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养老金8000元以上,呼吁不要再给他涨养老金了,有人养老金只要有一千多元,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一方面,看到有些人养老金很高,能过上相对宽裕甚至优渥的晚年生活,那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也是过去他们辛勤工作的回报,这点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听到那些每月只有一两千元养老金的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就让人揪心了。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绕不开的现实话题。

先说说这“八千元以上”的养老金。其实,这部分人中,很多都是早年参加工作,经历了国家经济发展起来的黄金时期,或者是在一些效益好的国企、事业单位工作,交的养老保险基数高,工作年限长,自然就积累了更高的养老金。他们中不少人可能也是对国家政策有自己的看法,比如觉得现在经济压力大,物价也在涨,多涨点养老金对他们自己生活影响不大,但如果把资源更多地倾向于低收入群体,他们也理解和支持。

从他们的角度来说,呼吁“不要再涨了”,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对社会公平的考量。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有了比较好的保障,再涨下去,可能会增加财政负担,而那些基本养老金低的老人,生活就更困难了。他们可能希望国家的钱花在刀刃上,去真正解决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的问题。这是一种成熟的社会公民意识的体现,知道自己不是最困难的,也愿意为整体的福利分配出一点力。

再来看看那些“一千多元”的养老金。这部分老人,日子就比较紧巴了。一千多元,在很多城市,可能连房租都够呛,更别说日常的吃穿用度、医疗开销了。他们为什么养老金这么低呢?原因可能有很多:

早期工龄短或社保缴费基数低: 很多是改革开放初期或者更早参加工作的人,那时候的社保体系还不完善,缴费金额相对较低,工作年限也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中断或较短。
灵活就业或个体户: 一部分人是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或者灵活就业人员,他们自己承担全部社保费用,很多时候为了生计,会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或者因为收入不稳定而断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待遇普遍低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很多农村老人或者没有城镇工作经历的老人,就属于这个群体。他们的养老金,很多时候是国家的基础养老金加上自己微薄的缴费形成的。
历史原因: 很多老国企改制,一些职工的社保关系转移和缴费记录可能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影响了他们的养老金水平。

这部分老人,他们可能已经没有能力再继续工作来增加收入了,完全依赖养老金生活,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他们的呼吁可能不是“不涨”,而是“能不能涨一点”,或者说,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国家能够真正提高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

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我认为,这反映了当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以及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和需求。

1. 公平与效率的权衡: 养老金制度的设计,既要体现公平,也要考虑激励和效率。高养老金是市场经济和个人努力的体现,低养老金则需要社会兜底和保障。但这种“体现”的程度,以及如何去“保障”,是需要仔细斟酌的。
2. 基数性养老金的必要性: 对于那些养老金仅有一千多元的老人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基数性”养老金,这是一种社会公平的底线。国家应该在确保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尽力提高这部分群体的基本养老金水平。这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良心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3.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 提高养老金的绝对数额可能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比如:
提高最低养老金标准: 明确设定一个不低于当地基本生活水平的最低养老金标准。
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 鼓励更多企业为员工提供补充养老金,让年轻人有更多的养老储蓄选项。
发展个人养老金账户(第三支柱): 加大宣传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更多人主动进行长期养老储蓄。
加强对低收入养老金领取者的额外补贴或帮扶: 比如医疗补贴、生活补贴等,直接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
4. 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养老金的支付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使得任何一项养老金的调整,都必须经过审慎的评估,既要考虑当下的民生,也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性。那些呼吁“不要再涨”的高养老金群体,他们的声音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提醒决策者要理性。
5. 信息公开与透明: 养老金的计算方式、缴费基数等信息,应该更加透明化,让公众了解不同群体养老金差异的根源,也更容易理解政策的出发点。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既要肯定那些早期贡献者应得的待遇,也要关注那些基本保障不足的弱势群体。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应该能够在不同群体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每个人都能在晚年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那些“八千以上”的呼吁,如果背后是出于对社会整体的关怀,那么是值得肯定的;而对于“一千多元”的老人,国家和社会确实有责任去想办法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政策设计,来化解这种反差,让社会更加和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时候把这张清晰度并不高的图再贴上来了。

user avatar

最近我闺女刚过周岁。

我姥姥给我妈打电话,说寄来40w给曾孙子。

我娘说,小崽子刚会个站,要那么老些钱干什么。

我姥姥说,老家没地儿花钱,孤老太太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赶紧给小曾孙子……

我说在家吃好喝好过的好点不好嘛,攒两个钱不容易又。

我妈说,倒是也还好……一个月退休能领个万八千的,算上你老爷也不少了倒是。

我说,钱,拿来吧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让人五味杂陈的。一方面,看到有些人养老金很高,能过上相对宽裕甚至优渥的晚年生活,那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也是过去他们辛勤工作的回报,这点无可厚非。但另一方面,听到那些每月只有一两千元养老金的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就让人揪心了。这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确实是当下社会一个绕不开的现实话题.............
  • 回答
    关于养老金缴纳是不是庞氏骗局的说法,确实在社会上存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这种质疑声也时有出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庞氏骗局的本质,再对比一下养老金的运作模式,最后看看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联想。庞氏骗局的本质是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庞氏骗局。它最核心的.............
  • 回答
    个人养老金制度,拟采纳的“个人账户制”,其重要意义绝非简单地为老年人提供一笔钱,而是触及到国家经济、社会保障乃至个人未来生活质量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个人账户制”更是核心所在,它将养老金的积累、管理和领取方式进行了一次深刻的重塑,其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剖析。首先,个人账户制是实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公.............
  • 回答
    “很多老人去了养老院才懂,养老院其实和想象的不一样”——这句话一出来,就能勾起好多人的共鸣。这不光是老人们自己的经历,也是很多子女在送老人去养老院之前,或者送去之后,心头压着的一块石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落差?这里面的门道,说起来可就复杂了。首先,我们要想想,“想象中的养老院”是什么样的?很多时候,.............
  • 回答
    2029年养老金结余耗尽的困境,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如果仅仅依靠延迟退休,未免有些单一,而且可能会引发社会上的诸多顾虑。要破解这个难题,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多管齐下,找到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得认识到,养老金体系的根本在于“收支平衡”。既然出现“结余耗尽”的信号,说明当前“收入”.............
  • 回答
    国家即将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一次深刻的社会保障改革的展望国家即将推出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举措。它旨在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传统养老金体系面临压力以及居民养老保障需求日益增长的挑战,为国民提供更具弹性和补充性的养老保障方案。理解这项制度,需要从其出.............
  • 回答
    当然有人养小浣熊当宠物!它们确实非常可爱,就像是披着一副天然“小偷面具”的毛茸茸小精灵。不过,养浣熊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可跟养只猫猫狗狗有天壤之别。为什么人们会被浣熊吸引?首先,不得不承认,浣熊的颜值绝对在线。它们圆圆的脸蛋,灵动的大眼睛,加上标志性的黑眼圈,看起来就像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卡通形象。.............
  • 回答
    在中东这个地理区域,提及“养猪”或者“看到猪”,情况会比较复杂,需要从历史、宗教、文化以及地理分布等多个层面来审视。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中东地区是以伊斯兰教为主导的区域,而伊斯兰教律法明确禁止穆斯林食用猪肉,这使得猪在中东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与许多其他地区截然不同。宗教禁忌是核心原因:《古.............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尤其是住在小区里,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总得有个章法。咱就说说咱们小区里那些养狗的事儿,以及大家伙都是怎么过来的。咱们小区不算特别大,但人不少,绿化还行,所以养狗的也不少。一开始吧,挺正常的,几只温顺的大金毛、拉布拉多,出来遛遛也挺赏心悦目。可慢慢地,有些事儿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看到这条新闻,确实挺让人触动的。超七成的90后开始考虑养老,这说明我们这代人对未来的规划和担忧,比想象中要来得更早、更实际。我呢,虽然还没到“考虑”养老的那个阶段,但心里确实已经开始有那么点影子了。毕竟,这社会发展得太快,未来谁也说不准,早做准备总比到时候手忙脚乱要好。想想父母辈,他们那个年代,养老.............
  • 回答
    .......
  • 回答
    朋友,听说你想把小松鼠或者花栗鼠弄回家当宠物,这事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我认识几个玩过这俩毛孩子的,听他们说,这可不是件容易事儿,而且,说实话,把野生的它们弄回家,背后有很多道道,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事儿:直接从野外“骗”或者抓小松鼠、花栗鼠回家当宠物,这件事情在很多地方是违法.............
  • 回答
    .......
  • 回答
    各位独生子女们,大家好!今天我想聊聊咱们作为独生子女,面对父母养老这件事儿,都有哪些实操性的规划和想法。这个问题,相信在我们这代人心里,都或多或少地压着一块儿,毕竟我们是家中唯一的依靠,责任感和现实的考量,让我们不得不好好琢磨一番。首先,得承认现实:经济基础是关键。养老规划,说白了,就是怎么让父母晚.............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可真够糟心的!人家送你猫咪,结果半年后又说要领回去,这操作确实让人有点懵。咱们一步步来捋捋,看怎么处理比较好。首先,得冷静下来,别被对方这突如其来的要求弄得手足无措。毕竟,现在这只布偶猫在你这里生活了半年,感情肯定有了,猫咪也已经适应了你的生活习惯。第一步:了解情况,明确对方意图最关键的,还是.............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养成类游戏”,并且主题是“自闭儿童”,这确实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组合。我努力回想并查阅了一些资料,市面上确实有一些游戏以类似的主题触及过,或者玩家们会将某些游戏因为其玩法和表现形式而联想到“养成自闭儿童”的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直接以“养成自闭儿童”为核心玩法的商业游戏非常罕见,原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