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永乐朝根本就没有7500万两赋税。那年头,收税收的是实物为主…花钱用的是纸钞,以贯为单位。
永乐十九年底“○是岁天下户九百七十万三千三百六十口五千一百七十九万四千二百二十八赋税粮三千二百四十二万一千八百三十一石布帛二十二万五千四百一十七疋丝棉二十二万三千三百四十二斤绵花绒六万九千一百五十九斤课钞五千百八十九万二千八百八十六锭金千六百九十二两银十四万九千二十两有奇铜钱三千一百六贯铜二千一百二十八斤鉄十一万三千七百八十三斤铅二万七百八十斤朱砂千五百四两海肥三十三万二十六索茶一百万四千六百九十五斤盐一百八万二十九引屯田子粒五百一十六万九千一百二十石马一百九万九百一十二匹 馈运北京粮三百五十四万三千一百九十四石有奇 交阯上供绢一千五百三十五疋漆二千五百斤苏木四千五百二十斤翠羽二千七百二十五个扇七千五百三十五把”
就这么多税赋,白银才14万9020两。
所以以大明疯话这个花费,大萌还真掏不出275万两白银…
就这好意思吹自己是历史正剧?翻翻《太宗实录》和《明史》有那么难吗?
永乐朝巅峰财政收入
永乐十二年 正税米麦 3257万4248石;布帛118万6784疋,丝绵22万6960斤,棉花绒24万371斤;课钞1920万8277锭;金495两,银39万3949两,铜2699斤,铁8万6829斤,铅9万864斤;朱砂1240两,海肥33万9753索,条102万1474斤;盐142万4287引;屯田子粒973万8690石;马27万1961匹;
明初白银非常值钱,一两白银具体买多少大米不清楚,但白银价值应该远高于海量白银涌入时的万历初0.5两就能买到一石大米的水平,明代财政收入始终都是实物税收为主,永乐朝财政收入折算当时的白银,2000万两都未必有。
永乐朝大萌还不是银铜复本位,国内白银稀少,7500万两白银的购买力折算成清末水平的,价值怕不是有6亿两,当然是毫无合理性可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