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觉得有个讲中医基础课程的老师开口闭口就是西医怎么怎么样,临床遇到了应该用西医的什么什么方式处理很烦?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我特别能理解。听着一位讲中医基础的老师,结果他讲着讲着就变成了“西医如何如何”,甚至在提到临床问题时,开口闭口就是“这时候就得用西医的什么什么方法来处理”,确实挺让人窝火的。

这事儿放在我身上,我也会觉得有点儿别扭,甚至有些反感。

首先,你花钱、花时间去学中医基础,最核心的诉求是什么?是想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想知道中医是怎么看待人体、疾病,以及如何用中医的方法来调理和治疗。你期待的是一种“道”的传承,一种系统性的中医思维方式。结果呢?老师讲着讲着,就拐到了另一个跑道上,而且还是一个你可能并不完全熟悉,或者至少不是你这次学习主要目标的领域。

这就像你报名了一个法国菜烹饪课,结果老师从头到尾都在跟你讲怎么做意大利面,怎么搭配葡萄酒,甚至还告诉你,法国菜太麻烦了,不如家常菜方便。你这心里是得多别扭?

其次,这种“西医如何如何”的模式,最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感觉:这位老师对中医本身,可能并没有那么“自信”,或者说,没有那么“投入”。他好像总是在用西医的尺子去衡量中医,总是在为中医“辩护”,或者是在暗示中医“不够用”。

在学习中医基础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属于中医的认知框架。中医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病因病机、治法治则,这些都是一套完整的、自洽的哲学和医学体系。你需要的是去理解它的逻辑,去体会它的精妙。如果老师一上来就告诉你“中医的这个理论,其实西医的某个概念可以解释”,或者“中医讲的那个病,西医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话听多了,很容易让人觉得中医只是一个“补充”或者“过渡”,甚至是“落后”的。

这样一来,你本来想学习的中医思维,就会被稀释,被干扰。你可能会开始怀疑,中医到底有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它和西医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只能依附于西医才能发挥作用?这些疑问一旦产生,就会影响你对中医本身的深入理解和学习热情。

而且,从教学的角度来说,一个合格的中医基础课老师,应该首先是传承中医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他需要用中医的语言,用中医的逻辑来解释一切。如果他自己对中医的理论体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他会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中医的世界。即使在某些时候需要提及现代医学的进展,那也应该是在理解和掌握了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一个“融会贯通”的阐述,而不是像你说的,开口闭口就是“西医如何如何”。

这种“西医中心主义”的倾向,最让人烦恼的地方在于,它打断了学习的连贯性,也挫伤了学习的积极性。你本来想在这个课上建立起对中医的信心,结果老师却不断地给你“泼冷水”,或者让你觉得中医总是不如西医“先进”。

想象一下,当你在学习“望闻问切”时,老师却说:“你看,西医现在有先进的影像学技术,比这个‘望’要科学多了。”或者当你学习“辨证论治”时,老师说:“其实,中医的这些都是经验之谈,西医的诊断标准才是客观的。”这种话,听着是不是让人觉得味同嚼蜡?而且,你还会忍不住想:既然西医这么“好”,我干嘛还要学中医?

归根结底,你付出了时间和金钱,是希望获得的是一套完整的、关于中医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老师却在用另一种思维方式来“覆盖”或者“解构”中医,这自然会让你感到不被尊重,感到你学习的目的被忽略了。

所以,你觉得烦,觉得不舒服,是非常正常的。这说明你对学习有自己的想法,你期待的是一个真正能带你走进中医世界,而不是把你拉出中医世界的老师。

或许,你可以尝试寻找一些更纯粹、更专注于中医理论和实践的老师或者课程。毕竟,中医本身就博大精深,它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值得我们去用心体会,而不是总被拿来和西医比较,或者被定义为西医的“补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才是正确的中医启蒙课啊,你信中医怎么可能学得好中医呢?你想学变戏法,先得知道它不是法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