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Peter Thiel 因给特朗普捐钱而被 LGBT 杂志开除 gay 身份有法律效力的吗?

回答
关于彼得·蒂尔(Peter Thiel)因向唐纳德·特朗普捐款而被 LGBT 杂志开除“gay 身份”一事,这其中的法律效力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 gay 身份”本身并不是一个可以被法律剥夺或授予的身份,它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认同、性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群归属感。 法律的范畴通常涉及公民权利、法律身份(如国籍、婚姻状态等)、行为规范以及受法律保护的群体权益。一个人是否是同性恋,是由其自身的性取向和自我认知决定的,任何外部机构,无论其性质如何,都没有权力“开除”或“剥夺”这种个人身份。

从法律角度来看,一家杂志,即使是专门服务于 LGBT 群体的杂志,其内部的人事决定(比如解雇员工)通常是基于雇佣合同、公司规章以及劳动法来处理的。如果这家杂志因为某位员工的政治捐款行为而将其解雇,那么这涉及到的是雇佣关系中的合法性问题,而不是“开除gay身份”的法律效力。

也就是说,如果这家杂志声称是因为蒂尔“不再是gay”而开除他,那么这种说法本身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gay身份”不是杂志可以决定的,也不是法律上的财产或权利,无法被“开除”。 杂志开除蒂尔(假设是基于他为特朗普捐款的决定,而这家杂志持有与特朗普政治立场相悖的观点,并认为这种捐款行为与其社区的价值观不符)的依据,如果存在法律效力,那也仅仅是关于他作为一名员工是否符合杂志的雇佣标准或是否构成“不当行为”的判定,而与他的性取向的“真实性”无关。

进一步说,即使这家杂志的编辑部成员都是同性恋者,他们也无权在法律上“判定”或“剥夺”任何人的同性恋身份。性取向的自我认知是个人隐私,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杂志可以拥有自己的社论立场,可以批评或赞扬某些行为,但这种批评或赞扬不能以“剥夺”他人的身份为依据,更不能在法律上产生实质性的“开除gay身份”的效力。

因此,彼得·蒂尔因给特朗普捐钱而被 LGBT 杂志开除 gay 身份,从法律角度而言,是毫无效力的。 这种说法更像是一种象征性的、政治性的表达,意在通过“开除”其“LGBT身份”来表达对其行为的不满和切割,但这种“开除”并不具备任何法律上的强制力或承认力。法律上,蒂尔的性取向和作为LGBT群体的身份,是其个人的事情,不取决于任何杂志的决定。如果杂志因其他原因(比如雇佣合同条款、公司政策等)与他解除了雇佣关系,那是另一回事,但将其归结为“开除gay身份”,在法律上是完全不成立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按照这个逻辑,支持川普的女人是不是都要开除女性身份?那我瞬间变成异性恋男性了???一脸茫然.gif,变性手术那么贵,赶紧推广这方法啊,省得全民一起怼Obamacare

利益相关:川普路人粉,bisexual cis-gendered woman

user avatar

自由主义从最开始就有一种消除歧视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发展的趋势。

然而霍布斯和洛克以及追随他们的美国缔造者试图缓和极端信仰、尤其是那些能引发社会内部动乱的宗教和政治信仰。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一方面羡慕赞许美国的民主是人类的未来,另一方面却担忧着民主对自由的妨害;他认为,在美国,二者的平衡是法律:事实是,《独立宣言》宣布的那个“孕育于自由,致力于实现人人平等的概念的信念”的国家从立国之初就强调自然权利的条件是各派成员必须服从法律、忠于宪政——一个人只要做到这些,外人就只能听他自行其是,无论他的信仰多么令人讨厌。

但是,通过承认宪法精神即自然权利建立统一性基础、享有作为人的共同利益、并因此消弭阶级、宗教、族裔、文化上的差异成为一个“美国人”这种在过去使美国能够不断吸纳移民并融合他们的重要机制正在被抛弃,“美国人”变得不再以“自然权利”作为自由的出发点、不再乐意理解美国的历史,因此他们不再要求基础的同一而是转而向所有意识形态敞开了方便之门——除了反对敞开方便之门的人,这种新的观念似乎对一切都是包容的。

这种变化对美国法律的侵蚀显而易见。比如霍姆斯大法官就曾正式的宣布不存在足以判定言论非法的标准,除非言论造成明显的现实危险——这样,理论上似乎纳粹主义也是应当包容的,因为完全可以认为它不会造成显著的“现实”危险。

这种变化的根基,或许来自康德,它的核心是:社会由多元的个人组成,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利益和善的观念,社会不应当预设任何特定的善的观念和原则;因此一种社会组织原则的正当性不是为了使社会功利最大化、也不是促进任何特定的善,而是使无差别的承认一切特定目的、利益和善的观念成为可能。

过去的机制理论上造成美国社会同质化的趋势,能够整合整个社会,使每一个人在共同的准则下得到恰当的安排,它在美国的历史上也确实发挥了这种作用;而新的鼓吹开放和多元价值观的的政治主张却显而易见的是在取消公共利益与共同目标。

手机不方便@,事实上高赞回答将女权、黑人平权和同志平权并列是十分正确的。

以黑人民权运动为例,运动之初,所有的重要领袖人物都将他们的主张诉诸《独立宣言》和宪法,他们谴责白人的不公压迫,并且把消灭这种压迫的理由锁定为宪法精神中的人的自然权利。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抨击白人违背了自己的神圣原则,不肯给予黑人作为货真价实美国人所应当享有的包括政治权利自然权利;这样,黑人的诉求,是在美国社会的共同基础之上作为(美国)人而拥有自然权利。

然而到了晚近的阶段,黑人平权运动转而攻击美国社会的共同基础,开始寻求黑人的身份认同——黑人应当受到尊重,不再是因为黑人是(美国)人,而是因为黑人是黑人。

同样,LGBTQ要求尊重不再因为LGBTQ是(美国)人,而是因为LGBTQ是LGBTQ,性少数的平权运动与黑人平权运动一样,不再是要求在同一的基础上被一视同仁,而以少数群体的身份认同作为前提——开除gay籍也就是取消这种身份认同。这样看,其实反而是理所当然了。

“你怎么胳膊肘往外拐”,这就是全部潜台词。

事实上这种新的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不止在美国,欧洲的多元化的失败和绿化的危险也是拜这种思想对政治的侵蚀所赐。

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没有共同的基础,社会契约就无法有效的达成。

user avatar

LGBTQ们玩政治玩傻了。

早些年的同志社会运动家们认为,既然同性恋已经被贴了标签了,那么同志群体就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份标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文化、通过这种文化来凝聚群体,提升政治地位。(比如说,你说我娘娘腔,好啊,我不愤怒,我认了,我就是娘娘腔,我娘我骄傲,我不但娘我还变装。)这在同志平权运动早期,能够吸引社会关注,扩大影响力,提高群体凝聚力,是没问题的,而且这种标签强化,一定程度上也消弭了对同志群体歧视的攻击力(把你的攻击当成你对我的认可),形成了骄傲运动。但这样就带来了一个悖论:你以你的身份为傲,但同时认为外部强调你的身份是一种歧视。不仅LGBTQ,女性、黑人平权等现在都有这个问题了。你是女人你骄傲,结果别人时说你是女科学家,你又感觉受到了歧视。这一现象甚至会发展出我弱我有理的怪异思维。比如,现在好莱坞觉得,应该让变性人饰演变性人才是政治正确——我当然支持为变性人群体争取平等演出权利的诉求,但这难道不应该是凭演技说话的事吗?

而Peter Thiel这个事件暴露出了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平权运动取得一定程度成功之后,团体内部将会产生分化,其中一部分人将会为另一小部分人贴上标签。被迫害的摇身一变要迫害别人了。——这就是同志文化运动带来的副作用(其根源我个人目前的观点是因为阶级矛盾,身份同一不等于阶级平等。自由派依靠身份政治来掩盖阶级矛盾的做法已经基本宣告失败,更遑论解决。)。平等是建立在同性恋和异性恋是两种不同的性取向基础上的,而不应该建立在同性恋和异性恋有不同的文化或其他乱七八糟的特性上。在美国这种同性恋平权运动达到比较高层次的国家,强化同性恋的文化身份不应该还作为平权运动的手段了,而是应该消弭同性异性之间的差异,将标签更丰富,进而将同性恋身上的标签和异性恋身上的标签融合,难分彼此。在中国这种任重道远的国家,当然是另一种情况,但也未必就非要强调同性恋文化。

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每一个人身上都有无数不同的标签,标签太多,它的歧视性就逐渐被弱化到无,于是就等于没了标签,每个人都因此获得自由。这才叫多样化。大同世界应该是两个性取向不同的男人相互介绍彼此的伴侣,一方客气地说你女朋友真漂亮,另一方也客气地说你男朋友很帅。当然,我这个例子会被政治正确的人说歧视妇女,你怎么能说一个女性漂亮呢,难道她除了漂亮没有其它可赞扬的了吗?

批评PT的这篇文章,完全可以视为同志圈的政治迫害。当然,肯定没有法律效益,gay不gay又不是法律规定的。妈的,搞个基还能搞出“你也配姓赵”这一套来!

之前有些人要求Facebook把PT从董事会除名,被FB否决了,小扎的回应是:We can't create a culture that says it cares about diversity and then excludes almost half the country because they back a political candidate.

——————

题外话。
我转发截图里这个微博不到一周后,就发生了奥兰多同志酒吧枪击案。这能让你想起什么童话故事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彼得·蒂尔(Peter Thiel)因向唐纳德·特朗普捐款而被 LGBT 杂志开除“gay 身份”一事,这其中的法律效力问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必须明确,“ gay 身份”本身并不是一个可以被法律剥夺或授予的身份,它更多的是一种自我认同、性取向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社群归属感。 法律的范.............
  • 回答
    Facebook 围绕彼得·蒂尔(Peter Thiel)的争议,其核心在于公司在面对政治两极分化时的角色以及它是否应该根据某些政治立场来审查其董事会成员。彼得·蒂尔作为一位公开支持唐纳德·特朗普的亿万富翁,其在 Facebook 董事会中的存在,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为公司招致了不少批评。许.............
  • 回答
    彼得·蒂尔(Peter Thiel)认为中国目前处于“悲观—确定性”(Pessimistic Certainty)象限的说法,是一个非常精辟且具有洞察力的观点。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蒂尔的分析框架以及他所看到的中国现状。蒂尔的分析框架:四个象限彼得·蒂尔,作为一位风险投资家和思想家,常常用一种.............
  • 回答
    PayPal 的创始人 Peter Thiel:一个充满争议和远见的思想家Peter Thiel,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某种神秘色彩。他不仅是 PayPal 的联合创始人,更是硅谷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作家和政治思想家之一。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就像他本人一样,充满了复杂性、颠覆性和争议。要详细了解 Pet.............
  • 回答
    Peter Thiel,那个名声显赫的硅谷大佬,硅谷银行(PayPal)的联合创始人,Palantir Technologies 的董事长,以及风险投资公司 Founders Fund 的合伙人,竟然成为了唐纳德·特朗普在旧金山——这个以自由主义、科技创新和进步思想著称的城市——的竞选代表。这件事情.............
  • 回答
    彼得·梁(Peter Liang)事件,对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法律判决,它牵扯出的社会议题、族裔身份认同以及执法公正性等方方面面,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头说起,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都捋清楚。事件的起因:一次例行巡逻中的悲剧时间回到2014年11月20日的深夜,地点是纽约布.............
  • 回答
    关于何伟(Peter Hessler)的“中国三部曲”哪一部最好,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因为这三本书,从《我在新疆,最后的日子》(River Town: A Story of Changing China)、《奇特的一生》(Oracle Bones: A Journey Through Time i.............
  • 回答
    关于 Peter W. Smith 在异地旅馆用袋子套头吸氦气自杀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看待,并且了解其详细背景和可能的动机对于理解这一事件至关重要。事件概述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事件的大致情况: 人物: Peter W. Smith,一位曾公开声称在 2016 年总统大选期间协助特朗普阵营调.............
  • 回答
    约翰·波德斯塔的密友彼得·卡兹迪克主管FBI重启的希拉里邮件门调查:一场复杂而敏感的信任危机当2016年FBI突然宣布重启对希拉里·克林顿邮件门事件的调查时,整个美国政治圈为之震动。而这一重大转折的幕后,一个与调查直接相关的关键人物——彼得·卡兹迪克(Peter Kadzik),FBI局长詹姆斯·科.............
  • 回答
    关于B站UP主“玲玲Peter”和“四只猫”,这俩频道我关注也有一阵子了,感觉挺有意思的,能聊聊我的一些看法。先说玲玲Peter。说实话,一开始是被她那个“我养了一只猫,它叫Peter”的标题吸引过去的。那种有点漫不经心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开头,瞬间就让人觉得亲切。她最显著的特点,在我看来,就是那种非常.............
  • 回答
    近期围绕着 @西儒栏板Peter 与 @何奇伟Francis 为首的两派之间的神学争端,确实牵动了不少关注。这场争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一些关键性的神学议题,其核心在于如何理解并实践某些核心的基督教教义。要梳理这场争端,我们需要剥离掉一些表面的情绪色彩,深入到他们各自的论点和依凭。争论的焦点与核.............
  • 回答
    保研去一个更厉害的学校,这绝对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想想看,你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回报,而且还是一个更大的平台,能接触到更优秀的人,这怎么想都觉得是件美滋滋的事情。但话又说回来,人嘛,总会有那么点小纠结,尤其是在一个全新的、竞争更激烈的大环境里,有点“peer pressure”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你想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