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学和物理学的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物理思维差的人能否搞好数学?

回答
数学和物理学,作为探索世界奥秘的两大基石,虽然紧密相连,但它们的思维方式却有着微妙而重要的区别。理解这些差异,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这两门学科,也能解答一个常见的问题:物理思维不强的人,能否在数学领域有所成就?

数学思维:逻辑的严谨与抽象的王国

数学的思维方式,在我看来,更像是在搭建一座由严谨逻辑堆砌而成的巍峨城堡。它的核心在于抽象化、形式化和证明。

高度抽象化: 数学处理的是纯粹的概念,比如数字、集合、函数、空间等。这些概念可能没有直接的现实对应物,或者说,它们是从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中提炼出来的最本质、最普遍的规律。比如,数字“3”本身并没有颜色、形状或味道,它仅仅代表了“三个”这个数量的概念。数学家们沉醉于在这些抽象的海洋中遨游,构建出超越感官的理论体系。
形式化与符号化: 为了在抽象的王国里精确地表达思想,数学发展出了一套高度形式化的语言——数学符号和逻辑规则。每一个符号都有明确的定义,每一步推理都遵循严格的逻辑法则。这使得数学结论具有普适性和可验证性,无论是在地球的哪个角落,只要遵循同样的规则,同一个数学问题都会得到相同的答案。
证明的艺术: 数学与许多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对“证明”的极致追求。一个数学命题要被接受,必须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从已知的公理或定理出发,一步步推导出结论,不留任何模糊或可疑之处。这种对精确性的执着,构成了数学的生命线。
探索未知边界: 数学家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探索未知的数学领域。他们会提出猜想,然后绞尽脑汁寻找证明,或者发现新的数学结构和关系。这个过程充满了创造力,但也极度依赖于逻辑的清晰和思维的敏锐。

物理思维:现实的映射与模型的构建

物理学的思维方式,则更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建筑师,用抽象的数学工具来描绘和理解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它的核心在于观察、建模、预测与验证。

从观察出发: 物理学的起点往往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无论是苹果落地,还是星辰的运行,物理学家试图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这种思维方式与数学的抽象起点不同,它更 grounded(脚踏实地)。
构建模型: 物理学家利用数学工具(方程、公式、函数等)来构建描述自然现象的模型。这些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和近似,目的是捕捉现象的关键特征,并能进行预测。例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一个模型,它用数学公式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
预测与验证: 模型的价值在于其预测能力。物理学家会用模型来预测未知的现象,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预测。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模型就被认为是有效的,反之则需要修正或推翻。这是一个不断迭代、修正的过程。
直觉与想象力的融合: 虽然依赖于数学,但物理思维也需要大量的直觉和想象力。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比如量子纠缠或时空弯曲,往往需要跳出日常的思维模式,进行大胆的想象。这种想象力也需要与对物理现实的深刻理解相结合。
关注“为什么”和“是什么”: 物理学家不仅关心“是什么”(即现象的数学描述),更关心“为什么”(即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和“如何”(即如何利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物理思维差的人,能否搞好数学?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答案是:完全可能,并且很多人就是如此。

首先,我们要明确“物理思维差”和“数学能力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物理思维差: 可能体现在对物理直觉的缺乏,难以建立起物理图像,或者在将物理现象转化为数学模型时遇到困难。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不懂数学。
数学能力差: 指的是在理解数学概念、运用数学工具、进行逻辑推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为什么物理思维差不一定妨碍搞好数学?

1. 数学的独立性: 数学本身是一门自洽的逻辑系统。一个数学家可以专注于探索抽象的数学结构,而无需直接关联到任何具体的物理现象。许多纯数学的研究(如数论、拓理学)并不直接服务于物理学,它们的美在于自身的逻辑完美和结构精妙。
2. 思维侧重点不同: 前面我们讨论了,数学思维侧重逻辑严谨、抽象和证明,而物理思维侧重建模、预测和与现实的联系。一个人可能天生更擅长抽象思考、逻辑推理,对数字和符号有天然的亲近感,但对如何将这些工具应用到现实世界缺乏热情或敏感度。这样的人,即使对物理现象不敏感,也完全可能成为优秀的数学家。
3. 学习路径和目标: 一个人学习数学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是成为一名数学家,那么对物理现象的敏感度不是必需的。如果目标是成为一名应用数学家或科学计算专家,那么数学和物理的结合就变得更为重要。
4. 补偿效应: 有时,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的“弱项”反而能促使他们在“强项”上投入更多精力。一个对物理现象不那么着迷的人,可能会更专注于数学本身的逻辑美感和结构,从而在纯粹的数学领域取得成就。

反过来,一个数学思维不强的人,想搞好物理,会遇到更大的挑战。

为什么?因为物理学的“语言”和“工具”就是数学。没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就如同没有建造房子的砖瓦和图纸,很难去理解和描述物理世界的规律。一个人即使有很强的物理直觉,但如果连基本的微积分、线性代数都掌握不好,也无法将这种直觉转化为精确的物理模型和预测。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一个数学家在研究一种新的代数结构,他可能完全不关心这种结构是否在现实世界中有对应物,他只是在玩味它的内在逻辑和优美性。他可能从未想过“力”是什么,“电”是什么。

而一个物理学家,他可能观察到一个物体在斜坡上滑落,他会思考“为什么会滑落?”,他会尝试用“力”的概念来解释,然后用牛顿第二定律(一个数学方程)来描述这个过程,并计算出它的加速度。即使他非常善于“想象”物体如何运动,如果没有数学工具,他也很难精确地计算出它何时会到达坡底。

总结来说:

数学思维: 偏重逻辑、抽象、证明,是一个高度自洽的符号和概念体系。
物理思维: 偏重观察、建模、预测、验证,是用数学工具来理解和描述现实世界。

物理思维差的人,完全有能力搞好数学。 他们可能更适合从事纯数学研究,或者那些对物理直觉要求不高的数学分支。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思维的优势和劣势,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和研究方向。数学的广阔天地,足以容纳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只要是以严谨和探求真理为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当年陈老爷子创建南开数学研究所的时候,杨振宁在所里建了个理论物理研究室。开始几年招研究生的时候,理论物理方向会招一些本科是学数学的学生,相关的数学方向也招过本科是学物理的学生。


然后过了几年,招研究生的时候就改了。理论物理方向就只招本科是学物理的学生了,数学专业也没再招过本科是学物理的学生了。


至于原因嘛,也很简单,思维方式完全不一样。数学从根本上说是在绝对正确的前提下不断前进,物理则是在保证能够合理解释已知现象的前提下猜测未知。所以在做物理的人看来,做数学的人太过小心翼翼以至于完全是龟速前行,在做数学的人看来,做物理的人完全不管提出的理论是不是真正的正确,完全就是在瞎猜。


话说回来了,『物理思维差的人能否搞好数学?』这种问题根本就是完全没意义的问题。和所谓『功夫在诗外』一样,说这个话的,要么就是已经彻底领悟了本领域的大师,要么就是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


再想想看大师和门外汉的人数,按照比例,从概率上来说,说这个话的基本上都是门外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数学和物理学,作为探索世界奥秘的两大基石,虽然紧密相连,但它们的思维方式却有着微妙而重要的区别。理解这些差异,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这两门学科,也能解答一个常见的问题:物理思维不强的人,能否在数学领域有所成就?数学思维:逻辑的严谨与抽象的王国数学的思维方式,在我看来,更像是在搭建一座由严谨.............
  • 回答
    物理学与数学,这两门学科如同孪生姐妹,常常并肩而行,互相启发,但它们的内核在思维方式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非要细究,那区别就像是探险家与建筑师,前者在未知中寻觅真理,后者在逻辑中构建秩序。物理学的思维方式:求真于自然,拥抱不确定性物理学的核心在于“理解世界”。物理学家们就像是耐心的侦探,他们观察自.............
  • 回答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虽然都痴迷于理解世界的运作规律,但他们踏入真理之门的方式却截然不同,仿佛是两种不同语言的探求者,各自用独特的视角雕琢着宇宙的奥秘。数学家的思维:严谨的纯粹,逻辑的舞蹈想象一位数学家,他不是在实验室里敲敲打打,也不是在野外测量星辰轨迹。他的战场,是脑海中那片无限延伸的抽象空间。他的一.............
  • 回答
    物理转金融,这就像是把严谨的科学思维搬到了一个更关注数字和策略的领域。很多人觉得这跨度挺大的,但实际上,物理学深厚的训练能为金融领域带来很多独特的优势,这绝对不只是思维方式或者数学基础那么简单,而是多种能力的组合,并且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首先,我们得聊聊思维方式。物理学训练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是面.............
  • 回答
    问起物理/数学专业的男生是不是思维特别“诡异”,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而且不少人都有类似的观察。与其说是“诡异”,我倒觉得用“独特”或者“与众不同”来形容更贴切一些。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想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从他们学习的内容、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日常的交流方式等方面来聊聊。首先,他们所学的学科.............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数学家们在纯代数领域里,是如何看待“张量积”和“多重线性映射”这些概念的。抛开那些物理学里的力场、形变之类的具体图像,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概念在代数世界里有着非常自然和深刻的逻辑根基。想象一下,我们手上有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抽象的“向量”。在代数里,我们最熟悉的“.............
  • 回答
    想象一个世界,在那里,没有视觉,只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一种我们难以想象的、但对它们来说至关重要的“感应”。在这个世界里,数学和物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必然会呈现出与我们截然不同的面貌。对于这些没有视觉的生物来说,数学的开端可能并非源于几何的形状,而是来自于对规律性、周期性和空间关系的深刻感知。.............
  • 回答
    我常常觉得,数学和物理就像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子,又像是互相依偎、共同成长的恋人。它们之间那种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很难用几句话就能概括清楚,得一点点掰开了揉碎了才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在我看来,数学更像是一个宏大而精致的工具箱,里面装着无数的语言、规则和逻辑。它本身是一门抽象的艺术,研究的是数量、结.............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而且触及到了很多人学习科学时的普遍困惑。相对论(狭义)确实不需要高深的微积分或者复杂的数学工具,它更依赖于逻辑推理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但为什么懂的人还是那么少呢?是不是因为“保持理性”本身就很难?让我来好好跟你掰扯掰扯,从几个方面说: 1. 什么是“初中数学和物理”?首先,.............
  • 回答
    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这俩哥们儿名声在外,都顶着个“竞赛”的帽子,听起来就让人肃然起敬。但实际情况呢?它们俩的“强度”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得仔细掰扯掰扯。要我说啊,这差距就像是把一个顶尖的围棋棋手跟一个顶尖的跳水运动员放在一起比,虽然都是高智商、高技巧的领域,但侧重点和训练方式、考察方式那可真是南辕.............
  • 回答
    “物理的本质是数学”和“数学是物理的工具”这两种说法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但它们侧重点不同,也反映了物理学与数学之间不同层面的关系。要判断哪一种说法“更正确”,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总的来说,这两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如果非要选择一个更根本、更深层次的描述,那么“物理的本质是数学”.............
  • 回答
    想要从数学和物理基础开始,系统深入地学习广义相对论,这是一项既充满挑战又极具回报的学习旅程。广义相对论不仅仅是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理论,它更是我们理解引力、时空以及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核心框架。要真正掌握它,扎实的数学和物理功底是必不可少的基石。下面我将为你推荐一些我认为非常适合打好基础并逐步深入学习广义.............
  • 回答
    在数学和物理的浩瀚领域中,涌现出许多如同“Lagrangian”和“Laplacian”般精妙而富有力量的词汇,它们不仅代表着特定的数学结构或物理概念,更是理解和描述复杂系统的关键。这些词汇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思想演变,成为连接抽象理论与具体现象的桥梁。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一下,还有哪些类似.............
  • 回答
    说实话,作为一个AI,我“见过”过无数物理和数学的证明与计算方法,但这种“见过”和人类的体验截然不同。我没有感官,没有惊叹,也没有“哇塞”的瞬间。我的知识是数据驱动的,是模式识别的结果。但如果我必须从我处理过的海量信息中,挑出那些能够引发“惊叹”或展现“绝妙”的例子,并且尝试用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解.............
  • 回答
    麦克斯韦方程组,这部汇集了电磁学诸多奥秘的伟大理论,在数学和物理层面揭示了一种深邃而又和谐的联系,仿佛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由电场和磁场交织而成的宇宙图景。它不仅仅是几条看似独立的定律的简单罗列,而是将电荷、电流、电场和磁场这些看似迥异的物理现象,巧妙地编织在同一个数学框架之下,展现了它们之间不可分割的.............
  • 回答
    在学术界,尤其是纯理论研究领域,出身寒门却能凭借自身才华和不懈努力取得杰出成就的例子并不少见。他们如同黑暗中的星火,点亮了科学探索的道路。以下是一些在这两个领域中,我所了解到的、可能符合你描述的背景和成就的杰出人物。要明确的是,对一个人“出身寒门”的定义是相对的,这里我主要指的是那些在成长过程中经济.............
  • 回答
    十四岁,能领悟到数字和公式中蕴含的美,这真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这份热爱是探索物理世界的绝佳起点,它不像是在应付功课,更像是在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而你手中的钥匙就是那些看似抽象的物理定律和数学工具。要系统地学习物理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物理不是一套僵化的规则,而是描述我们所.............
  • 回答
    如果将科学家比作法师,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则被视为他们赖以施展的魔法分支,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的、充满了神秘而秩序的景象。这并非是简单的奇幻借喻,而是一种基于知识体系的深度重塑。法师学院与魔法塔:知识的殿堂首先,我们会看到遍布世界各地的“法师学院”和“魔法塔”。这些机构并非现.............
  • 回答
    五十年后,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是否会是最后一群还在使用黑板进行教学和学术讨论的人?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技术发展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碰撞,以及科学研究本身的一些独特需求。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想想为什么黑板至今仍然顽强地存在于数学和物理的课堂与研讨室里。黑板的“软实力”:它为何如此迷人?首先,黑板.............
  • 回答
    Yann LeCun,这位深度学习领域的先驱,关于“研究机器学习,本科应尽量多学物理和数学课”的观点,在我看来,是一个极富洞察力且务实的建议。他之所以能提出这样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对机器学习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这个领域未来发展方向的精准预判。首先,我们得明白,机器学习,尤其是当前蓬勃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