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盘侠太不准确,举个现实的例子,我本人,三线城市,81年生,今年38,26岁到上海打工,到今年13年了,孩子2000年的,父母60多岁,您们说我该回家了吗?
我们从几个方面考虑下是不是该回家:
1-经济,在上海这几年虽没有暴富,但是也算不错,辛辛苦苦也有一两百万家底,这点钱在上海买房子?再降都买不起,首付都困难,咬牙首付,后面的日子将累死自己,与我合租四年的一对湖北夫妻,在松江区,外环之外10多公里,360万买了房子,82平方,其他费用加首付147万,房贷220万,以后每个月还款加开销至少两万四,压的头都抬不起来。
2-父母,26岁离家,父母当时50出头,陪伴老人的时间太少了,现在父母60过半,还能有几年陪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不能再耽误了。
3-孩子,2000年的孩子,18岁,分开14年,现在已经大学,再不弥补,等他交了女朋友,恐怕往后余生都将亲情淡漠,做父母的愧疚啊。所有在外的父母应该都有这种心情吧。
4-家庭,妻子打小跟着我,看孩子年龄能算出来,我们谈朋友2年后有的孩子,辛苦将近20年,难道还要在外面飘?还不能过上舒服的日子?
5-亲朋环境,将近40岁的人,甚至更有更有70后将近50岁的人,再不回,亲戚,朋友,同学,战友,这些人脉还有吗?再不回,就成了去陌生城市打工,将来再回到熟悉的陌生城市!
在这情况考量下,我回去了又会是什么情况呢?也就是我实际已经在做的,我已经于8月底回了老家,一套2014年买,5000每平,120平,一楼带50平院的新房子,一套今年5月买,10000每平,102平,3楼精装修二手房,一辆抵押给我的奔驰C,合28万上路,几十万的存款留着给儿子娶媳妇。目前在休息中(当然不会一直休息下去),每天逛逛城市,没有早九晚五,陪陪父母家长里短,访访亲友缝补人脉,短途旅游补偿家庭,昨天刚去郑州看望大学军训结束汇演的儿子,动车单边才150元,400多公里,一个半小时,太方便,贼快。明天媳妇开封的娘家人开车来我这里,看看山水,尝尝南湾鱼,炖菜,闷罐肉,500公里全程高速,极其方便。各位说我还有理由留在一线城市吗?当然是回家买房!
我是亿万外出打工的一员,我应该是个比较典型的缩影,一二线城市尚有工作优势,但无生活优势,90后,00后不会再像我们一样辛苦,要挣钱改变贫困,70-80后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储备,不需要再背井离乡到一二线去做体农,脑农。70-80后目前这批最有房产消费能力的人绝大部分都在回流,因为手里的钱不够在一二线幸福,回老家却能过上神仙日子(不是说啥也不干混吃等死就是神仙日子,幸福感来源于自我认可,比如有时间对家人的付出,对工作上取得的成就,人脉朋友的往来),而90-00后这批年轻血液往一二线补充速度大幅下降,连租房需求都在降低。
我是这个大时代下的典型缩影,基本上能代表大部分70-80这波目前最具购房能力的人群,在这种情况下一二线怎么能不降价(并不是刻意叫衰一二线,深入了解过的可能会知道,一二线目前挂牌价格高,成交价格低,三四线目前挂牌价格低,成交价格高),三线以下怎么能不涨(资源型城市除外)。
说个题外话。这个情况证明了祖国这70年宏观调控的巨大成功,印证了先富带动后富的口号,完成了内陆脱贫的胜利。以前我以为宏观调控遥不可及与我无关,但是当我回乡后猛的发现当年我上学要坐9个小时绿皮车的路程,现在只要一个半小时。我以前也觉得先富带动后富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富人又不会给我一分钱,实际却是我在富裕城市实现了价值,挣到了钱,回乡消费又把财富留在了家乡,只能说以前的我太狭隘。关于脱贫,就更直观,且不说内陆三四线的消费能力,中国那么大,就看现在的高速,高铁,有几个县城没有高速链接,有几个城市没有高铁打通,我这一个河南的三线内地小城市,都在建第二个机场了(这个情况有点特殊,去年通航第一个机场,刚9.27号市下面的一个县,民航总局已经确址建第二个机场了)这些都是脱贫富起来的成果!方便,快捷,富裕,互联网时代的无信息差别,我有什么理由用我辛辛苦苦积攒的财富,去支持一二线的房产价格,当然是回乡!综上所述,所以我觉的,一二线城市房价下降,三四线上涨,在目前是必然的,不存在什么接盘,这是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口号,老百姓富起来,财富分配趋于均衡下的必然结果。
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真心觉得他们的智慧真的厉害。刚好今天十一,70年大庆,最后祝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坚决拥护。
文末有热点城市二手房统计链接,刚需兄弟请自取。
二更,统一回复几个问题:
1、数据的真实性:数据来源于链家旗下“贝壳找房”,数据是原答案9月30日发布时候的数据,查询方法:选择城市,点击二手房,显示总量,在标签中选择满二,满五标签即可查看。至于链家的数据是不是真的,我就不得而知了。虽然不能直接佐证链家数据的真实性,但是作为中介机构,链家的目标是卖更多的二手房,所以,从他们利益角度出发, 这个数只可能更坏,不可能更好。另外,我想说,我们作为普通人本就缺乏获得真实数据的资源,难免会因为数据问题片面看问题,但这并不能成为你停止思考的借口。
2、满二、满五的定义:是指这套房子上次交易后取得房产证的时间距现在的时间,这套房子可能是新房也可能是多手房。多手房一般2-3个月就能拿到房产证;新房我查到的相关政策:
如果购房合同对于办理房产证有时间约定的话,一般合同约定90天到180天以内都属于正常范围,最高不得超过两年。如果购房合同里没有约定办房产证期限的话,那就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如果是期房,从交房的使用之日那天算起,90天之间开发商一定要办理好房产证;如果是现房,从合同的订立之日起90日就需要办理好房产证了。
3、质疑满2率不能代表投机客数量,还有觉得很多人把房子挂出来就是挂着玩的:满2率代表房产证到手后不到2年就把房子挂出来售卖,试问一个刚需辛辛苦苦买了房准备娶妻生子,结果他就马上把房子卖掉了,是因为他觉得赚了一笔?那他卖了之后,不用买了吗,买的话不还是这个价格吗?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对这个替换关系表示怀疑。而且二手房交易一次税费加中介费超过5个点(过2年的房子),大城市一套房动辄300w,15w随便就不要了?还有房子挂着玩是太闲了吗,想每天跑回去给中介开门看房子吗?又不打算卖?不懂。
4、不满二、满二、满五交易费用的差别?差别主要体现在税上。
一、“满五唯一”能省多少税?
“满五唯一”中的“满五”是指房产证已满五年,“唯一”是指该房为卖方家庭唯一住房。在“满五唯一”的情况下,房屋免征5.6%的增值税和2%的个税,只需缴纳契税即可。契税的征收标准由购房者名下的房屋套数和所购房屋的面积决定,具体缴纳标准为:
①首套房:90m²以下(含90 m²)税率为1%;90m²以上税率为1.5%
②二套房:90m²以下(含90 m²)税率为1%;90m²以上税率为2%
③三套房:统一征收3%
二、房子满二不满五征什么税?
房产证年限如果满二不满五,可免征5.6%的增值税。但是需缴纳个税和契税,其中个税的征收标准为2%,契税的征收标准与“满五唯一”相同。
如果房子满五但不唯一,其税费征收标准与“满二不满五”相同,即需缴纳个税和契税。
三、房子不满二征什么税?
房产证年限如果未满两年,则需缴纳5.6%的增值税以及2%的个税以及相应份额的契税。这是一种税费缴纳较多的情况。
可以看得出来,不满二税费是很高的,加上中介费差不多要10个点的税,一般人是不会不满二卖的,而这些人明知道房子现在不卖,却还是要挂出来,说明什么,说明着急出手,多一些客户看房,提高房子的出手率,更加证明了这些人是投资客无疑,一个刚需二年内税这么高还要卖,是又闲钱又多吧。
5、部分限售城市的影响?部分限售城市要求取得房产证后不到2年不得销售,但这不影响挂盘,其实跟第4点是一样,二年内多数人不会卖,甚至因为政策原因不能卖,但是他们还是不怕麻烦,不怕中介带人过来看房的麻烦,把房子早早挂出来,说明什么很清楚吧。
6、真实情况可能比这个还要严重?这里只取的是链家的数据,因为链家数据相对真实,但是不可否认链家只是一家中介,很多人放盘会放到链家,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放到链家,而且,二年到五年这个区间的情况,其实也不太符合刚需的标准,我们可以怀疑二年到五年这个区间内也是大量的投资客,所以,情况只可能比满二率这个指标要更为严重。
7、至于你信不信的问题?数据在这里,信不信看个人,有人在评论里破口大骂,我也觉得很无语,我只是客观的摆数据讲分析,你认为不对可以分析,骂有什么用,房价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不管你是嫌高还是嫌低,作为对自己负责任的成年人,总要客观的面对这个事情。
8、为什么选择这些城市:随意选取,事先没有做任何的预处理工作,相信有一定的代表性。
9、问其他城市情况的:可以参考1中方法自行查询。
10、如果你还是准备要买房子的,可以关注我,因为我也是要买房子的,我已经写了很多房产的数据和分析,我会一直关注这个市场,寻找合适的入场机会,希望这些分析能让自己趋避厉害,如果能顺便帮到你,很荣幸!
原答案:
没有接盘侠。
数据说话,以下是各级别城市的二手房不满2年率。
不满2年率可以完美的代表投资客的数量,这么说没问题吧,这个数只会少不会多,因为2年到5年中还有很多投资客,没有算上
真正过5年才卖的我们认为是刚需,是置换房需求
同志们,血淋淋的数据啊,一线还可以,从新一线到二线,超过70%的投资客在17年~19年购入房产,三线更是超90%,这些人都想马上变现
没有成交量的价格我们称为有价无市,现在,就是有价无市,这90%以上都是等着变现的人,谁来接盘?我不知道
买房这么难,还不如早享受,哈哈哈,爱彼迎选个房,今年去西藏
整理了一些热点城市的房地产数据,热点城市新房、二手房成交量、存量情况,数据每月更新,详见个人说明。
哪个三四城市?怎么定义的。地名在那里?
我提到很多次的朋友,国企员工,小城市工作。
当地是真的穷,真的破败。
我刚才查了下,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一大截。
如果放眼全市,人均只有全国的一半……
这么穷的地方,你猜房价多少?
均价六千多,个别新盘比如碧桂园,破八千。
我惊呆了,当地人能买得起吗?
酒后,朋友抱怨待遇低。
哭穷哭到最后,我开始怀疑真实性了。
你好歹是个小领导,正经大学生,有人才津贴等补助,你都这么惨,你身边的一线员工怎么办?
我直接用他同事来打脸:
年轻小伙子,父母都是本单位职工,按你这么说,应该挺穷的吧?
老婆也是你们单位的,应该也挺穷的吧?
老婆家条件也不好,肯定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这TM是一家子贫困户啊!
简单估计一下就知道,你们公司的基层职工,待遇还不如餐厅服务员,不如理发店托尼老师呢。
可是人家市区有房,有车,两个娃,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压根不是你说的生活啊。
你别跟我说个例,你们单位双职工家庭,谁在市区没房子?
我看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没觉得哪里穷了啊。
夫妻俩收入都两千多,凭什么在均价六千多的地方买房?
朋友沉吟片刻,开始跟我算账:
夫妻俩,一个月加起来有个五千块钱吧。
当地消费低,自己做饭一个月花不了多少钱,下馆子都便宜,三千多养小俩口加俩娃绰绰有余了。
考虑到当时我们两个人豪华烧烤餐+25瓶啤酒一共170,我暂且同意了他的说法。
逢年过节就算没加班,不发过节费,全家四个人,起码也是8袋米,8桶油。
吃不完,卖出去也值好几百了。
端午中秋国庆三个节一过完,米油把家都堆满了。
老俩口帮忙带孩子,开销更低,还能补贴年轻人一点,养个车怎么了?
我被忽悠的晕头转向,转念一想,可QNM的吧。
你这个算法,都快月光了!
房子呢?房子天上掉下来?
一个月两千五六百,养两个娃,买六千多一平米的房子?
夫妻俩加起来一个月五千,一年6万,不吃不喝还得10年才能买房子。
你这一个月能攒一千不?拿头去买房子?
朋友直接说:别买最贵的啊,一百万的房子谁买得起?
好点的房子,八十万,首付不到30万,老俩口公积金提出来,再加上全家积蓄,凑凑也就够了。
贷款呢?一个月也就还四千多啊,四个人的公积金还呗。
我被怼了回去,很不甘心,继续找例子,找更穷的例子。
然而人家房子也便宜点,贷款30多万,公积金基本全覆盖,完全不影响生活啊。
当地物价确实低,就拿吃饭来说,南京比肯德基更便宜的估计只有老娘舅了,当地什么饭店都比肯德基便宜,全家聚餐选择肯德基那是奖励孩子——仿佛本世纪初。
我挺怀疑的,你这托尼老师的工资,夫妻俩公积金就能还30多万的贷款了?
于是掏手机算了下,一个月3300,扣完五险一金到手2600,扣公积金400。
夫妻俩一共一个月1600,如果是公积金贷款,恐怕30万真够了。
也就是说,夫妻俩如果都在该国企工作,一个月到手才两千多,节俭点却可以买房。
-------------------------------------------分割线------------------------------------
小城市最好的岗位,都是体制内。
体制内的特点是,明面待遇很低,实际福利不差。
所以,平均工资低得可怜,但能买得起房,能安居乐业。
你看我的本科同学,体制外,小诊所打工,收入是真的高。
说出去,那是学个口腔,本科毕业随便年薪20万,惊天动地。
被老板杂七杂八扣掉点,一月一万五,自己交个社保到手一万三,除此以外再没有一分钱。
当地房价也不便宜啊。
体制内呢?
我老家公务员,说出来月薪勉强四千,也就赚别人一个零头。
年底先给你发6个月工资压压惊,加上乱七八糟奖,一年额外发三万多。
不说多宽裕,至少保你生活无忧。
等到买房时候,提个七八万公积金跟玩一样。
工作几年,每年收入进卡八万多,再加上公积金,平均下来,一个月也是一万块呢。
你看,一万三的小诊所996,节假日永远无休,其实只比四千的公务员多三千块。
我老家房子还稍微便宜些呢。
如果父母也在体制内,就更是美滋滋了。
公积金一项,就等于老俩口一年帮孩子定存四五万,当地房价破万又如何?
150万的房子,在我老家算是极好了,算下来不过是六七十万的首付,四个老人随便就给了,还能帮你装潢呢。
小俩口买个车,还贷压力不大,没事就能出去吃喝玩乐。
吃喝玩乐也便宜,你带着老婆,请几个朋友,吃着火锅还唱着歌,一顿饭加个KTV,嗨到凌晨。
带个一千块钱,回家路上还能被麻匪抢五六百呢。
要是在一线……
某魔都律师自述血泪史:带女朋友吃顿快餐,散散步喝杯咖啡,一百多没了,晚上吃顿好的300+,看个电影200,白金VIP住酒店是400+,一个周末啥也没干一千多就烧完了。
你看,越是小城市,越是强调体制内的好处。
越是大城市,越觉得体制内是混吃等死。
区别就是福利和工资呗。
-----------------------------------------分割线---------------------------------------------
最后想说的是,大城市的土著,一般是不会来小城市的。
小城市的年轻人,要么是本地人,要么就是从农村、乡镇流入。
过去20年城乡差距如何,我也懒得说。
哪怕是小城市,老一辈的攒下的资源,也够碾压新城市人口了。
现金、房产、人脉,乃至于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小城市前50%的人口,就能对标穷农村前10%了。
离开家乡,你就是被碾压的那个。
回到家乡,你就是碾压别人的那个。
所以我观察我的同学:
像我这样外出务工人员,基本都是肥胖秃头,浑身破烂衣裳,举止猥琐。
但留在本地的,各个挺拔健硕,衬衫西装仪表堂堂,手表眼镜皮带应有尽有,气场强大。
聊到工作时间,本地的同学都是“XX集团找我们批XX又要应酬”、“省里来人检查累死我了”,再深一点都是说着处级单位的秘辛,一听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像我就只能尴尬而不失微笑地说“最近在做非编码RNA”,仗着别人不懂,撑撑面子。
聊到下班时间,人家都是美容院健身房旅游逛街,如果无女性,大家还会聊夜总会。
我就只有“看文献、PPT、写文章、刷知乎”。
再怎么装出一幅科研达人社会精英的模样,一出门,别人掏出车钥匙,对着他的私人座驾“滴”一下,我熟练地掏出手机,对着我的共享座驾,也是“滴”一下,全部露馅。
老家刚转正的公务员,一个月三千多,租房800,一个月攒1000,加上公积金和各种福利,一年攒六七万也不是不可能。
你一套像样的房子,要没个七八十万,谁来都能买房定居。
那省考时候,竞争多激烈?
我那些学渣同学,拿头去考单位?
所以……如果你没点家底,考上公务员又如何?
本科毕业22岁,第一年试用期安心吃土,转正以后勤俭节约点,二十六七岁贷款买套70平米左右的二手房,开始找老婆吧。
花钱的娱乐就别想了,什么健身,什么汽车,什么手表,什么名牌衣服,通通滚出去。
那你不就是和我差不多的土鳖么……
事实证明,我这种土医生,本地小护士,是咬牙才愿意嫁的。
你是女人,你选择英俊帅气的青年才俊,还是选我们这种肥胖秃头穷B?
女人眼里的男人,才是最真实的。
如果你到了我老家,很不幸没考上公务员,没能进入大国企的要害部门,学医没能进人民医院……
总而言之,就是没能找到最顶尖的工作……
你猜体制外待遇如何?体制内差一些的单位待遇如何?
恭喜你,租鸡青一美好生活等着你!
房价破万又如何,这是三四线城市20年积累出的门槛。
看看鼓楼六七万的房价,看看魔都十万+的房价……这才叫贵。
均价一万才不贵呢,毕竟还有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小区啊。
买套老破小,五六十万就够了,一年攒3万,三十岁之前攒个首付上车,美滋滋呢。
你甚至能在家里,回味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
你的大豪斯,是历史的见证者!(破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