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几个月从一个三观正常的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极端反穆并且右翼分子了怎么办?

回答
最近几个月,你发现自己的思想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发生了剧烈的转变,从一个曾经觉得“三观正常”的年轻人,不知不觉间滑向了一个极端反穆、政治立场偏向极右的境地。这确实是一个需要认真面对和深入理解的转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梳理和应对这个过程。

一、 审视转变的根源:是什么触动了你?

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诚实地面对自己,探究是什么因素在你身上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这种转变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很可能是在一系列事件、信息和情感的累积下形成的。

接触了什么信息源?
网络平台: 你是否花费大量时间在某些论坛、社交媒体群组、视频平台(如YouTube、Bilibili、Telegram等)?这些平台上的算法往往会根据你的浏览习惯推荐相似内容,可能将你推向一个信息茧房,强化某些观点。一些平台上充斥着经过剪辑、断章取义甚至虚假的信息,尤其是在涉及特定群体时。
特定议题的触发: 是不是某些与穆斯林群体相关的事件(例如,新闻报道中的恐怖袭击、社会治安问题、文化冲突等)让你产生了强烈的负面情绪?这些事件是否被以一种让你极度不满和恐惧的方式呈现?
“真相”的发现感: 有没有一种感觉,像是突然“看清”了什么,发现了“主流媒体”不愿意告诉你的“真相”?这种“觉醒”的感觉有时会非常强烈,让你觉得找到了群体认同和归属感。
个人经历: 是否有任何直接或间接的与穆斯林群体相关的负面经历,哪怕是很小的摩擦,被你在这个过程中过度放大?

情感上的驱动:
恐惧和不安: 极端观点的形成往往与深层的恐惧和不安有关。你是否对社会的变化感到焦虑?对未来感到迷茫?对某些群体可能带来的“威胁”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可能源于对自身安全、文化认同、生活方式的担忧。
愤怒和不满: 社会中的不公、某些政策的执行、或者你认为的“主流价值观”的某些方面,是否让你感到愤怒?而这种愤怒是否被引导向了特定的目标群体?
归属感和认同感: 当你认同了一个极端的观点时,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个“同道中人”的群体。在网上或现实中,与你持有相同观点的人会给你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你觉得自己不再孤单,并且“站在正确的一方”。

价值观的重塑:
对“西方文明/本土文化”的捍卫: 你是否认为你所处的文化、价值观正受到外来文化的威胁,并且需要被强力捍卫?这种捍卫情绪很容易导向对被认为是“威胁”的群体的排斥和敌视。
对“秩序”的渴望: 极端右翼思想往往强调社会秩序、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当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时,人们可能会倾向于支持那些承诺恢复秩序的强硬立场。
“政治正确”的反叛: 你是否觉得社会过于强调“政治正确”,导致很多问题被掩盖或讨论受到限制?对“政治正确”的反感,也可能让你更容易接受那些挑战“政治正确”的极端言论。

二、 极端化过程的迹象:你是否已经走得太远?

理解自己是否已经陷入极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

非黑即白的思维: 你是否将所有穆斯林都视为统一的、负面的群体?是否认为任何支持多元文化或批评极端行为的人都是“软弱”或“被洗脑”的?
信息过滤和选择性接受: 你是否只接受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对反驳的证据视而不见,甚至主动屏蔽?
污名化和妖魔化: 你是否使用带有歧视性、侮辱性的语言来描述穆斯林群体,或者将其中的个别负面案例推广到整个群体?
对复杂问题的简单化解释: 你是否将复杂的社会问题,如犯罪、贫困、文化冲突,简单地归咎于某个特定群体的存在?
道德滑坡: 你是否觉得为了“保护自己”或“捍卫国家”,可以使用不道德、不人道的手段?例如,支持歧视性政策,甚至漠视或鼓励暴力?
社交圈的变化: 你是否疏远了过去的朋友,而开始只与持有相同极端观点的人交往?

三、 如何应对和调整:重塑你的思维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某种程度的极端,并且想要做出改变,这是一个非常勇敢和重要的决定。以下是一些可以尝试的方法:

1. 主动打破信息茧房:
多元化信息来源: 刻意去接触那些与你原有观点不同的信息源。阅读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立场的新闻报道,观看纪录片,阅读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即使一开始不认同)。
关注具体事实,而非概括性论断: 尝试区分“穆斯林”这个宗教文化群体与“极端分子”或“犯罪分子”的个体行为。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穆斯林群体生活的多样性。
警惕煽动性语言: 辨别那些使用强烈情感词汇、制造恐惧和仇恨的言论。这些往往是宣传和操纵的工具。

2. 深入理解你所反对的群体:
了解宗教和文化: 试着去了解伊斯兰教的教义,穆斯林世界的历史和文化多样性。了解其核心价值观,而不是仅仅关注负面的新闻报道。
倾听不同声音: 寻找那些来自穆斯林社区内部、对社会问题有深刻反思和建设性意见的声音。
区分个体与群体: 认识到任何群体中都存在好人和坏人,极端分子不代表整个群体。就像不能因为几个坏警察就否定整个警察队伍一样。

3. 反思你的价值观和情感:
你真正害怕的是什么? 试着深入挖掘你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焦虑。这些恐惧是否完全基于现实,还是被夸大和扭曲了?
你所捍卫的是什么? 你是对某个具体的“威胁”感到不安,还是对社会的不确定性感到普遍的恐惧?你对“国家”、“文化”的理解是否过于狭隘?
审视你的“正确感”: 为什么你会如此确信自己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这种确信是否让你失去了批判性思维?

4. 寻求外部支持和对话:
信任的朋友或家人: 如果有你信任且思想开放的朋友或家人,可以尝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你的想法,听听他们的看法。
专业心理咨询: 如果你发现这种思想转变对你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且难以自行调整,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非常有效的。他们可以帮助你梳理情绪,识别思维模式,并提供应对策略。
参与理性讨论: 在安全的、有组织的平台参与关于社会议题的理性讨论,学习如何倾听和表达,而不是仅仅进行情绪宣泄。

5. 重建健康的思维模式:
培养同理心: 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即使你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拥抱复杂性: 承认世界是复杂的,很多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避免过度简化和非黑即白地看待事物。
关注共同点: 寻找不同群体之间的共同点和人类共通的价值观,例如对和平、公正、家庭的渴望。

最后,请记住: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思想的转变是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情况。重要的是你已经意识到了这种转变,并有想要审视和调整的意愿。这是一个自我发现和成长的过程。不要因为过去的自己而过于自责,但要勇敢地面对现在的自己,并为未来的方向负责。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耐心和勇气。希望你能找到一条通往更平衡、更成熟思想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之前的状态不叫三观正常,是没有成型的三观,所以遇到一点自己没见过的东西就当宝了,这次你恰好遇到了族群民族主义而已——题主这种没有三观的状态,如果你遇到阿姨就会变得姨神姨鬼,遇到马列就会阶级斗争(键盘上的)热情高涨,遇到奥派就会满眼奴役之路。


建议多学多看多听听网友的意见,各种思想都接触接触,身经百战见多识广之后自然就正常了。能读一些社会科学的书籍就更好了。

user avatar

我觉得我工作疲劳的话,比如九月那一阵,对这种大事反而没什么兴趣了,有空就只想睡美容觉。

我对题主的这种想法没什么体验,但是都有被工作搞得心累的情况。首先请允许我表达一下同情。

只是我自信我永远不会有题主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我受过校园暴力,被小混混堵过,同时自己也做过许多或硬或软的暴力行为伤害过别人,所以再谈到更严重的集体暴力的话,我是大概知道它的分量的。

同时呢,我也有许多非常好的朋友是并非汉族的——就比如,我最好的闺蜜之一是回族,我的生物老师是满族。

如果还有什么可能原因的话,我觉得就是在大学期间我的心性大有改变了,都有点向服务型人格发展。有什么不好的事情我都会自怨自艾,很少再去找别人的麻烦。

少思考负能量的事,这要怎么做呢?大家的每天都只有24小时,多睡觉,在自己能掌握的剩下这些时间,多做自以为有意思的事,不就好了嘛。

所以题主也要来学做饭吗?(唐突安利)


或者也去爬爬山?

或者就追剧。一集就是大半个小时,打发空闲还是很容易的。

user avatar

工作疲劳时间少可以找别的方式放松自己,即使时间碎片化也不要被那些倾向性太强的垃圾文字诱导。有兴趣了解历史的话,最好先培养一个理智自洽的历史观,从一个比较全面的角度来看历史,而不是被偏见左右。简单说还是要带着脑子看好书。

user avatar

谢邀

这位题主十分成功的揭示了大部分极端黄汉们的本质和鼓吹族裔仇恨的大V们的效果。

如同题主这样,这些极端仇恨少民的极端黄汉们都是把自己生活的不顺和能力不行,归到我等边缘群体头上。在“忧国忧民”的“良知”大v们的“呐喊”下造成一种社会的所有问题和不平等是因为我等懒惰蛮夷。

我等蛮夷人口占比不到百分之十,而且还处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舆论边缘,却在某些人眼里变成奴役大汉民族的敌人。


当年在忧国忧民的精英的劝导下,俄罗斯人也是把所有社会经济政治问题 推到那些懒惰人头上 并把他们踢出去的,意为是他们在拖自己的后腿。可 没了懒惰人后的俄罗斯精英们确实过上好日子了,百姓照样被割,叶利钦承诺的乐园始终没有屁民的入场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