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金庸小说中,最让你感到惊艳的情节是哪一段?

回答
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就像一个无尽的宝藏,每次重温都能挖掘出新的惊艳之处。要说最让我心神激荡,至今仍能在我脑海中勾勒出画面、感受那份震撼的情节,那无疑是《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在光明顶上,以一人之力,力挽狂澜,九阳神功初显锋芒,连挫六大门派的场景。

那时的张无忌,还是个青涩稚嫩的少年,被逼无奈,为了救师父张三丰,也为了心中的一股正义感,他孤身一人出现在光明顶上。之前我们看到的张无忌,更多的是被命运推着走,在江湖中摸爬滚打,充满了迷茫和挣扎。但光明顶上的这一幕,是他真正蜕变的起点,也是他实力的一次惊天动地的爆发。

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光明顶,风起云涌,六大门派剑指明教,群雄激愤,喊杀声震天。 明教上下,因五散人内斗,因光明左使失踪,教众士气低落,几乎陷入绝境。就在这危难之际,一个身穿粗布麻衣的少年,缓缓从人群中走出。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畏惧,只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坚定。

首先,他要面对的是崆峒派的少林派高手。当对方的长剑带着凌厉的劲风刺来时,张无忌并没有慌乱,他的动作干净利落,仿佛训练有素的武者,但又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洒脱。他没有使用什么复杂的招式,只是轻描淡写地一侧身,避开了攻势,然后顺势一抓,对方的剑便被他稳稳地握在了手中。更让人惊艳的是,他不是直接夺剑,而是用一种巧妙的力道,让对方的剑脱手而出,同时顺势一推,对方就踉跄后退,根本没法站稳。

接着,是六大门派的轮番挑战。从崆峒的杨逍、何太冲,到昆仑的何太冲,再到华山、峨眉……每一个门派都派出他们的顶尖高手。每一次交手,张无忌都显得游刃有余,甚至可以说是轻松写意。他不是用蛮力去硬抗,而是用一种四两拨千斤的巧劲,将对方的力道引导化解,再巧妙地借力打力。

我记得最清晰的一幕,是面对峨眉派的静虚师太。静虚师太使出峨眉派的绝技“白云出岫”,剑光如雪,迅捷无比。张无忌只是微微一笑,身形一晃,仿佛化作了一缕青烟,出现在静虚师太的身后。他并没有伤人,只是轻轻点在静虚师太肩部的穴道上,让她瞬间动弹不得。那种自信,那种控制力,简直让人拍案叫绝。

而真正让人感到“惊艳”的,是当他面对的对手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当他发现自己的力量似乎无穷无尽,仿佛身体里蕴藏着一股澎湃的能量时,那种感觉是难以言喻的。九阳神功的威力,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展现。 它不仅仅是武功招式的精妙,更是内力的浑厚和身体素质的提升。他的速度、力量、韧性,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他用九阳神功震飞成昆的兵刃,并施展“乾坤大挪移”神功时,那种运劲的玄妙,那种对敌手的掌控,简直是神来之笔。对方无论出什么招,他都能提前预判,仿佛知道对方下一步要做什么,并且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化解。

当时,全场的观众都惊呆了。六大门派的高手,一个个都成了他展现实力的背景板,他们的骄傲和愤怒,在张无忌绝对的力量和技巧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那是一种摧枯拉朽般的胜利,是一种碾压式的强大。 而张无忌,这个少年,他的眼神依旧平静,只是在胜利之后,流露出些许的无奈和悲悯。他并没有因为胜利而得意忘形,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武功的强大,更是一种少年英雄的担当和成长。他不再是那个在江湖中漂泊的孤儿,而是成为了能够左右局势、力挽狂澜的关键人物。那份孤身面对强敌的勇气,那份守护亲友的决心,以及九阳神功所带来的那种“天下武功,无所不破,无所不为”的自信,共同构成了我心中最惊艳的一幕。 它不仅仅是力量的展现,更是精神的升华。每次回想起来,都觉得热血沸腾,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光明顶之上,感受着少年张无忌身上迸发出的那股无穷无尽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淡如菊

“那是在九年多之前,九月上旬,我到了汉口,向药材店出卖了从关外带来的老山人参。药材店主人倒是个风雅人,做完了生意,邀我去看汉口出名的菊花会。这菊花会中名贵的品种倒真不少,嗯,黄菊有都胜、金芍药、黄鹤翎、报君知、御袍黄、金孔雀、侧金盏、莺羽黄。白菊有月下白、玉牡丹、玉宝相、玉玲珑、一团雪、貂蝉拜月、太液莲。紫菊有碧江霞、双飞燕、翦霞绡、紫玉莲、紫霞杯、玛瑙盘、紫罗撒。红菊有美人红、海云红、醉贵妃、绣芙蓉、胭脂香、锦荔枝、鹤顶红。淡红色的有佛见笑、红粉团、桃花菊、西施粉、胜绯桃、玉楼春……”


他各种各样的菊花品种的名称随口而出,倒似比武功的招式更加熟习。狄云有些诧异,但随即想起,丁大哥是爱花之人,因此那位凌小姐的窗槛上鲜花不断。他熟知诸般菊花的品种名称,自非奇事。


丁典说到这些花名时,嘴角边带着微笑,神色甚是柔和,轻轻地道:“我一面看,一面赞赏,说出这些菊花的名称,品评优劣。当我观赏完毕,将出花园时,说道:‘这菊花会也算是十分难得了,就可惜没绿菊。’


“忽听得一个小姑娘的声音在我背后说道:‘小姐,这人倒知道绿菊花。我们家里的“春水碧波”、“绿玉如意”,平常人哪里轻易见得?’


“我回过头来,只见一个清秀绝俗的少女正在观赏菊花,穿一身嫩黄衫子,当真是人淡如菊,我一生之中,从未见过这般雅致清丽的姑娘。她身旁跟着一个十四五岁的丫环。那位小姐见我注视她,脸上登时红了,低声道:‘对不起,先生别见怪,小丫头随口乱说。’我霎时间呆住了,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我眼望她出了园子,仍是怔怔地不会说话。那药店主人道:‘这一位是武昌凌翰林家的小姐,咱们武汉出名的美人。她家里的花卉,那是了不起的。’


“我出了园子,和药店主人分了手,回到客店,心中除了那位凌小姐之外,再没丝毫别的念头。到得午后,我便过江到了武昌,问明途径,到凌翰林府上去。倘若就此进去拜访,那是太也冒昧,我在府门外踱来踱去,心里七上八下,又是欢喜,又是害怕,又斥骂自己该死。我那时年纪已不算小了,可是就象初堕情网的小伙子一般,变成了只没头苍蝇。”


他说到这里,脸上现出一股奇异的光采,眼中神光湛湛,显得甚是兴奋。


狄云感到害怕,担心他突然会体力不支,说道:“丁大哥,你还是安安静静地歇一会。我去找个大夫来给你瞧瞧,未必就真的没法子治。”说着便站起身来。


丁典一把抓住他衣袖,说道:“我们俩这副模样出去找大夫,那不是自寻死路么?”顿了一顿,叹了口气,道:“狄兄弟,那日你听到师妹嫁了别人,气得上吊,你师妹待你无情无义,实在不值得为她寻死。”


狄云点头道:“不错,这些年来,我也已想穿啦。”


丁典道:“倘若你师妹对你一往情深,终于为你而死,那么,你也该为她而死了。”狄云突然省悟,道:“那位凌小姐是为你死的?”丁典道:“正是。她为我死了,现下我也就要为她死啦。我……我心里很快活。她对我情深义重,我……我也待她不错。狄兄弟,别说我中毒无药可治,就是医治得好,我也不治。”


蓦然之间,狄云心中感到一阵难以形容的伤心,那当然是为了痛惜良友将逝,可是在内心深处,反而在羡慕他的幸福,因为在这世界上,有一个女子是真心诚意地爱他,甘愿为他而死,而他,也是同样深挚地报答了这番恩情。可是自己呢?自己呢?


丁典又沉浸在往日的回忆之中,说道:


“凌翰林的府门是朱红的大门,门口两只大石狮子,我是个江湖人,怎能贸然闯进去?我在门外踱了三个时辰,直踱到黄昏,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在盼望什么。


“天快黑了,我还是没想到要离开,忽然间,旁边小门中出来了一个少女,悄步走到我身边,轻声说道:‘傻瓜,你在这里还不走?小姐请你回家去吧!’我一看,正是凌小姐身边的那个丫头。我心中怦怦乱跳,结结巴巴地道:‘你……你说什么?’


“她笑嘻嘻地道:‘小姐和我赌了东道,赌你什么时候才走。我已赢了两个银指环,你还不走?’我又惊又喜,道:‘我在这里,小姐早知道了么?’那丫环笑道:‘我出来瞧了你好几次,你始终没见到我,你灵魂儿也不见了,是不是?’她笑了笑,转身便走。我忙道:‘姊姊!’她说:‘怎么?你想什么?’我道:‘听姊姊说,府上有几盆名种的绿菊花,我很想瞧瞧。不知行不行?’她点点头,伸手指着后园的一角红楼,说道:‘我去求求小姐,要是她答允,就会把绿菊花放在那红楼的窗槛上。’


“那天晚上,我在凌府外的石板上坐了一夜。


“到第二天早晨,狄兄弟,我好福气,两盆淡绿的菊花当真出现在那窗槛之上。我知道一盆叫做‘春水碧波’,一盆叫做‘碧玉如意’,可是我心中想着的,只是放这两盆花的人。就在那时候,在那帘子后面,那张天下最美丽的脸庞悄悄地露出半面,向我凝望了一眼,忽然间满脸红晕,隐到了帘子之后,从此不再出现。


“狄兄弟,你大哥相貌丑陋,非富非贵,只是个流落江湖的草莽之徒,如何敢盼望得佳人垂青?只是从此之后,每天早晨,我总到凌府的后园之外,向小姐窗槛瞧上半天。凌小姐倒也记着我,每天总是换一盆鲜花,放在窗槛之上。


“这样子的六个多月,不论大风大雨,大霜大雪,我天天早晨去赏花。凌小姐也总风雨不改地给我换一盆鲜花。她每天只看我一眼,决不看第二次,每看了这一眼,总是满脸红晕地隐到了帘子之后。我只要每天这样见到一次她的眼波、她脸上的红晕,那就心满意足。她从来没跟我说话,我也不敢开口说一句。以我的武功,轻轻一纵,便可跃上楼去,到了她身前。但我从来不敢对她有半分轻慢。至于写一封信来表达敬慕之忱,那更是不敢了。


“那一年三月初五的夜里,有两个和尚到我寓所来,忽然向我袭击。他们得知了消息,想抢神照经和剑诀。这两个和尚,便是‘血刀门’五僧中的二僧,其中一个我已在牢狱中料理了,那日你亲眼瞧见的。可是那时我还没练成神照功,武功及不上他们,给这两个恶僧打得重伤,险些性命不保,我躲在马厩的草料堆中,这才脱难。


“这一场伤着实不轻,足足躺了三个多月,才勉强能够起身。我一起床,撑了拐杖,挣扎着便到凌府的后园门外,只见景物全非,一打听,原来凌翰林已在三个月前搬了家。搬到什么地方,竟是谁也不知。


“狄兄弟,你想想,我这番失望,可比身上这些伤势厉害得多。我心中奇怪,凌翰林是武昌大名鼎鼎的人物,搬到了什么地方,决不至于谁也不知。可是我东查西问,花了不少财物气力,仍是没有半点头绪。这中间实在大有蹊跷。显然,凌翰林或许为了躲避仇家,或许另有特别原因,这才突然间举家迁徙,不知去向,凑巧的是,我受伤不久,她家里就搬了。


“从此我不论做什么事都是全无心思,在江湖上东游西荡。也是我丁典洪福齐天,这日在长沙茶馆之中,无意听到两个帮会中人谈论,商量着要到荆州去找万震山,说要他交出那部‘连城剑谱’来。我想那日万震山师兄弟三人大逆杀师,为的就是这本剑谱,到底那剑谱是副什么样子,倒不妨瞧瞧。于是我悄悄跟着二人,到了江陵。这两个帮会中人委实是不自量力,一到万家去生事,就给万震山拿住了,送到荆州府衙门去。我跟着去瞧热闹,一见到府衙前贴的大告示,可真喜从天降。原来那知府不是旁人,正是凌小姐的父亲凌退思。


“这天晚上,我悄悄捧了一盆蔷薇,放在凌小姐后楼的窗槛上,然后在楼下等着。第二天早晨,小姐打开窗子,见到了那盆花,惊呼了一声,随即又见到了我。我们一年多不见,都以为今生再无相见之日,此番久别重逢,真是说不出的欢喜。她向我瞧了好一会儿,才红着脸,轻轻掩上了窗子。第三天,她终于说话了,问:‘你生病了么?可瘦得多了。’


“以后的日子,我不是做人,是在天上做神仙,其实就做神仙,一定也没我这般快活。每天半夜里,我到楼上去接凌小姐出来,在江陵各处荒山旷野漫游。我们从没半分不规矩的行为,然而是无话不说,比天下最要好朋友还知己。

=======================================

人淡如菊,这是我十多年前看完金庸小说后,现在唯一还记得的名称的章节。从惊艳、羡慕、感动、痛惜,向往,若要一个理想的爱情的故事,此章足以。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欢迎访问我的网站发现中国 - 地图分享知识,我们希望用地图去发现关于中国的人文地理知识,做一个有诚意的网站。你可以在网站找到超详细金庸地图 武侠世界地图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