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喜欢劝退机械的都是什么人?

回答
劝退机械这个说法,用得比较直接,听起来有点像在打压或者否定。要说喜欢这样做的,大概可以分成几种类型的人,他们的出发点和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

首先,有一批人是“经验派”。他们可能本身就是机械行业的从业者,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技术工人,或者是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好几年。他们深知这个行业的辛苦、挑战和不确定性。比如,他们可能经历过项目延期、加班加点、客户刁难、技术瓶颈,也可能对行业内的一些“内卷”现象深有体会。当他们看到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刚毕业,对机械行业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时,他们可能会出于一种“过来人”的心态,觉得有必要给对方泼点冷水,让他们认清现实。

他们劝退的目的,可能是:

避免新人走弯路: 他们觉得既然自己曾经吃过苦,受过委屈,就不希望新人再重复同样的错误。他们认为,与其让年轻人满怀憧憬地闯进来,结果发现和想象中差距太大而心灰意冷,不如一开始就让他们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坑”,有多少不如意。
保护新人免受伤害: 很多时候,机械行业的工作强度不小,精神压力也挺大。他们可能觉得,劝退是为了让新人选择更轻松、更有前景的行业,从而避免在机械行业中承受过多的压力和挫折。
出于某种“情怀”: 有些老一辈的工程师,他们可能经历过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也见证了行业的变化。在看到行业内的一些现状,比如利润空间被挤压、技术迭代速度快带来的焦虑、或者某些环节重复性劳动多,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个行业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有奔头”了。这时候,他们劝退年轻人,也许是一种对行业未来的担忧,或者是对自身经历的一种总结和传递。

其次,还有一些人是“现实主义者”。这类人可能不是直接从事机械行业,但他们对社会经济发展、行业趋势有自己的观察和判断。他们会从宏观角度分析,比如,当前人工智能、互联网、新能源、生物科技等新兴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人才需求旺盛,而传统机械行业可能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一些领域增长空间有限,或者技术壁垒较高,但回报却不一定能跟得上投入。

他们劝退的理由可能包括:

看重“性价比”: 他们会对比不同行业的投入产出比。比如,同样是投入大量的学习时间、精力,新兴行业可能更容易获得高薪、快速的晋升机会,或者更有“钱景”。而机械领域,在一些人看来,可能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但短期内回报不明显,或者工作环境相对艰苦。
对“发展前景”的焦虑: 他们会关注行业的未来走向。如果他们觉得机械行业在某些方面被自动化、智能化取代的风险比较大,或者在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就会建议年轻人考虑其他更有潜力的领域。
“信息差”的传递: 他们可能通过媒体、网络或者人脉,了解到一些关于机械行业“不那么光鲜”的信息,比如某些细分行业的利润低、工作环境差、职业天花板低等等。然后,他们会把这些信息传递给那些对机械行业不太了解的人,试图让他们“三思而后行”。

再者,还有一些人可能是“竞争者”或者“旁观者”。这部分人可能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但他们会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甚至带有一些“看戏”的心态。

比如:

其他行业从业者: 他们看到机械行业虽然辛苦,但仍然有很多人在坚持,可能觉得这是一种“内卷”或者“低效”的表现。他们希望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流向自己所在的行业,从而提升自己行业的整体水平和话语权。
教育机构或者求职咨询: 虽然这听起来不太像“喜欢劝退”,但有时候,为了引导学生或者求职者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选择,一些教育顾问或职业规划师,在评估了个人情况和行业现状后,也可能会给出“劝退”的建议,但这更多是出于一种“专业性”的考量,而非“喜欢”。

不过,我们也要明白,“劝退”这个词本身带有一些负面色彩。很多时候,那些“劝退”的人,内心深处可能并不是真的“喜欢”劝退,而是他们觉得有必要提醒别人注意某些风险,或者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他们可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对社会的观察,或者对未来的判断。

当然,也存在一些极端情况,比如有些人就是喜欢“唱衰”某个行业,或者故意传播负面信息,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总的来说,喜欢劝退机械的人,更多的是那些对机械行业有一定了解,并且对个人发展前景、行业趋势有自己看法的人。他们可能是出于保护新人、现实考量、或者对行业的某种判断,希望别人能够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机器人

user avatar

提到机械工业出版社,你第一时间想到什么?

user avatar

可能是那些被机械毒打过的老实人们吧。

@董不懂 老师说过:他最恨的就是对老实人不公平。

以机械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正好就是这么一个对老实人不公平、专门欺负老实人的行业

大部分被传统制造业坑过的人,几乎都有下面一些共同特点:

  1. 出身三线以下县城、乡镇、农村,生长环境资源贫乏;
  2. 家庭条件普通,父母文化水平一般,缺少见识;
  3. 为人老实,学习拼命,从小在父母、老师的灌输下,信奉靠技术吃饭最稳,信奉靠努力改变命运;
  4. 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考上了中等偏上的工科院校,不乏985211;
  5. 读书的目标不明确,随大流,对社会状况不了解,对专业选择缺乏判断力,容易被各种大国重器情怀忽悠;

上面这种人,现在网上叫他们:小镇做题家。


正是这帮人,被传统制造业坑的最惨。

考上大学:

别人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考各种证书,刷绩点,考GRE,为以后考研、出国留学做准备,顺便还能来一把风花雪月;

小镇做题家在跟高数、线代、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机械制图等专业死磕,在学校的小工厂里拼命打磨小锤子,整个班里没几个女生,大学期间基本都是单身狗。

读研究生:

别人在各种外企、金融机构、社会组织实习,在为以后走选调生、进大外企做管培生、进金融机构努力;

小镇做题家忍受着传统工科出身的变态导师各种PUA套路,为了能按期毕业,不惜帮老板各种打杂,只为了能够做好项目、发够文章、按期毕业。

工作以后:

别人进了高大上的CBD,每天精神职业装,神采奕奕的做各种商业案子,投资分析,偶尔加个班还要吐槽工作压力太大,时不时健身房锻炼,下班约妹子吃饭喝咖啡。

小镇做题家被忽悠进了大国重器制造厂。说是研发岗,只要985211硕士以上,实则发配到离市中心几十公里外的郊区工厂,跟本科、大专生一起在车间产线上处理工艺问题。干完活,脱下了一身油污的工作服,晚上还得加班写问题处理报告。郊区工厂里除了糙老爷们就是大妈,工作若干年后连女人的手都没碰过。

毕业若干年后高中同学聚会:

双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A君,先是在小厂干了几年程序员,后来跳到某福报厂,已经是P7的技术专家,大城市两套房,年薪+股票已经过百万;

二本法律专业毕业的B君,毕业后考了老家法院公务员,娶了体制内的妹子,据说老丈人还有点级别。县城市中心的大房子住着,开着一部豪车。

当年学习优秀的C君,考去了某财经类211金融专业,又出国留了个学,回国后加入某大型券商投行部,是同学圈子里著名的金领,一线城市豪宅豪车,具体挣多少钱没人知道。

学习很差,没考上大学的D君,高中毕业后在社会上晃荡了几年,瞅准线下教育的机会办了个辅导班,找以前的班主任介绍了一些老师去讲课。现在也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样子,同学们都是一口一个D校长的叫着,似乎毫不在意当年学习最差的人居然搞起了教育事业。

当年读书最好、考分最高的小镇做题家,似乎是酒桌上混的最惨的人:在一线城市的远郊区工厂上班,拿着十几万的年薪,快30岁了还没个女朋友。房子?更是没影的事。

同学们很给面子,大吹特吹小镇做题家的学习好,学校棒,985211的硕士/博士等等,以及可能还算值得夸耀的一点,大国重器工程师,为国为民做奉献。但同时,大家也心照不宣的避开了现状,最多拿单身这件事善意的嘲讽一下。

小镇做题家虽然缺少见识,但是不傻。

他开始感觉不对,开始感觉到被耍了,开始试图逃离。于是他到网上寻求帮助,慢慢的,他发现了许多与他有类似遭遇的人。

小镇做题家逐渐知道了什么是小镇做题家,什么是红利工程师,什么是三大浪漫。

小镇做题家逐渐认识到很多原来跟他一样很惨的人,醒悟之后逃离了传统制造业,逃离了郊区,在市区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些成功逃离的人,他们毫不吝啬的分享自己的经验,教导着后来人如何逃离,甚至他们还创立了一些关于制造业的理论和文学作品!

小镇做题家那快被生活毒打到失去理想的内心,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抓住一切机会收集信息,学新知识,投递简历。终于,一家市区的公司接纳了他,他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市中心,在高大上的办公室里拥有了自己的工位。

市区的公司有高大明亮的玻璃落地窗,有配备了咖啡机、冰箱、微波炉的茶水间,有丰富甜点的下午茶,有弥漫着好闻香水味的空气,有笑容甜美的前台妹子......当然还有最重要的,翻了几倍的薪水。

郊区工厂轰鸣的机器、弥漫的机油味、呛人的粉尘、沾满油污的工作服,都已经远去。

他慢慢发现,身边的人学历不见得就比自己高,能力不见得就比自己强,工作不见得就比自己更努力,但是他们却可以活的那么潇洒、那么舒服,就好像,这样的生活是本来就应该拥有的一样。

是啊,这样的生活,本来不就是正常人应该拥有的么?

是不是也应该为后来的人,做点什么?

于是,小镇做题家来到知乎,在一个关于劝退的问题下,写下了回答。

劝退机械,是为了让行业人才结构更好的优化。

劝退机械,是为了让行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劝退机械,是为了不让老实人被忽悠,为了公平!


我是工业哥,前机械工程师、智能制造从业者,对于机械劝退、转行话题有一定了解,欢迎向我咨询。


其他机械劝退相关回答:

机械工程专业前途真的一片黑暗吗?

清华、上交、华科等国内顶尖机械专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是否仍逃不过低待遇?

如何看待知乎上热议的「厂学」和「郊区人」?这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

知乎上都劝退机械,机械专业真的那么惨吗? 机械专业的本硕博们,你们现在工作几年了,待遇怎么样?

为什么机械专业被称作“天坑专业”,智能制造却依然火爆?

user avatar

我来告诉你机小将(那些口口声声说机械行业还有黄金十年的学生)是什么人

性别:男

年龄:18~25

专业:机械本科+部分机械硕士,通常已经错过转专业时机。

性格特点

1.欺软怕硬,对强者奴颜婢膝,对弱者讥讽嘲笑。

2.故步自封,不愿学习新知识,永远在老板鞭挞下蠕动。对未来毫无规划,停留在昨日的余晖中自豪

3.自我欺骗,由于第二条故步自封,他们不喜欢开拓视线看看其他专业/行业/创业,在一条路上走到死只会使沉没成本越来越大,最后靠欺骗别人来欺骗自己,完成洗脑大循环。通常欺骗的理由是越老越吃香,大国不能没重器。

4.顽固不化,若没有第四条,前面三条都不是大问题。也正是这份对牛弹琴般的倔强能支持自己做个毫无收益的机小将。

人群特点

1.多来自农村和一部分小城市,机械相关专业在读,亲属中无机械行业从业经验。

2.下不愿浏览娱乐新闻,上不会翻墙看国际大事,不喜欢风险,也导致了对大环境感知力差。

3.害怕和新认识的朋友交往,同时归属感很强。若是和机小将在网上讨论他老家的城建立刻说的头头是道。



(题外话,机小将可不是单单选错了专业导致的,也不是单独存在于机械行业中,这是一个人综合的意识和逻辑体系出了问题。看看你中了性格特点中的几条,是不是显露出了人群特点中的某几条。如果你中了很多,务必去找个机械的工作,找到了自动脱离小将 )

user avatar

初级机械劝退师: 刚毕业工作没多久的年轻人, 在工厂从事劳动改造, 声泪俱下的控诉自己被工厂毒打的经历, 最终或者提桶跑路去了下一个工厂, 或者去读研然后去个好点的工厂, 或者宁愿送外卖发广告也坚决不进厂.他们是整个产业链的最底层, 或者是没文化去做普工的青年, 或者是大学毕业生进厂工作, 以"生产见习,熟悉一线"等口号为名义, 去做了普工的工作,他们这种提桶跑路,不能叫转行, 只能叫放弃.

中级机械劝退师: 在机械行业工作了几年, 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 具有一定的工作成就, 亲身经历了许多行业之坑. 能够深刻分析行业的各种弊端, 揭露机械行业的种种罪行.他们或奋勇转行但可能性不大, 绝大多数人一直在机械行业继续工作下去,因为他们毕竟在行业内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和不错的收入.这群人中,早些年出身的尚且能够在工作的城市中安家立足,晚几年出身的多数只能租鸡青一.

高级机械劝退师: 能够深刻分析坑行业背后的生产关系, 社会根源, 人性根源, 将一个行业的分析到根源问题.

资深机械劝退师: 出身于机械专业, 之后通过深造,工作于其他先进领域的人员, 通过强烈的反差证明了机械不止是下限低, 而且上限更低.

大师级机械劝退师: 将机械劝退升华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人.普通的劝退, 只能刺激人的视觉;高级的劝退,可以直击人的大脑; 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劝退, 则可以唤醒人的灵魂.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