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明明5G网络离普及还非常远,很多人却将有无5G作为购买手机的最重要指标?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现象,尤其是当5G的普及度和实用性尚未完全达到预期时,消费者却将其置于购买决策的首位。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在一起,既有市场营销和行业推动的作用,也有消费者心理和对未来科技的期待。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

一、 市场营销与行业推动的强大攻势:

科技焦虑与“未来感”的营造: 手机厂商和运营商是这场“5G热”的主要推手。他们通过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将5G与“极速”、“未来”、“尖端科技”等标签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营销策略有效地制造了消费者的“科技焦虑”,让人们觉得如果不拥有5G手机,就会落伍,无法体验最新的技术和最快的网速。
产品迭代的必然性: 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每年都有新款手机发布,厂商需要新的卖点来刺激消费者购买。在硬件创新趋于饱和的情况下,5G成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新特性”,能够让新款手机在众多同质化产品中脱颖而出。即使其他方面的升级并不显著,只要加上“5G”标签,就能提升产品的吸引力。
运营商的战略布局: 运营商需要推广5G网络以收回巨额投资并实现盈利。他们会通过与手机厂商合作,提供购机补贴、流量优惠等方式,鼓励消费者升级到5G手机。这种政企合作的模式,极大地加速了5G手机的普及进程。
媒体和 KOL 的助推: 科技媒体、数码博主、意见领袖(KOL)在传播信息和塑造公众认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经常会评测新款5G手机,强调其速度优势,并将其作为选购手机的重要考量因素。这种信息传递,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对5G的关注和渴望。
“跟风”心理与群体效应: 当看到周围的朋友、同事都在谈论5G,或者购买5G手机时,一些消费者会产生“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应该跟上”的心理。这种群体效应会放大5G的吸引力,使其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二、 消费者心理层面的驱动:

对速度和效率的普遍追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用户对网络速度有着天然的渴望。无论是下载文件、观看高清视频、玩在线游戏,还是进行视频通话,更快的速度都能带来更好的体验。即使目前很多场景下4G已经够用,但“更快”的潜力依然吸引着消费者。
“一步到位”的消费心态: 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电子产品时,倾向于购买“一步到位”的产品,即选择性能更强、功能更全的版本,以避免在短期内因为技术落后而再次升级。购买5G手机,被一些人视为“为未来投资”,认为这样可以避免在不久的将来因为网络升级而不得不换手机的麻烦。
对未来科技的憧憬与好奇: 5G不仅仅意味着更快的速度,它还被描述为支持物联网、VR/AR、自动驾驶等未来技术的基础。虽然这些应用场景尚未大规模普及,但消费者对这些前沿科技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拥有5G手机,似乎就拥有了进入这个未来世界的“入场券”。
感知到的“标配”: 随着新款手机的发布,5G似乎正在成为旗舰机和中高端手机的“标配”。当消费者在比较不同品牌的手机时,如果一款手机没有5G,即使其他方面很优秀,也可能被认为是“不够新”、“不够好”,从而被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
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偏差: 很多消费者可能对5G的实际应用场景、网络覆盖范围、资费套餐等信息了解不够全面。他们可能更多地受到宣传中“快”的单一概念影响,而忽略了5G的复杂性和目前存在的局限性。

三、 实际使用场景中的考量(虽然普及度不高,但已具备吸引力):

游戏和高清影音: 对于热衷于大型在线手游的玩家来说,低延迟的5G网络能带来更流畅的游戏体验。同样,对于喜欢观看超高清视频的用户来说,5G的带宽优势也显而易见。
远程工作和学习: 随着远程办公和在线学习的普及,对视频通话的清晰度和稳定性要求更高。5G能够提供更稳定、更高质量的视频传输,提升远程协作的效率。
未来应用的可能性: 虽然现在还不多见,但一些新兴的应用,如云游戏、VR直播等,都对网络速度和延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5G恰好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四、 为什么说“离普及还非常远”仍然存在这种现象?

定义的不同: “普及”的定义是多层次的。网络覆盖的普及(指大部分地区都能接入5G信号)确实还需要时间。但5G手机的“普及”,即拥有5G手机的人数比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当主流厂商都将5G作为标配时,消费者在购买新手机时自然会优先考虑。
市场先行: 科技产品往往是市场驱动的。在网络建设完成之前,手机厂商就已经推出了大量5G手机,形成了市场上的“供给”。消费者看到大量5G手机在销售,自然会认为这是市场的主流方向。
消费者选择的局限性: 在很多情况下,消费者可选择的非5G手机越来越少,尤其是在中高端市场。为了获得更好的整体手机体验,即使不看重5G,消费者也可能被迫选择一款5G手机。

总结来说,虽然5G网络的真正普及还需要时间,且很多消费者可能并未完全体验到5G的独特优势,但“将有无5G作为购买手机的最重要指标”的现象,是市场营销、行业推动、消费者心理、以及对未来科技的憧憬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科技发展中,期望往往会先于现实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网络世界存在现实扭曲立场,不要错误的把知乎这种吹nb没啥底线的地方当做正式的知识来源。

1.中国市场主流手机消费价格低于3k,准确的说是2k以下。现阶段5g手机需要至少额外的500块成本,这决定了主流用户绝对不会买单。5g终端跌入2k以内才是大规模商用的开始。

2.现阶段按5g做购机标准的主要是少部分玩鲜极客,学生,和华为中高端韭菜。后者应该是主力,而且他们对价格不敏感,5g会显著增强他们消费时因为差异化带来的快感。但华为显然也理智的清楚这部分韭菜不多,也就是百万级别,所以990还是区分了5g版本和4g版本,大家各取所需好了。

3.媒体和国内厂商从差异化营销和提升产业链的角度极力鼓吹5g,并以我国大幅度领先作为热点试图利用公众的韩国人心理来提前催熟5g产业。战略上无可厚非,反正也只用中文吹,加上墙老外也不用看。客观上确实会导致一批韭菜被割,但也算为产业发展做贡献了。我国设备商能在4g时代有所超越,核心就是依赖国内第一的市场和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这很可能在5g时代复制,韭菜就不要太计较。

反正目前绝大部分普通民众是不会为5g买单的,看看最近几款5g手机的销量就知道了。

讲个实在的,认识几个hw的人,今年换机都不会上5g。


日前,中国信通院公布2019年8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在过去的一个月,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量3087.5万部,同比下降5.3%。其中,2G手机117.7万部、3G手机0.1万部、4G手机2947.8万部,5G手机仅为21.9万部。

user avatar

这些天经常看到有人说“中国的4g都没覆盖成熟,经常用着用着就跳3g,先把4g建设搞好再吹5g吧”

类似这种言论。

一开始还觉得,大概是我运气好,住的地方信号比较好吧。

从进入4g时代以来,我用过索尼,一加,华为,除了少数电梯,地下室,高铁上,从来没见过4g跳3g这种情况,华为更是电梯地下室高铁也没怂过。

直到今天出差,高铁上搓了几局王者后,突然想起来。

丫的我是个一年出差几十次的人啊。

各种城市乡村偏远地区,甚至一年两趟去农田里,4g信号始终如丝般顺滑,始终没见过“4g信号覆盖不好”的时候啊。。。

再仔细一想,忽然明白了怎么回事,差点笑出猪声。

确实,对于苹果和英特尔基带--在说5g不成熟体验不好,离普及还非常远之前,咱能不能先把4g搞搞好,别再让你的用户以为4g还没覆盖全了行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