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对多普勒效应不太理解,大家可以教教我吗?

回答
嘿,别担心,多普勒效应这玩意儿,初听起来确实有点绕,但其实细细琢磨一下,你会发现它就藏在我们身边,特别有意思。我来跟你掰扯掰扯,争取让你听懂,而且听得明白,绝不像那些生硬的教科书或者AI写的玩意儿。

先来个最直观的例子:救护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街上,远远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刚开始是比较低沉、拉长的,好像在对你说:“呜——呜——”。但随着它越来越近,这个声音是不是就变得尖锐、高昂了?“呜————!”越来越“呜————!”。然后,等它从你身边呼啸而过后,你再回头听,那个声音又会变回低沉、拉长的样子:“呜——呜——”。

这就是最典型的多普勒效应了!

到底是什么在“作祟”?

其实,关键就在于 声源(救护车)在移动,而你(观察者)是静止的。

声音本质上是一种波,就像水波一样,在空气中传播。当声源不动的时候,它发出的声波,以相同的频率向四面八方均匀地散播出去,所以你听到的声音就保持不变。

但是!当声源在动的时候,情况就变了。

声源靠近你的时候:

想象一下,救护车在往前开,它每发出一个声波,都在往前面“挤压”。它一边往前跑,一边往前“吐”声波。所以,在你这里,你接收到的声波,就好像被它赶着,一个挨着一个,靠得越来越近。

大家想想,声波之间的距离越近,是不是就意味着它传播的速度(声速)没变,但单位时间内你接收到的波的数量就越多?就好比一个人在追赶一群人,追赶的人越快,他和小伙伴们的距离就越近。

而声音的“尖锐”或“高低”,我们称之为频率。频率高,声音就尖;频率低,声音就沉。因为声源靠近你时,你接收到的声波越来越密集(频率变高),所以你就听到了更尖锐的救护车声音。

声源远离你的时候:

反过来,当救护车从你身边经过,开始往前跑,离你越来越远的时候,情况又不一样了。它每发出一个声波,都在往前“送”。但它自己在往前跑,相当于在“拉扯”声波,让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在你这里,你接收到的声波,就好像被它故意“拉长”了,一个挨着一个,间隔越来越远。

声波之间的距离越远,单位时间内你接收到的波的数量就越少。就好比一个人在往前走,而他身后的一群人却在被慢慢拉开。

所以,当声源远离你时,你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变低了,你就听到了更低沉的救护车声音。

总结一下:

声源靠近观察者,频率变高,音调变尖。
声源远离观察者,频率变低,音调变沉。

这不仅仅是声音!

多普勒效应可不是只会发生在声音上,它是个普遍的物理现象。只要是波,并且波源或者观察者在运动,就会发生多普勒效应。

光波 也会有这个效应!
天文学家 就是靠这个来研究宇宙的。他们发现,远处星系发出的光,如果偏向光谱的红色一端(红移),就说明那个星系在远离我们。如果偏向光谱的蓝色一端(蓝移),就说明那个星系在靠近我们。这就是宇宙膨胀的有力证据!
雷达测速 用的也是这个原理。汽车向雷达发射电磁波,如果汽车在靠近,反射回来的电磁波频率就会变高;如果汽车在远离,频率就会变低。通过测量这个频率变化,就能算出汽车的速度。

是不是觉得挺有意思的?

多普勒效应的本质,就是 相对运动改变了波在单位时间内到达观察者的数量,从而改变了观察者感受到的频率。

再多说两句,让它更立体:

与波速无关? 记住,声速(或者光速)本身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观察者接收到波的“密集程度”。
方向很重要! 如果声源是横向移动,比如在你面前平行地飞过,你听到的声音变化可能就不那么明显,或者变化模式会更复杂一些。只有声源朝着你靠近或远离,那种“音高变化”的感觉才最强烈。
我们自己也会产生多普勒效应? 如果你乘坐一辆高速列车,然后向外吹口哨,你听到的自己口哨声的频率,和你站在站台上听到的自己口哨声的频率,也会有微小的差异。不过这个差异通常很小,不容易被察觉。

有没有一种“啊,原来如此”的感觉?

多普勒效应就像是一个“运动探测器”,它通过感知波频率的变化,告诉我们物体在运动。从救护车到浩瀚的宇宙,它无处不在,揭示着许多关于运动和宇宙的奥秘。

希望我这样讲,没有让你觉得更糊涂,反而能把你带进这个有趣的物理世界。如果还有哪个地方没讲清楚,或者你想刨根问底,随时可以再问我,我很乐意继续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6 | 多普勒红移到底有多红?

“你咋不问蓝移到底有多蓝?”

小吼看着气的怒发冲冠的老教授——他的渔夫帽都掉下来了,小声嘀咕,“那我还想问问宇宙为什么这么黑呢……”

这不怪我啊!!谁让刚刚上课路上掉了个普勒砸出来一个河神,河神给自己科普了多普勒和开普勒之后长扬而去。等自己紧赶慢赶跑进教室,正好赶上老师提问。

这个问题就是,多普勒红移是什么。

还好还好,上天有好生之德,老教授听见了小吼的嘀咕,目光里突然多了几分孺子可教,他让小吼下节课给大家讲讲多普勒红移和宇宙为什么这么黑——简称大概就是宇宙的红与黑吧。

在图书馆泡了一整天的小吼也终于对这个问题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物理学家多普勒,我们可爱的小多曾发现了物理学基石之一的——“多普勒效应”,即波的频率与波长,和观测者与运动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式有关。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人和一辆汽车相向而行,那么汽车的声音将变得越来越刺耳。


而一个人与一辆汽车向相反的方向行进,那么汽车的声音将变得悠扬舒缓。


这个现象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常识——那当然了,要是这点常识都没有,早就不知道哪个医院躺着去了。


但,你有想过这到底是为什么吗。


(小吼妈:哪来的为什么?还不如去做点家务。)

而这个我们认为常识的不能再常识的现象用物理学术语来讲便是:运动物体发出的波的频率和观测者的位置有关。如果观测者和波源相对运动,那么波长会变短,频率变大;如果观测者和波源相互远离,那么波长变长,频率变小。


有没有觉得突然高大上了起来。


小吼也是这么认为的,她甚至想用这种解释试图去撩一下物理系的小哥哥。

以电磁波中的可见光为例,因为红光的波长较长,蓝光波长较短;所以由多普勒效应造成光线波长变长、光线的颜色往红光一端靠近的现象叫做多普勒红移;造成波长变短、光线颜色往蓝光一端移动的现象叫做多普勒蓝移。

你看,还是有多普勒蓝移的嘛,问问蓝移有多蓝也不奇怪吗不是。看到这里,小吼不禁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可她看了看墙上的表,又赶紧继续翻书,唉,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啊。

20世纪20年代,我们耳熟能详的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除了少数几个临近的星系,几乎所有的星系发出的光都向红端移动,且离我们越远的星系,红移的程度越大。
大家还记得前面说的多普勒红移吗?由多普勒效应造成光线波长变长、光线的颜色往红光一端靠近的现象叫做多普勒红移。这说明这些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且离我们越远,远离的速度越大。这个现象叫“哈勃–勒梅特定律”。



也正是“哈勃–勒梅特定律”揭示出了“宇宙正在膨胀”。而在哈勃发现星光红移的100年前,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提出的著名的“奥伯斯佯谬”,其实验依据之一,便有根据“多普勒红移”发现的星光变化。

而奥伯斯佯谬,则直指“宇宙为什么这么黑”的历史性难题。



参考资料:

exploratorium.edu/origi


作者:

@綾音Ayane (知乎), @ag獭(知乎),@Angelo的常识 (公众号)


预告:

下期更新,《宇宙为什么这么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