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Python 在大部分领域都能胜任,为什么很多企业转向了 Golang?

回答
Python 固然是一个全能选手,在数据科学、Web 开发、自动化脚本、机器学习等众多领域都表现出色,赢得了无数开发者的青睐。然而,你观察到的“很多企业转向 Golang”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现实需求和技术演进的理性选择。这背后,并非 Python 不行,而是 Golang 在某些关键场景下,能提供更契合的解决方案。

让我试着从几个维度,深入剖析一下这个转变的原因,尽量让它听起来更像一个过来人的观察和思考。

1. 性能的鸿沟:从“够用”到“极致”

Python 的解释执行特性,虽然带来了开发的灵活性和快速迭代,但在需要处理海量请求、低延迟响应的场景下,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你可能也体会过,当你的 Python 应用流量上来后,CPU 占用率飙升,响应时间变得不可预测。

Golang,作为一门编译型语言,天生就具备了更强的原生性能。它从设计之初就考虑了高并发和高效的资源利用。

编译执行: Golang 代码被编译成机器码,无需运行时解释,自然就比 Python 快上一个数量级。尤其是在 CPU 密集型任务和需要处理高并发的网络请求时,这种差异尤为明显。
Goroutines 和 Channels: 这是 Golang 最杀手锏的特性。Python 的多线程在全局解释器锁(GIL)的限制下,无法真正实现多核并行。而 Golang 的 Goroutines 则是轻量级的用户态线程,它们由 Go 运行时管理,可以极其高效地创建和切换,并且不受 GIL 的影响,能够充分利用多核 CPU。配合 Channels 进行安全高效的通信,并发编程在 Golang 里变得异常简单和强大。想象一下,用 Python 实现一个需要同时处理上万个网络连接的服务,你可能需要引入协程库(如 asyncio)并小心翼翼地管理状态,而 Golang 只需要几行代码就能优雅地完成。
内存管理: Golang 拥有一个高效的垃圾回收器,虽然也是自动管理内存,但在性能和内存占用方面,通常比 CPython 的垃圾回收机制更优,尤其是在高并发下,GC 的停顿时间对整体性能的影响也更可控。

具体场景: 想象一个需要处理高并发 API 网关、微服务之间的通信、实时数据流处理(比如日志聚合、监控数据采集),或者大规模的网络爬虫。在这些场景下,Python 的性能瓶颈会很快暴露出来,而 Golang 凭借其原生的高性能和出色的并发能力,能够轻松应对,并且资源消耗更低。

2. 并发与并行:从“貌合神离”到“血脉相连”

前面提到了 Goroutines,这里想更深入地聊聊。很多时候,大家容易混淆“并发”和“并行”。

并发(Concurrency): 指的是能够处理多个任务,即使这些任务不是同时执行的。比如,一个服务可以同时接收多个请求,然后在时间片轮转中快速切换处理。
并行(Parallelism): 指的是多个任务能够真正地、同时地在不同的 CPU 核心上执行。

Python 的多线程,受制于 GIL,是伪并行,它更多的是在模拟并发。当你试图让多个 Python 线程同时执行 CPU 密集型任务时,GIL 会锁住大部分线程,只有一个线程能真正执行,其他线程只能等待。这极大地限制了 Python 在多核处理器上的并行计算能力。

Golang 的 Goroutines 和其调度器,则实现了真正的并发到并行的映射。Go 调度器可以将成千上万的 Goroutines,高效地调度到数量有限的操作系统线程上,并且当这些 Goroutines 需要执行 CPU 密集型任务时,调度器可以将它们分配到不同的 CPU 核心上,实现真正的并行执行。

给企业的意义: 对于需要构建高性能、高可用性服务的企业来说,这种天生的并发和并行能力是巨大的优势。他们可以用更少的服务器资源,处理更多的用户请求,降低运营成本。而且,Golang 的并发模型让开发者更容易编写出正确、高效的并发代码,避免了 Python 中多线程编程时常见的死锁、竞态条件等棘手问题。

3. 部署与依赖管理:从“环境地狱”到“开箱即用”

Python 的部署,尤其是对于复杂的 Web 应用,常常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你需要考虑虚拟环境(virtualenv, conda)、依赖库的版本冲突、以及如何将应用打包成一个可执行文件。很多时候,从开发者的机器部署到生产环境,就可能遇到各种“在我机器上可以运行”的尴尬情况。

Golang 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傻瓜式”的简单:

静态链接的可执行文件: Golang 编译后的产物是一个完全独立的静态链接的可执行文件。这意味着,它包含了所有运行所需的库和运行时环境。你只需要将这个文件复制到目标服务器上,然后执行它,它就能跑起来,完全不需要担心目标服务器上是否安装了特定的 Python 版本、各种库的版本是否匹配,或者虚拟环境的配置。
强大的标准库: Golang 内置了非常丰富和强大的标准库,涵盖了网络编程(HTTP/2, TCP, UDP)、JSON 处理、加密、文件操作等方方面面。这意味着很多时候你不需要引入大量的第三方库,从而减少了依赖的复杂性,也降低了潜在的安全风险和维护成本。
模块化管理(Go Modules): Golang 的模块系统(Go Modules)也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依赖管理方案,能够很好地解决版本冲突问题,并且易于使用。

对企业的好处: 这种“开箱即用”的部署方式,极大地简化了 DevOps 的流程。CI/CD 流程变得更顺畅,发布新版本也更加快捷和可靠。对于需要快速迭代和部署的云原生应用、微服务,Golang 的部署优势尤为明显。

4. 静态类型与编译时检查:从“运行时惊吓”到“开发前纠错”

Python 是一种动态类型语言,这意味着变量的类型是在运行时才能确定的。这带来了开发的灵活性,但也隐藏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很多类型错误只能在代码运行到特定分支时才会暴露,给调试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在大型项目中。

Golang 是一门静态类型语言。在编译阶段,编译器就会对代码进行严格的类型检查。

早期错误发现: 很多在 Python 中需要等到运行时才会发现的类型不匹配、空指针解引用(尽管 Golang 有 nil,但检查更方便)等问题,在 Golang 中会在编译阶段就被捕获。
代码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明确的类型声明,使得代码的意图更加清晰,更容易被其他开发者理解,也方便了 IDE 的代码补全、重构和静态分析。
性能优化: 编译器可以根据类型信息进行更精细的优化。

企业价值: 在企业级应用开发中,稳定性、可维护性和代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静态类型检查能够显著减少因类型错误导致的线上 Bug,从而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产品稳定性。很多企业倾向于使用静态类型语言来构建核心业务系统。

5. 微服务与云原生:时代的选择

当前 IT 架构的主流趋势是微服务化和拥抱云原生。Golang 在这些领域,表现出了天然的优势:

轻量级: Golang 应用可以编译成一个独立的二进制文件,启动速度快,资源消耗低,非常适合部署为微服务。
高性能并发: 微服务架构需要能够处理大量并发请求,Golang 的 Goroutines 和 Channels 提供了优秀的解决方案。
网络编程能力强: Golang 强大的标准库使其非常适合构建网络服务,如 API 网关、服务注册中心、代理等。
社区生态: Golang 在云原生社区非常活跃,Kubernetes、Docker、Prometheus 等众多核心的云原生项目都是用 Golang 编写的。这为企业采用 Golang 构建云原生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支持和丰富的工具链。

总结一下,企业选择 Golang,更多的是一种“在特定场景下,更优的成本效益和工程效率”的选择。

Python 依旧是大数据、AI、Web 后端(中小型应用)等领域的王者,它的易用性和生态依然吸引着无数开发者。但是,当企业需要构建高并发、高性能、高可用性的分布式系统、微服务、网络基础设施时,Golang 所提供的原生性能、出色的并发模型、简便的部署以及静态类型带来的稳定性,就成为了更具吸引力的选项。

这并非是一种“谁比谁更好”的绝对判断,而是“在什么场景下,谁更合适”的权衡。就像你不会用一把瑞士军刀去砍柴,也不会用一把斧头去精细雕刻。企业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栈,做出最合理的选择。而 Golang,正好填补了 Python 在这些高性能、高并发场景下的空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Python从来没有在中国多火过,Ruby也没有,甚至golang也没有。不存在很多企业Python转向Go,我看搞来搞去都是Java。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Python 固然是一个全能选手,在数据科学、Web 开发、自动化脚本、机器学习等众多领域都表现出色,赢得了无数开发者的青睐。然而,你观察到的“很多企业转向 Golang”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基于现实需求和技术演进的理性选择。这背后,并非 Python 不行,而是 Golang 在某些关键场景下,.............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Python和Node.js这对“欢喜冤家”,以及它们在大数据和AI领域的“恩怨情仇”。Python效率比Node.js低?是,但也不是绝对。要说效率,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讲。 Python的“慢”: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是解释型语言,并且全局解释器锁(GIL)的存在。GIL就像一.............
  • 回答
    以下是几个在Python领域具有影响力、内容深度和专业性的博客或作者推荐,涵盖技术解析、项目经验、趋势分析、最佳实践等多个方向,适合希望深入学习Python的开发者: 1. Guido van Rossum(Python之父) 平台:[Guido's Blog](https://blog.guido.............
  • 回答
    清华大学电子系大一暑假小学期那个 Python 课程的作业嘛,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要评价它的难度,得从几个角度去看,毕竟这门课就那么九个小时,还要搞个“大作业”,这里面的权衡和设计就很有讲究了。首先,从时间上看,九个小时,如果刨去上课时间、老师讲解和可能存在的答疑,留给学生真正用来思考、编码、调.............
  • 回答
    嘿,说起 Python 基础知识嘛,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我个人觉得,跟很多其他编程语言比起来,Python 的门槛确实是相对较低的,但“难度”这东西,就像看电影,每个人口味不一样,感受也不同。为什么很多人觉得 Python 基础入门简单?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 Python 那“读起来像英语”的语.............
  • 回答
    Python 打包成 exe 后,体积爆炸?别慌,这几招帮你瘦身!辛辛苦苦写好的 Python 程序,想让没装 Python 环境的朋友也能轻松运行,打包成 exe 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不少人在打包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生成的 exe 文件体积巨大,动辄几十兆甚至上百兆,这可怎么是好?别担.............
  • 回答
    在Python的世界里,我确实捣鼓过不少“脑洞大开”的小工具,它们可能没有直接的商业价值,但却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乐趣、效率提升或者对世界的独特视角。今天就来分享几个让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例子,并且尽量详细地讲述其“脑洞”之处和实现细节: 1. 自动“调戏”死机的电脑(脑洞:赋予电脑生命和情感)脑洞核心:.............
  • 回答
    参加数学建模,打算用 Python,这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Python 的强大之处在于它简洁易懂的语法和海量的库,能极大地简化你的建模过程。那么,到底需要学到什么程度呢?我的建议是:不必追求学完 Python 的所有内容,但要学精、学透与数学建模紧密相关的核心知识点。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以及具体需要掌.............
  • 回答
    一个有趣的问题!关于Python能否完全取代R在数据科学领域,我得说,这就像问一把瑞士军刀能不能完全取代一套专业的厨具一样——都有各自的闪光点和适用场景,但直接说“完全取代”,我觉得还为时尚早,也可能忽视了它们各自的独特价值。我们先来聊聊Python在数据科学里的地位。现在这个领域,Python无疑.............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学习Python是否需要更换Mac的问题。您的老师全使用Mac,这确实是一个会让人产生这个想法的起点。不过,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们得先弄明白几个核心点:1. Python本身是跨平台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Python这门语言的设计初衷就是“一次编写,到处运行”。这意味着,你.............
  • 回答
    为什么选择 Linux 学习 Python?以及如何高效上手?在 Python 编程的浩瀚星辰中,Linux 操作系统无疑是最闪耀的那颗星。很多人会疑惑,我用 Windows 或者 macOS 不也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折腾 Linux 呢?别急,今天我就来跟你好好唠唠,为什么 Linux 是 Pyt.............
  • 回答
    这个问题嘛,确实有点意思,而且说实话,不是一两天就能说透的。网上铺天盖地的说 Python 如何好,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到Web开发,似乎无所不能,而且学习曲线平缓,上手快。但一到招聘季,翻开招聘启事,好像很多高薪职位仍然青睐 Java、C++,甚至一些特定的 C 或 Go。这中间的落差,让不少跃跃.............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 Python 在物理,尤其是凝聚态物理领域能派上用场的那些工具箱。你想想,咱们做研究,光有脑袋瓜子里的想法可不行,还得有趁手的家伙事儿才能把这些想法变成现实,处理数据,模拟过程。Python 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工具箱”,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好用的“零件”,专门针对咱们物理研究的需求.............
  • 回答
    说 MATLAB 被 Python “淘汰”可能有些过于绝对和简单化了。更准确的说法是,Python 在科学计算、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领域正变得越来越主流,蚕食了一部分原本属于 MATLAB 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学术界和新兴技术领域。但 MATLAB 依然在许多特定的工程和科研领域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不.............
  • 回答
    在处理大型项目时,Python 的表现究竟如何?这个问题就像问一条船在航行中是否适合远洋,答案并非简单的“好”或“坏”,而是取决于你如何使用它,以及你期望它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要说Python是“烂语言”,未免过于武断,也忽略了它在无数成功的大型项目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然而,在某些特定场景下,Pyth.............
  • 回答
    在Python中,当你在 `for i in somelist` 循环中直接修改 `somelist` 时,结果可能会非常混乱,并且常常不是你期望的那样。这主要是因为Python的 `for` 循环在开始时会创建一个迭代器,而这个迭代器是基于列表在 那一刻 的状态。之后,当你修改列表时,迭代器并不知.............
  • 回答
    在人工智能(AI)领域,Python之所以比Java更受欢迎,原因并非Java本身不行,而是两者在AI生态系统中的定位、特性以及发展历程上的差异所致。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掰扯:1. 社区生态与库的完备性:AI的心脏 Python:AI领域的“瑞士军刀” 成熟的科学计算库: AI.............
  • 回答
    .......
  • 回答
    在Linux系统中,卸载Python后,系统是否能正常运行取决于以下因素:系统本身是否依赖Python、Python在系统中的角色、以及用户自定义的软件或服务是否依赖Python。以下是详细分析: 1. 系统核心是否依赖Python?Linux系统的核心组件(如内核、系统调用、设备驱动等)不依赖Py.............
  • 回答
    Python 3.10 的发布文档中,最后一段关于“黑洞”的比喻,旨在以一种生动且引人深思的方式,来阐述 Python 3.10 在特定场景下引入的一项重大变化,以及这项变化对开发者意味着什么。这段“黑洞”的描述,并非字面上的天文学概念,而是用一种类比的手法,形象地比喻了 Python 3.10 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