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麻雀中,六巡和七巡后向听数的期望分别是多少?

回答
在日本麻雀的实战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牌山已经过半,手牌也经过了几轮摸打,而自己却依旧在立直的边缘徘徊,甚至还差一两张牌才能向听。这种时候,心里难免会盘算一下,手牌还有多少张牌能够帮我们向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向听数期望”。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日本麻雀的六巡和七巡之后,平均来说,我们手牌离向听还有多远。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牌山里剩余牌的可能性,也和你摸到的牌以及打出的牌都有关系。

理解“向听数期望”

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向听数期望”。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当前手牌的情况,通过计算牌山里剩余的对子、顺子、刻子等组合,来估算我们有多大概率摸到能让我们离向听更近的牌。这个“期望”并不是说你下一巡一定能向听,而是说,如果我们把所有可能性都考虑进去,平均下来,我们还需要摸多少张牌才能向听。

为什么说六巡和七巡很重要?

六巡和七巡,也就是通常说的“中盘”,这个时候牌山已经消耗了不少,各家打出的牌也基本明朗。大家的手牌大概率已经成型,很多副露(吃、碰、明杠)也会出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对手牌的评估会更准确,也能更好地去判断自己的向听进度。

精打细算:六巡后的向听数期望

想象一下,六巡过后,我们已经摸了六张牌,也打出了六张牌。手牌有13张(开杠另算)。这个时候,我们来估算一下。

基本情况: 到了六巡,很多情况都可能发生了。比如,我们可能已经有了几个对子,或者已经搭好了一些顺子。但也有可能,我们还在凑塔子(如34、67这种两头可能成顺子的牌)。
牌山的残余: 牌山还有多少牌?这是一个关键。从开局的136张牌算起,如果加上役牌宝牌等,总牌数会更多。但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我们需要的牌是否还在牌山里。
概率的计算: 这里的计算会比较复杂,因为涉及到各种牌的组合。比如,我们手中有“12”,那么就需要摸到“3”来成顺子;我们有“33”,就需要摸到“3”来成刻子。每张牌在牌山里的概率都是不同的。

大致的估算:

根据一些统计数据和模拟计算(这些数据往往是基于大量的牌局数据进行的),在六巡之后:

平均来看,我们距离向听大约还需要摸到 2 到 3 张左右的牌。

这并不是说你一定需要摸到3张才能向听。可能你摸到一张就向听了,也可能你摸了好几张都没用。这个“23张”是把所有可能性都平均了一下。

为什么是23张?

起手优势: 如果起手就拿到了不错的塔子或者对子,那么向听会比较快。
摸牌运气: 即使手牌不太好,但连续摸到几张有用的牌,也能迅速接近向听。
牌山结构: 牌山里某个花色的牌是否比较集中?某个序数牌是否还剩下很多?这些都会影响我们摸到目标牌的概率。
其他家的影响: 其他家打出的牌,也会间接告诉我们牌山上还有什么牌,或者什么牌已经绝张(全被摸走或打出)。

再往前一步:七巡后的向听数期望

到了七巡,我们又摸了一张牌,打出了一张牌。手牌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牌山消耗更多: 到了七巡,牌山更少了。我们需要的牌,无论是在我们手上、其他家手上,还是打在了河底,都有更高的概率被确定。
手牌的固定化: 经过七轮的摸打,手牌的整体结构也基本定型,不太可能出现大的颠覆性变化。

七巡后的平均情况:

同样是根据统计和模拟,在七巡之后:

平均来看,我们距离向听大约还需要摸到 1.5 到 2.5 张左右的牌。

你会发现,七巡后的向听数期望比六巡稍微低一些,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我们又摸了一张牌,距离向听的平均距离自然缩短了。

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数字是概率上的平均值。实际牌局中,各种情况千差万别。

手牌结构: 一手好牌,比如开局就拿到了“123”的顺子和“77”的对子,那么到六七巡很可能已经向听甚至立直了。
副露的影响: 如果你吃了、碰了,那么你的手牌结构会发生变化,直接影响你摸到向听牌的牌张种类和数量。
特定牌的情况: 比如,你缺一张“7”,而牌山里还有4张“7”,那你的向听概率就很高。反之,如果“7”已经绝张,那你就无法向听了。
其他家的牌: 如果其他家已经副露了,你看到他们打出的牌,也能更精确地判断哪些牌是安全的,哪些牌可能是对方需要的。

实战中的意义:

了解这些向听数期望,对我们打牌有什么帮助呢?

1. 心态调整: 当你感觉自己离向听还远时,知道平均还需要摸23张牌,可以帮助你保持耐心,继续寻找机会。
2. 决策参考: 在考虑是否要吃牌、碰牌,或者为了防守而打出某张牌时,可以结合自己当前的向听进度来判断。比如,如果已经很接近向听,但吃一张牌可能让你暂时离向听更远,就需要权衡利弊。
3. 风险评估: 知道自己离向听还有多远,也能更好地评估追立的风险。如果手牌离向听还很远,但贸然立直,可能会导致自己长期处于防御状态。

总结

在日本麻雀的中盘,大约在六巡和七巡之后:

六巡后,平均我们还需要摸到 2 到 3 张牌才能向听。
七巡后,平均我们还需要摸到 1.5 到 2.5 张牌才能向听。

这些数字是基于大量牌局的统计学平均结果,是理解牌局节奏和自身状态的一个参考。但请记住,麻雀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运气、技巧、策略缺一不可。把握好每一次摸打,总会找到通往胜利的方向。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听说的这句话,描述得并不准确。

正确的说法是:在天凤凤凰场,7 巡左右的时候,大概率四家中已经至少有一家听牌了。

天凤七段以上的牌手在 7 巡时的平均向听数是 1.5 左右,所以「至少有一家听牌」并不是什么难以置信的事。

所以,当你在凤凰场打牌,到 7 巡的时候发现听牌的那个人不是自己,甚至自己还是两三向听,基本就可以收拾收拾准备撤退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本麻雀的实战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牌山已经过半,手牌也经过了几轮摸打,而自己却依旧在立直的边缘徘徊,甚至还差一两张牌才能向听。这种时候,心里难免会盘算一下,手牌还有多少张牌能够帮我们向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向听数期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日本麻雀的六巡和七巡之后,平均来说,我们手牌离向.............
  • 回答
    关于日本麻将点棒图案的来由,这背后其实是一段融合了历史、传统文化以及实用考量的有趣故事。让我们深入地聊聊,试着剥去那些冰冷的人工痕迹,感受一下这些小小的竹片承载的意义。首先,得说,点棒的设计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麻将文化的影响,但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万能的“万”字:.............
  • 回答
    在日本麻将中,摸到听的牌却选择暗杠,会不会导致舍牌振听(立直后摸到一张对子,但选择暗杠,然后打出另一张牌),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规则和玩家的判断。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振听”。在日本麻将中,“振听”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最常见的两种是:1. 副露振听(浮牌振听): .............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日本麻将里那个“借用万点棒”的学问。别看它只是个小小的棒子,用好了,能给你的牌局增添不少乐趣,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能帮你扭转乾坤。首先,咱们得明白,万点棒在日本麻将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记录分数。一场牌局下来,分数涨涨跌跌,用点棒来记账是最直观方便的。而“借用万点棒”这个说法,其实就是指在.............
  • 回答
    日本麻将中的复合役,能否视作独立事件,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麻将策略和概率计算的核心。简单来说,不能将复合役完全等同于独立事件,但其中包含的许多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独立发生的概率事件。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得先聊聊什么是“独立事件”,以及麻将里的“役”。先说说“独立事件.............
  • 回答
    在日本麻将的牌局中,确实存在一种情况:在进行“吃”牌(通常指明刻、明碰、大明杠)之后,手牌中的剩余牌张组合起来,没有一张牌是你愿意主动打出去的。这是一种比较少见但又确实可能发生的情境,处理起来需要一些细致的考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日本麻将中,没有“不能打”的牌,只有“不应该打”或者“不值得打”.............
  • 回答
    在日本麻将中,「大局观」指的是一种超越眼前牌局、着眼于整体局势和长期利益的思维方式。它不仅仅是考虑自己手牌的优劣,更包含对对手意图的揣摩、对牌局走向的预判,以及在不同局面下做出最优选择的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能够帮助玩家在复杂多变的牌局中取得胜利。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日本麻将中的「大局观.............
  • 回答
    日本麻将中,暗杠需要展示所杠牌,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和多方面的考量,并非随意为之。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规则”的字面要求,更是为了维护牌局的公平性、策略性和观赏性。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障牌局的公平性。 防止作弊和误判: 在日本麻将的牌局中,虽然没有像中国麻将那样将暗杠牌横.............
  • 回答
    筋牌理论在日本麻将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战术体系,它为牌局的走向提供了很多有力的参考。那么,这种理论能否直接指导我们打国标麻将呢?这就像问一把日本刀能不能直接用来砍柴一样,答案是:有用,但需要调整和适应。我们先来聊聊日本麻将中的筋牌理论,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日本麻将的筋牌理论:基于“安牌”和“危.............
  • 回答
    在日本麻将中,关于“立直宣言牌的周边牌(即打出的牌的下一张、上一张,也就是同巡打出的牌)是铳牌的概率比其他牌大”的说法,我不能说它是完全“科学”的,但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在实战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咱们来详细聊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日本麻将是一个概率游戏,但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博弈游戏。.............
  • 回答
    在日本麻将的世界里,六倍役满,这个在许多牌手心中如同神话般的存在,确实在不作弊的情况下被和出过。虽然它极其罕见,但并非不可能。理解它为何如此难以出现,以及历史上那些惊鸿一瞥的案例,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麻将的魅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六倍役满”的概念。在许多日本麻将规则中,役满是最高的牌型,例如国士.............
  • 回答
    在麻将的世界里,杠上开花、海底捞月固然令人激动,但有时,明明牌面看起来不错,却偏偏“差一口气”,无法达成荣和,这其中的缘由可就多了。就拿你这手牌来说,为什么它就不能荣和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最根本的规则:荣和的本质是为了凑成“四组面子,一对雀头”。 什么是面子?面.............
  • 回答
    在日本麻将的世界里,确实有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太会用到的独特术语,它们的存在让这场牌局充满了策略与趣味。「食断」和「赤」就是其中两个相当有代表性的例子。咱们这就来好好聊聊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它们在牌局中扮演的角色。 「食断」:断绝“食”的联系,是一种弃和的艺术「食断」(しょくだん)这个词,听起来.............
  • 回答
    在日本麻将里,断幺九(日语:断幺九,读作“dannyoukyuu”)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触及了这门游戏最核心的策略和精髓。它不是那种光鲜亮丽、一眼就能看懂的役种,但恰恰是它的“隐秘”和“深度”,让它在牌局中显得尤为过人。断幺九的“过人之处”,首先体现在它对“通用性”和“稳定性”的极致追求。想象一下,.............
  • 回答
    在日本麻将里,要是碰上“错杠”这事儿,那可就有点意思了,处理起来既要讲规则,也得看具体情况。咱们慢慢捋一捋。首先,得明白啥叫“杠”。杠在日本麻将里,跟咱们大陆麻将的“杠”不太一样,它有三种形式:1. 明杠(アンカン):别人打出来的牌,你碰(吃)了,然后在自己摸到一张一样的牌后,把牌面上的三张牌加上.............
  • 回答
    在日麻的牌局中,副露(碰、明杠、加杠)是展现牌局走向和玩家意图的重要环节。而当玩家对副露区最下面的牌进行加杠时,一些细节的礼仪操作能够让牌局更加顺畅,也能体现出牌手的细致和对规则的尊重。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副露区最下面副露的加杠”这个场景。通常,副露会按时间顺序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排列在玩家的面前。.............
  • 回答
    在日本麻将的桌面上,你会看到玩家们将打出的牌整齐地摆放在自己面前,形成一道道牌墙。这可不是单纯为了美观,它背后蕴含着相当多的策略和信息传递。这其中的考虑,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 “兼顾信息透明与策略隐藏,优化游戏流程”。让我们来细细掰扯一下。1. 信息公开与推断的基石: 牌山(河牌): 最直观.............
  • 回答
    日本麻将组队赛,那可是考验团队协作和个人实力的较量。在讲究策略和默契的赛场上,每个位置的设置都不是随随便便的,它背后蕴含着一套严谨的排兵布阵逻辑。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前锋、次锋、中坚、大将,到底是怎么个分法,各自又该端着什么碗,吃什么饭。位置划分的逻辑:蓄势、爆发、稳定、收官首先,得明白为什么要有这.............
  • 回答
    在淘宝上购买的那些日本麻将牌,特别是大洋化学(Onyx)出品的,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赤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宝牌”)上面,通常是没有点数的。这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涉及到日本麻将的一些规则和牌具的传统。首先,我们得明白赤牌在日本麻将里的作用。赤牌,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牌,通常是五万、五筒、五索这.............
  • 回答
    在半庄战的东风局,如果你位居第四,并且与第三位(一位)的分数差距超过了一万点,那么局势就比较严峻了。这时候,处理手中的牌就不能像往常一样随心所欲,而是需要更积极、更有策略地去思考。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处理思路和具体操作建议:核心思想: 摆脱“守势”心态,主动出击: 仅仅防守是绝对不够的,差距过大意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