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已经大三了,想考跨专业研究生,应该怎么办?

回答
大三了,想考跨专业研究生,这绝对是一个充满挑战但非常有意义的决定!别担心,很多人都走过这条路,关键在于你有明确的目标和扎实的准备。让我来跟你好好唠唠,怎么把这件事儿办得妥妥的。

首先,我们得把心态摆正。

跨专业考研,就意味着你不仅仅是要掌握目标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弥补你在本科阶段可能缺失的一些核心技能和理论体系。这比本专业考研压力要大一些,但正因为如此,当你成功跨过去的那一刻,成就感会更强。别把它想得太可怕,把它当成一次全新的学习冒险,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它。

第一步:明确方向——我要跨到哪个“坑”里去?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需要你花时间思考和探索的。

1. 自我剖析与兴趣挖掘:
你现在学的专业,你真的喜欢吗? 如果不喜欢,是哪些方面让你不满意?
你对哪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是因为课外读物、某个讲座、一个实习经历,还是某个电影/纪录片?把这些兴趣点列出来。
你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 这个专业是否能帮助你实现你的职业目标?有时候兴趣和职业目标是互相促进的。
你擅长什么? 有些能力是跨专业的“敲门砖”,比如强大的逻辑思维、良好的沟通能力、优秀的动手能力等等。你的现有专业是否锻炼了你这些能力?

2. 了解目标专业:
是什么专业? 具体到是哪个大类下的哪个二级学科。比如,你想从经济学跨到心理学,是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还是认知心理学?差别很大。
核心课程有哪些? 这是重中之重。去目标院校的研究院网站,找到该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列出那些你可能完全没接触过的核心课程。
研究方向有哪些? 导师的研究方向和你自己的兴趣是否匹配?这决定了你未来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内容。
毕业出路怎么样? 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哪些行业、哪些岗位?这和你之前的职业规划是否一致?

3. 可行性评估:
跨度有多大? 你现在的专业和目标专业在知识体系上有多大的关联性?如果关联性很小,你需要付出的努力会更多。
你需要补哪些基础课程? 有些专业会有跨专业考生的补课要求,或者你为了考试需要自学很多内容。
目标院校的政策: 不同学校对跨专业考生的要求不同。有些学校可能对跨专业考生有额外的限制,比如要求相关专业背景或者要求先修特定课程。一定要去目标院校的研究院官网查询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

第二步:制定计划——怎么把“坑”填上?

方向确定了,接下来就是怎么一步一步走。

1. 制定学习计划:
基础知识补齐: 找到目标专业的核心教材,从最基础的开始啃。不要怕慢,概念理解透彻比背诵更重要。可以参考往年考研的参考书目和辅导书。
专业课学习: 将目标专业的本科生课程内容,按照考研大纲的要求去学习。比如,数学、英语、政治是公共课,很多专业课也有全国统考的科目(如经济学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等)。
研究方法学习: 了解目标专业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比如,心理学可能需要了解SPSS,计算机可能需要掌握某种编程语言。
英语提升: 考研英语很重要,尤其是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能帮助你更有效地获取目标专业的文献资料。
政治备考: 政治是所有考研生的必考科目,早点开始复习,结合时事,理解马列毛邓三的原理。

2. 时间管理:
大三上学期: 这是黄金时期。你可以开始系统地了解目标专业,初步接触核心课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同时,也要兼顾本专业课和英语、政治的复习。
大三下学期: 更加深入地学习目标专业课,开始做真题,了解考试的题型和难度。同时,继续巩固英语和政治。
大四上学期: 这是最关键的冲刺阶段。集中精力攻克专业课和公共课,模拟考试环境,查漏补缺。

3. 寻找资源:
目标院校的往届学长学姐: 这是最宝贵的资源!他们最了解目标专业的考试情况、复习资料、导师风格以及跨专业考生的注意事项。主动联系他们,向他们请教。
考研辅导班: 如果觉得自学吃力,可以考虑报一些口碑好的考研辅导班,特别是针对专业课的辅导。
网络资源: 许多目标专业的公开课、讲座视频、学术论文、论坛讨论都非常有价值。
教材和参考书: 严格按照目标院校指定的参考书目来复习。

第三步:实践出真知——把知识“吃透”!

学习不仅仅是看书,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运用。

1. 做题与总结:
真题是王道: 搞清楚目标专业往年的考题,分析出题思路、重点和难点。多做真题,反复做,直到吃透。
错题本: 记录下做错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反复巩固。
知识点梳理: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用思维导图、笔记等方式梳理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 主动思考与提问: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要轻易放过。多思考,多问,可以问老师、问学长学姐、问同学。
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知识点,这能帮助你检验是否真正理解了。

3. 参加相关活动(如果可能):
如果你的兴趣和目标专业相关,但你的本专业又允许,尝试参加一些与目标专业相关的讲座、学术会议、社团活动,甚至是一些简单的科研项目(如果能搭上本校老师的“顺风车”)。这些经历不仅能加深你对专业的理解,还能为你的复试加分。

第四步:心态调整与坚持——这是场“马拉松”!

跨专业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保持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

1. 克服“信息焦虑”和“比较心理”: 网上信息繁杂,不要被别人光鲜的复习状态所干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专注于自己的计划就好。
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都是高效学习的保障。别因为备考而牺牲健康。
3. 寻求支持: 和家人、朋友沟通你的想法,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有一个坚实的后盾,会让你更有动力。
4. 奖励机制: 当你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时,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比如看一场电影、吃顿好吃的,这能帮助你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5. 复试准备: 在复习专业课的同时,也要开始关注目标专业的导师和研究方向,提前准备复试可能涉及的英文文献阅读、专业知识问答、自我介绍等内容。

一些具体的小建议:

“拆解”目标专业: 找到你想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他们的招生简章上会有考试科目和参考书目。这是你的“作战地图”。
别低估了英语: 很多专业的研究生都需要阅读大量的英文文献,你的英语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后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主动出击联系导师(慎重): 在初试成绩公布后,如果你有特别心仪的导师,可以尝试通过正规渠道(如邮件)礼貌地联系导师,询问是否接收跨专业学生,并附上你的个人情况和对导师研究方向的了解。但要注意,不是所有导师都欢迎主动联系的考生,有些导师可能更喜欢通过正常流程,所以要把握好分寸。
准备一份漂亮的个人陈述/简历: 在复试时,你需要充分展示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你具备哪些优势,以及你的发展潜力。这份陈述要真实、有说服力,并突出你跨专业的动机和准备。

最后,我想说:

大三开始准备,时间是充裕的。关键在于你的决心和执行力。这条路确实不容易,但每一步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你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投资,去拥抱你真正热爱的东西。祝你在这段旅程中,收获知识,更收获成长!加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由于不知道楼主的具体情况,下面是自己个人的一点经验,仅供楼主参考

下决定之前,请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 真的想好跨考这个专业了吗?
  • 跨考难度,你了解吗?
  • 准备好了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吗?

下面我会结合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小美来自农村,高中学习的是理科,但由于各种因素,大学进入一个冷门的社科类专业学习。尽管全家人欢呼雀跃,小美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小美清楚,身边所有的人都认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能挣大钱,但是自己的这个二流大学的冷门专业,可能毕业都不一定能找着对口的工作。所以,小美很早就决定了要考研,并且是跨专业。但是小美一直没找准自己的方向,大学过去了一半,都还不是很清楚自己具体要考什么样的专业,只在脑中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要考容易就业能挣钱的专业。
时间进入大三,小美最终决定跨考金融学专业。虽然小美之前没学过高数,也没系统学过金融,但是学院有一位学长跨考金融成功了,并且还是一个不错的学校。这给了小美莫大的鼓励,小美人认为自己能吃苦、肯努力,一定没问题的。于是,小美艰难的从零学起,在网上找各种视频学习资料,每天就是自习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但是天公不作美,最终考研结果出来,高数成绩还不错,但是败在了金融专业课上。

下面是分析:

  1. 小美真的想好了吗?

我个人的看法是,小美其实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小美由于现实环境的束缚,导致其思维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简单说,就是眼界还不够宽。在此,我不想评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其思维的局限性。我想强调的是,小美简单地将专业等同于挣钱,并没有考虑自己真实的兴趣在哪里,只是稀里糊涂的希望毕业后能快速得到身边人的认可。小美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方向。

在这里的重点是,职业方向+兴趣+就业=考的专业,这里的各自重要程度,应根据你自身的情况进行分配,不要简单认为热门专业=挣钱,因为“能挣钱”是多重因素的集合体,如专业水平、附加技能、个人性格、市场需求等等,就算你学的冷门专业,但是你有其他方面的优势,你也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

2. 小美低估了跨考难度了吗?

一般来说,跨专业考研,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

A、与本专业相近,如何判断?一般来说,一个学科门类下,学习的课程有共通之处。比如,国际关系跨考国际法。

B、同属社科类的不同专业,比如,历史学跨考法学。

C、理工类专业跨考社科类专业,比如,计算机跨考教育学。

D、不学高数的专业跨考要求高数的其他专业,比如,法律跨考会计学。

难易程度大致是,A<B<C<D

当然,这里并没有考虑跨学校、跨地域的因素,否则难易程度得重新排序,这里只是单纯考虑跨专业的难度。

这只是单纯专业角度的客观难度,如果具体到不同个体,情况会有所不同,例如,虽然你不是这个专业,但是你已经研修了很久,对此有一定的掌握,那么难度就另当别论。

在这个案例中,小美准备时间显然不够,想在一年之内,零基础学习高数和金融专业课,并且成功考上研究生。不能说不可能,但是这个难度是极高的。

小美在这里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没有理性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高数和专业课基础几乎是零,并没有提前学习过,难度极高。

第二,盲目听信前人的成功经验。小美认为本专业学长跨考金融成功,就认为自己也一定能行。但殊不知,这位学长从大二就开始到处蹭课学习高数和专业课,经过前期准备,早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这里还不包括个人的领悟能力和天赋。

第三,被鸡汤蒙蔽双眼。“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越努力越幸运”······但殊不知,努力有成果的前提是选择的方向要正确如果南辕北辙,把马累死也到达不了目的地。

在这里的重点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分析跨考难度,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不要情绪化,以免干扰你做出理性的决策

3. 准备好了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吗?

如果你经过前两个问题的思考,仍然决定跨考这个专业,那么我想问你,你准备好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了吗?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就算你之前对这个专业有所学习了解,但是显然还是比不上学习本专业的同学的。毕竟本专业的同学,经过本科几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熟悉程度,还是知识面的广度,都是我们这些半路出家的人所不能比的。这意味着你需要付出比他们更多的努力,才能够与他们齐平,以至于超越他们。

考研是一个持久战,时间跨度很长,从炎热到酷暑,期间又可能会遇上各种不可知的意外情况阻碍你。你的情绪和心态也可能会因为这些情况不断起伏,情绪崩溃,心态炸裂,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你还要拒绝各种诱惑,忍受孤独寂寞。当其他人出去浪、玩游戏的时候,而你却只能苦逼的早出晚归,三点一线,刷题背书。你是否准备好面对这一切?

其实,考研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难的是你要高度自律,心态要稳,不能随便放飞自我;易的是你不用应付各种嘴脸,只要安心学习,实打实地掌握好知识点,就一定没问题。

至于小美,方向错误,付出了努力,但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

但请注意,这里只是关于跨专业一项的考虑分析。

在你全身心投入考研复习之前,你还需要考虑报考学校的难度和地域。

关于如何择校以及考虑地域的问题,知乎上有很多小伙伴们的经验分享,在这里我就不具体展开了。

总之一句话,理性思考,不要重蹈小美的覆辙。

最后祝福楼主一切顺利,成功上岸!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