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世界上哪些国家的地理位置不好?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地理位置不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定义它,以及你想要实现什么目标。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认定的角度来分析,哪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可能带来挑战或限制。

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认为“地理位置不好”的国家,并尝试从不同维度详细阐述原因:

1. 内陆国 (Landlocked Countries):

内陆国最直接的地理劣势是缺乏海岸线,这意味着它们无法直接接触海洋,从而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面临显著的障碍。

挑战:
贸易成本高昂: 出口和进口的商品必须通过邻国的陆路或空运进行运输,这会增加额外的运输费用、时间和手续。例如,从非洲的赞比亚出口铜到欧洲,其成本远高于从巴西出口铜到欧洲。
依赖邻国: 内陆国在交通和贸易上高度依赖其邻国,这可能导致其在与邻国关系不佳时,面临贸易中断的风险。
港口基础设施的限制: 即使可以利用邻国港口,也可能受到邻国港口吞吐能力、效率以及当地政策的影响。
海运带来的经济效益丧失: 无法直接参与全球航运,错失了海上运输带来的规模经济和便捷性。
渔业资源和海洋旅游的缺失: 无法发展与海洋相关的产业,如渔业捕捞、海上旅游和离岸石油天然气开发等。

例子:
中亚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 它们都远离海洋,尽管哈萨克斯坦拥有里海的海岸线,但里海是一个内陆湖泊,无法直接通往世界海洋。这些国家在出口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农产品时,面临巨大的运输挑战。
非洲内陆国(如乍得、尼日尔、南苏丹、乌干达、马拉维、赞比亚): 非洲大陆内陆国众多,这些国家普遍贫困,经济发展受限,贸易成本高是其发展的重要瓶颈。
欧洲内陆国(如瑞士、奥地利、匈牙利、塞尔维亚、北马其顿): 尽管欧洲国家整体发达,但内陆国在物流和贸易成本上仍然处于劣势,需要更依赖发达的陆路交通网络(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
亚洲内陆国(如尼泊尔、不丹、蒙古): 尼泊尔和不丹是典型的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内陆国,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蒙古则地广人稀,但同样远离海洋。

2. 受极端气候影响的国家:

某些国家地理位置使其更容易遭受自然灾害或极端气候事件,这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挑战:
自然灾害频率高: 容易遭受地震、火山爆发、飓风、洪水、干旱、极端高温或低温等。
农业生产不稳定: 气候变化或极端天气可能导致农作物歉收,威胁粮食安全,并影响相关产业。
基础设施破坏: 自然灾害会频繁破坏道路、桥梁、电力系统等基础设施,需要巨额资金进行修复和重建。
健康风险: 某些气候条件下容易滋生疾病,如蚊子传播的疾病。
资源消耗大: 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灾害预警、减灾和恢复工作。

例子:
太平洋岛国(如图瓦卢、基里巴斯、马绍尔群岛): 这些国家海拔低,面临海平面上升的严重威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淹没。同时,也容易遭受风暴潮和热带气旋的侵袭。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智利): 这些国家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存在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
位于撒哈拉沙漠边缘或季风气候区的国家(如萨赫勒地区国家): 容易遭受长期干旱和沙漠化,导致粮食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
位于孟加拉湾的印度、孟加拉国: 容易遭受季节性的强风暴和洪水。

3. 位于地缘政治敏感地区或冲突地带的国家:

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也与其地缘政治环境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国家位于多个大国势力范围的交界处,或者邻国不稳定、存在冲突,那么它也可能面临更大的地缘政治风险。

挑战:
安全威胁: 可能卷入地区冲突,遭受外部势力干涉,或面临恐怖主义的威胁。
贸易和投资受阻: 地区不稳定会影响贸易路线的安全和效率,也可能吓退外国投资者。
发展资源转移: 需要将大量资源用于国防和安全事务,挤占了用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建设的资金。
边境问题: 容易与邻国发生边界争端。
政治不稳定: 外部压力或地区冲突可能导致国内政治动荡。

例子:
中东部分地区(如叙利亚、伊拉克、也门): 这些国家长期处于地缘政治冲突和内战的漩涡中,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
非洲萨赫勒地区部分国家(如马里、布基纳法索): 这些国家地处多种力量和极端主义组织活跃的地带,安全局势严峻。
东欧部分国家(如乌克兰): 夹在大国之间的地理位置使其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压力的影响。

4. 资源匮乏或环境恶劣的国家:

虽然资源本身不直接等同于地理位置,但地理位置决定了某些地区是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或者其环境是否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

挑战:
资源依赖性强,缺乏多样性: 可能过度依赖少数自然资源,一旦资源枯竭或价格波动,经济将遭受重创。
环境恶劣限制发展: 例如,极端干旱、高海拔、寒冷等环境可能限制农业、工业和人口分布。
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 在恶劣地形(如山区、沙漠)建设基础设施成本极高。

例子:
北极国家(如部分地区): 尽管拥有丰富的资源潜力,但极端寒冷的气候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得开发成本高昂且充满挑战。
高海拔干旱地区国家: 农业生产受到严格限制,水资源短缺是一个普遍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

相对性: 没有哪个国家是绝对“地理位置不好”的。即使是内陆国,如果能有效利用邻国港口并发展良好的陆路交通,也可以取得成功。同样,地理位置带来挑战也可能伴随着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 地理位置并非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唯一因素。一个国家的政府政策、人民勤劳、创新能力、国际合作等因素同样重要。例如,瑞士作为一个内陆国,通过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成为了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发展可以克服劣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一些地理上的劣势可以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如高速铁路、现代化港口)、发展空中运输、以及区域合作来缓解。

总而言之,评判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好坏”需要综合考虑其与海洋的距离、所处的自然环境、地缘政治格局等多种因素。内陆国、易受极端气候影响的国家以及位于地缘政治敏感地区或资源匮乏的国家,通常会面临更多由于地理位置带来的发展挑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我必须答一下。

当今世界,海岸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已经不能用重要来形容了,甚至关乎国运与生死。许多内陆国家因为没有出海口在近几百年的历史中而丧失了宝贵的发展机会。

有这么一个欧洲国家:波黑,它有海岸线,有出海口,但是位置非常不好,有多不好呢?

高能预警!高能预警!高能预警!

看到了吗,那个红色方框所标注的地方就是波黑唯一的入海口。。。。

这一段小小的海岸线仅有25公里,三面被克罗地亚包围,跑步两小时,你就可以跟人吹牛逼说你用脚步丈量了波黑全国的海岸线,这个叫做涅姆的城市是波黑唯一的海港城市,波黑海军(如果有的话)要出海,需要经过的国家包括:克罗地亚、意大利、黑山、阿尔巴尼亚、希腊、马耳他、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西班牙、摩洛哥、直布罗陀(英),试想如果波黑与以上任何一个国家交恶。。。。

你们以为这就够奇葩了?奇葩的还没完。请看这张图:

蛋疼的不只波黑,还有它的邻国克罗地亚,自己的国土被波黑这25公里的出海口一分为二,两地的居民互相通行一下还得出个国。。。波黑也不客气,直接在涅姆搞了个收费站,来往的车辆一律交费通行。这克罗地亚能忍?立刻表示要在图上所示的地方建一座桥,这样就方便东西两地居民同行了。但是却被波黑无情拒绝。有小朋友要问了,我克罗地亚在自己国土上修个桥关你什么鸟事?波黑的理由似乎也没法反驳:

你在这儿搞个桥,我波黑的船还怎么出海。。。。么出海。。。。出海。。。。海。。。。

波黑表示自己也不是故意找茬,你要修也可以,麻烦你这桥高出海平面55米。。。其实涅姆这小破港口哪会有什么高55米的船会来停靠啊,但是这就是波黑的要求。。。

所以到最后这事儿也没能解决,过路费照收,波黑的船也就还这么绕来绕去的进进出出。(完)

Ps:评论中有2016年路过此地的知友,表示波黑方面已经取消收费,现为免费通行。

有知友问有没有这个涅姆小镇的实景图,我找了点供大家看看: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user avatar

不要说什么越南,印度,韩国这类经常上新闻的国家,这些属于主流国家,能上新闻说明还有人关心,很多悲剧国家真的灭国了你们都不知道的,这道理就跟我当年回答这个问题一样

zhihu.com/question/3795

有哪些不错的游戏因为代理的原因导致体验很差?结果有人答盛大什么的,其实好多游戏死了你们都不知道,比如说第三波宏碁戏谷的龙族。


我提名一个:莱索托,这国家估计你不百度你都不知道还存在这个国家。

你说蒙古被中俄两国包围,你说越南经常被中国入侵,你说俄罗斯没出海口,可是你知道像莱索托这种国家对你们说的那些都是奢侈好不?



这就是莱索托,表面上看也就是个普通内陆国家,蒙古也是啊,但是蒙古好歹可以依靠一个对抗另外一个,莱索托是被南非整个包围的,是南非的国中之国,南非想灭了莱索托是分分钟的事,百度搜索莱索托,在相关搜索里面排行第一的就是:

南非怎么不灭了莱索托

何其悲剧,连它的存在都被视为一种不正常。


从地图里面看,整个莱索托有个特点,就是XX山脉超级多,是的,莱索托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国家,最低海拔都有1388米,全国大部分领土都是山地,山地占58%,平原占17%,丘陵15%,河谷地带约占10%,悲剧的是,作为一个非洲山地国家,它还没资源。这个国家小而且环境恶劣,以至于虽然西方国家都和他有外交关系,但是绝大部分西方国家在该国连大使馆都没有。


虽然有人嘲讽有些国家不是被这个殖民就是被那个殖民,但是很多国家都是和殖民者抗争失败被迫被殖民的,莱索托是主动要求被大英帝国保护的,因为被布尔人打的受不了了。


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还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还是艾滋病最泛滥的国家之一。


小归小,折腾的一点都没少,1970年乔纳森搞独裁,1986年,莱索托兵变,军政府上台,1991年再次军事政变,1994年,再再次军事政变,1998年,再再再次军事政变,2014年,再再再再次军事政变,虽然我知道非洲国家军事政变也不是什么特别新闻,可是您这莱索托的军事政变跟家常菜似的,隔三差五的来一波,是不是太……



莱索托大部分领土就是这样的,请问怎么生存?

user avatar

我来一个暴论:其实美国的地理也远没有中国很多人以为的那么好,只是美国自身国力的强大掩盖了其地理上的许多不利之处。

“北美为什么没有发达古文明”在知乎上曾经是很热的问题,而“为什么西班牙没有殖民佛罗里达以北的美洲”则几乎没有热度,不过某种程度上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体的,背后反映的则是美国的地理条件其实并不算很好。

从首都华盛顿到波士顿,中间有纽约、费城等大城市的美国东北部城市带从19世纪起一直是美国人口最稠密的地方,这里早在1524年就被佛罗伦萨航海家维拉扎诺所发现,然而到1620年才有第一批来自英国的移民定居(华盛顿以南的弗吉尼亚在1607年被英国殖民)。之前将近一个世纪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都不考虑在这里建立殖民统治。

这是什么原因呢?

虽然纽约的纬度同马德里/那不勒斯相当,波士顿的纬度比马赛/波尔多/巴塞罗那还低些,然而受拉布拉多寒流而非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的北美东北部寒冷程度甚至不亚于英国,《阿尔比恩的种子》当中指出:

新英格兰最重要的环境特征是寒冷,十七、十八世纪的时候要比今天冷得多。清教徒到达的时期是气候学家称为“小冰期”的时代。18 世纪时,新英格兰沿岸海洋平均温要比 20 世纪中叶低 3 度。在 17 世纪最冷的年份,新英格兰周边的水温接近今天南拉布拉多洋面的温度。清教徒诉苦说,天气像“针刺一样冷”,盐河整个冬天都冰冻着。有些记录说,很多人的手脚都冻得没有知觉,“有人的长胡须全都冻结在一起,很难把装水的瓶子送到嘴边”。

气候对生长季也有影响, 17 世纪当地的生长季比今天要短。在霜冻之间只有五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从五月末到十月初,要比受洋流影响的弗吉尼亚短两个月。新英格兰的家庭农场迅速地铺开,但以主食为主的大规模农业就比温暖的气候地带少很多。另外一个环境因素是土地。新英格兰的地形多变,夹杂着些许肥沃的土壤。弗朗西斯·希金森写道:“查尔斯河边的黑土是上等的沃土。”康科德、萨德伯里和戴德姆也有优质土壤,埃塞克斯和米德尔塞克斯也是如此。但多数地方土壤贫瘠,马萨诸塞的南岸是沙土,北边则是多石的地貌。沿岸多数地方是岩石密布的浅滩或沼泽,船只能沿着河流上溯的里程也非常有限。与切萨皮克湾( Chesapeake)比较,当地能让远洋船进入的口岸也很少。这些因素(稀少的肥沃土壤和多石的海岸线)最后使得定居点集中在中心城镇。 新英格兰的气候潮湿多雨,每年的降水量达 40 英寸,而原先在东盎格鲁只有 25 英寸。 17 世纪的气候比 20 世纪更加变幻莫测,不同方向的气流经常在此碰撞造成混乱的天气,有西边来的干暖气流、北方的干冷气流、东边来的冷湿气流和南部来的暖湿气流。当这些气流在新英格兰上空大规模相遇,气候现象颇为壮观。乡村地区不时被暴风雪抽打、被暴雨浇透、被龙卷风掀翻,还会遇到东北风连刮三天,搅动新英格兰沿海的海水造成内涝。

即使再往南,哈德逊河、特拉华河和切萨皮克湾等地区有了肥沃的河谷地区,然而南北向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终究无法阻挡从北方吹来的寒潮,再加上五大湖的湖泊效应带来的冬季强降雪,在这里的殖民过程仍旧是困难重重的:

1609年6月2日,海洋冒险号从普利茅斯出发,带领一只7艘船组成的船队并拖着2艘舢板前往弗吉尼亚。一共214名殖民者在船队中。7月24日,船队遇到了风暴后被打散。携带殖民者的船只成功抵达了詹姆斯敦,但旗舰在海军上将乔治·索莫斯(George Somers)的指挥下选择前往百慕大,以防止沉没。所有船员均安全登岛。

船上的幸存者们在百慕大停留了约9个月。在此期间,他们修建了两艘小船运达号(Deliverance)和耐心号(Patience)。原本他们只计划修建运达号,但这些人很快意识到一艘船根本无法将食物和船员带到北美大陆。

在等待补给船队主力抵达的时间内,詹姆斯敦的情况愈发恶化。从1609年至10年,殖民者经历了严重的食物短缺,很多人被迫使用蛇和皮鞋维生。214人中仅有60人幸存。有证据显示在这段时间内甚至出现过食人的情况。主力船队终于在1610年5月从百慕大抵达了詹姆斯敦。那时已经有不少殖民者濒临死亡,而船员们认为詹姆斯敦不再适合生存。所有的幸存者登上了运达号和耐心号,准备返回英格兰。但在同年6月10日,第三代特拉华男爵托马斯·韦斯特率领的另一只救援船队抵达了弗吉尼亚,在詹姆斯河与逃离詹姆斯敦的船队相遇。这只救援船队带来了足够的补给和更多劳动力。所有的殖民者尔后返回了詹姆斯敦。

东海岸再往西,则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不可否认这道年代悠久的褶皱山脉蕴藏了极为丰富的资源,比如对美国工业革命至关重要的优质煤炭,以及铁、铅、锌乃至花岗岩、大理石等其他矿产。但这道山脉也给美国的西向扩张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起伏,群山密布,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进入中西部还不如从圣劳伦斯河-五大湖进入中西部容易。故而英国殖民地长期处在东海岸一隅,而法国倒是名义上有着极为广袤的新法兰西:

英属美洲得以越过阿巴拉契亚以西是18世纪中叶的事情,原因则是一处隘口被发现:

1670年,坎伯兰隘口第一次被做海狸毛皮生意的商人发现。18世纪中期,弗吉尼亚的探险家托马斯·沃克率队考察阿巴拉契亚山,来到了坎伯兰隘口的东端,他正式把这个隘口标注在了地图上,并以当时的英王乔治二世的儿子坎伯兰公爵的封地为其命名。此后,猎人们纷纷涌向了此地,借道前往阿巴拉契亚山的背后,去寻找更多的海狸。


阿巴拉契亚山背后的世界从此开始吸引更多英国殖民者的眼光。他们了解到,在坎伯兰隘口的另一头是森林密布的肯塔基,拥有无尽的木材资源以及不少的可供狩猎的野兽;肯塔基往北走有一片水草丰美的低地,叫做俄亥俄河谷地区。于是在1748年,弗吉尼亚殖民地成立了俄亥俄公司,派人通过坎伯兰隘口,前往俄亥俄河谷地区勘测土地,准备将其据为己有。

(此处鸣谢 @叶山Shan Ye

美国自独立起一直渴望获得加拿大,在独立战争时就出兵魁北克,并一度打下蒙特利尔。在1812年美国再次进攻加拿大,但出师不利,甚至被英国反过来占了底特律。美国在1818年最终和英国划定了北纬49度的边界,到1842年的韦伯斯特-阿什伯顿条约又确定了美英势力在东段的边界。五大湖中的四个被英美平分,但是安大略湖以下的圣劳伦斯河出海口地区就完全被英国掌握,正如黑龙江出海口被俄国掌握一样,而加拿大也因为反抗美国确立了自己的认同,加拿大是不会再并入美国的。

美国在失去获得圣劳伦斯河出海口可能性后,整个五大湖地区就门户洞开。如果美国国力不是那么强的话,英国理论上可以从魁北克南下直捣纽约或波士顿,同大西洋方向的进攻里应外合。同时美国内陆借助圣劳伦斯河同东海岸取得水路联系也需要借道加拿大,因而大为不便。最后美国通过修筑伊利运河联通哈德逊河和圣劳伦斯河水系才算缓解了这一问题。

美国在不再奢求圣劳伦斯河出海口后,退而求其次的要求也未竟全功。马萨诸塞州和后来的缅因州认为美加边界应当从圣克鲁瓦河河口上溯至其源头,然后沿着纬度线继续向北,直至圣劳伦斯河流域的天然分水岭圣母山,这同英国方面发生了冲突。双方的争议领土一度达到1.2万平分英里之多,最后到1842年也只获得了60%的争议土地。

美国东南部地区气候和中国南方类似,而且这里冬季更为湿润,但这里也有其不足之处。阿巴拉契亚以东的沿海地区缺少大型河流,沼泽密布,土地并不肥沃,在殖民时代白人难以久居,不得不畜养黑奴进行种植园经济,同时还有严重的飓风问题。

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则是另一种景象,这里位于平原上,没有南北向的山地屏障,经常出现极端高温和低温,至今仍然是美国最贫穷的地区。小石城的极端低温达到-24度,比纬度略高的郑州低6度。极端高温却有46度,比郑州高3度。 @宋宁世 也指出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支流几乎全是东西走向,而缺少纵向联通,导致气候湿润的密西西比河平原难以形成类似中国、印度、东南亚那样的人口密集区。


视线再往南,除了波多黎各和维尔京群岛,绝大多数加勒比岛屿都不为美国控制。19世纪中叶,在美国进攻墨西哥获得大片领土的同时,也觊觎西班牙控制的古巴,但几次尝试都没有得手。1898年的美西战争后美国也只是在古巴建立了名义独立的附庸国家,而无法吞并,1959年古巴革命更是让一水之隔的古巴变成了坚定的反美国家。离美国近在咫尺的巴哈马长期为英国所控制,再加上百慕大和加拿大,某种程度上英国也在美国外海拉起一道大西洋岛链。对于一个国力不那么强的美国,位于自己脚边的巴哈马和古巴可以说比台湾问题还恶心。

美国在19世纪成功把边界推到了太平洋沿岸成为两洋国家,这也是常被世人称许的美国地理优越之处,但细细究之,仍不乏遗憾之处。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伸入太平洋当中,崎岖多山,有不少适合海军建立港湾的地方,但美国在美墨战争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狭长的半岛,这个半岛遂成为保证墨西哥安全的西大门。而美国则无力染指这里。

在西北沿岸的“卡斯卡迪亚”地区,从1818年起这里被英美共管,1845年上任的总统波尔克谋求吞并整个北纬54度40分以南的卡斯卡迪亚地区,但他最终只能接受现实,在1846年同英国大致沿北纬49度平分卡斯卡迪亚地区。由于英国坚持要获得整个被北纬49度分割的温哥华岛,这条分界线在出了北美大陆后只能向南弯折,以胡安·德富卡海峡的中线为美英势力分界线。此后美国和英国因为对“海峡中线”理解不同而多有纷争,尤其是圣胡安岛,1872年,德国对英美争议的圣胡安岛的归属权作出仲裁:整个岛归美国所有,但这种争端的胜利也终归只是战术性而非战略性的了。

在正南方向上,美国在美墨战争中一直打到墨西哥城,墨西哥北方很多州如奇瓦瓦、科阿韦拉等也都有加入美国之意,但19世纪中叶人口只有2000多万的美国不愿意接纳太多说西班牙语的天主教人口,此事遂作罢。美国也自此失去了吞并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墨西哥高原的机会。

如果美国能解决这些“缺憾”,其领土或许会是如下的样子,不过19世纪美国还是人口稀少,国力有限的国家,于是温哥华,魁北克乃至下加利福尼亚终究成了美国的遗憾。

此文鸣谢 @莱茵行宫伯爵@路易·罗莎@叶山Shan Ye@宋宁世@库尔沃塔森林

user avatar

世界上地理位置不好的国家很多,不幸的国家各有各的不幸。所以没有“最”。我们如果缩小范围,从我们亚洲人的角度亚洲人的地区来分析的话。中国的西邻塔吉克斯坦可能是地理角度上亚洲地区最悲惨的一个国家


第一:离海岸线极远

世界上仅有两个双重内陆国(实际上规模大的只有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虽然不是,但它与东邻中国的接壤处是无尽的帕米尔高原,天然的障碍无法通行,而且新疆离中国的海岸线非常远。而除开中国,塔吉克的其它邻国也都是内陆国,所以塔吉克实际上也是一个彻底的“双重内陆国”,严重影响了其贸易与经济发展。

注:双重内陆国是指邻国也都是内陆国的国家。



其次:各种“小”与“缺”

塔吉克地区现在的领土是中亚地区最边角料,最“狗不理”的地方,地理位置极差(一半土地都是世界上自然环境最荒瘠的帕米尔高原),是前苏联诸国最偏远,人口密度最低(之一),人均GDP最低的国家。

在中亚五斯坦里,塔吉克也是面积最小,资源最少(油气贫乏)的国家没有之一。

塔国首都杜尚别离前苏联中心莫斯科地理位置最远的加盟共和国首都。


第三,邻国也都是很穷的国家(还关系不好)

在苏联没解体和解体后,很多塔吉克人的生存方式是去莫斯科打工,然而,塔吉克斯坦人去莫斯科,还必须要经过邻国乌兹别克或者是吉尔吉斯(你看,连中亚最富的哈萨克斯坦都和它没有国界线),这两个邻国斯坦国都也是穷国,因为费尔干纳盆地的领土争议与民族矛盾,这两邻国和塔吉克斯坦都还有很大的矛盾(你们查下航线,杜尚别和这两国家首都距离这么近,至今没有开通飞机直航!)

所以塔国人去俄罗斯打工都非常的不方便和交通阻碍(要陆路经过邻国)。有段时间因为矛盾爆发陆路交通还被关掉,这样塔国人去莫斯科做最低贱辛苦的苦力赚外汇的通道也被关闭了!

此外,塔吉克长达三分之一的国界线还是跟大炸弹阿富汗接壤。。各种恐怖主义与难民


第四,邻土风险(一半领土都“不合法”)

有人说比惨也是会有马太效应的,塔吉克斯坦是被诅咒的国家,为什么?前几十年,中国官方地图上唯一的没划定边界就是中塔边界(只有那一段是虚线国界),

大家记得中华民国的地图在新疆地区,往西一直有向西突出的一块吗,那就是包含了现在塔吉克斯坦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

中塔边界是当年清俄划界时一连串的不平等条约一直没有明确清楚的少段边界线,主要包括《续勘喀尔噶什界约》里,中俄没有确定归属的三角区域。(后文有地图)

像全境领土在清国时曾全属于中国的吉尔吉斯斯坦却反而不存在与中国的边界争吵问题,为什么,当年条约划定得非常清晰,中吉边境如今具有法理基础。所以不管是沙俄还是苏联,都没有给塔吉克斯坦这个最遥远的儿子铺好后路就撒手归天了。

塔吉克有多惨呢,占塔国一半面积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都是从民国到共和国的声索地区,虽然,这个中塔边界纠纷最近几年才彻底解决(中国最后还是放弃绝大部分橙色领土),但这个炸弹真的挺炸的,要知道,一半领土在独立这二十多年来都是“不合法”,“没有条约约定”的领土啊。放在塔国的角度,中国真要强势,本来不多的领土就要打对折了。

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的居民为高山塔吉克人,与中国的塔吉克族为同一人种(五官立体,长相欧罗巴化),而塔吉克的主体民族也称平原塔吉克人(长相东亚化),高山塔吉克与平原塔吉克是否为同一民族,一直存在争议。

非常有趣的是,塔吉克斯坦为了国家统一,坚持这两个文化,语言,长相,信仰皆有所不同的族群为同一民族,中国当时学苏联,也认为是同一民族,而第三国阿富汗则清楚的归为两个不同民族(阿富汗称该民族为帕米尔族)。

这样想一想,中国声诉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是有道理的(帕米尔族都归为中国,平原塔吉克归为塔国)


以上,想到这个国家还有其它惨的我继续补充。另外,塔吉克斯坦是中亚五国里唯一一个非突厥语国家,塔吉克人波斯化的非常明显,他们的语言也是与波斯语更为接近。

此外,塔吉克族在中亚突厥化之前其实地位很高,是这里的主人与统治者,挺荣耀的,现在惨到这种地步更加让人概叹啊!

以上。

谢谢读者的持续补充,塔吉克斯坦还是中亚五斯坦国家中,独立后唯一一个政权交接没有和平过渡,发生了多年激烈内战(中国声索的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一直要求独立),政治最不稳定的国家。真的是越穷越惨。


今年元旦我亲自探访了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相邻的自治县——帕米尔高原上的中国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在那里感觉到了“最不中国”的中国与浓郁的异族风情,如果想阅读这篇文章,请在微信公众号“大西洋鳗鱼”回复“塔吉克”就行啦(不是知乎)!强烈推荐。

原创不易,烦请您点个赞哦,感谢。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瑞士、奥地利、卢森堡。因为按照本国人民发表的,上海只是位置好的逻辑,这三个国家不靠海,在山里头。

user avatar

不丹,尼泊尔,锡金。

user avatar

全世界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有不冻港,所以,你甚至可以把不冻港作为一个经济体成为发达国家的入场券。

在苏联时期,其军工产业冠绝全球,为什么转型做民用制造业这么困难?我觉得没有不冻港,没有海贸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对于民用制造业而言,无海贸你的市场就要小一个数量级,而市场永远是其发展壮大的第一推动力。

有些国家即使制造业基础很差,只要资源丰富而且有不冻港,同样可以成为发达国家,比如澳大利亚,比如北欧各国。同样是资源丰富,如果在内陆地区,就永远是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内陆,比如中亚各国。

如果你理解了不冻港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包括经济与军事安全等层面),你就能理解俄罗斯民族对不冻港的渴求是浸透在血液中的基因,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俄罗斯历史就是一部拼命扩张以及不断争夺不冻港的历史。

从第一代沙皇伊凡雷帝到现在的普京大帝,双头鹰的百年港口梦,无论政体如何变化,一代代从未断过。

起初是基于安全的需要,后是安全需要和财富攫取并举,官民一体,在其东南西北大肆扩张。

可能是蒙古入侵带来的童年阴影,对领土的“不安全感“已经有深入其基因的敏感,似乎只有向四周不断地疯狂扩张,似乎只有把欧亚腹地纳入囊中才会稍稍安心。

这种极度的不安全感直至今日也没有完全消除。

之前的侵略国主动提出这一问题,可见俄罗斯对领土的忧患意识有多强。那么俄罗斯有戒虑吗?请看下例。

例如上合组织,俄千方百计想拉印度入伙,但是,呃,最后印度只得到观察员身份;而巴基斯坦希望加入,却遇到俄罗斯的抵制。

再如,在南海纷争中,俄罗斯对越南持续军售,且在越占海域有很多开采公司,用心可见一斑。

有无戒心,其实俄罗斯现在都不得不接受中国变成21世纪世界性强国的事实,毕竟俄罗斯长于军事,疏于经济,其现代化速度远远落后于中国,很多方面有求于中国。

比如西伯利亚及远东的开发,俄罗斯就离不开黑龙江这边的食品和日常消费品供应。

别看海参崴等城市里满大街跑着日本的二手摩托车,当普京对安倍说:你们也供应点我们日常生活用品吧,安倍也只能摊摊手无奈地表示:这些我们也需要从中国进口。

圣彼得堡到远东地区的西伯利亚铁路,没维修之前毎小时45公里,维修之后每小时9公里,货物的运输时间长达40多天;而中国到欧洲的返空远洋货轮,从波罗的海到远东地区只需要20多天,且运费便宜一大半。

所以,俄罗斯目前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各城市的物价涨跌,取决于中欧海运贸易的频繁程度。

现实的需要,即便是普京最重要的筹码 ——“北极航线”的开发,离开中国的参与,俄罗斯想独抗美国肯定也是不行的。

在2019年4月的第五届“北极论坛”上,美联社记者说道:俄罗斯是北极圈中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普京马上纠正道:不,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美国。

引来现场一片笑声。美国的离间,普京的太极,展现得淋漓尽致。

纵观双头鹰百年港口及领土的铁血扩张史,可以发现,俄国没有主动对大国、强国发动过那种“有你没我,有我没你”的战争(如一战、二战)。

俄国的扩张好象是很快,但实际上很“量力而行”,比起二战中的德日来,要老谋深算的多。

他并不是一味地进行战争,但也没有一味地退让,如果被强敌侵略,在生死关头,不惜血流成河、同归于尽也要赶跑侵略者。

俄罗斯在港口及领土扩张方面具有非常顽强,非凡耐心的优点,军事与政治并重,能审时度势,肯吸收先进技术和文化,也很注意自身的文化输出(沙皇时期的宗教输出和苏联时期的革命输出)。

其对海权孜孜不坠的追求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当然,在核武器基本满足各大国安全需求后,21世纪的大国竞争,内涵不仅仅是传统的对土地和资源的占有,其要素至少应包括知识、新技术、数字经济等。

观世界物量,借他山之石,相信中国的崛起指日可待,也会行稳致远。


原文首发微信公众号,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

相关阅读: 原创 | 大国的博弈:台湾问题急不得

原创 | 规则的改变:谁是金融转型过程中的买单者?

原创 | 央妈修改了房地产的逻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因为“地理位置不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取决于你从哪个角度去定义它,以及你想要实现什么目标。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普遍认定的角度来分析,哪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可能带来挑战或限制。以下是一些可能被认为“地理位置不好”的国家,并尝试从不同维度详细阐述原因:1. 内陆国 (Landlocked C.............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从地理位置来看,要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最安全”,其实涉及到很多层面。纯粹从“地理位置”这个角度去理解,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些比较孤立、天然屏障多,或者远离主要冲突区域的国家。但安全感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跟地理环境有关,还包括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治安、军事.............
  • 回答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国旗都带有某种图案、颜色组合或象征意义,纯色国旗的情况非常罕见,而且常常会引起一些历史或政治上的讨论。严格意义上讲,目前世界上的主权国家,其国旗并不是纯色的。不过,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或者非常规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涉及到对“纯色”的定义以及一些国家在特定时期的旗帜。为什么.............
  • 回答
    要说世界上语言的丰富程度,中国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这不仅仅是汉语的“一种”语言,更像是汉语这个大伞下,繁衍出无数的“分支”,每个分支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发音、词汇,甚至语法。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个中国南方的小镇长大,你说的家乡话,和你在北京听到的普通话,可能差异大到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完全理解。这种差异,就.............
  • 回答
    在当今世界,虽然共和制已成为主流,但仍有一些国家保留着世袭制作为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其中,一些君主不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还掌握着相当大的实际权力,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欧洲: 摩纳哥公国:摩纳哥公国的国家元首是亲王,目前在位的是阿尔贝二世亲王。摩纳哥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亲王.............
  • 回答
    要说世界上哪些国家或地区的人对中国人“非常不友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因为“不友好”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感受,并且个体差异巨大。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人都是如此。不过,从一些历史事件、地缘政治、社会舆论以及中国公民在当地的亲身经历来看,确实存在一些普遍认为对中国人不太友好的国.............
  • 回答
    历史上,一些国家或地区为了追求政治上的统一和国家的凝聚力,确实采取过限制语言多样性的策略。这种做法并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而往往伴随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考量。一个突出的例子可以从一些曾经的帝国或殖民地国家的发展轨迹中窥见。当这些庞大的实体在内部包含着多种语言和方言时,维持统治和促进交流的需求,便可.............
  • 回答
    确实,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它们的学术实力顶尖的高等学府,并非坐落于国家版图上最繁华、人口最稠密的都市。这种现象背后往往隐藏着历史的沉淀、地域的选择、以及学术发展的特定逻辑。历史因素与学术中心的迁移:许多国家的顶尖大学,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其选址往往与早期教育机构的建立、宗教中心、或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学.............
  • 回答
    纵观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并非总是线性上升的进步。有些国家和地区,尽管曾经辉煌一时,却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令人扼腕的倒退,甚至一度从文明的高峰跌落。这些倒退并非简单的衰落,而是伴随着社会结构的瓦解、知识的失传、文化的断裂,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1. 古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衰落与“黑暗时代”谈到文.............
  • 回答
    理解“屈辱”这个词在国际关系中的复杂性和敏感性至关重要。历史上,许多国家在不同时期都经历过被外部势力干预、经济剥削、主权受损的时期。这些经历在当地居民看来,可能带有强烈的“屈辱”感。将这些经历与中国清末民初的特定历史背景进行类比,需要审慎分析当时的具体条件和国际格局。清末民初中国经历的“屈辱”,主要.............
  • 回答
    全球历史上,有些国家在特定时期曾犯下令人发指的种族屠杀罪行,然而,这些国家中,一些至今未曾正式向受害者及其后代作出真诚的道歉。这并非意味着这些国家完全否认历史,但缺乏公开、明确、并被广泛接受的道歉,使得受害者群体在寻求正义和疗愈的道路上举步维艰。1. 德国与犹太人大屠杀(Holocaust)谈及种族.............
  • 回答
    一个民族的百年屈辱,是历史深沉的伤痕,它塑造了国家的未来,也铭刻在每一个国民的心中。提到中国近代的百年国耻,人们会想到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列强瓜分,以及由此带来的国家主权沦丧、人民贫困和民族尊严扫地。那是一个漫长而黑暗的时期,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宣告结束。放眼世界历史的长河,并非只有.............
  • 回答
    在世界地图的角落里,隐藏着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微型国度,它们如同散落的珍珠,各自拥有独特的故事和魅力。抛开那些耳熟能详的岛国,我们来探索一些更加鲜为人知的宝藏,感受它们别样的风情。1. 图瓦卢:正在消失的太平洋国度提到太平洋岛国,人们往往会想到斐济、萨摩亚,但图瓦卢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这个位于南太平.............
  • 回答
    在浩瀚的世界地图上,有那么几个国度,它们的人口基数庞大,宛如承载着无数生命的巨轮,驱动着地球的运转。究竟是哪些国家拥有如此雄厚的人口力量,让我们逐一探寻。要讨论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我们不能简单地列个名单,而是需要理解这些数字背后的故事、它们的人口构成以及这些人口规模所带来的影响。这是一个动态的.............
  • 回答
    截至2018年,世界上能够完全独立自主制造航空母舰的国家屈指可数,其中最突出的无疑是美国。要完全独立自主地建造一艘航母,不仅仅是拥有船厂,更需要强大的工业基础、成熟的造船技术、完整的配套产业以及独立自主的研发设计能力,涵盖了从设计、材料、设备到武器系统的全链条。美国:当之无愧的航母制造霸主美国在航母.............
  • 回答
    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之外,寻找一个有希望成为第六个常任理事国的候选国家,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不仅仅是国家实力的较量,更牵涉到历史、政治、地区代表性以及对现有国际秩序的适应程度。如果排除掉现有五常的“挂机”状态,也就是说,假设国际格局发生某种.............
  • 回答
    截至我所知的最新信息(我的知识库更新至2023年初),世界上不存在明确且被国际社会普遍公认的“社会主义国家”列表。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本身是一个概念丰富、实践多样且含义模糊的术语,不同的国家对它的理解和实践都有所不同。然而,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角度来理解和列举一些被广泛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或“奉.............
  • 回答
    要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新兴民主化进程是否“成功”,确实是个复杂且微妙的问题,因为民主的形态是多样化的,而且“成功”的标准也可能因人而异。不过,我们可以梳理一些在过去几十年里,从威权统治转型并逐步巩固民主制度,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活力的国家和地区。当然,这里面也有经历反复和挑战的例子,但总体而言,它们.............
  • 回答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敢于叫板”美国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通常指的是那些在关键议题上持不同意见、挑战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或者在特定领域与美国形成竞争的国家。这些国家之所以敢于这样做,其底气往往来源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包括但不限于: 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拥有庞大的经济体量和重要的市场,使得美国在与这.............
  • 回答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一样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保持着好奇心和热切的求知欲”这样的说法,确实在一些场合被提及,但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分析其背后可能的原因,以及这种说法的局限性。首先,理解这种说法的核心在于:中国人在近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这种转折深刻地影响了国民的视野和价值观,从而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