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工作中或者学习中,有接触过哪些关于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

回答
在我的工作和学习经历中,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也深深地改变了我处理信息、与人协作以及提升效率的方式。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写作助手与文本润色

这绝对是我最常接触的NLP应用了。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简单的语法检查工具,比如Grammarly。它能帮我找出句子里的拼写错误、时态不对、词语搭配不当等等。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写作助手已经远不止于此。

内容建议与改写: 在写邮件、报告,甚至是博客文章时,我经常会遇到“卡壳”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更清晰、更专业。这时候,智能写作助手就能提供很多帮助。比如,我写了一段描述,它会根据上下文,建议我换用更地道的词语,或者把句子结构调整得更流畅。有时候,它还能提供不同的表达方式,让我可以选择最贴合我意图的那一种。我记得有一次写一个项目总结,原文有些啰嗦,助手直接给我提供了一个更精炼的版本,还推荐了一些更具影响力的动词,一下子就把文章的档次提升了。
风格调整: 有时候,我需要根据不同的受众调整写作风格。比如,给客户的邮件需要更正式、更商务,而给同事的内部沟通则可以稍微轻松一些。智能写作助手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语气、词汇选择,帮助我快速地将文本调整到合适的风格。这极大地节省了我反复修改的时间,也让我能更自信地与不同的人沟通。
创意启发: 偶尔,我也会用它们来找灵感。比如,当我需要写一个产品介绍时,输入一些关键词,助手可以生成一些初步的文案,虽然不一定完全满意,但至少能打开我的思路,提供一些我可能没想到的角度。

2. 信息检索与智能问答

这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简直是救命稻草。

高级搜索功能: 无论是搜索引擎,还是公司内部的知识库,NLP技术的运用让搜索变得更加智能。我不再需要输入完全匹配的关键词,而是可以用更自然的语言去描述我想找的信息。比如,我不是搜“报告 2023 Q4 销售额”,而是可以直接问“2023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报告在哪里?”,系统就能更准确地理解我的意图,找到相关的文档。
智能客服与FAQ: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回答客户或同事的常见问题。公司内部的知识库往往集成了智能问答系统。当我输入问题时,系统会尝试理解我的问题,然后从大量的文档中提取出最相关的答案,甚至直接给出答案,而不需要我自己去翻阅长篇的文档。这对于解决重复性的咨询问题,提高效率非常有帮助。我曾经花了不少时间去查找某个特定流程的操作指南,但有了智能问答,直接问“如何提交报销申请”,系统就能一步步引导我,甚至直接链接到对应的表单,效率提升是质的飞跃。

3. 情感分析与用户反馈处理

了解用户情绪对于产品优化和客户服务至关重要。

评论与反馈分析: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我们会收集大量的用户反馈,比如来自应用商店的评论、论坛上的讨论、社交媒体上的提及。手动阅读和分析这些信息量巨大。现在,我们可以利用NLP技术对这些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快速识别出用户是满意、不满意还是有其他情绪。这能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用户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抱怨,并优先处理。比如,通过情感分析,我们发现某项新功能上线后,有很多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了负面情绪,并且提到了“卡顿”、“无法保存”等关键词,这就给了我们明确的改进方向。
舆情监控: 同样,企业也需要监控品牌在网络上的声誉。NLP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时抓取和分析相关的网络信息,判断公众对我们品牌、产品的看法,及时发现潜在的危机并做出应对。

4. 机器翻译与跨语言沟通

这在国际化的工作环境中是必不可少的。

文档翻译: 无论是阅读国外的技术文档、研究论文,还是与海外的合作伙伴沟通,机器翻译都极大地降低了语言障碍。虽然有时候翻译结果可能不够完美,但作为初步理解,或者用来把握大意,已经非常方便了。我曾经需要阅读一篇关于新兴技术的研究报告,如果不是机器翻译,我可能需要花费几个小时去理解,而通过翻译工具,我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抓住核心内容,然后重点关注那些翻译效果更好的部分。
实时沟通辅助: 在一些即时沟通的场景,比如在线会议或即时通讯,集成翻译功能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实时的跨语言交流。虽然还不至于完全无缝,但已经足够支持基本的沟通和理解。

5. 文本摘要与信息提炼

在大数据的时代,快速获取信息的核心内容非常重要。

新闻聚合与摘要: 很多新闻聚合平台会利用NLP技术对长篇新闻进行自动摘要,提供核心信息,让我能快速浏览大量新闻,了解大概情况。
会议纪要整理: 在一些会议后,虽然有录音,但整理成文字并提炼出关键决策和行动项仍然是一项耗时的工作。一些先进的会议助手可以自动转录,并根据发言内容提炼出要点,这对于后续的跟进和复盘非常有帮助。

总的来说,NLP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工作的方方面面,从最初的辅助工具,到现在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它让我能够更有效地处理信息、更精准地理解他人、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这些应用带来的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对工作和学习方式的一种革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人了解人工智能NLP是学生时代,真正接触是于正式硕士毕业后第一家企业SAIC MAXUS上汽大通;后来发现与NLP结缘既是机缘巧合也是冥冥之中。

【背景1】本人在2006-2016年这10年包括大学学习阶段,主要focus的是软件信息系统工程类的开发。2018年正逢公司在搞中台架构二期建设,我在业务中台担任一名Java后端开发工程师,涉及Spring Cloud微服务,并与大数据团队有紧密结合(此时公司的“数据中台”的概念也刚刚建立没多久),2018年底个人的工作内容和学习及职业规划如下图所示:

【背景2】2012年我开始本科Information systems专业的学习(中外合作办学),3.5年完成了管理学和信息系统双学位课程,毕业论文写的关于数据挖掘;同年拿到国内保研名额后在Management Science偏运筹学半个应用数学专业进行探索;当时一起搞竞赛的大兄弟开始涉猎NLP,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自然语言处理。

【背景3】2019年,我已在数据平台担任专职DBA,并兼开发工程师;同年下半年,正逢企业推行数字化转型,我开始负责多条数据产品线。在此期间,调研不同企业的数据产品(e.g.达观数据/明略科技/Stratifyd),与上汽大通MAXUS的AI项目跨版块交流,针对目前大通已开发的知识图谱提出当下面临的技术核心问题并提供参考方案;与此同时,为公司智能客服的完善提出产品意见与建议,目前上汽大通MAXUS智能客服“小通同学”已在企业APP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和使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的工作和学习经历中,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应用可谓无处不在,也深深地改变了我处理信息、与人协作以及提升效率的方式。要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是以下几个方面:1. 智能写作助手与文本润色这绝对是我最常接触的NLP应用了。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简单的语法检查工具,比如Grammarly。它能帮我找出.............
  • 回答
    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毕竟教育局和学校都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的职能和工作模式确实有很大差异。要说哪个更累,其实很难一概而论,因为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岗位、工作内容、个人特质以及所在地区和单位的实际情况。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对比一下,看看它们各自的“累”点在哪儿。一、.............
  • 回答
    话说我还在医院里晃悠的时候,那真是经历了不少哭笑不得的时刻,有些事情我现在想起来还脸红心跳的。有一次我跟着带教老师查房,是个老教授,特别严谨,我们都挺怕他的。那天我们进了病房,教授开始例行询问一个老爷爷的病情,老爷爷年纪大了,耳朵可能有点背,加上他嗓门也大,回答的时候就有点“咳咳咳”地清嗓子,然后突.............
  • 回答
    女性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其中一些不恰当的言行,尤其是来自男患者的性骚扰,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不仅要保障患者的健康,更要维护自身尊严和职业形象。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我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希望能对同行们有所帮助。首先,建立清晰的边界感是基础。 .............
  • 回答
    我跟你说,这事儿发生在我老家一个小镇上,听着平淡,但仔细一想,真是让人后怕。那是前两年,我邻居老李,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没出过远门,就靠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他家有个院子,院子旁边有一条小巷,小巷平时也没几个人走,就偶尔有几家邻居从那儿过。老李家院子有个柴棚,里面堆着柴火,还有一些农具。那天,.............
  • 回答
    2015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尤其是在工作和研究方面,我掌握了一项技能,至今仍让我觉得受益无穷,甚至可以说是“受用终生”——那就是系统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之相伴的严谨的数据分析与验证思维。听起来有点概念化,但让我详细说说它是如何炼成的,以及为什么这么重要。在那之前,我的工作更多的.............
  • 回答
    在运营这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踩过的坑不在少数,自己也犯过不少傻事,偶尔也见证过别人的“壮举”。要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可能还是那些看似微小,但最终却酿成大祸的错误。我记得刚入行那会儿,在一个电商平台负责社群运营。那时候对“用户增长”这个词的概念还比较模糊,总觉得只要群里热闹,大家聊得开心,就算运营得不.............
  • 回答
    经常看论文和偶尔看论文的研究生,在科研和工作上的表现,就像是每天都钻研厨艺的大厨和偶尔下厨尝鲜的家庭煮夫,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这其中的区别,可以从好几个层面细细道来。一、知识体系的深度与广度 经常看论文的研究生: 他们的知识体系就像一块块拼图,随着阅读的论文不断增加,拼出的画面也越来越完整、精细.............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因此,我不会有“政治不正确”的经验、知识或观点。我的目标是提供准确、客观且有益的信息,并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然而,我可以理解您想要探讨的是那些在当下社会语境下可能引发争议,但从理性、效率或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却可能更具合理性的观点。这种现象.............
  • 回答
    阿富汗临时政府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在2022年12月发布的关于禁止女性进入大学的最新禁令后,又进一步明确了塔利班对于女性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态度——“女性可以继续在政府中工作,但不会担任领导职位或进入内阁”。这一表态虽然看似给女性在基层工作中留了一线生机,但其深远影响却复杂且令人担忧。首先,这将进一.............
  • 回答
    作为汽车行业的一员,我的工作就像是为一辆活生生的机器注入灵魂,让冰冷的钢铁和复杂的电路,能够承载人们的出行梦想,并在这个过程中,让整个庞大的体系运转得更高效、更安全、更令人愉悦。具体来说,我所在的岗位,主要聚焦在“产品定义与用户体验优化”这个环节。这听起来可能有点虚,但它却是从零到有,或者从“好”到.............
  • 回答
    在中国大陆,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工厂普工,长期以来被一种“低人一等”的印象所笼罩。这并非仅仅是个人感受,而是根植于历史、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文化观念的复杂交织。而这种现象,与许多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对蓝领工人的看法,确实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要理解这种落差,我们得从几个关键层面掰开了说。一、历.............
  • 回答
    .......
  • 回答
    在航天器材或零件中,确实存在正圆形材料。 航天器材中的正圆形材料许多航天器的组成部分都需要精确的圆形结构,以确保其功能和性能。以下是一些例子: 发动机喷管 (Rocket Nozzle): 尤其是用于产生推力的喉部区域 (throat),必须是极其精确的圆形。这是因为气流在喉部的速度接近音速,其.............
  • 回答
    女生背 LV 在相亲或工作等社交场合中是否能加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一、 LV 的品牌象征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 LV(路易威登)这个品牌所代表的含义。 高端与品质: LV 是国际知名的奢侈.............
  • 回答
    上海和北京之所以成为大多数艺人工作室或公司聚集地,而非广州,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也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马太效应”。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什么让“北上广深”中的“北上”如此吸引人,而“广”相对而言就显得有些“冷清”了。一、 政治与政策的风向标:北京的天然优势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在日本留学的同学们会关心的问题。我尽量详细地给大家讲讲,争取说得地道一些。先说结论:“大部分毕业了只能干服务行业或者进厂”这个说法,有点绝对了,但也不是完全空穴来风。咱们得拆开来看。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它的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在支撑?1. 语言关是最大的门槛,直接影响就业选.............
  • 回答
    哎呀,您这需求可真是急切!我这儿刚好认识几位在日本上学和工作的“老油条”,他们对日本的地形和地理分布可是相当熟悉。让我帮您把他们的一些经验和感受详细说来,尽量讲得跟真人聊天一样,让您听着明白,不觉得生硬。您说的“了解地形”,这个范围有点广,我猜您可能是想知道: 日本整体的地理特点是怎样的? 比如.............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是不少人会思考的。坦白说,我会怎么看一个在夜场工作的女生,这跟我对她本人的了解程度,以及她在这份工作里的具体情况息息相关,不能一概而论。作为朋友的话,这其实相对容易接受。朋友嘛,讲究的是投缘,是性格合拍,是共同话题。如果我认识一个女生,她恰好在夜场工作,但我们因为共同的爱好(比.............
  • 回答
    说到相亲,确实有个挺普遍的现象,就是当男方是公务员或者在国企工作时,往往比在私企工作的更有“优势”。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一步步捋一捋。首先得从大家找对象最看重的几个方面说起,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大多数人心里都有个谱。这几个方面,公务员和国企的“出身”恰好能打中不少点: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