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支付宝让银行有了哪些改变?

回答
支付宝的出现,对传统银行体系的冲击和改变,绝非一朝一夕,更非浅尝辄止。它像一股强劲的改革浪潮,深刻地重塑了中国银行业的游戏规则和发展方向。

一、支付场景的拓展与颠覆:从线下柜台到指尖滑动

在支付宝出现之前,中国的支付方式主要以现金、银行卡刷卡为主,其场景受限于固定商户和POS机。你去餐馆吃饭,要去商场购物,都得掏出钱包。而支付宝,以其便捷的二维码支付,瞬间将支付场景无限延伸。

从“跑腿”到“指尖”: 过去,转账、缴费、充话费,很多都需要去银行网点排队,或者操作复杂的ATM机。支付宝将这些繁琐的流程搬到了手机上,用户只需拿出手机,扫描一下,输入密码,一切搞定。这种“足不出户,交易万事”的便利性,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解放了用户的时间。
打破时空限制: 无论是深夜想买点什么,还是在偏远地区,只要有网络,支付宝就能完成支付。这彻底打破了银行营业时间的限制和地理空间的壁垒,让支付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
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支付宝的普及,为许多新兴商业模式提供了支付支撑。例如,网约车、外卖、共享单车等,这些服务的高效运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支付宝提供的便捷支付和即时结算能力。银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提供底层支持,但其主导地位被削弱,更多是作为支付通道的提供者。

二、金融服务的普惠化与民主化:门槛降低,人人可享

支付宝不仅仅是一个支付工具,它更是一个连接用户和金融服务的强大平台。

小额、高频的普惠金融: 传统银行在服务小额、高频的支付场景时,往往因成本高昂而力不从心。支付宝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处理海量的小额交易。这使得“余额宝”这样的产品能够吸引大量用户,将闲散资金汇聚起来,并提供远超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普惠化。
打破信息不对称: 支付宝通过积累用户的大量消费行为数据,能够更精准地评估用户的信用风险,从而为那些在传统银行难以获得信贷支持的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信用贷款服务(如“借呗”)。这极大地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让更多原本被排除在主流金融体系之外的人群,得以获得信贷支持,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活力。
理财门槛的降低: 过去,购买理财产品往往需要达到一定的起购金额,并且需要去银行网点咨询和办理。支付宝将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整合到平台上,并降低了起购门槛,使得普通用户也能轻松参与理财,培养了全民的理财意识。

三、银行的应对与转型:拥抱变化,寻求融合

面对支付宝带来的巨大冲击,银行并非坐以待毙。它们也在积极调整战略,拥抱变化,并尝试与第三方支付平台融合,或者发展自己的线上化、移动化业务。

被迫加速数字化转型: 支付宝的成功,让银行深刻意识到线上化、移动化的重要性。它们纷纷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出自己的手机银行App,优化用户体验,并尝试引入更多便捷的支付和金融服务。
开放银行的趋势: 支付宝的平台化能力,也启发了银行思考“开放银行”的概念。银行开始考虑将自己的核心能力,如账户管理、支付结算、风控能力等,通过API接口开放给第三方合作伙伴,与其他服务进行融合,共同构建更丰富的金融生态。
合作与竞争并存: 很多时候,银行与支付宝是合作关系。支付宝的支付业务需要银行提供清算、结算等底层服务,而银行也能通过支付宝的平台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但同时,银行也在努力构建自己的生态,以应对支付宝日益增长的竞争。
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 为了留住用户,银行不得不加速产品创新,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存款、贷款、理财等产品。同时,它们也在努力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尤其是在线客服、智能投顾等方面,试图与支付宝在用户体验上进行PK。

四、对金融监管的挑战与促进

支付宝的崛起,也对传统的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 如何对支付宝这样的非银行支付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和金融稳定,成为了监管部门的重要课题。这促使了中国央行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监管框架的不断完善。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支付宝处理海量用户数据,如何保障这些数据的安全和用户隐私,也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 另一方面,支付宝的成功也证明了金融科技的巨大潜力,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监管部门对金融科技创新的理解和包容,促使监管政策向更适应科技发展的方向调整。

总而言之,支付宝的出现,不仅仅是支付方式的革新,更是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一次颠覆。它迫使银行放下身段,加速数字化转型,拥抱开放与合作,并在金融普惠、效率提升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这种改变是深刻的、持久的,并且仍在继续。银行与支付宝的关系,已经从简单的竞争对手,演变成了一种复杂共生、相互促进的局面,共同塑造着中国现代金融的格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非常简单,非常简单的常识是。

既得利益者,永远不会主动打破现状。

在支付宝出现前,整个国内的银行市场,就是既得利益者,而且还是垄断。

我早些年在银行工作,我既是员工,也是客户,对于早些年银行的傲慢,我的体会要比大多数人都要更深。

在那个年代,银行真的是高人一等,是用户的爹。

很多理财产品的起购都很高,不满数字根本不理你;

各种服务态度很差,银行员工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各种业务收费规则奇怪,用户根本搞不清楚。

贷款业务就更神奇,对于用户准入门槛卡的神经兮兮。

所以支付宝出现后,用全新的方式重新定义了个人金融,可以说真正让每一个人都享受到金融对人的尊重,和乐趣。

一款余额宝,让所有人都能轻松把活期资金拿来赚更多的利息,直接消灭了活期存款这种赤裸裸的利息差智商税。

一款花呗借呗,让更多草根低门槛享受到信用支付的便利,有尊严地“借钱”。而那个时候的信用卡,绝大多数人都会被银行拒之门外。

一款蚂蚁财富,让原本只能去银行办理各种理财的人有更简单方便的选择,并且基金定投功能设计非常赞。

支付宝做了很多,收获了更多也招来了一些敌意,垄断被新力量打破。

然后银行惊醒,躺着赚钱的日子过去了,只有讨好用户,服务用户才有未来。

所以才有了后面商业银行对用户180度的大转变,服务态度从爱理不理变成了用户都是对的。

所以才有了各家银行全面下调理财门槛的现象,因为他们发现草根用户的理财需求,蕴含着巨大的市场。

所以才有了各家银行全面互联网化,APP一个接一个上线,而且比一个好用,一切都为了让用户少添堵。

所以才有了信用卡和贷款门槛不断降低,因为他们意识到普通用户的信用,比他们想象的好多了。

商业机构永远是逐利的,当他们意识到讨好用户才能赚到钱时,他们动力十足。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整个银行业的用户体验是逐渐提升的。

打破垄断,提升老百姓的话语权,降低服务门槛提升服务质量,这一切,都是支付宝开头、银行跟进合作的。

这就是改变的价值。

user avatar

【对于认为“马云改变了世界”的人,鉴于本回答与您世界观不符,请立刻按alt(键盘左下按钮)+F4(键盘左上方按钮)】

很久以前,马老师整天嘲讽商业银行,说要颠覆商业银行,最后“蚂蚁金融”变成了“蚂蚁金服”。

支付宝&余额宝影响了银行做零售(个人)储蓄业务吧。

至于支付手续费……银行真不差这点钱。银行巴不得所有自然人客户的支付都在支付宝上做呢,你打开手机网银,看看还有几个银行转账汇款收手续费的……现在,基本都不收了。所以说,在支付端,支付宝、微信支付对于银行的意义,就是减少了排队交电话费、燃气费、电费、各种杂费的人。

但是在个人储蓄端,支付宝把一部分人的“个人储蓄”变成了“同业存款“(余额宝实际上是以货币基金的形式在金融机构间流通的),余额宝本身就是个公募基金管理人的雇佣兵吧,赚些销售佣金,顺便帮支付宝做做品牌。(前提还是你得买余额宝,如果你不买的话,在你微信钱包或者支付宝余额里的钱实际上也是银行的存款……)

而这影响有多大呢?各位琢磨琢磨金融牌照的问题,吸存放贷这个职能是最核心的。中国庞大的银行体系,把最麻烦的个人服务外包出去了而已,就好像雇个第三方公司,派遣人员去某超市门口办信用卡一样。而商业银行呢,管理个人储蓄1亿元的理财经理,每年吸储创造利润150万左右(非常高了),这个理财经理年收入差不多要60-70万,办公地在金融街、人均办公面积20平米的话,一平米日租金30元,一年下来要差不多20多万吧。还有一堆后台人员的此类费用要摊进来……基本赚不到多少钱吧。(这点确实也要说银行业自己的问题了,做市场营销的能力比民营体制的公司差得多,甚至很多银行还停留在发短信、打电话营销的阶段。如果能把储户集约化管理,确实能提高对个人客户的吸储效率,不会像现在一样……)

什么时候支付宝、微信支付能拿到全金融牌照,能吸存放贷了,那才真正对银行构成威胁……不过话说回来,金融跟石油开采/进出口、通信运营、军工制造一样,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假如百年之后支付宝有了全金融牌照并且一家独大,央行发一波国债逆回购,支付宝捂着国债不出,资金流动性放不出来。或者央行发国债,支付宝不代销,通货膨胀…… 你们知道这对我们这个“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两条腿走路的国家是多么大的安全隐患么……

你们真别瞧不起我国体制下的银行业,真的是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支付宝目前这种体量和模式(经营范围),于中国银行业,真就是个统筹的服务外包。。。



分割线===================

经专家指导,现在备付金都在人民银行了,不买余额宝的话也不是活期了。

抱歉。

分割线===================

还有不少人来杠,这些朋友,"支付"跟"金融"比,支付只是一个操作环节而已。就好比百度外卖出来了,会影响麦当劳的生意么?会是会,主要影响"麦乐送",但这对于麦当劳来说很重要么?

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种公司,影响最大的是"银联"这种机构。至于影响有多大,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起来以后,没人刷卡了,银联就拿不到主要收入之一"刷卡手续费"的分成了。这是对主营业务的巨大影响。

至于银行,这点转账汇款手续费,九牛一毛。我辞职那会儿,1万活期,银行一年模拟利润200多。如果转账汇款不收钱,能换来储蓄,银行绝对干。


分割线===================

鉴于又有很多杠精来杠。

下边认个怂:

1,我不否认支付宝让大家生活更简单了。但我个人觉得,这是对生活的改变,不是银行业。

2,银行的很多改变,并不都是因为支付宝,更多的还是因为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

3,支付宝跟银行并不是竞争关系,支付宝完全可以跟“银联”或者传统金融机构一样操作,转账汇款收费、刷二维码付款收费,支付宝没有收而已。因为淘宝攥着大批客户,而17年以前,支付宝的备付金的协定存款还能赚很多利息(年收益4%左右的协定存款)。

4、支付宝确实减少了银行柜员的数量以及银行网点的数量,减少了排队时长。。。

5、17年以后,备付金全都上缴了。。。支付宝下一步竟然开始走了“花呗”(分期)这步棋。我是想劝各位一句,还是去银行申请个贷款额度(只要工作说得过去,现在很多银行都会给一个贷款额度吧,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以备不时之需吧。“花呗”(分期)就跟传统的“信用卡分期付款”一样吧……资金借贷的成本远高于银行贷款。不信的自己算算喽。

分割线======

那些觉得马云是神的人。还是去看看排名比较靠前的答案吧。谢谢诸位大哥了,小弟真的不配在各位面前班门弄斧。

分割线=================== 最后一次分割!!!!!!

还有有不少青年路过时不忘怼一句:“没有支付宝,银行会变?”

大家去百度一下,有个叫paypal的机构,跟支付宝最开始做的结算业务差不多,但是比支付宝早了很久(paypal是1998年成立,那时候马云还是英语老师吧?)。但是为什么国外银行一点影响都没有呢?

我觉得,首先一点,国外银行利率市场化,也就是没有固定利差,存贷款业务的话也就没有中国的银行这么高的利润了,竞争就没那么激烈。同时,国外的银行也不用“降费揽储”,调高点存款利息就好了……

这就诠释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在一个固定利差的世界里,如果银行业暴利,则竞争激烈。而揽储(这里仅指个人储蓄)最可行的手段就是降费……这就是为什么银行免手续费的最最最最最根本的原因。

可以说,跟支付宝,只有那么微微微微微弱的一点点的关系。因为支付宝也做了一个“降费揽储”的行为。

类似于你们存在支付宝(非余额宝)里的钱(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现在是个万亿左右的规模,支付宝在这个市场里有多少市场份额我不知道。但当年(至2018年以前)在银行,这笔钱能做协定存款,利率4%-5%吧。至于给你们多少利息?没有?还是跟活期差不多? 支付宝也是看准了这个市场,才靠“免费转账”来揽储啊……

(当然,就算这些全都被支付宝赚了,支付宝这业务的利润也不及【工商银行】一家的1/5。我国目前国有行4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十几家,算上城商行的话大概2000多家。。。。)

你们以为马爸爸一切为了你们好……实际上,他只是钻了个金融监管对于支付的空子……而实际上,国家已经意识到了……so,2019年1月14日起,第三方支付业务备付金都被上收到央行结算了……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类三方支付公司,如果还不收费的话,这么多年也就是帮国家做了一个网络的支付系统……

当然,如果你还要问支付宝为什么不收费,从阿里系来看,“花呗”、“借呗”这类分期业务,还需要支付宝来引流,所以支付宝还是要获客的……而从市场的角度讲,我想说如果有一天中国利率市场化了,银行正常收结算费用了,而互联网界的二马没有拿到金融牌照,那支付宝、微信支付最终都是要收结算费用的。或者,有一天小马哥和马爸爸一起收费了也说不准。

对于很多优越感到了“我们国家互联网nb,导致我们国家所有银行,转账汇款都不收手续费”的同志。收不收费,是宏观调控以外的纯市场行为,so,我强烈建议你问问你歪果朋友,人家那贷款利息是多么的低……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