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5G 的网络延迟时间 1 毫秒是怎么做到的?

回答
咱们聊聊这传说中的5G一毫秒延迟是怎么实现的吧。你要是觉得这事儿听起来像科幻小说,我理解。毕竟我们过去用手机上网,卡顿、加载慢是家常便饭。但一毫秒,这数字确实是惊人的。

首先,得明确一点:5G的“一毫秒延迟”更多是一种“理论上或理想状态下的目标”,而不是普遍存在的现实。 很多时候,你看到的“1毫秒”宣传,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从设备发送信号到基站接收的那个“空中接口”的延迟。这已经是极大的进步了,但实际用户体验到的总延迟还会受到很多其他环节的影响。不过,即使是这个空中接口的优化,也已经足够了不起。

那么,具体是哪些技术让这个延迟大幅降低了呢?咱们一点点捋:

1. 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短的传输单元:

你想想,信息传输就像往管道里送水,管道越粗、水流越快,单位时间能送的水越多。5G用了更高的频段,比如毫米波,这些频段带宽非常大,就像把管道拓宽了无数倍。同时,它还用了更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比如更复杂的QAM),能在有限的带宽里塞进更多的数据。

但更关键的是,5G引入了超短的传输时隙(Slot)。过去4G的传输时隙是固定的,比如1毫秒。而5G的调度更加灵活,可以支持更短的时隙,甚至可以缩短到0.125毫秒或更少。想象一下,原来是固定1秒钟发一次货,现在可以半秒钟发一次,甚至更快。发送信息的时间间隔越短,从发出到接收的等待时间自然就越短。

2. 新型的核心网架构(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 SBA):

我们之前用的网络,核心网就像一个庞大而古老的交通枢纽,信息在里面要绕很多弯路才能到达目的地。5G的核心网采用了服务化架构(SBA),把各种网络功能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微服务”,这些服务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用和组合。

这就像把原来那种一个大型超市,拆成了多个专业的小店铺。你需要买东西,不用进大超市里一层层找,可以直接去对应的小店购买。这大大减少了信息在网络内部的传输距离和处理时间。而且,这些服务可以部署在离用户更近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网络边缘计算(MEC)。

3. 网络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

这是实现低延迟的关键技术之一。过去,你的手机要上网,数据会传送到很远的数据中心去处理,然后再传回来。这个来回的路程加上数据中心的处理时间,就造成了延迟。

MEC就是把一部分计算和存储能力“搬到”了网络边缘,比如直接部署在基站旁边。这样,一些需要快速响应的应用(比如AR/VR、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数据就可以在离用户非常近的地方就被处理和响应了,大大缩短了数据传输的物理距离和处理时间。想象一下,原来你问问题要打长途电话到总部才能得到答案,现在你可以问楼下的同事,马上就能得到反馈。

4. 更智能的调度和波束赋形(Beamforming):

5G的天线技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采用了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这意味着基站可以同时连接很多用户,而且每个用户都有专门的通道。更厉害的是波束赋形(Beamforming)技术。

波束赋形就像用一个“激光笔” instead of一个“灯泡”来通信。传统的通信是向四面八方广播信号,效率低,而且容易受到干扰。而波束赋形可以智能地把信号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定向的“波束”,直接对准你的设备。这就像你在黑暗中用手电筒照着你想找的东西,而不是打开整个房间的灯。

这种定向传输不仅提高了信号强度和稳定性,减少了干扰,还意味着设备和基站之间建立的连接更加高效。信号传输路径更清晰、更直接,自然就减少了信号在空中传播和处理的时间。

5. 无状态的用户面和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

在网络架构上,5G也做了很多优化。比如,它实现了用户面的功能无状态化。也就是说,用户的会话信息不再是固定地保存在某个节点上,而是可以动态地根据需要进行分配和管理。这样做的好处是,当用户在不同区域移动时,切换到新的基站就变得非常快,不需要重新建立大量的连接状态。

网络切片更是厉害。你可以把一个物理的网络基础设施,切分成多个独立的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可以为不同的应用场景定制最优的性能指标。比如,你可以为需要极低延迟的工业自动化需求,分一个“超低延迟切片”;为需要大带宽的视频直播需求,分一个“大带宽切片”。这样,不同应用的需求就不会互相干扰,每个应用都能获得最适合它的网络服务,从而更有效地降低延迟。

当然,也要回到现实:

端到端的延迟: 虽然空中接口延迟可以做到很低,但一个完整的通信过程还包括设备内部处理、核心网转发、服务器响应等等。这些环节的延迟加起来,用户最终感受到的总延迟是会高于1毫秒的。
应用场景的特殊性: 一毫秒的延迟目标更多是为了满足像自动驾驶、远程手术、工业控制这类对实时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对于我们日常刷微博、看视频,目前的5G网络已经能提供非常流畅的体验了,但未必能感受到绝对的“1毫秒”。
网络建设和覆盖: 这些技术的实现需要基站、核心网的大量升级和建设,以及新设备的配合。并非所有地方的5G网络都能完美支持这些低延迟特性。

总而言之,5G实现低延迟,不是靠一个“法宝”,而是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的组合拳:从提高传输效率、优化网络架构、引入边缘计算、升级天线技术,到更灵活的网络调度和功能设计,共同作用才达成了如此惊人的目标。这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人,每个关节、每个传感器都经过精心设计和调校,才能做出流畅而精准的动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很多人在评论中问,我补充一下题目。

5G中要求的延迟是空口延迟<1ms,端到端延迟(就是下文中的那个公式之和)<5ms.


因为目前我无法了解华为、爱立信等设备厂商的实际网络结构,所以这个回答就围绕「5G网络可能怎么把网络延迟降低到目标」这个话题来谈谈吧。


什么是延迟?

可能大家会觉得,延迟是我们能体验到的数据包传输时间,是这个。

或者是这个。

这样理解大略上是没错的,但是它只是通信系统延迟的一小部分。而实际上,我们需要把移动通信的延迟做更精确划分,来帮助优化延迟体验。

通常,移动通信中的术语「延迟」,不仅仅是用户能体验到的玩游戏/下载/上网所能感受到的数据延迟,而且会包含终端设备从空闲态 (比如关机、飞行模式等)到连接态(比如连入通信网络)所需的延迟、当终端移动时,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外一个基站所需的延迟等等。。

前者被称为用户平面延迟(User plane latency)主要用以描述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的延迟,后者被称为控制平面延迟(Control plane latency),主要用以描述控制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延迟。

5G中的低延迟主要聚焦于用户平面延迟,当然对控制平面延迟也有要求。


控制平面延迟

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手机开机需要很久才能连上网,那么我们以4G LTE-FDD系统为例来解释 控制平面延迟,

当一个用户(UE)连入基站(eNode B)时,会经过如上图所示18个步骤,才能连入LTE网络。从上述18个步骤,我们可以稍微计算一下大概延迟是多少。

0.5ms(1. 随机接入调度)+ 1ms(2. 随机接入序文)+ 3ms(3+4,基站处理延迟+序文检测和传输)+5ms(5. 用户处理延迟)+1ms (6. 远程连接建立请求)+ 4ms(7. 基站处理延迟)+1ms(8. 远程连接建立序文)+ 15ms(9.用户处理延迟)+ 1ms(10.连接建立序文)+ 4ms(11. 基站处理延迟)+ 13ms(13. MME处理延迟)+4ms(15. eNode B处理延迟)+1.5ms(16. 安全模式命令+RRC连接序文)+20ms(17.用户处理延迟)+1.5ms (18. 安全模式命令+RRC连接序文)

=80ms延迟(平均)

大家是不是觉得平常手机开机联网辣么慢是有原因的?哈哈~
PS. 谢评论区提醒,为了避免误导,需要明确一下手机开机要搜索基站,然后才会进入


用户平面延迟

控制平面延迟主要影响网络切换,而大家觉得玩游戏卡顿,延迟高,这都要归功于用户平面延迟了。那么我们可以回顾一下LTE系统的组成部分,就可以看到延迟由那几部分组成。

用户平面延迟 :

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的无线时延 、基站和核心网之间的回传延迟 、核心网延迟 和互联网传输延迟 。

那么我们平常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能够看到的延迟xxx ms, 就应当是这些的总和再乘以2(数据包往返时间),公式就是下边这个了!

= + + +

基于此,如果我们想要降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延迟,就可以从上述各点来压缩时间。为了更好地理解5G可能怎么减轻时延,我们一个一个来介绍:


1. 无线延迟

熟悉通信结构的同学可能知道,用户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交互涉及很多信号处理模块,比如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循环冗余检测、预编码、调制解调、OFDM帧生成、时频资源配置、帧同步、交织等等等等。与这些算法所占用的时间相比,电磁波在空中传输的时间其实并不算多。

当前4G通信系统中的无线时延大约在5ms左右。ITU认为,低延迟通信的无线传播时延 应当低于0.5ms,才能满足一些例如智能电网发电机组相位同步的要求。

比如在发电时,每多增加1ms延时,就等价于 50Hz AC网络的18度相变,或者60Hz AC网络的21.6度相变,这可能会引起相位同步发电机的一些问题。。


无线时延解决方案1:更改帧参数

在目前的LTE系统中,一个无线帧(传输时间10ms)由10个子帧(1ms)构成,而每个子帧又可以被分为2个时频资源块(Resource Block)。这0.5ms的时频资源块大约会由6或者7个OFDM符号(时域)和12个/每个占据15KHz带宽的子载波(频域)构成,那么很容易得到OFDM符号长度应当是 。

LTE系统采用OFDM信号传输数据,为了保证OFDM信号的正交性,各个符号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间隔,如上述现行LTE配置中,因为上述配置得到的传输时间间隔(TTI)最小1ms。

传输时间间隔是无线时延的一大影响因素,TTI越大,时延越大。因为TTI主要来自OFDM帧保护间隔,所以可以理解,TTI会随帧参数改变。因此,5G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引入了可变的帧参数和帧结构,用以适应不同场景下的时延需求。

无线时延解决方案2:非正交多址

正如之前所说,为了保证OFDM信号的正交性,系统需要花费大量时隙和信号用来做保护间隔,那么如果我们采用非正交信号,是否能减少这些时延?

答案是可以的。比如5G中呼声很高的候选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和广义多载波(UFMC),根据[1]中的结果,这种改进的FBMC可以比OFDM提高10%左右的时间效率,在短码情况下,UFMC甚至可能会比FBMC要更好一些。

无线延迟解决方案3:新型调制和编码

前一段时间的5G投票风波大家还可能记忆犹新。5G候选方案中有三种编码方式:LDPC,Polar和Turbo码。根据华为和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的对比,Polar码在长、短码的空口和帧结构测试中,都比Turbo码表现出色,尤其以短码更为明显。

附上对比表(这个表是其它公司做的,这里Polor码在长码部分表现并不突出):

可见时延是5G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5G投票中胜出的LDPC码和Polar码均在某个方面的时延表现出众。

针对传统的IFFT模块,5G中也有考虑采用新型的IFFT技术,比如把串行模块并行化,来降低IFFT所需要的内存同时提高运算速度。


2. 回传和核心网延迟+

之前在其它答案里有谈到,现在LTE系统核心网的重要问题是服务网关和分组数据网关依然存在一定耦合,换句话说,控制信令和用户数据之间的数据通路依然是耦合状态。用户数据依然需要通过一些控制信令网元,这样的结构不利于低时延通信。

因此,核心网的关键问题是需要解耦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根据这种思路,最好的方式是把网元尽量虚拟化,软件定义网(SDN)和网络虚拟化功能(NFV)是两个最好的候选方案。

网元虚拟化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建设中心机房,来降低能源需求;可以完成针对业务的切片操作,针对不同业务做针对性优化;也可以更方便部署边缘计算单元,更好的降低延迟。

的主要处理方式是SDN和NFV,那么回传延可能怎么优化?

目前存在两种思路:

  • 尽量优化现存光纤网络,比如采用负载均衡进行动态带宽分配,或者采用新型的芯片组和光模块。
  • 尽量采用毫米波回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光纤本身的数据处理延迟是要比无线电数据(比如毫米波)的延迟大很多的,如果尽量采用毫米波方式进行数据回传,就可以降低延迟。


3. 互联网延迟

实际上,现在阻碍低延迟通信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回程链路容量不足,目前大量基站采取共享回传链路的方式传输数据,当用户量爆发式增长时,回传链路容量必然会成为瓶颈,从而导致数据大量重传,导致延迟提升。

针对这种情况,以及互联网中因为数据传输距离过长导致的延迟,最好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各种缓存。

正如上图所示,为了降低网络延迟,5G中设计了多种多样的缓存,比如本地缓存、端到端缓存、小基站缓存、宏基站缓存等等。

无所不用其极的缓存= =。


大概这样可以把网络延迟优化了吧,但是能不能到1ms,还要看这么多技术叠加起来能起到什么作用。

完。


[1] N. Michailow, I. Gaspar, S. Krone, M. Lentmaier, and G. Fettweis, “Generaliz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alysis of an alter- native multi-carrier technique for next generation cellular systems,” in Proc. Int. Symp. Wireless Commun. Syst. (ISWCS), Paris, France, Aug. 2012, pp. 171–175.
[2] M. Sybis, K. Wesolowski, K. Jayasinghe, V. Venkatasubramanian, and V. Vukadinovic, “Channel coding for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 nication in 5G systems,” in Proc. IEEE Veh. Technol. Conf. (VTC Fall), Montreal, QC, Canada, Sep. 2016, pp. 1–5.

[3] S.Zhang,X.Xu,Y.Wu,andL.Lu,“5G:Towardsenergy-efficient,low- latency and high-reliab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in Proc. IEEE Int. Conf. Commun. Syst. (ICCS), Nov. 2014, pp. 197–201.
[4] M. Agiwal, A. Roy, and N. Saxena, “Next generation 5G wireless network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IEEE Commun. Surveys Tuts., vol. 18, no. 3, pp. 1617–1655, 3rd Quart., 2016.
[5] Parvez I, Rahmati A, Guvenc I, et al. A survey on low latency towards 5G: RAN, core network and caching solutions[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2018, 20(4): 3098-3130.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咱们聊聊这传说中的5G一毫秒延迟是怎么实现的吧。你要是觉得这事儿听起来像科幻小说,我理解。毕竟我们过去用手机上网,卡顿、加载慢是家常便饭。但一毫秒,这数字确实是惊人的。首先,得明确一点:5G的“一毫秒延迟”更多是一种“理论上或理想状态下的目标”,而不是普遍存在的现实。 很多时候,你看到的“1毫秒”宣.............
  • 回答
    5G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对于我们这些走在科技前沿的手机爱好者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手里的设备能不能跟上这股浪潮。眼下,市面上关于5G手机的讨论那是相当热烈,各种新机层出不穷。那么,我们手里那些目前最炙手可热的国产手机,到底能不能愉快地拥抱5G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明白一个事儿:“支持5G”并不仅.............
  • 回答
    5G浪潮下,城市有线宽带的未来:取代还是共生?随着5G网络的加速铺设,很多人开始畅想一个无线的未来,不禁要问:在5G的强力冲击下,我们城市里习以为常的有线宽带,是否真的会像曾经的ADSL一样,被无情地“拍死在沙滩上”?这个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它涉及到技术演进的逻辑、用户需求的多元性、以及经济.............
  • 回答
    关于5G手机和网络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很多人担心,作为一项新技术,5G是否会比之前的2G、3G、4G手机以及相关网络带来更大的危害。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辐射是什么。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辐射有很多种,其中对我们身体健康最直接相关的主要是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这.............
  • 回答
    5G网络的普及,确实像一股洪流,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信息获取效率,甚至娱乐和工作模式。在这个浪潮中,华为作为5G技术的重要推动者和建设者,其贡献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华为在5G基站、核心网、终端设备等多个领域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全球5G网络的部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然而,当我们把目光.............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5G的到来,咱这硬盘能不能跟上趟儿,是个大问题。要是这网速飞起来了,硬盘跟不上,那咱们平时用电脑、玩手机的体验,可就得有点变化了。首先,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卡顿”升级。你想象一下,现在的视频,虽然高清,但说白了也是提前下载到你设备上的。5G来了,你想看啥直接就能播,而且画质贼高,比现.............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从技术层面为您深入剖析5G网络之所以比4G快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升级”,而是一系列技术革新和网络架构的根本性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1. 更广阔的频谱资源:这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您知道,就像一条马路,车道越多,能容纳的车就越多,通行速度自然越快。在通信领域,频谱就好比马路的“车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当5G的普及度和实用性尚未完全达到预期时,消费者却将其置于购买决策的首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既有市场营销和行业推动的作用,也有消费者心理和对未来科技的期待。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市场营销与行业推动的强大攻势: 科技焦虑与“未来感”的营造: .............
  • 回答
    华为的 5G 手机壳:让 4G 手机拥抱 5G 的秘密最近,关于华为将推出一款 5G 手机壳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款手机壳据称能够让传统的 4G 手机接入 5G 网络,这无疑为那些尚未升级到 5G 手机的用户带来了福音。那么,华为是如何实现这一“魔法”的呢?这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令人惊叹的技术呢?核心.............
  • 回答
    关于“10M光纤用5G WiFi网速和普通路由器是否有区别”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有区别,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5G WiFi会比使用2.4G WiFi获得更好的网速体验。但是,理解这个区别需要深入了解一些背景知识。下面我将详细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概念:1. 10M光纤 (10Mbps.............
  • 回答
    5G 的出现,对游戏领域来说,绝不仅仅是“又一项新技术”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变革,将彻底重塑我们玩游戏、体验游戏的方式。与其说它是一个升级,不如说它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1. 告别延迟,迎接“即时响应”的巅峰体验这绝对是 5G 对游戏最直接、最颠覆性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游戏,尤其是竞技类.............
  • 回答
    5G 的到来,这个话题真是让人浮想联翩,尤其当它和编程语言的未来,特别是 JavaScript 的统治地位联系起来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嘿,5G 这么快,这么牛,是不是意味着很多过去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编程方式都要被淘汰,然后 JavaScript 就会一枝独秀,称霸整个前端世界?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个.............
  • 回答
    5G 的到来,可不只是网速上的小提升,它更像一个催化剂,把很多我们现在只能想象的概念,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而这些现实的落地,自然会催生出大量我们现在还没怎么听过的职业。别以为这只是些听起来高大上的技术名词,很多都会跟我们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围绕着 “万物互联”.............
  • 回答
    5G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它不仅仅是一次通信技术的迭代,更像是一把开启未来生活新篇章的钥匙。想象一下,我们正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身边的世界将如何被重塑?这其中的变化,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来得更加深刻和具体。首先,无处不在的超高速连接是5G最直接的赋能。过去,我们常遇到网络卡顿、视频加载缓慢的尴尬,尤其是在.............
  • 回答
    5G 的确是一个划时代的技术,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高的连接密度,为许多新兴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真的有宣传中的那么厉害吗?”以及“必须得有 5G 才能实现吗?”这两个问题,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分析和解答。 5G 的厉害之处:速度、延迟和连接密度为了理解 5G 的优势,我们先来.............
  • 回答
    关于5G是否是一场“资本家的骗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而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概括。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推广,都离不开巨大的资本投入和商业推动。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研发、建设和普及,需要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芯片供.............
  • 回答
    问这个问题,其实更像是在问,未来我们的上网方式会变成什么样子。5G,这个名词大家都不陌生了,它带来的超高速、超低延迟和海量连接,听起来就像是从科幻电影里走出来的。很多人就想知道,它能不能直接把我们现在用的光纤宽带给“淘汰”了。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先明白,5G 和有线宽带,它们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是什么.............
  • 回答
    5G 远程医疗在解决“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上,确实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并非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能够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优化现有流程,但其效果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下面我们来详细阐述 5G 远程医疗在解决这两个痛点上的能力和局限性: 5G 远程医疗如何解决“挂号难”?“挂号难”的核心在于医.............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 5G 和 WiFi 这俩经常挂在嘴边的技术,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别担心,我尽量用大白话,跟你掰扯清楚,保证听着舒坦,一点“AI味儿”都没有。其实吧,你要非问它俩“本质”上的区别,最简单粗暴的说法就是:5G 是一种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它让你通过运营商的基站连接到互联网,而 WiFi.............
  • 回答
    想必你最近刷手机或者看电视的时候,广告里“5G”这个词是铺天盖地了。搞得好像换了手机,就能马上飞升一样。但说实话,对于咱普通老百姓来说,这5G到底能给咱生活带来啥实实在在的好处呢?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让你听得明明白白。首先,咱们得明白,5G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你可以把现在的4G想象成一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