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多岁的年纪读《周易》怪异吗?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实在。二十多岁的年纪,放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大概是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热衷于当下、探索未来,或者是在为生活打拼、享受青春的时期。在这个节点,去啃《周易》这样一本被誉为“哲人之书”、“智慧之书”的古籍,确实会让人觉得有些“怪异”,或者说,与大家普遍印象中的二十几岁不太一样。

但我想说的是,不怪异,一点也不怪异。恰恰相反,如果在这个年纪能接触并尝试理解《周易》,那绝对是一件很了不起,甚至可以说是很有远见的事情。

让我们来细致地聊聊,为什么二十多岁的年纪读《周易》并不奇怪,甚至可能很有价值。

一、 为什么会觉得“怪异”?——来自刻板印象与社会期待

首先,我们得承认,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有一些或明或暗的刻板印象。

对“年轻人”的期待: 社会普遍认为年轻人应该活力四射,应该追求新鲜事物,应该享受眼前的生活,应该有梦想,应该充满反叛精神。他们被寄予厚望,是未来的希望,所以他们似乎应该更关注现实的成功,比如学业、事业、社交、恋爱等等。
对《周易》的印象: 而《周易》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是晦涩难懂,是玄之又玄,是与占卜、算命联系紧密,是充满古老智慧,但似乎与我们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有点距离。很多人想到《周易》,可能会联想到年长的智者,或者一些专门研究传统文化的人,而不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所以,当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说自己在读《周易》,这种“反差感”就容易产生“怪异”的印象。这就像你期待一个年轻人拿着最新款手机,结果他却在研究一款老式相机一样,超出了一般人的预期。

二、 为什么二十多岁读《周易》一点都不怪异,反而很有意义?——从年龄特点与《周易》价值的双向来看

之所以说不怪异,是因为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年龄来框定一个人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恰恰拥有一些阅读《周易》非常有利的特质:

1. 旺盛的求知欲与理解力: 二十多岁是人生中思维最活跃、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之一。虽然《周易》确实有其难度,但年轻人的大脑更有韧性,能够接受新事物,也更能应对复杂的概念和抽象的思维。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反复咀嚼,去探索不同的解读。
2. 对世界和自我认知的渴望: 这个年纪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现期”。你会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开始审视社会,审视人生的意义,思考如何在这个世界上定位自己。而《周易》恰恰是一部关于宇宙观、人生观、哲学观的经典。它探讨的是事物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德修养的途径,这些都能为年轻人正在进行的自我探索提供极大的思想资源和参照系。
3.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探索精神: 正因为年轻,你可能没有被太多固有的观念束缚,没有被生活磨平太多棱角。你可以更勇敢地去触碰那些看起来“不合时宜”或者“难度很高”的知识。你可能不会立刻被“算命”的标签所吓退,而是愿意去探究它背后更深层次的哲学思想和智慧。这种探索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4. 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 二十多岁,很多人正处于确立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早早地接触《周易》,能够让你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就融入一套深刻而成熟的东方智慧。它不是让你去迷信,而是让你在理解“天道”、“人道”的过程中,找到一个更宏大、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人生中的起伏与选择。

《周易》的价值在哪里?为什么它值得被任何人(包括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去阅读?

宇宙观与变化之道: 《周易》的核心在于“易”,即变化。它揭示了事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规律,告诉我们“变”是永恒的,而“通达”之道在于顺应变化。对于一个刚刚开始步入社会、面对各种不确定性的年轻人来说,理解这一点,能极大地帮助他们减轻焦虑,提升应对变化的能力。你知道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你的人生观就会不一样。
哲学智慧与人生指导: 《周易》不仅仅是占卜工具,它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辨的著作。它通过对六十四卦的解读,探讨了人生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情境,以及如何在各种情境下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和谐相处。这些智慧,是跨越时代的,对于指导年轻人处理人际关系、职业发展、情感困惑等,都有其独特价值。
思维模式的锻炼: 《周易》的语言凝练,思想深邃,需要反复体会和思考,这本身就是一种绝佳的思维训练。它锻炼的是你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让你能够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能力,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其宝贵的。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的连接: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那么《周易》就是绕不开的源头。了解《周易》,有助于你更深入地理解儒家、道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这对于塑造你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也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捧着《周易》,请不要觉得他“怪异”,而应该觉得他“有趣”、“有想法”、“有深度”。

他可能不是为了去“算命”,而是被那份古老的智慧所吸引;他可能是在探索人生的意义,寻找一种更深刻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他可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思想的基石,比同龄人多一份对“道”的体悟。

我们不能用年龄来限制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有自己好奇的方向。有人在这个年纪喜欢追逐潮流,有人喜欢研究游戏,而有人选择去钻研《周易》,这都是个人选择,都值得尊重。

如果这个年纪能开始接触《周易》,并且能从中获得启发,那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它可能让你比同龄人更早地建立起一种稳定而深刻的内在力量,更早地拥有一种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

所以,大胆去读吧!不怪异,而且可能会是你人生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有价值的起点。当你能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它,而不是被别人的定义所束缚时,你会发现,《周易》的智慧,其实离你并不遥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笔者的博士论文研究内容与《周易》的传统解读方法与研究相关,读博与博士论文开题时都是二十多岁,基本上全国读博的人主体也是二十多岁开始有研究,这个没有什么怪异不怪异的。

《周易》之所以比较难,其一它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体系,这套文字体系穿越千年,有些许变化,但与当下教育中的西方的哲学逻辑体系存在很大区别,产生了巨大的疏离感。一般人不懂专业读法,或许会觉得神乎其神。

其二是因为这部著作是周人的思想结晶,是挂名在文王周公名下,具有丰富的农耕文化的思想产物,自己内部有一套、或者说有几套自洽的逻辑系统,以及后代通过《周易》衍生出来的各种与百姓日常生活、民俗风水相关,或者归纳最后挂名在《周易》系统下的各种术数方技。这些或托名或归因的术数方技,其中有的具有一定的经验性道理,时至今日仍能让人从中受益,有的就属于邪门歪道,封建迷信,这只有专业的人士才能看清分辨,专业门槛要求很高,也算是冷门绝学,不容易弄懂。

其三,无论是《周易》的文本,还有各种术数方技其实都是有可以学习的专业教材,自己特殊的进阶学习的方法,窍门乃至是今天通俗的说法,进阶书单,但是的确需要走正道,也需要一定的天赋,才能学明白。经典学习非常讲究一定要读经典版本,一定要跟随名家学习,这样才能真正领域到《周易》的真谛。

总之想要读懂《周易》的真谛,无所谓年龄大小,关键是你要入对门,要读最专业的著作,才能有所成绩,如果一上来就读曾仕强、南怀瑾之流的著作混淆视听,那么不如不学《周易》。

下面推荐一下零基础阅读周易的三大著作。

第一本书是北大朱伯崑教授的《易学基础教程》

朱伯崑教授算是上世纪90年代国内易学研究的旗帜性人物,他的四卷本《易学哲学史》可谓是易学史研究领域的扛鼎之作,这部著作算是学易之前的一本《易学》技能手册,里面告诉了你周易阴阳转化关系,爻位变化关系的各种方法、原理等等,读完本书,再读《周易》算是入了门道,算是《周易》思想方法论入门。

第二本是福建师大黄寿祺、张善文教授的《周易译注》,这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首版、中华书局最新增订再版。

之前说过,从春秋战国至今《周易》的解释学发展2000多年来,历家解释精要与浅显并存,正解与歧解共生,能从中择选出最精华、且让专业人士达成共识的注释,是非常需要水准的,本书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公认的最好的译注本,本书所选注释既能代表两千年来的解《易》成就,也能提现近半个世纪来易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可谓是深入浅出的必备佳品,另外本书对于《易经》《易传》均有全文翻译,即使是零基础学习,也能全部看明白。


第三本是清华大学廖名春教授的《周易经传十五讲》

近半个世纪以来,战国秦汉大量出土简帛文献的涌现,对于中国古文献经典的文本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包括上博楚简《周易》、马王堆西汉帛书《周易经传》,阜阳双古堆汉简《周易》这几种出现《周易》经文文本,乃至是《易传》文本,与传世本从个别字词,到大段解释的巨大区别。

以及郭店楚简、清华简、上博楚简其他篇目中出现筮法等早期易学的内容均对周易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作者师从于易学大师金景芳先生,同时也是马王堆《周易》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本书大量结合出土文献成果解释传世本《周易》经传字义,每一卦、每一爻均有简要分析与释义。本书是北大出版社专门针对全国本科生推出的通识教育丛书,是最适合20多岁年轻人正经学《周易》的入门书。

user avatar

虚无缥缈有个屁用,最烦近些年这些砸烂的东西又被吹起来。这玩意是能发电啊还是能算出哪里有石油啊?还是能治疗绝症?

我看现在最大的作用就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包装起来恰烂钱!

user avatar

奇怪什么,我就本科看的。

不过有两点须注意:

  1. 不读杂牌畅销书(神棍派、商业管理派、方法论总结者、强行人生鸡汤派)。
  2. 阅读分三阶段

(1)初级——阅读权威「文白对照翻译本」入门

  • 周振甫《周易译注》
  •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2)进阶——阅读「文言注释文言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疏)

  • 北京大学出版社李学勤主编版《周易正义》(简体、横排、标点)
  • 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版《周易正义》
  • 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之《周易正义》

(3)终极——不分派别遍读「历代解读易经的解经文本」

辅之当今各大专家学者的论文、专著。如:

  1. 李鼎祚《周易集解》十七卷
  2. 宋司马光《温公易说》六卷
  3. 宋张载《横渠易说》三卷
  4. 宋苏轼《东坡易传》九卷
  5. 宋程颐《易传》四卷
  6. 朱熹《周易本义》十二卷
  7. 宋杨万里《诚斋易传》二十卷
  8. 明焦竑《易筌》六卷
  9.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六卷
  10. 孙星衍《周易集解》
  11. 陈梦雷《周易浅述》
  12. 清惠栋《周易述》二十三卷、《易汉学》八卷、《易例》二卷
  13. 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
  14. 李镜池《周易通义》
  15.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
  16. ……

强烈反对把《易经》神秘化以及认为《易经》不可知的观点。任继愈《中国哲学史》:「《易经》占卜问吉凶祸福,本身就是迷信;但是《易经》对于吉凶的解释,却包含了当时人们对世界一般事物最原始的哲学见解。」

一、「易经」与「周易」?

《周易》又称《易经》;《易经》也指《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

现在所说的《周易》(《易经》)一般都包括经、传两部分,分上、下两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1. 《易经》卦辞、爻辞可称经文
  2. 《易传》即传文,包括《文言》、《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又称《十翼》

(1)周:有两义。一指周遍、周备。言「易之道」周普,无所不备。一指朝代(周)。朱熹《周易本义》:周,代名也;易,书名也。两说都有拥趸,未知孰是。

(2)易:有五义。

①由蜥蜴得名。始于许慎《说文》: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洪迈《容斋随笔》:者,守宫是矣,亦名蜥蜴。身色无恒,日十二变以易名经,取其「变」也

②取象日月。认为易由日、月两字构成,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变易。孔颖达:易者变易之总名,改换之殊称。自天地开辟,阴阳运行,寒暑迭来,日月更出,孚萌庶类,亭毒群品,新新相续,莫非资变化之力,换代之功。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

一易三义。《乾凿度》: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变易者其气也,不易者其位也。郑康成曰: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占卜。吴汝纶《易说》:占卜之名,因以名其。……又武帝轮台诏云:易之,卦得《大过》。易之,卜之也。

张舜徽关于《周礼》(《周官》)命名的看法:

二、易之派别

《易》之为书,推天道明人事者也。《左传》所记诸,盖犹太卜之遗法。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禨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经部一·易类一》总叙)

两派六宗:象数派(象占宗、禨祥宗、造化宗);义理派(老庄宗、儒理宗、史事宗)。

笔者为「义理派」。

三、如何阅读?

如果是一般人,可以把今人解《易》之书当作入门书,但不能偏信一家之言。若要研究《易经》,则必须详细研读历代解《易》之作,庞大的解经文本有时或许比原文还重要。

欢迎关注公众号(@追问与和解),私人书单、读书杂文实时分享:

【往期回顾】

user avatar

更新:

写给评论区的某些人以及以后想评论的人:

请问各位“大师”,你们哪里读出我否定了命理、算卦?你们自己研究过、运用过命理、算卦等术数吗?你们实战过多少命例了?10000有吗?

好搞笑啊,一个个来对我说,这两个有关。你们真的研究过吗?

正因为我研究了十年的命理(算得多准自有人知道不需你们来鉴定),我才会说命理这玩意儿就是个娱乐,玩玩而已切勿当真。

另外我说《易经》和《周易》混着叫没问题,你跟我在这杠什么劲啊,又不是我一个人这么说,你去找那些高校教授理论去啊。你肯定会说,他们都是学院派,书呆子,歪曲了《易经》,《易经》是大道之源、包罗万象,那请问,你又是什么派呢?就搞些小道小术小伎俩就以为是掌握了原理了吗?你完完整整读过一遍吗,完完整整看过2本以上的注释著作吗?

真是。我不否定也不肯定的时候,认为我在否定;真当我否定了,就来喷了;如果我肯定呢,马上就被一些人扣封建迷信的帽子。唉


——————————原答案

先说结论,不怪异。

我是21岁的时候接触的《周易》、《黄帝内经》等,一开始是看《梅花易数》,进而是一些命理学的书,大概到25岁左右,才开始看一些《周易》古代的注解之类的。

*市面上还是有很好的解释著作的,前提是,非南怀瑾、张其成、曾仕强、华杉、于丹这类人,而是黄寿祺、朱伯崑、刘大钧、潘雨廷、温海明这类人。我经常遇到一些人来问我,他们买的书怎么样,我一看,都是地摊上那种周易全解密、图解周易这种东西……我认为周易诠释方面的著作,还是看我上面说的那些人的吧。

而且,我认为题主还没资格说看不上这种话吧。市面上不一定都是近现代人的,也有古代人的,郑玄、虞翻、王弼、李鼎祚、孔颖达、朱熹、尚秉和等等。

中国传统的一些经典,如《周易》、《道德经》等,它就像老和尚的手指。老和尚用手指月亮,问小和尚哪个是月亮,小和尚说老和尚的手指是月亮。它不是让小和尚去看老和尚的手指,而是让小和尚看老和尚手指的方向。

————————

说个故事。

那天遇到一个友人,说自己在学习《易经》,当我继续往下问时,原来他在学习风水、六爻等东西,当我说到,八字和《易经》没有什么关系时,他非常惊讶,接着问我,那风水是《易经》吗,我说,风水也不是《易经》,两者没什么关系。他才恍然大悟,他一直以为自己在学习《易经》。

去年微信上一个人问我,你会《易经》算命吗,能教我《易经》怎么算命吗?我对她说,《易经》和算命是两回事,她还嘲讽我,我听人说你是高手,看来你一点也不懂。

这时,我才意识到,市面上存在太多乱七八糟打着《易经》旗号骗人的人了。

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于20多岁读《周易》怪不怪异,重点是,能否在20多岁就接触到正统的易学,这才是关键。

还有一类人,就是没有深入进去,但是雷声大的吓死人。

附上我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一段话。

去年,一个朋友说某地在上易经课程,叫我一起去听听,我听了二十分钟就走了。里面的人,迷信《易经》《黄帝内经》已经有点像邪教了。开课前,甩甩手、做做操、跺跺脚、扭扭腰,要命的是这一切都和《黄帝内经》扯上了关系,他们声称都是遵照《黄帝内经》的思想做的这些事,还要左右互相按摩,一些男的还趁此机会揩油。然后开始讲《易经》,左一句包罗万象、右一句万物之源,扯了十几分钟愣是没讲到核心,我觉得无趣,就离开了。
也是去年,受朋友邀请去参加一个讲座,先吃了个午饭,席间,和几个号称学了《易经》很久的中年人聊天。他们谈天说地,句句不离《易经》好,《易经》指导了我走出很多人生困境等等。我就质疑了一句,请问《周易》中“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这句话,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然后就是被劈头盖脸一顿批,我们在说《易经》你问的是《周易》,连两个区别都不知道还好意思问?你年纪这么轻,我们说了你能懂《易经》《易经》这种包罗万象的著作,一句话就有好多种解释,我怎么跟你说?等等,反正愣是没一句实质性的回答。后来,我作为特邀嘉宾受邀上台发言,不知道那几个中年人在场不。
其他诸如好端端的魏晋玄学被整成了算命之类的就不提了,怪不得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黑,再这样下去,我也要开始黑了!我是非常喜欢道家哲学的,但我很不赞成所谓《道德经》是究极思想,更反对很多人拥戴的“易心说”。现在到处都是易经班、国学班,好像里面的学员都非常高大上,这种班收费昂贵,人人以学习易经为乐,张口闭口不离易经,不离传统文化,不离圣人思想,实际上呢,到底什么是《周易》,他们却不知道,他们只追求到了形,甚至形都没有,更别谈实质了。
所谓“易心说”,我自己造的一个词,就是很多人认为《周易》是最高智慧,万物都从《周易》开始,无论什么思想都能从《周易》中找到源头,《周易》是万能的、是无所不包的......这些描述语句只会让人感到恶心,让很多人走了弯路,更会使很多爱好者被蒙蔽。已经有很多人“中毒”了,认为这是万能且听不进别人的东西,后来人别重蹈覆辙。


最后祝愿题主能出一本自己的注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