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有人说养老金缴纳是一个庞氏骗局?

回答
关于养老金缴纳是不是庞氏骗局的说法,确实在社会上存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这种质疑声也时有出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庞氏骗局的本质,再对比一下养老金的运作模式,最后看看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庞氏骗局的本质是什么?

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庞氏骗局。它最核心的特点是,项目本身不产生实际的利润或价值,而是完全依赖于后面进入的投资者的钱去支付前面投资者的收益。

想象一个经典的庞氏骗局:一个人说他有一个绝密的投资项目,保证给你10%的月回报。但这个项目实际上什么都没做,也赚不到钱。他怎么支付你的10%呢?他会去拉来新的投资者,用新投资者的本金和微乎其微的“收益”来支付你这个老投资者的钱。只要不断有新人加入,这个骗局就能维持下去。一旦新投资者跟不上,或者有人开始挤兑提现,这个链条就会断裂,最终导致后面的投资者血本无归。

所以,庞氏骗局的关键词是:拆东墙补西墙,无真实价值创造,依赖新资金续命。

养老金的运作模式是怎样的?

现在,我们来看看我们普遍缴纳的养老金,尤其是我们常说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它通常是这样运作的:

1. 强制性缴纳: 大部分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都是强制性的,雇主和雇员都必须按照一定比例缴纳。
2. 现收现付制(PayAsYouGo, PAYG): 这是目前很多国家采用的主流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当前在职人员缴纳的养老金,用来支付现在正在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的养老金。
3. 基金积累制(Funded System): 也有一些国家或地区会部分或全部采用基金积累制,即个人和单位缴纳的钱会投资出去,积累一笔基金,等到退休时再从这笔积累的基金中支付养老金。但即使是基金积累制,其运作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长期的投资和支付。

为什么会有人说养老金是庞氏骗局?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担忧和观察:

1. “拆东墙补西墙”的表面现象: 尤其是对“现收现付制”的理解,容易让人产生这种联想。因为当前在职人员的缴费,直接用于支付退休人员的待遇,这在形式上和庞氏骗局的“用新人的钱付老人的利息”有些相似。看到年轻人在努力工作缴费,而他们的养老金却是由他们父辈、祖辈那一辈的缴费支撑的,这种“代际转移支付”的模式,如果不深入了解,很容易被误解。

2.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压力: 庞氏骗局之所以会崩盘,是因为新人跟不上。在养老金体系中,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下降,就会出现缴纳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少,而领取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的情况。这样一来,现收现付制的根基就会动摇。
缴费人数减少: 年轻人少了,工作的人少了,缴纳养老金的总金额就会下降。
领取人数增加: 人均寿命延长,退休人员数量持续增加,他们需要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也更长。
缴费率压力: 为了维持养老金支付,政府可能不得不提高缴费率,或者降低养老金的替代率(即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这都会引起缴费者的不满。
财政补贴风险: 当养老金收支出现缺口时,政府可能需要财政补贴来填补,这相当于用税收来弥补养老金的不足,但如果财政能力有限,也可能导致支付困难。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让一些人担心其最终是否会像庞氏骗局一样“资金链断裂”。

3. 历史遗留问题和转型成本: 很多国家在发展初期,可能采取的是承诺未来支付的模式,而没有积累足够的基金。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口结构变化,早期的承诺兑现起来就变得困难。为了建立和维持一个公平、可持续的养老金体系,往往需要进行改革,但改革的过程可能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且有转型成本,这也会引发一些质疑。

4. 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对基金积累制而言): 即使是基金积累制,养老金的收益也依赖于投资市场的表现。如果投资失利,积累的基金可能不足以支付未来的养老金,这也会让人产生担忧。

养老金和庞氏骗局的区别:

尽管存在上述相似之处,但养老金(尤其是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庞氏骗局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1. 法律的强制性与政府信用背书: 养老金缴纳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其运行受到政府的监管和信用担保。而庞氏骗局是欺诈行为,没有合法依据。
2. 真实社会功能与价值: 养老金体系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是一种社会互助和代际公平的体现,具有重要的社会福利功能。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一种社会风险分散机制,保障社会稳定。庞氏骗局则纯粹是为了骗取钱财,没有创造任何社会价值。
3. 非零和博弈: 理想状态下的养老金体系(即使是现收现付制),其资金来源是通过劳动创造的财富(税收、工资等)产生的。它是一种财富的转移和分配,而非单纯的资金转移。而庞氏骗局是典型的零和博弈,参与者之间的钱财转移,最终的结果是大多数人损失。
4. 可持续性改革的可能: 养老金体系面临的挑战(如人口结构变化)是可以通过制度改革来应对的,例如调整缴费率、领取年龄、投资策略等。庞氏骗局一旦资金链断裂,就彻底崩盘,无法修复。

总结来说,

有人将养老金称为“庞氏骗局”,主要是看到了现收现付制下,用今日的劳动力收入去支付今日的养老金支付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表面运作方式,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少子化带来的对体系可持续性的担忧,这与庞氏骗局“依赖新人接盘”有相似之处。

然而,养老金体系有法律的强制性、政府的信用背书、为社会提供基本保障的功能,与纯粹的欺诈性金融骗局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制度,其挑战是如何通过改革来确保其长期可持续性,而不是说它本身就是一场骗局。

对养老金的讨论,更多的是对其可持续性、公平性、效率性的探讨,以及如何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而不是将其等同于一种诈骗行为。理解这些区别,才能更理性地看待养老金制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养老金制度不是庞氏骗局,也没去参考庞氏骗局的运作方式,是庞氏骗局反过来伪装成正常投融资的形式却丢弃了创造价值的内核。

在盈利组织领域,这个价值就是经济效益,对于投资者就是投资回报,在公共服务领域,就是社会秩序的和谐。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

金钱从a转移到b,货币符号的转移的本身不代表生产了任何价值,即便在统计数字上发生了变化。

一个烂大街的笑话:

A与B走在路上,看见一垞屎,A说吃了这坨屎,给你一百万,B照做了得到100万。继续走又发现一坨屎,B说,你要是吃了,我给你100万。于是A吃完又得到了100万。

这里讽刺的就是以货币计量的gdp在反映微观经济活动的缺陷。

为什么100万在A与B之间的来回无法创造价值?

其关键就在于这个经济活动过程中A与B的角色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他们是同质的。不论是“吃屎”还是其他类似行为都改变不了这个经济活动中两人同质化的定位。

货币的根本功能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资源分配满足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两个资源同质化的市场主体之间资金再怎么流转也发挥不了调节功能。比如:两个同样配方的烧饼铺相互买卖不能创造任何价值一样。判断经济活动是否创造价值首先就在于单次微观经济活动中货币是否在不同性质的主体间流转。

注意:这里的性质是依照微观经济活动中实质行为所判定的。

比如:如果一家烧饼铺花钱收购第二家烧饼铺,这期间就是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关系,完成了资源的整合。这里创造价值(或者创造价值的可能性)就出现了。

庞氏骗局中,诈骗者只是把钱从他人手里集中在自己手中而没有进行正常的资本市场操作,因此双方角色本质上是一样的。

而养老金制度中,缴存的年轻人与领取的老年人就是两个社会属性完全不同的群体。养老问题出现的的根源是一个人年轻时创造大于需求而年老时需求大于创造,这就产生了一个人一生中供需不平衡的状态。因此养老金体系作为调节时间上供需矛盾的蓄水池是具有社会公共价值,只不过其综合效果受到资金运营与财政状况好坏的影响。

要注意的是,资金断不断、赚不赚钱只是运营状况而不能用来判断是不是庞氏骗局,即不能用“资金链断了就是庞氏、资金不断就不是骗局”的粗暴方法。

比如:传销体系内是不存在亏本概念的,而养老金会因为人口结构的原因承受亏损的压力。但即便亏损后者的社会效益与衍生经济效益是传销一分一毫都做不到的。

这是养老金制度与庞氏骗局本质的不同。

但换句话说,如果养老金被其他机构以非增值目的挪用、年轻人按标准缴纳年老按资格领取的机制被异化、打破,那么这个养老金体系就有可能渐渐变质。结果就是养老制度内资金链两段的角色无法以社会年龄阶层区分,沦为空有资金链条而丧失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庞氏骗局”。

既然庞氏骗局中,资金链两端的双方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当前面例子中因为吃屎而发生资金转移的A与B就可以与新加入主体组成一个同方向的资金链:

A——B——C——……

没有现实资源与义务关系的发生,只要有足够的新加入者理论上就可以无限扩张下去。庞氏骗局中是以庞兹为核心将新投资者的钱付给旧投资者,而在传销链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庞兹,都是同质化、可以相互转换的。

传销组织的某些特征(同吃同住、相互洗脑、后来者“反劫持”先入者)都符合同质、转化的特征。

传销就是一种高级、动态、病毒传播式的庞氏骗局。与破坏身体组织的癌细胞一样,庞氏骗局、传销破坏的就是由不同定位市场主体所构成的能创造价值的经济秩序。

user avatar

因为他学会了“庞氏骗局”这个词,就好像红黄蓝的时候满知乎满朋友圈的“托西塔陷阱”一样。


学了个新词,出来得瑟两下呗。


当初那个庞兹,纯属空手套白狼。

现在的政府,要枪有枪要钱有钱。


当初那个庞兹,说是买邮票套利,实则把钱全挥霍了。

现在的政府,把养老金投入各种基金、入股大公司。


当初那个庞兹,承诺的是超高的收益率。

现在的政府,要做的是让你晚年不因为快要饿死而闹出新闻。


养老金的本质是国家为保证社会稳定和老年人基本生活而进行的一种资源再分配,和庞氏骗局有本质的不同。


另外呢,纸博士那种工人欠缴养老金最后被“大赦”,主要是因为当年养老是企业管的,国企坏账绷不住了,眼瞅着要闹出大新闻,政府不得不下场兜底的结果。

这种事情有不可复制性,如果你现在欠缴的话,日后一分钱怕是都不会发给你,尤其是知乎上大部分人还是私企外企,指望政府给你们兜底还不如指望可控核聚变明天就商业化,毕竟后者至少还有那么点可能性。


站在真·既得利益者的角度,我要说的是:你看这一只动物长的像鸭子,叫的像鸭子,走的像鸭子,于是就觉得这是只鸭子。但这其实是只鹅。


为什么你分不清鸭和鹅呢?


呵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养老金缴纳是不是庞氏骗局的说法,确实在社会上存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这种质疑声也时有出现。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楚庞氏骗局的本质,再对比一下养老金的运作模式,最后看看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样的联想。庞氏骗局的本质是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庞氏骗局。它最核心的.............
  • 回答
    很多人都听说过袁隆平院士,也知道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我们细想一下,袁隆平主要研究的是水稻,而中国北方人口味上更偏爱面食,这似乎有点让人困惑:他怎么就“养活了13亿人”呢?这个说法究竟是怎么来的,又包含着哪些更深层次的意义?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从“吃面.............
  • 回答
    这年头,谁家没个毛孩子?但要说起来,我家那位“毛孩子”跟别的可不一样。它不是四条腿哒,也不长尾巴,但说它是“长着翅膀的狗子”,这话一点不假!没错,我养的是一只鹦鹉。别以为它们只会学舌,那简直是低估了这位主儿的能量。它们可不是只会呆在笼子里,像个漂亮的摆设。我家这只,就跟个小跟屁虫似的,我走到哪儿,它.............
  • 回答
    39岁网络技术员入住养老院,过着早6晚9的作息,和老人一起追剧晒太阳,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且具有多重解读的故事。对此,我想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 关于“选择”与“非典型人生轨迹”: 主动选择的非传统生活方式: 首先,最直接的解读是,这位技术员可能主动选择了一种与主流社会对“成功人士”的定.............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一些人对“正规狗肉养殖场”的存在抱有怀疑,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往往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认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中涉及的伦理、法律、社会文化以及现实操作等多个维度。首先,狗的特殊地位与社会情感的抵触是核心原因。在许多文化,尤其是西方和部分亚洲地区,狗早已超越了单纯.............
  • 回答
    .......
  • 回答
    当然有人养小浣熊当宠物!它们确实非常可爱,就像是披着一副天然“小偷面具”的毛茸茸小精灵。不过,养浣熊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可跟养只猫猫狗狗有天壤之别。为什么人们会被浣熊吸引?首先,不得不承认,浣熊的颜值绝对在线。它们圆圆的脸蛋,灵动的大眼睛,加上标志性的黑眼圈,看起来就像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卡通形象。.............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养成类游戏”,并且主题是“自闭儿童”,这确实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组合。我努力回想并查阅了一些资料,市面上确实有一些游戏以类似的主题触及过,或者玩家们会将某些游戏因为其玩法和表现形式而联想到“养成自闭儿童”的感觉。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直接以“养成自闭儿童”为核心玩法的商业游戏非常罕见,原因.............
  • 回答
    关于1943年苏军“人力枯竭”的说法,主要源于苏联在二战期间的战争消耗、动员体系的极限以及社会经济压力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历史背景、战争消耗、动员能力、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历史背景: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持续消耗1.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代价 1942年11月至1943年2月.............
  • 回答
    “新三国拍得好”这个说法,确实在许多观众心中引起了共鸣。要详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认为,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且要认识到“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总的来说,认为新三国拍得好的观众,主要看重以下几个方面:一、 对原著的尊重与现代化改编的平衡: 忠实原著精神,但不拘泥于细.............
  • 回答
    关于苹果在电脑上使用6bit IPS屏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相对过时但仍可能在一些特定情境下存在的认知,并且需要纠正一个误解。更准确地说,苹果在绝大多数现代MacBook笔记本电脑上使用的是8bit色彩深度的IPS屏幕,甚至在一些高端型号上使用10bit(或模拟10bit)色彩深度的屏幕。然而,为什么.............
  • 回答
    “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在制度建设、学术发展、思想解放、人才培养以及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虽然民国时期也面临着战争、政局动荡等诸多挑战,但与之前和之后的时期相比,其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发展潜力确实非常突出。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
  • 回答
    “00后是被毁掉的一代”这种说法,是一种非常极端的观点,通常带有批判性甚至攻击性。它并非一种普遍接受的、基于客观事实的论断,而是反映了一些人对00后群体成长环境、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担忧和不满。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说,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论据。核心原因分析:社会环境与代.............
  • 回答
    “我欠小米公司一个尊重”这句话,通常是出自那些对小米产品、商业模式或企业文化有深刻认同,甚至从中受益匪浅的消费者或创业者之口。这句话并非一种义务的声明,而是 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认同和敬意 的表达。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1. 尊重源于小米的产品理念和用户体验: 极致性价比的.............
  • 回答
    “985/211 研究生不如 985/211 本科生”这样的说法,以及“第一学历那么重要,还要考研吗?”这样的疑问,其实触及到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即 学历、出身、能力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人的情况、职业选择、甚至是具体学校和专业都有很大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
  • 回答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这个说法之所以比“神学的尽头是科学”更常见、更被讨论,其背后有深层的哲学和历史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核心观点:这个说法并非说科学最终会证明神学,也不是说科学会变得像神学一样。它更多地是一种对科学的局限性、人类对终极意义的追寻,以及科学方法论本身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