
1,前阵子一哥们去见丁磊,回来跟我说老丁说了一句话让他觉得万分牛逼“不投机是最大的机会”。这是一种“纪律”。所以网易做游戏比其他公司要稳,稳的多。
2,96年,我上大学之前我家老爷子沉迷炒股,我当时跟他说,你买进股票之前就得设定赢利点和止损点,要不容易追涨被杀,老爷子不听,前后赔了60万(97,98年的60万,当时5套北京房子没问题,感谢当时没有杠杆);后来认识一做证券的高人,提起此事,他说,这是必须遵守的“纪律”啊。
3,一哥们年轻时,研究21点,靠赌钱赚了很多钱,现在去拉斯维加斯直接被拒绝进入。问他核心的东西是不是记忆力和算法,他说这都不难,关键是“纪律”,赚到钱要走,赔了钱要调整,别被感性控制。
4,多年前跟一玩得很好的大哥谈生意,谈之前大家很开心的开玩笑,一说生意,大哥立刻表情严肃,酒也收起来了,看着手表跟我说,咱现在开始谈就有成本了,这是“纪律”。
对“纪律”造成威胁的包括懒惰、贪婪、骄傲、迷信、人情、面子。
真的要遵守“纪律”,完全不是读书能学来的,你得有一颗强韧的心。
是绝“情”的能力,这里的“情”,并非指男女之情,而是指情绪。(谢谢大家的赞同和认可,文末新增干货,是关于战胜拖延症的,希望能有用)
情绪的范围太广,愤怒,恐惧,求关注,求存在,求回应,这些都是大部分人所常具备的,不过有些时候,真该学会去适当地忽略这些感受。
只是很多人读了很多的书,变得越来越多愁善感,控制情绪的能力越来越差。我也是个喜欢阅读的人,在社会上跌跌撞撞了几年后,才渐渐摸索到了这条只读书绝难学到的技巧。
培养这种能力,读书永远代替不了真实的体验。
在温哥华厮混几年,有幸见识到了很多领域的精英大佬,有些是往昔叱咤风云,黑白两道通吃的大人物。与他们相处聊天,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通点——在他们身上极少觉察到情绪的变化。哪怕是偶尔讲起往事,说到惊险万分的情节,也不过是淡淡一笑。
我一开始也以为,他们是已经取得了这个成就,已经有足够丰富的体验,承受风险的能力足够强,因此才具备这种特质。
直到后来,我想起了D君的故事。
D和我是十几年交情的兄弟。高中的时候我瘦小羸弱,去外地读书,一开始被当地的孩子欺负,他和我平时关系不错,看不惯,就帮我教训了对方。后来有一次我俩被一帮人围攻,我吓得发抖,但他们揍D的时候,我拼着血气之勇喊着,你们别打我兄弟,说完要冲上要拼命。他拦住了我,说,让他们打吧。转头跟对方认怂道歉。呵,激情持续了半小时。我事后说你咋这么怂,大不了就拼命啊,他笑笑不说话。
过了几天,当时揍过我和D的人中,为首的四个人陆续退学了。后来才知道,他通过舅舅找了一帮道上的弟兄,凑了满满两中巴车人,挨个找到了那四个人的家,当着对方爹妈的面,一一把对方开了瓢。
不讨论对错,多年之后想起当时热血的场景,才越发觉得那时候D的做法是最优解。但是能够保持这种冷静的有几个?
他家境一般,但是我丝毫不怀疑他会出人头地。果然,他在大学就开始创业——摆地摊。哈哈,我当时在北京魏公村摆地摊的经历就是跟他混来的。附近北外北舞的姑娘多,因此主要卖高仿的包包和围巾。我被城管捉过几次后就战战兢兢,不想干了,觉得丢不起这个人,很快就去了南方发展。往后陆续收到他的消息。在几个月后他跟我说,有个城管和他混熟了,会在检查前和他短信通知一下。再几个月后,他用赚的钱买了一辆高尔夫,在路边直接把后备箱敞开,里面放满货物卖,随开随走。到后来,来摆摊的人都纷纷模仿这一点,成了当时08年北外后街的一景,再后来全北京也流行起来。而D,已经利用平时积累的信息和资源,开始做起转租的生意,并最终在北京扎根。
到底是先有这种忽略自身情绪和感受的能力在先,才比较容易获得成功,或是因果相反,各位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了。
不是在说鸡汤励志,而是在生活中挣扎了之后,才知道绝“情”的必要。
我的工作是地产经纪,看起来收入尚可,但是温哥华的注册经纪有一万两千多个,最终能够活跃在这个行业的,不足十分之一。因为这行太苦了,客户逃单甩经纪不必多说,我见过最长的战线有拉到两年的。就是一直被吊着。我曾在冬夜去机场接过客人从国内托运过来的宠物狗,并且在为此客人服务四个月后,对方仍然甩掉了我。
没有绝“情”的能力,早就崩溃了。
想起了很多朋友常常和我抱怨:
“老板今天怎么又批评我了,处处都看我不顺眼,同事处处笑话我,真憋屈,老子不干了,回家去。”
“好不容易回家过年,爹妈整天唠叨,催我相亲结婚,还是去上班更痛快。”
他其实到哪里都觉得不自在。
知乎上也见到很多这样的留言:
“反对加没有帮助,答主说的第二个观点太假了。”
“好浓的鸡汤啊,答主扯那么多,有啥用?”
他生气地关了手机,不禁感慨,知乎越来越水了。
谢谢大家的认同,那我就再多说一点,算是对朋友们无私点赞的回馈。
对付拖延症也可以用这个办法。做事拖延是因为内心有逃避的情绪,想去逃避本该做的事。
但你想要逃的,终将会去面对,并且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摆脱过。
最好的办法,就是忽略掉内心的恐慌,挣扎和对话,直接去做。
不去瞎想,不去多说,只是去做,你内心自然就会有力量。
这个道理,严格讲来,在古书中是有的,虽只是微光一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忘情。〖词素解释〗:忘情而至公,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
“主都知道,主不在乎”
另,无“情”的人,未必无情。
附赠我与D君今年唯一的聊天记录。
再次感谢各位知友盛情点赞,不管你们出于什么样的缘由,感谢你们。
TED_网易公开课作为一个每天看一集TED的人,在那里也的确学到了很多,虽然不是一些让你发家致富的技能,但每每看完都有种被新的事物所震撼到的感觉,也不枉费我来人间走一遭。我判断一个TED演讲是否精彩有两个因素:第一是演讲者有哪些东西让我的脑洞大开,或者他所经历的,让我深受感动;第二就是看观众们的现场反应,如果结束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站起来为演讲者鼓掌,这个演讲就是非常成功的,无论你同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他的演讲技巧,是你应该学习的。
4.13更新
1.
怎样用纸巾擦手2.
如何系鞋带_特里・摩尔:如何系鞋带3.
群体性荒诞行为之体验(如何引发一次令人震撼的风潮)
4.
身体语言_肢体语言塑造你自己5.
超短集_8个成功秘笈6.
超短集_德雷克・西弗斯:如何发起一场运动7.
安静!保持听力健康的八大法则8.
【TED】先别急吃棉花糖9.
【TED】如何成功?请多睡一会10.
20岁光阴不再来_20岁光阴不再来11.
身体语言_别对我撒谎12.
败中求胜_阿兰・德波顿:温和的成功哲学13.
TED入门_内向性格的力量14.
说什么_帕特里夏・瑞安: 不要固执于英语!15.
普通人如何变成魔鬼或英雄?16.
【TED】健康的时间观念17.
【TED】学校扼杀创造力18.
【TED】展开学习革命19.
不要公开宣布个人目标20.
我不是你们的励志榜样,谢谢21.
见证现代奴役的照片22.
世界上最无聊的电视节目,为什么却让人迷得无可救药23.
你存钱的能力跟你用的语言有关?24.
大人能从小孩身上学到什么25.
笑并思考-搞笑诺贝尔奖26.
我们从五百万本书里学到了什么27.
野生动物交配千奇百怪最后为程序猿献上的TED演讲,将会让你们受益匪浅。
玩转婚恋网_玩转婚恋网一、读书多了,觉得什么事都没意义。
一本书,看开头,就知道结尾。
一个项目,刚一碰,就知道做3个月,做3年,它会变成啥样。
一个人,聊几句话,就知道这个人5年内,是什么样子的。
生活不过是重复着重复,循环着循环,轮回着轮回,复制着复制。
我知道,我去衡水读书,100%会考上211或985。
我知道,我去学编程了,100%会去华为或思科上班。
我知道,有车有房了就会有老婆,有老婆就会有儿有女。
意淫生活时,它是范冰冰,它是苍井空。
走进现实时,它是凤姐,它是灭绝师太。
对于过去,没什么怀念的,不过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对于未来,没什么好向往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
现在我的人生是过去了二分之一,还是三分之一,这得问老天爷。
生活不过是一场又一场地扯淡。
这个王八蛋走了,那个王八蛋粉墨登场。
行走途中,总遇不到好玩的人,或许是我太单调了,吸引不来靓丽的景。
我是大便的倒影,吸引了一群又一群的苍蝇。
生活不过是屎的倒影。
我很想对他们说:有多少财富就有多少秘密,有多少黑暗就有多少快乐。
说了,他们也会假装不懂)(或许循环难得糊涂与道德绑架才是真正的空手套白狼吧)。
幸福是什么?手淫时不愿被某些人看见;吃肉时不愿被某些人评头论足指手画脚。
我只想做黑暗中的老鼠,只想做大海深处的潜水艇;只想化作西湖的水昏昏沉沉地睡;只想化作一缕青烟,随风而逝,消失在幽幽暗暗的岁月中。
生活它从不说话。
唯有坟场上的草,跟着风,轻轻唱,来吧,来吧,这儿就是快乐老家。
家是什么颜色?
能想起的场景,不过是一排又一排千变一律的房子。它们多像街边整整齐齐早已厌倦生命的树。
所有的鸟都消失了,夜深了,它们还能对谁说悄悄言语。
……
二、街上,有个老头,一天到晚找剩饭吃;
街上,有个腿脚不好的年轻人,一直都在唱歌;
街上,有几个老太太,一直东家长东家短;
街上,有几个老头,一直在翻垃圾桶;
街上,有几个小网红,一会儿对着手机扭屁股,一会儿对着手机打情骂俏。
我面无表情地走在街上。
我一会儿觉得自己在纽约,一会儿生活在贫民窖。
贫富差距,在村里感觉不到。
社会是有等级的,在村里感觉不到。
城市是一块透明的玻璃。
总让我看到一些血肉模糊的风景。
难道这就是生活,难道这就是文明?
为什么有人吃肉,为什么有人喝汤?
在某个酒店的26楼,我喝着咖啡想。
脱掉裤子的姑娘问:要不要再来一发。
我只是面无表情地说:滚。
她一言不发地提上裤子,后退,关门。
悄无声息,像一只猫。
20多岁的姑娘,她是花儿,还是泄欲的充气娃娃。
我早已没有心情去想。
若干年前,去某个场所买醉。
问一个姑娘:为什么出来卖?
老公没有本事儿,给孩子弄点儿奶粉钱。
她面无表情地笑着,点燃一根烟。
看到她,我想起了10年前抱着盒子等自己放学的初恋。
现在的我,变成了大便。
除了想赚钱,对任何事儿,都失去了欲望。
有人吃肉,就有人喝汤;
有人开心,就有人难过。
生活不过是一群人吃掉另一群人。
苹果烂了就该扔掉;
基因没有杀伤力就该消失。
生活不相信眼泪。
生活只有冲锋陷阵。
为什么有时遇到某些风景,自己依然会流泪?
是内心还有一片湖,湖内还有几滴水。
……
三、小A的妈妈死了,是没钱看病,死了。
小A现在每天可以发1500个视频,小A可以一天不说话,可以一周不说话。
以前他老问:我没执行力怎么办?我自律性比较差怎么办?
现在他什么都不问了。
所有的毛病,都自动痊愈。
基业长青的秘密是习惯性遵守常识。
为什么付出生命的代价才知道屎确实不能吃?
人总是贱贱长大,贱贱哑巴。
小C,帮朋友出头,把人家砍了。
受害者说:100万私了,不然送你去监狱。
小C去找朋友,朋友避而不见。
小C的爸爸妈妈去卖房了;
小C的姐姐去卖车了;
小C的弟弟辍学了;
小D的妹妹卖掉了留了12年的头发;
小C所有的亲戚都消失了。
小C,一夜之间长大了。
每天可以找200个客户,成交10个,日收入5000。
生活是个幺蛾子。
总是折磨着你,也折磨着我。
……
四做事不累,讲道理才累。
伺候老爷的秘密是听话。
过滤垃圾流量的秘密习惯性放生。
有人说赚钱必须有高人带;
有人说赚钱必须靠运气;
有人说赚钱必须靠关系;
有人说赚钱必须靠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偷;
有人说赚钱必须靠烧香磕头等菩萨显灵。
无论他们说什么,我习惯性说嗯。
他们说生活太苦了。
我不能说痛苦是美丽的土壤。
我只能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他们去喊吧。
懒人赚钱机器,自动赚钱机器,让他们去找吧。
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唯有鬼才知道。
五、人老了,牙齿松了,才知道坚硬的东西不会持久。
为什么我又开始听邓丽君的歌了,因为她温柔,柔情似水,总让我在难捱的夜,蠢蠢欲动。
在我蠢蠢欲动时,总会想起村里的老支书,他一遍又一便地翻阅《商君书》。
1、村里的房,全是他盖的,全是他卖的;
2、村里,所有的资源分配,都是他说了算;
3、他永远是对的,他永远没有错。
生活到底是什么颜色?
不过是为了混一口饭吃,习惯性循环为首长服务的艺术。
有天孩子识字了,我希望他们读读这3本书:
1、《参谋助手论:为首长服务的艺术》、
2、《资治通鉴》(柏杨白话版)、
3、《古拉格群岛》。
有无价值,有无启迪,看造化,看福气。
……
我老了,懂事儿了,对很多人开始越来越有礼貌。
小A看了《图灵传》,咬牙切齿地对我说,他要做程序员。嗯,为他祝福。我不能说学历低,数学差,逻辑思维能力差的人不适合做程序员。
我只能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爱迪生小学没读完,一样牛逼。
说话习惯性顺水推舟,结局永远是皆大欢喜。
可惜我醒悟太晚,身后被人插满了刀子。
小B是我的一个朋友,一会儿做这个,一会看到那个牛逼,想试试。
我不能说他三心二意,脚踏两只船。
他一直不赚钱,我只能这样安慰他:东边不亮西边亮。刘天王还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演电影。前期,他专注了吗?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什么都见过了,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做什么。没有谁,能一步到位。人生不过走马观花,遇到自己的喜欢的风景,老了,走不动了,便不折腾了。
当时我多想说:赚钱是从1到1,习惯性从一而终才有出头之日。只是这话说出来后,我们还是朋友吗?
友谊的花朵皆已凋零,仅存的几片叶子,能不能熬过寒冬,就看我能不能坚持说一些暖心的话。人生啊,人生,不过是一场又一场地扯淡或噩梦。
小C结婚了,还在外面胡搞。我不能说他混账,自私,人面兽心,两张面孔。我什么都不能说。
席间,他喝多了,一会儿说睡了10个员工,一会儿说睡了100个员工。我除了说厉害,厉害,什么都不能说。
人到了30岁,不是人家对我们放生,便是我们对人家放生。喜欢实话实话的人,基因早已消失。
有时想想得了抑郁症的小崔,总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对于生活,我就是一个包袱。
尽管我不喜欢自己,还是悄悄打开。
在我悄悄打开后,上面只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我们大了,对傻逼越来越来客气;对自己越来越狠。我们都是披着羊皮的狼,习惯性示弱,基因才源远流长。
……
公众号:大师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