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麻将中的筋牌理论是否可以指导打国标麻将?

回答
筋牌理论在日本麻将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战术体系,它为牌局的走向提供了很多有力的参考。那么,这种理论能否直接指导我们打国标麻将呢?这就像问一把日本刀能不能直接用来砍柴一样,答案是:有用,但需要调整和适应。

我们先来聊聊日本麻将中的筋牌理论,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日本麻将的筋牌理论:基于“安牌”和“危险牌”的推断

日本麻将的筋牌理论,本质上是一种舍牌安全度分析。它建立在日本麻将牌山(剩余牌)的信息和玩家的舍牌习惯上。核心思想是:

安全牌 (安牌): 指的是你手牌里完全没有,别人打出来也不会让你吃亏(比如对其他玩家的攻击造成麻烦,或者触发别人的连击)的牌。
危险牌: 指的是可能和别人的手牌“搭”得上,打出去会给别人碰、杠、吃、和的机会,甚至可能直接导致别人胡牌的牌。

筋牌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桌面上已经出现的牌(特别是其他玩家的副露和舍牌),来推断剩余牌山中哪些牌是“安全”的,哪些牌是“危险”的。

筋牌的几个主要类型:

1. 筋张 (jinjin): 这是最基础的一种。比如,你手里有一张“1万”,而桌面上已经出现了“4万”。那么,“4万”的筋就是“7万”。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一个人手中有“1万”,他不太可能再要“4万”,而“4万”的下家(顺子或刻子)就是“7万”。如果“4万”还在牌山,那么“7万”的出现率就相对高一些,打“1万”就相对安全。反之,如果“4万”已经出现,那么“7万”就可能更危险,因为它可能和“4万”组成的顺子(345,456,567)或者刻子(444,777)有关。
2. 両面筋 (ryomenjinjin): 这是更进一步的推断。比如,你手中有“1万”,桌面上没有“4万”,但有“3万”和“5万”。那么,“3万”的筋是“6万”,“5万”的筋是“8万”。如果有人手里有“3万4万5万”的顺子,他会优先打“3万”或“5万”。如果他已经打出了“3万”,那么他手里很可能没有“4万”,而“6万”作为“3万”的顺子,出现率就相对高。
3. 赤牌 (akapai): 日本麻将中通常有红色的“5万”、“5筒”、“5索”,它们有特殊的用处,可以算作任意一张牌。筋牌理论也会考虑赤牌的位置和出现情况。

为什么日本麻将的筋牌理论这么重要?

限制对手: 知道哪些牌是危险牌,就可以避免打出去,从而不给对手提供和牌或加分的机会。
保障自身安全: 在自己听牌或有大牌的时候,需要尽力避免自摸,而筋牌理论可以帮助你选择最安全的牌来打。
提高效率: 在考虑安全牌的同时,也能通过筋牌的原理,在某些情况下推断出对子、顺子的可能性,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牌。

那么,筋牌理论能指导国标麻将吗?

结论是:可以,但不能完全照搬,需要大幅度调整和补充。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国标麻将与日本麻将规则上的巨大差异:

1. 牌的组成和数量:
日本麻将: 136张牌,无花牌,无风牌(某些规则有),点数计算方式独特(亲家、子家、役种)。
国标麻将: 144张牌,有花牌(春、夏、秋、冬、梅、兰、竹、菊),有风牌(东、南、西、北),有中、发、白。点数计算更直观(番数)。

影响:
牌山的信息更复杂: 国标麻将多了八张花牌,加上风牌和三元牌,牌山的信息量更大,也更混乱。筋牌理论最初是基于相对简单的牌组推导的,直接套用会漏算很多变数。
花牌的特殊性: 花牌在国标麻将中通常计番,而且是“补花”机制,一旦打出去就永远不可能再出现。这意味着花牌的“筋”概念几乎不存在,反而需要高度关注花牌是否被补走。

2. 吃牌的规则:
日本麻将: 允许吃牌(只能吃对家的牌),但吃牌会暴露手牌信息,且通常会降低自己的手牌顺子度(因为吃牌的牌不能再用于构成顺子)。
国标麻将: 允许吃、碰、杠(来自任何一家),而且吃牌不像日本麻将那样有那么大的“负面”影响。

影响:
副露的频率和信息量: 国标麻将副露(吃、碰、杠)的频率更高,副露的信息暴露也更直接。这既是筋牌理论的“养料”,也是它的“干扰”。因为副露越多,牌山剩余牌的信息就越明朗,但同时,别人吃碰的牌可能是任意三张牌,这比日本麻将的顺子、刻子等需要更细致的分析。
“明牌”的价值: 国标麻将的副露直接公开了牌,这使得“盯牌”更加重要。筋牌理论在分析弃牌时,需要将副露牌也考虑进去,计算它们对剩余牌山的影响。

3. 役种和胡牌机制:
日本麻将: 役种众多,很多役种是基于特定牌型(如一盃口、平和、立直)的。
国标麻将: 役种相对固定,更强调“门前清”和“清一色”、“混一色”、“碰碰胡”等常见役种。

影响:
推断的侧重点不同: 日本麻将的筋牌理论,很大一部分是服务于“立直”后的胡牌,以及如何回避对手的立直。国标麻将虽然也有类似“门清”的概念,但由于允许吃碰,很多牌局的推进方式不同,筋牌的“安全度”判断,需要结合国标麻将常见的役种来分析。比如,如果知道对手在做“清一色”,那么和他同花色的牌就格外危险。

如何“借鉴”而非“照搬”筋牌理论到国标麻将?

要让筋牌理论在国标麻将中发挥作用,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死守其原有的框架,而是提取其核心思维,并进行灵活的变通和补充:

1. “舍牌安全度”思维的强化:
观察一切副露: 不仅要看别人打出的牌,更要密切关注别人的吃、碰、杠。这些牌直接告诉你,某些牌他们已经不需要了,或者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组合。
“盯牌”是基础: 谁打出了什么牌,什么时候打的,这张牌是什么颜色的,是否和你的手牌有联系,都要烂熟于心。

2. “筋”概念的灵活运用:
“两张不常见,第三张可疑”: 比如,你手中有“3万”,而桌面上出现了“5万”和“7万”,那么“9万”就存在成为“567”或“789”顺子的可能。这时候如果“5万”或“7万”已经副露,你需要更小心“9万”的安全性。
“断张”的危险性: 如果你手中有“3万”,但桌面上已经出现了“4万”和“6万”,那么“5万”很可能成为对手的“456”顺子。这种“被夹”的牌,如果被副露,其“筋”反而会指向危险。
三元牌和风牌的特殊“筋”: 比如,一对“中”,如果对手打出了“发”,那么“白”就可能出现在他的牌山中。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筋,但这种“关联性”同样重要。

3. 结合国标麻将的役种进行“逆向推导”:
“一色牌”的危险: 如果你知道有人在做“一色牌”(清一色、混一色),那么和他同花色的牌,尤其是那些可以构成顺子、刻子的牌,就是绝对的危险。它们的“筋”可能非常脆弱。
“碰碰胡”的特征: 如果有人连续碰出刻子,那么他们很可能在做“碰碰胡”。这时,和他们碰出的牌有联系的牌(比如顺子里的两张),就相对安全,而那些可以构成对子的牌(比如风牌、三元牌)就可能藏着危险。

4. “安全牌”的定义调整:
“绝张”的概念: 在国标麻将中,如果一张牌在桌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次(比如34次),那么它就成了“绝张”,打出去的安全性就非常高。这比日本麻将的筋牌理论更直接。
“边张”的危险性: 日本麻将的筋牌理论会考虑“边张”(如3万的筋是6万)。在国标麻将中,如果你看到“2万”和“4万”都没出现,那么“3万”就是最危险的边张,一旦有人听“234”或者“345”的顺子,这张牌就可能直接导致胡牌。

5. 不要过度依赖:
国标麻将的牌局变化太快,信息也不是完全透明。筋牌理论提供的是一种概率上的指导,而不是绝对的真理。
有时候,即使理论上是一张危险牌,但为了自身牌局的推进,也可能不得不冒险打出去。

总结来说:

日本麻将的筋牌理论,其核心的“舍牌安全度分析”思维,对于国标麻将玩家来说,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它教会我们如何从桌面上出现的牌(特别是副露和弃牌)来推断牌山剩余牌的分布,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舍牌决策。

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国标麻将独特的牌组成、吃碰杠规则以及役种体系,都要求我们将筋牌理论的“原理”进行本土化改造。我们需要将其理解为一种“动态的、多维度”的牌势分析工具,而不是一套僵化的公式。

举个例子:

想象一下,你手中有“3万”,桌面上有一张“5万”的副露。在日本麻将中,你会想到“4万”可能对家有,“6万”的安全度相对高。但在国标麻将中,你还需要考虑:

对家打出“5万”是因为碰?还是因为吃? 如果是碰,那么“4万”和“6万”对他来说可能就不是顺子的关键。
是否有人在做“一色牌”? 如果有,这张“3万”和他同色的顺子可能就是他想要的。
有没有花牌的干扰?

所以,筋牌理论能指导国标麻将,但它更像是一份“哲学”或“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份“操作手册”。你需要用它来训练自己的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并将其与国标麻将的具体规则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在牌桌上“化腐朽为神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首先,你要明白筋牌的本质。「筋牌理论」并不是日麻的理论,而是关于两面搭子的理论。所有麻将规则都有顺子,都有两面搭子,所以筋牌理论可以应用于所有麻将规则。关键问题是如何应用


众所周知,国标麻将重视番型起和限制高,两面搭子只有单面能和很常见,所以筋牌理论在国标中的应用并不像在日麻中一样广泛,但仍然有以下几种应用场景:

① 五门齐的筋牌较安全

由于五门齐对牌型的限制是在花色上,所以两面听牌通常两面都能和。如果某位对手主番是五门齐,打出他的筋牌,不会放铳他的两面听牌,所以对他较安全。

【例 1】某位对手打过 2、8 万,手牌为:

则 5 万对他相对安全。

② 三顺子主番外的筋牌较安全

如果对手主番是三顺子番种(三色三同顺、三色三步高、花龙、清龙、一色三步高),那么在无关第四组上有可能形成两面听牌。同理,打出他主番外的筋牌,既不会放铳他的主番,也不会放铳他无关第四组的两面听牌,所以对他较安全。

【例 2】某位对手打过 5 万,手牌为:

4、5、6 索和 6、7、8 万对他较危险,因为会形成三顺子主番。而 2 万既不可能放铳主番,也不可能放铳 34 万的无关第四组两面听牌,所以对他相对安全。但 8 万仍然是危险牌。

【例 3】某位对手打过 1、7 万,手牌为:

则 4 万既不可能放铳清龙、一色三步高,也不可能放铳 23、56 万的无关第四组两面听牌,所以对他相对安全。当然双筋 4 万还是有可能放铳花龙、三色三步高,但终归比无筋 4 索的安全度要高,而且几乎不会放铳 16 番以上的大牌。

主番内早期舍牌的筋牌较安全

对手早期打出的数牌(尤其是打出的第 1、2 张数牌),一般都是孤张数牌,不太可能是直接从顺子或两嵌形(例如 246)中拆的牌,所以即便在主番内,早期舍牌的筋牌也会较安全。(道理与日麻中早巡外侧牌安全相似。)

【例 4】某位对手舍牌的第一张数牌是 2 万,之后两副露,手牌为:

3、4、5 万可形成三色三同顺,看似都很危险,但仔细分析,5 万的安全度很高。因为如果他的手中真的是 34 万听 5 万,几乎不可能在早巡就从 234 万中打出 2 万。

④ 主番内晚期舍牌的筋牌较危险

相对地,对手晚期打出的数牌(尤其是最后副露后立即打出的数牌),很有可能是从顺子或两嵌形中拆的牌,所以危险度更高。(道理与日麻中立直宣言牌的筋牌不安全一样。)

【例 5】某位对手两副露,第二副露后打出 2 万,手牌为:

与刚才的情况相反,这时 5 万是对他最危险的牌。因为他在吃 345 索之前的手牌很可能是:

从这里吃 5 索打 2 万听 5 万是国标的常用手筋。


需要指出的是,国标麻将的防守主要是围绕主番展开的,筋牌理论只能作为辅助,而且上文中所说的「安全」与「危险」,只是相对于其他非筋牌而言。更重要的是,国标麻将规则本身不鼓励消极防守,「明知道很危险但还是要打」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筋牌理论在国标麻将中可以应用的场景相比日麻来说确实十分有限,但也并非毫无用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筋牌理论在日本麻将中,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战术体系,它为牌局的走向提供了很多有力的参考。那么,这种理论能否直接指导我们打国标麻将呢?这就像问一把日本刀能不能直接用来砍柴一样,答案是:有用,但需要调整和适应。我们先来聊聊日本麻将中的筋牌理论,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日本麻将的筋牌理论:基于“安牌”和“危.............
  • 回答
    关于日本麻将点棒图案的来由,这背后其实是一段融合了历史、传统文化以及实用考量的有趣故事。让我们深入地聊聊,试着剥去那些冰冷的人工痕迹,感受一下这些小小的竹片承载的意义。首先,得说,点棒的设计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麻将文化的影响,但又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万能的“万”字:.............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日本麻将里那个“借用万点棒”的学问。别看它只是个小小的棒子,用好了,能给你的牌局增添不少乐趣,甚至在关键时刻还能帮你扭转乾坤。首先,咱们得明白,万点棒在日本麻将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记录分数。一场牌局下来,分数涨涨跌跌,用点棒来记账是最直观方便的。而“借用万点棒”这个说法,其实就是指在.............
  • 回答
    日本麻将中的复合役,能否视作独立事件,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麻将策略和概率计算的核心。简单来说,不能将复合役完全等同于独立事件,但其中包含的许多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独立发生的概率事件。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得先聊聊什么是“独立事件”,以及麻将里的“役”。先说说“独立事件.............
  • 回答
    在淘宝上购买的那些日本麻将牌,特别是大洋化学(Onyx)出品的,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个细节:赤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宝牌”)上面,通常是没有点数的。这背后其实是有原因的,涉及到日本麻将的一些规则和牌具的传统。首先,我们得明白赤牌在日本麻将里的作用。赤牌,顾名思义,就是红色的牌,通常是五万、五筒、五索这.............
  • 回答
    在日本麻将中,摸到听的牌却选择暗杠,会不会导致舍牌振听(立直后摸到一张对子,但选择暗杠,然后打出另一张牌),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并且会涉及到一些具体的规则和玩家的判断。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振听”。在日本麻将中,“振听”可以分为几种情况,最常见的两种是:1. 副露振听(浮牌振听): .............
  • 回答
    在日本麻将中,关于“立直宣言牌的周边牌(即打出的牌的下一张、上一张,也就是同巡打出的牌)是铳牌的概率比其他牌大”的说法,我不能说它是完全“科学”的,但它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并且在实战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咱们来详细聊聊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日本麻将是一个概率游戏,但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博弈游戏。.............
  • 回答
    在日本麻将的牌局中,确实存在一种情况:在进行“吃”牌(通常指明刻、明碰、大明杠)之后,手牌中的剩余牌张组合起来,没有一张牌是你愿意主动打出去的。这是一种比较少见但又确实可能发生的情境,处理起来需要一些细致的考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日本麻将中,没有“不能打”的牌,只有“不应该打”或者“不值得打”.............
  • 回答
    日本麻将中,暗杠需要展示所杠牌,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和多方面的考量,并非随意为之。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规则”的字面要求,更是为了维护牌局的公平性、策略性和观赏性。首先,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障牌局的公平性。 防止作弊和误判: 在日本麻将的牌局中,虽然没有像中国麻将那样将暗杠牌横.............
  • 回答
    在日本麻将的桌面上,你会看到玩家们将打出的牌整齐地摆放在自己面前,形成一道道牌墙。这可不是单纯为了美观,它背后蕴含着相当多的策略和信息传递。这其中的考虑,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就是 “兼顾信息透明与策略隐藏,优化游戏流程”。让我们来细细掰扯一下。1. 信息公开与推断的基石: 牌山(河牌): 最直观.............
  • 回答
    在日本麻将的世界里,六倍役满,这个在许多牌手心中如同神话般的存在,确实在不作弊的情况下被和出过。虽然它极其罕见,但并非不可能。理解它为何如此难以出现,以及历史上那些惊鸿一瞥的案例,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体会麻将的魅力。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六倍役满”的概念。在许多日本麻将规则中,役满是最高的牌型,例如国士.............
  • 回答
    在日麻的牌局中,副露(碰、明杠、加杠)是展现牌局走向和玩家意图的重要环节。而当玩家对副露区最下面的牌进行加杠时,一些细节的礼仪操作能够让牌局更加顺畅,也能体现出牌手的细致和对规则的尊重。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副露区最下面副露的加杠”这个场景。通常,副露会按时间顺序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排列在玩家的面前。.............
  • 回答
    在半庄战的东风局,如果你位居第四,并且与第三位(一位)的分数差距超过了一万点,那么局势就比较严峻了。这时候,处理手中的牌就不能像往常一样随心所欲,而是需要更积极、更有策略地去思考。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处理思路和具体操作建议:核心思想: 摆脱“守势”心态,主动出击: 仅仅防守是绝对不够的,差距过大意味.............
  • 回答
    日本麻将牌中的「發」字,仔细观察,会发现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楷体、行书等常规字体都有所不同,显得格外古朴、有力,并且带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要说它是哪种特定字体的“复制粘贴”,那其实不完全准确。更准确地说,日本麻将牌中的「發」字,是在宋体的基础上,经过了美术化和风格化的处理,最终形成的牌面专用字体。我们先.............
  • 回答
    在日本麻雀的实战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牌山已经过半,手牌也经过了几轮摸打,而自己却依旧在立直的边缘徘徊,甚至还差一两张牌才能向听。这种时候,心里难免会盘算一下,手牌还有多少张牌能够帮我们向听?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向听数期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日本麻雀的六巡和七巡之后,平均来说,我们手牌离向.............
  • 回答
    作为一名麻将爱好者,我得说,三麻里的“自摸损”确实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设定,而且说它是“最反智”,可能有点夸张,但绝对是其中最具争议、最让人费解的设定之一。要深入聊这个,得先明白这玩意儿究竟是啥,为啥会存在,然后才能判断它到底“反智”到什么程度。什么是“自摸损”?在三麻(三人麻将)中,“自摸损”通常.............
  • 回答
    在日麻(立直麻将)的实战中,记手摸切(也称之为“摸牌记打”或“牌山记打”)是非常有必要且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并且越到高级的水平,其重要性越凸显。 它的存在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构成高水平玩家和普通玩家之间巨大鸿沟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记手摸切有必要,以及它在实战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性。 为.............
  • 回答
    在日麻的牌局中,“四风连打”这个词,老玩家们听到都会会心一笑,觉得这既是运气,也是对牌局一种特殊的解读。它不是某个具体的牌型,也不是某种计分方式,而是一种牌局中的罕见现象,更是对牌局走向的一种预警和解读。要理解四风连打的意义,我们得先从它的字面意思入手。“四风”,在麻将里指的是“东南西北”这四张风牌.............
  • 回答
    日麻中,自风役的出现概率并非真的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依次降低,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误解。事实上,任何一位玩家的自风役,其出现概率在理论上是完全相同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观察到的“概率”是基于实际对局情况的统计,而对局的进行方式和玩家的习惯,会间接导致一些玩家感觉某个自风役“更常见”或者“更少见”.............
  • 回答
    关于《雀魂》中的角色“三上千织”因为形象酷似芙蓉而被称为“爽哥”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背后其实挺有意思的。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雀魂》作为一款非常流行的网络麻将游戏,它在角色设计上一直是很花心思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背景故事,以及最重要的——非常鲜明的二次元画风。玩家对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