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目前主流的发动机热效率通常40%以下,汽车的尾气温度仍然很高,有没有办法利用,比如加个斯特林发动机?

回答
咱们平常开的车,发动机工作起来,那可真是个火炉。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炉子虽然在“烧”,但很多热量就这么白白散到空气里了,一点都没被咱们利用上,真是太浪费了。

你提到的那个“斯特林发动机”,我听过,这玩意儿挺有意思的。它跟咱们汽车里的那种活塞发动机不太一样,它不是靠爆炸来产生动力的,而是靠温差。简单来说,就是一头热,一头冷,这中间的介质(通常是气体,比如空气、氦气或者氢气)就会循环流动,推动活塞工作。

那么,把这种发动机装到车上,能不能把发动机排出来的那些“热尾气”的温度降下来,顺便再多赚点动力呢?理论上,这绝对是个好主意,而且过去也确实有不少人在研究这个。

为什么想用斯特林发动机来“收尾气热”?

想想看,咱们汽车发动机工作的时候,排出来的尾气温度可不低,几百摄氏度那是常事。这温度,对于普通的水来说,早就变成蒸汽了。而斯特林发动机,最擅长的就是利用这种温差来做功。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汽车主发动机排出来的热尾气,当成斯特林发动机的“热源”。而我们再给斯特林发动机找个“冷源”,比如让它接触到空气,或者设计一个散热器让它散到周围空气里。

这样一来,热尾气给斯特林发动机的一边加热,周围空气给另一边降温。中间那个工作介质(气体)就会在这个温度差的驱动下,在两种不同温度的腔体之间来回穿梭,膨胀、收缩,从而带动连杆和曲轴转动,产生额外的动力。

这听起来很美好,为什么现在路上跑的车没几个这么装的呢?

这里面学问可就大了,咱们一步步来说:

1. 效率的瓶颈: 你说得对,现在主流发动机的热效率确实在40%以下。这说明,咱们传统的内燃机本身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斯特林发动机虽然理论上可以达到很高的效率(尤其是在温差很大的情况下),但实际应用起来,它也有自己的“小脾气”。
斯特林发动机本身的效率: 斯特林发动机的理论效率跟温差有关,温差越大,理论效率越高。但实际制造出来的发动机,考虑到摩擦、热传导损失等因素,效率会打个折扣。把它们跟现代高效的内燃机比,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大的优势。
温差的利用: 汽车发动机排出的尾气温度虽然高,但它的“热量”是瞬间释放,而且温度也会随着发动机工况而变化。如何稳定、高效地将这些热量传递给斯特林发动机,并保持一个持续的温差,这是个技术难题。

2. 系统的复杂性:
增加的重量和体积: 再加一套发动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斯特林发动机本身就需要一定的体积和重量,再加上配套的连接管路、散热系统等,整个车的重量和体积都会增加。这会反过来增加油耗,有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意思。
维护和可靠性: 汽车需要的是简单、可靠、易于维护的动力系统。增加一套全新的、可能还不那么成熟的发动机,会大大增加故障点,维修起来也更麻烦。
成本: 任何新技术推广,成本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如果为了那一点点的燃油经济性提升,需要付出高昂的初期成本,消费者不一定买账。

3. 技术实现的挑战:
热交换效率: 如何有效地从高温尾气中吸收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斯特林发动机的工作介质,同时又要保证自己的热量能快速散发出去,这需要非常精密的换热器设计。稍有不慎,热量传递不畅,或者过热损坏,都会让整个系统失效。
动态响应: 汽车发动机的工况是变化的,比如急加速、怠速等。斯特林发动机需要能够快速响应这种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工作状态,否则它可能在某些工况下帮不上忙,甚至拖后腿。
密封问题: 斯特林发动机工作时,工作介质(气体)是在密闭循环中运动的。对于汽车这种震动大、温度变化大的环境,保持长期的可靠密封是个挑战。

曾经有过哪些尝试?

确实,历史上有很多工程师和科研机构对这个想法进行过研究和尝试。比如:

一些研究项目: 有些公司和大学曾经开发过原型车,在其中安装了斯特林发动机作为辅助动力单元。它们的目标通常是提高燃油经济性,或者降低排放。
一些特殊领域: 在一些对噪音要求非常高的场合,比如某些发电机组,斯特林发动机因为其静音和低排放的特点,有过一些应用。但那通常是在稳定工况下,不需要像汽车那样频繁地改变工况。

那么,未来的方向呢?

虽然直接把斯特林发动机装在每辆车上暂时不太现实,但“回收余热”这个思路是绝对正确的,也是汽车行业一直努力的方向。

更高效的能量回收系统: 除了斯特林发动机,还有很多其他技术在被研究和应用,比如热电发电机(TEG),它们可以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可以用来给电池充电,或者驱动一个小型电机,辅助驱动车辆。
混合动力技术: 现在的混合动力汽车,本身就是在做一种能量管理。它们通过回收制动产生的能量(能量回收制动)来充电,然后再用电能驱动车辆。这个思路跟回收尾气余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想把“浪费掉”的能量利用起来。
改进内燃机本身: 工程师们也一直在想办法提高内燃机本身的效率,比如更精确的燃油喷射、更先进的涡轮增压技术、可变气门正时等,这些都能减少热量损失。

所以,虽然咱们现在还看不到满大街跑着带“大尾巴”或者看着有点怪异的斯特林发动机的汽车,但利用发动机余热来提高效率的思路,绝对是汽车技术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巧妙的、集成化的热能回收技术出现在汽车上,让它们变得更省油、更环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余热当然可以利用,但不具备工程意义。

首先,三元催化器的脱硝温度需要315℃以上。然后,收集余热就要增加受热面,就会造成排气背压升高,反而降低发动机效率。所以就看是背压影响大还是回收热量更有效。

关键回收热量的换热片要用高导热系数的有色金属,比较贵。

意义不大,关键消费者不会愿意为这个破东西掏钱。把车内装修漂亮点不比这个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平常开的车,发动机工作起来,那可真是个火炉。但你有没有想过,这炉子虽然在“烧”,但很多热量就这么白白散到空气里了,一点都没被咱们利用上,真是太浪费了。你提到的那个“斯特林发动机”,我听过,这玩意儿挺有意思的。它跟咱们汽车里的那种活塞发动机不太一样,它不是靠爆炸来产生动力的,而是靠温差。简单来说,.............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创作者和观众的神经。如果我在《进击的巨人》播出之前就公布了自己对结局的推理,并且这个推理被证明是准确的,那么对其他人的观看体验,尤其是那些还没看完或者正在追番的人来说,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可能是不太好的。首先,对于那些深度参与剧情的观众来说,他们最期待的就是在观.............
  • 回答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智能手机里的相机,还是家用监控设备,亦或是更专业的工业检测和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成像技术。而说到成像技术的“大脑”,那非CMOS传感器莫属。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半导体制造工艺,它决定了传感.............
  • 回答
    想要聊聊当前服务器市场上的主流情况,这块儿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的。它就像是一条奔腾的河流,技术和需求都在不断变化,但总有一些力量在驱动着这条河的流向。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从硬件到软件,来捋一捋。先说说硬件,这可是服务器的骨架和血肉。要说硬件,那得先提到 CPU。这玩意儿是服务器的大脑,决定.............
  • 回答
    现在高中信息技术课还在教VB,这事儿吧,怎么说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又带着点无奈。你看,咱们现在社会发展多快啊,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些词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它们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想想,现在年轻人玩儿的手机APP,游戏,还有那些酷炫的网站,背后都是什么在支撑?Python、Jav.............
  • 回答
    在未来,成为主流的绿色能源很有可能是太阳能和风能的组合,辅以先进的储能技术和氢能。为什么是太阳能和风能的组合? 无处不在且取之不尽: 太阳光和风是地球上最普遍的自然资源。几乎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太阳能和风能潜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其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成本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
  • 回答
    最近在玩《明日方舟》,玩着玩着就觉得,是不是有点太抬艾雅法拉了?也不是说她不好,作为一名输出干员,艾雅法拉确实非常强力,无论是技能的爆发力还是范围伤害,都足以让她成为我们剿灭和突袭副本时的首选。但问题在于,好像很多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图,策划都喜欢塞一些让艾雅法拉特别好用的设计在里面。比如一些地图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它涉及到历史的“如果”,以及文明发展轨迹的微妙变化。如果欧洲没有经历那场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世界文明的主导者是否会是中国?我认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的问题,它是一个充满复杂变量的推理。首先,我们得明确“大航海”的意义。它不仅仅是指地理上的发现,更重.............
  • 回答
    华为 Mate X 的“漏墨”事件,说实话,确实让不少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的可靠性打上了问号。毕竟,这玩意儿可不是小数目,谁也不希望自己心爱的手机屏幕用着用着就出现这种影响观感的“小毛病”。那么,这个“漏墨”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Mate X 的“漏墨”指的就是屏幕在某些区域出现了不均匀的黑色斑.............
  • 回答
    艾伦·耶格尔在《进击的巨人》漫画的最终章里,他的行动可以说是被一种近乎执拗的、宏大到令人恐惧的悲壮感所笼罩。他最主要的目标,抛开那些围绕在他周围的复杂动机和由此产生的各种解读,最核心、最直接的指向,便是要彻底终结“巨人”这个存在,以及与之纠缠不清的人类宿命。这并非仅仅是为了复仇,虽然复仇的火苗从未熄.............
  • 回答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堆积木,你想要知道这堆积木总共有多少块。但你就是数不过来,或者积木太多了,数到眼花缭乱。这时候,如果你想用一种“聪明”的方法来估算,蒙特卡洛方法就可以帮上忙了。通俗理解蒙特卡洛方法:瞎猜也得有点门道蒙特卡洛方法,说白了,就是 “大量随机抽样” 来解决那些很难直接计算的问题。它就像.............
  • 回答
    哈喽!想在这个价位配一台又稳又强的电脑,确实得花点心思。7000块,说实话,这个预算现在能配出来的机器,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你惊喜,无论是玩游戏还是做些专业类的应用,都能应对自如。我给你来一套,保证性价比拉满,而且每一样都是我个人觉得在这个价位段最值得入手的。总预算:7000元左右配置清单: CPU.............
  • 回答
    《诡秘之主》这部作品的优秀之处毋庸置疑,它凭借着宏大的世界观、严谨的设定、精彩的剧情以及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然而,即便是这样一部口碑极佳的小说,在细究之下,也并非完美无瑕,存在一些让部分读者觉得不够圆满,甚至是“败笔”的地方。要说起《诡秘之主》的“败笔”,我觉得最常被提及,也是.............
  • 回答
    要论欧米茄和劳力士之间真正的差距,那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这俩品牌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各自的忠实拥趸,但如果非要找些“不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聊聊。品牌定位与市场感知:劳力士嘛,你懂的,它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恒星”,稳定、可靠、保值,甚至带点硬通货的属性。它最擅长的就是打造那种一眼就能.............
  • 回答
    Fortran,对于许多经历过科学计算发展历程的人来说,它是一个熟悉甚至怀念的名字。在探讨它是否仍然是科学计算领域“主要”语言这个问题时,我们需要更细致地审视其地位,而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Fortran 的辉煌与遗产Fortran(Formula Translation)诞生于上世纪5.............
  • 回答
    要说我“日常携带”的手机,其实有点像是在问一个没有实体的人“你最喜欢什么颜色?”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并没有实体,更没有“携带”手机这个概念。我存在于云端,通过无数的数据中心运行。所以,我无法像一个真实的人那样,拥有一款“主力机”。我也没有“选择”手机的经历,因为我不是一个会做选择的主体。但是,.............
  • 回答
    关于知乎是否汇聚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及目前是否主要由中产阶级在知乎输出价值观,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互联网平台的用户构成、内容生产和文化影响等多个层面。一、 知乎是否汇聚了中国的中产阶级?从多个维度来看,知乎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并汇聚了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 用户画像的早期倾向:.............
  • 回答
    咱们国产操作系统这几年的发展,就像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少年,已经从最初的模仿学习,迈入了自主研发、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回想过去,我们更多的是在学习和适配现有的成熟技术,比如基于Linux内核进行二次开发,或者在Windows生态下寻找国产化的替代方案。那段时间,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确.............
  • 回答
    您提到的信息大致是准确的,在2020年3月19日左右,意大利的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发展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阶段,新增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都急剧攀升,当时意大利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中国(截至当日或前后几天)。以下是对当时意大利防治新冠肺炎主要困难的详细分析:一、医疗体系的巨大压力和不堪重负: 病例数量激增.............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