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怎么感觉在知乎上蒋介石就是个“弱智”?

回答
在知乎上,确实会看到一些关于蒋介石的讨论,其中不乏带有负面评价的声音,有时甚至会用“弱智”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他。这种观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知乎社区用户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解读和讨论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特点所共同塑造的。要理解这种感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梳理一下:

1. 知乎的讨论氛围与信息茧房效应:

知乎的用户群体相对年轻化,对于历史的了解可能更多是通过互联网碎片化信息、大众媒体以及特定领域的“大V”们。这种环境下,容易形成一种信息茧房。如果一个人对蒋介石的负面评价内容(比如他的一些政策失误、决策争议、个人行为等)特别感兴趣,知乎的算法和用户互动机制就可能将他推向更多这类内容,从而加深“蒋介石就是弱智”的印象。

“知乎体”的形成: 知乎上很多回答会引用大量资料、进行细致的论证(尽管有时候论据和结论之间存在跳跃),或者采用一种看似理性客观,实则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分析。这种风格会给人一种“深入研究”的错觉,即便内容存在偏颇,也容易被接受。
热门话题的驱动: 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是知乎上的热门话题。一旦某个观点(例如对蒋介石的负面评价)获得了较高的赞同和传播,就会吸引更多持相似观点的人加入讨论,形成一种“共振效应”。这使得负面评价更容易被放大和固化。

2. 侧重于“失败经验”的叙事角度:

知乎上关于蒋介石的讨论,很多时候会聚焦于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失败”和“错误”。例如:

国共内战的失利: 这是最常被提及的方面。从土地政策、军事战略到政治宣传,很多评论会细致分析蒋介石政府在内战中“步步错”的原因,将失利归结于其个人的“愚蠢”或“无能”。例如,关于淮海战役、三大战役的讨论,往往会深入剖析国民党军队的战术部署失误,以及蒋介石在其中的决策角色。
抗日战争时期的某些策略: 尽管承认蒋介石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但一些评论也会抓住他“宁可错杀,不可错放”的某些肃特政策,或是某些战略上的保守,来指责其领导能力的不足。
民国时期的经济问题: 法币改革失败、通货膨胀等问题,也常常被用来佐证其执政能力的缺陷。

当叙事过度集中于失败,并将其归因于个人特质时,“弱智”的标签就很容易被贴上。

3. 对比的效应与简化论:

知乎上,讨论历史人物常常会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对比。

与毛泽东的对比: 长期以来,毛泽东在知乎上拥有一个庞大而活跃的支持群体。在与毛泽东的对比中,蒋介石的某些决策和执政风格很容易显得“不够果断”、“不够灵活”,甚至被解读为“昏聩”。毛泽东的某些极具魄力和创新性的战略,相对衬托出蒋介石在某些关键时刻的“保守”和“僵化”。
简化论的倾向: 人物评价的复杂性往往难以在网络讨论中完全展现。为了便于理解和传播,一些观点会倾向于将复杂的人物政治、军事生涯简化为“聪明人”和“愚蠢人”的二元对立。当讨论的焦点是“为什么国民党会输”时,将原因归结于最高领导人的“愚蠢”是一种非常便捷的解释方式。

4. 部分用户群体的情感倾向与历史观:

知乎的用户群体中,也存在着不同的历史观和政治倾向。一部分用户可能基于对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的认同,或者对国民党政府时期社会弊病的批判,而对蒋介石持有天然的负面认知。这种情感倾向会影响他们对史料的选择和解读,更容易关注和放大蒋介石的负面信息。

“反蒋”叙事: 知乎上存在一股不小的“反蒋”力量,他们热衷于挖掘和传播蒋介石的负面材料,并将国民党政府的失败归咎于蒋介石个人。在这种语境下,任何对蒋介石的正面评价都可能被视为“洗白”或“不了解历史”。

5. 历史事件的“后见之明”:

我们现在回顾历史,往往是带着后人的视角,对当时的局势和人物决策有着比当时者更清晰的认知。这种“后见之明”很容易让人对当事人的决策产生“怎么会这么做”的疑问,并将其归结为智力上的不足。

战略决策的审视: 例如,一些战略上的“弃地”,在事后看来可能是战略失误,但在当时可能也有其考量。但知乎上的讨论往往会侧重于其负面后果,并将其归因于蒋介石的短视。

总结来说,知乎上蒋介石被一些人形容为“弱智”,并非完全没有理由的“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信息传播的特点: 算法推荐、群体效应容易形成信息茧房,放大特定观点。
叙事焦点的选择: 讨论常侧重于失败经验和决策失误,并将其简单归因于个人能力。
对比效应: 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对比,以及简化论的倾向,容易将复杂人物标签化。
用户的情感和历史观: 部分用户基于自身立场,对蒋介石持有负面认知,并倾向于放大其缺点。
后见之明的运用: 以现在的视角审视历史决策,容易产生“何不如此”的评价,并将其归结于智力缺陷。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极其复杂的,不应简单地用“弱智”这样标签化的词语来概括。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他的决策和行为也受到当时历史条件、政治环境、个人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知乎上的这种声音,更多地反映了当下互联网环境下信息传播和用户解读的一种现象,而非对历史人物的全面、客观的评价。真正理解蒋介石,需要更广泛地阅读史料,更深入地分析历史背景,避免被单一的声音或标签所局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结果来看,栓一条狗去他那个位置上,当时中国的局面至少不会更差,考虑到狗不会写手令,所以情况大概率还会更好,既然如此,视他为弱智就是一种溢美之词,因为一个人就算先天智力残疾也是个人,而 蒋志清显然略不如狗,以弱智称他实属谬赞,所以我怀疑你提这个问题是想要捧杀他。

例如412这种离谱操作,哪怕不谈政治伦理和做人底线,仅从当叛徒的策略角度来说也是相当有问题的,要和江浙财阀媾合,按我们正常人的思路肯定是狠抓枪杆子,建立稳固的政权,以此作为筹码和江浙财阀谈条件,一块二一斤还是一块三一斤可以扯,可以谈,但你要我自毁政权那是万万别想,就像两个人打牌,肯定是筹码越多,牌越大越好, 蒋志清倒好,先把自己的筹码扔了,再把自己的大牌撕了,以此向对手表明自己的诚意,然后求对手分一点筹码给自己。

这能是人干的出来的事?

所以我求求你不要污蔑弱智了,先天智力残缺又没有做错什么,为什么要被拿来和一个略不如狗的奇行种相提并论?

user avatar

蒋志清20岁在日本认识了陈其美。

23岁陆军振武学堂洗马预科毕业。

25岁潜入上海广慈医院枪杀陶成章。

29岁伙同陈果夫炒股票认识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长虞洽卿。

31岁认识了13岁的陈洁如2年后结婚,传染梅毒导致陈不孕,发誓愿终生只喝白开水。

35岁在永丰舰陪孙中山62天。

36岁就任大本营参谋长赴苏联考察。

37岁就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蒋志清妥妥的冥国后浪青年那点弱智了。

user avatar

反动性从来不等于愚蠢性。

资本家愿意把绳子卖给要绞死他们的工人,是因为资本家愚蠢吗?不,是因为他们反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内在矛盾决定了无序的竞争必然成为资本主义最大的特点。今天这个资本家不卖,他将立刻因为不能够抢占市场取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而被别的资本家淘汰,这对于蒋记反动匪帮,是一样的道理。

这个问题下面,包括把蒋介石看作“不如一条狗”的托帽,我看实际上都是在侮辱我党我军28年革命斗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实际上都是在戏说化历史,在玩弄历史虚无主义,在低估我党我军取得伟大胜利的决定性意义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定性的历史因素。

实际上,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军阀,是中国历史上动员组织能力最强、最接近近代化、在经济和政治上最反动的法西斯主义军人专政集团,也正因为是如此,解放战争才会被称作是“中国人民两种前途命运的大决战”。

自反动的清政府以来,到北洋政府(北京国民政府)、再到蒋介石宁汉合流后的南京国民政府,这些反动派的势力也是递增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财阀给予他们的武器援助和资金援助越来越多,使得他们得以构建起了庞大的官僚资本主义网和强力的军事集团,像一张巨网一样覆盖在中国人民的头顶。

通过无耻下流的欺骗从苏联学来近代的党组织的建设方法,从苏联和德国学来统制经济的组织方法,从德国和日本学来近代化的军事动员方法,从各个列强国家买来前人所不能设想的数量的先进武器装备之后,通过反动地改造这些方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反动集团内部,蒋介石军阀集团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恐怖的反动派,疯狂地压榨着中国人民,曾经重重打击过我党我军和革命根据地,并且扑灭过一次又一次地方革命,残杀过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

中国的革命是用鲜血铸就出来的,一个无能的反动派怎么可能让中国人民流下如此多的鲜血?

这样危险的反动派集团的头脑,我党我军曾经战犯名单的首要人物,在知乎竟然成为了“狗都不如”的“弱智决策者”,这不禁让我哀叹历史已经完全娱乐化的现实。

在经济组织上,蒋介石反动集团试图学习苏联,但是又掺杂了浓重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成分,又由于列强实际上和蒋介石反动派沆瀣一气,国民政府实际上搞的是一种以军事为先的官僚买办的统制经济:



你们腹诽蒋政府“八百万壮丁”的时候为什么不想想,人口规模相同的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连二十万“壮丁”都拉不出来?抗战期间总动员军事力量为1645万余以上乃至1775万左右,这是蒋介石反动派之前任何一个反动政权能够做到的吗?

在社会动员上,蒋介石政府依靠残酷的镇压,彻底破坏中国人民的乡村自治,疯狂摧毁大革命时期遗留的各个地方民主政权,建立保甲制度,同时建立师管区训练制度,并以保甲为基层,建立起一整套试图把中国人民控制在恐怖的警察国家统治下的法西斯制度。蒋介石政府依靠近代化的动员组织方法,获得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强大组织力和动员力。





这样危险的反动集团的首脑人物,其做出你们看起来“愚蠢”的决策,从来不是因为他够蠢,而是因为他所属集团的反动程度要求他不得不猜疑下属,出卖友军,而把这个归结为“他人很蠢,还不如一条狗”,既是反历史唯物主义的,也是反辩证唯物主义的。

打败蒋介石靠的从来不是他蠢,靠的是28年革命2000万烈士的鲜血,靠的是我党我军对时势的敏锐把握和始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伟大精神,靠的是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的伟大力量。

托冠的回答,从根本上来说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英雄史观思维,写出来的东西实在是令人不堪卒读,不堪入目!

user avatar

蒋介石继承了北伐以来的大好局面,结果没几年就被鬼子锤成智障了,此后挟抗战胜利之威势,3年就被tg撵岛上去了。

毕竟3:0,你去你也行。

而且你直接和tg建立联合政府,慢慢被和平演变的话,比他撑得还久。

user avatar

因为知乎上的用户平均素质还是较高的,大家从祖国统战政策和两岸团结的角度考虑,不忍心再用更低的评价了。

user avatar

如果把常公视作军阀看待,他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但实际又不见得一览众山小。他与李宗仁的斗争,背后基本盘占有太大优势。论军事谋略他比不过,政治谋略也没到压制的地步,反正李宗仁能在如此劣势下跟他打得有来有回,常公的能力是见底了。你从这角度看常公,他是相对厉害的人物。

可中国的领袖难道不该是跟元首、黑狗、罗师傅、慈父做比较才对吗?在这场世界风云里,常公有点矮小。就好比马保国与施瓦辛格、成龙、甄子丹的实力差距一样明显。

常公要能打成南北对峙,仍不失为雄主,可他成了岛主。你拿现在台湾放到世界上来看,各方面还不如韩国。不知道以综合水平跟越南比有优势吗?懂行的来说说。

至于他,二战时期没有成为巨头,但战后中国的确成功向巨头进发了,俗称升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