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国会和总统在外交领域的冲突有何规律?

回答
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轨道。国会与总统在这片领域里的“博弈”,更像是一出精彩纷呈的连续剧,有反复出现的桥段,也有根据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剧情。要说规律,那得从权力的分配、政治的现实以及美国独特国情这几个维度来细看。

一、 宪法框架下的权力分配:天生的“制衡”与“冲突”的基因

首先,美国宪法本身就埋下了国会与总统在外交领域产生摩擦的种子。

总统是首要的外交代表与军事统帅: 宪法明确赋予总统作为国家最高代表,任命大使、缔结条约(需参议院批准)、接受外国使节的权力。同时,总统还是三军统帅,掌握着发动军事行动的决定权。这给了总统在外交舞台上扮演主角的地位。
国会掌握“宣战权”与“管辖权”: 然而,宪法同样赋予国会宣战的权力,以及对财政拨款的控制权,包括对军事行动的资金支持。参议院还需要批准总统提名的外交官员和外国条约。众议院则拥有发起弹劾和掌握财政的权力。

这种权力上的“分工”并非纯粹的合作,而是一种天然的“制衡”。总统可以凭借其快速反应和信息优势在外交上采取行动,但这些行动的持续性、合法性以及资源保障,往往需要国会的“盖章”和“背书”。这种“先斩后奏”与“后院起火”的张力,是双方冲突的根本来源。

二、 冲突模式的周期性与规律性:从“蜜月期”到“分歧潮”

国会与总统之间的互动,很少是始终如一的。我们可以观察到几种典型的冲突模式:

1. “党派极化”驱动的冲突: 这是当下最显著的规律之一。当总统所属政党在国会占据多数时,双方在外交上的合作会相对顺畅一些,至少表面上如此。但一旦出现“分裂政府”,即总统所属政党无法同时掌控国会两院,或者总统所属政党在国会内部分歧严重时,外交政策就很容易成为党派斗争的牺牲品。
反对党狙击: 在野党会利用总统的外交决策,尤其是那些有争议或可能损害本国利益的行动,来攻击总统的执政能力和国家安全策略。参议院的“否决权”——无论是对条约还是对重要外交人事任命——都成了党派斗争的有力武器。
执政党内的异议: 即便总统所属政党在国会占多数,但如果总统的外交政策与党内主流声音不合,或者在某些具体问题上(比如对华政策、中东政策)存在根本分歧,党内温和派或强硬派也可能站出来反对。
例子: 奥巴马政府时期推动的伊朗核协议,就面临了来自共和党乃至部分民主党参议员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协议条款过于宽松,未能充分限制伊朗。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同样在国会内部引发了广泛争议和批评。

2. “信息不对称”与“监督”的博弈: 总统作为最高决策者,掌握着最多的情报和信息,可以迅速而秘密地展开外交行动。但正是这种信息的不透明,给了国会进行监督和质疑的理由。
“知情权”与“保密权”的拉锯: 国会经常要求总统政府公开某些外交决策的依据和过程,尤其是涉及军事行动的预案和目标。而总统政府则常常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公开,导致双方在“知情权”和“保密权”之间不断拉锯。
“授权法案”的隐形限制: 虽然总统有权指挥军队,但国会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对外援助法案等,往往会附加各种条款,限制总统在某些地区的军事行动,或者要求总统在采取特定行动前必须向国会汇报并获得同意。这是一种“软性限制”,但威力十足。

3. “国内政治议程”对外交政策的“绑架”: 很多时候,外交政策的制定并非纯粹基于国家利益,而是与国内政治议程紧密相连。
总统为国内支持造势: 总统可能会利用重大外交事件来巩固国内支持,尤其是在选举年。这时候,国会里的反对党自然会抓住机会,批评总统的外交策略,试图从中获利。
国会为选民负责: 国会成员需要向各自选区负责,他们的外交立场也会受到选民情绪和当地经济利益的影响。例如,某些地方可能会因为国际贸易协定或特定国家的关系而受到影响,国会代表就会因此发声。
“贸易政策”的典型战场: 贸易协定往往是国会与总统之间最激烈的战场之一。总统可能倾向于通过贸易协定来促进全球贸易和美国经济,但国会里的某些议员可能因为担心国内产业受到冲击而反对。

4. “危机时刻”与“战略调整”中的协同与摩擦: 在国家面临重大危机时,国会与总统的关系会变得复杂。
危机初期的“团结”: 通常在危机爆发初期,为了展现国家团结和决心,国会会给予总统较大的外交空间和支持。例如,“9·11”事件后,国会迅速通过了《使用军事力量授权法案》(AUMF),赋予总统广泛的军事行动权力。
危机后的“审视”与“分歧”: 随着危机的演变和美国战略的调整,国会对总统的政策会进行更深入的审视,并可能出现分歧。例如,伊拉克战争之后,国会对战争的走向、成本以及后续战略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权力回缩”的冲动: 当总统的外交政策陷入困境或失误时,国会往往会表现出“权力回缩”的冲动,试图通过立法限制总统的权力,重新夺回在外交决策中的话语权。

三、 新世纪的特点与趋势:技术、全球化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复杂性

进入21世纪,数字技术、全球化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如恐怖组织、跨国公司)的兴起,为国会与总统的外交博弈增添了新的维度:

“社交媒体外交”与信息传播: 总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直接向全球传递信息,绕过传统的外交渠道和国会的“过滤”。这虽然提高了总统的行动效率,但也可能加剧信息传播的碎片化和误读,给国会监督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安全”与“数字主权”的挑战: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新的外交议题,涉及技术、情报、法律等多个层面,国会和总统在如何界定国家利益、如何制定应对策略上,往往存在不同看法。
“全球性挑战”的合作需求: 气候变化、疫情、跨国犯罪等全球性挑战,要求国会与总统在外交上加强合作,因为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应对。然而,合作的意愿和具体路径,仍然会受到党派和国内政治的影响。

总结一下规律性的脉络:

权力制衡是基石: 宪法赋予的权力分配决定了双方的合作与冲突是必然的。
党派极化是放大器: 分裂政府和党派斗争极大地加剧了外交领域的冲突烈度。
信息与监督是战场: 总统掌握信息优势,国会掌握监督权力,双方围绕信息公开和决策过程展开博弈。
国内政治是“幕后推手”: 国内政治议程、选民利益往往会渗透到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
危机与战略调整是关键节点: 危机时刻可能带来短暂的团结,但后续的战略调整必然伴随着审视和分歧。
时代变化带来新挑战: 新技术和全球性议题使得外交博弈的复杂性不断升级。

美国的外交政策,就像是在一张精心绘制的地图上,总统和国会一边在上面写写画画,一边又时不时地互相擦改。这过程充满了张力,也正是这种张力,使得美国的外交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审慎和平衡,但也常常因此而显得迟缓和内耗。要理解美国的外交,就必须理解这对“权力伙伴”之间,那永无止境的“相爱相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有啥固定的规律。

国会是美国的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构成。

参议院里面的议员按州分配,每州2个,一共100个。

众议院里面的议员按各州人口数量分配,一共400多个。

提案被两院通过,就形成了决议,总统署名成为法律。

还有其他非法律的重要事务,也是参众两院核准。


这肯定会像你说的,反应较慢。

因为要开会表决。

开会不是一天半天就行的,前面有较长时间准备。


更重要的是,里面50个州,500多人,会有各自的利益诉求。


不论个人私利,只说“为民请命”这一点,每个州的诉求肯定不一样。


我们一般粗略的根据党派代表的利益方,划分为两派

民主党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差不多是华尔街金融、高科技互联网等

共和党代表的小资产阶级,主要是农场主、制造业从业人员,军工石油从业者。

其中军工石油差不多可以单独拿出来,谁能制造热点,方便卖军火发大财,他们支持谁。


所以,表现在外交领域,这两派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是可以利用的。

其他国家利用好了,就能造成美国国会的撕裂。

比如这两年的中美,中国屡屡想办法给出大单,拉拢美国农场主,利诱川普。

还有千金马骨老马,就是给美国以及全世界大资本家看的:来了都是朋友,好处大大的。


老马背后站着多少大资本家?他们会有他们的办法,去游说议员们,影响对中政策。

老马背后本身可能就有议员,只要美国要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做出相关决议,阻碍他们发财,他们就会想办法

动人钱财如杀……


总结一下,国会人太多了,每个人每个派别有自己的利益诉求,

一条蜈蚣,脑袋是总统,脚是国会的话,总有那么几只脚不听脑袋的话,

于是产生了冲突。

user avatar

国会议员两个党派,不管谁是总统要干什么,反对党都会反对的,我觉得主要是三点

1,政治理念不同,可能从出发点就认为总统是错误的。

2,讨价还价,总统行政权的利益太大了,你要我支持你,你不给我点补偿怎么可能,比如给我选区的农业州的补助是5亿刀,但我要7.5亿刀,这对于总统来说问题不大,都是发给美国农民的钱,但对于议员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和选区说我多争取了补助,对选票有利啊,何况议员不限制连任,只要能选上,干到死都行,南卡就有个百岁议员,1954年52岁选上参议员,干到2002年99岁才宣布不在竞选连任,2003退休。

三,就是以上都有,我不认同你的理念但只要你肯交换利益,国外的事情我也可以没有必要那么在意。

规律就无法判断了,两个党派一百个议员,各有各的看法,除非涉及大是大非或者国家安全,肯定有人反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的外交政策制定,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轨道。国会与总统在这片领域里的“博弈”,更像是一出精彩纷呈的连续剧,有反复出现的桥段,也有根据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剧情。要说规律,那得从权力的分配、政治的现实以及美国独特国情这几个维度来细看。一、 宪法框架下的权力分配:天生的“制衡”与“冲突”的基因首先,美国宪法.............
  • 回答
    站在中国的角度审视,希拉里·克林顿和唐纳德·特朗普谁更适合当美国总统,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两国复杂互动关系中各种细微考量的权衡。从中国视角看,希拉里·克林顿的上任,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延续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政策走向。这意味着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可能会继续推进,包括在南海问题.............
  • 回答
    3月24日,美国总统在一次公开声明中,明确表示不再将新冠病毒(COVID19)与其起源地中国联系在一起。这一表态的出现,无疑是美国政府在处理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转向。要理解这一决定的深层含义和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此前美国政府在病毒溯源和命名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说美剧和电影“总在宣扬”毒品,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但不可否认,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毒品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往往以一种引人注目、甚至带有某种吸引力的方式呈现。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宣扬”。首先,我们要明白影视作品的本质。它们是故事的载体,是情感的出口.............
  • 回答
    在美国和西欧电影里,东欧常常被描绘成阴郁、压抑的景象,这背后其实有着挺复杂的历史、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原因,不是简单地“不喜欢”东欧,而是好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历史的阴影是绕不开的。在冷战时期,欧洲被铁幕一分为二。西欧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东欧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意识形态的对抗构建的。苏联及.............
  • 回答
    6月2日,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被问及如何评价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国内抗议活动所发表的言论和采取的措施。这个问题抛出后,镜头捕捉到特鲁多脸上略显复杂的神情,他没有立刻给出答案,而是沉默了约20秒。这个瞬间,在当时极具张力的国际背景下,迅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首.............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引人深思的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解读,才能理解为什么在印度这个普遍被认为男女不平等的国家,却出现了女性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而美国和瑞典这些在性别平等方面走在前列的国家,却相对较晚才出现(甚至在女性担任最高领导人方面仍有空白)。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平等导致女性当权”或“平等就没女性.............
  • 回答
    美国总统竞选办公室和州长竞选办公室在构成、运作、规模和目标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的对比: 1. 目标与范围 总统竞选办公室 (Presidential Campaign Office): 目标: 赢得美国总统职位。这涉及到争取全国范围内数百万选民的支持,以及在所有50个州和哥伦比.............
  • 回答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的俄美总统峰会倡议,在俄美双方都已接受的情况下,无疑为当前紧张异常的国际局势带来了一缕希望,但也伴随着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和深层的战略博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外交姿态,而是可能预示着一些关键的转向和潜在的后果。一、 缓解地缘政治紧张的尝试与意图: 降温信号: 俄乌冲突以及围绕其产生.............
  • 回答
    拜登和马克龙通话后,被召回的法国大使下周将返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背后含义,值得我们仔细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回到事件的起点:澳大利亚与美英两国签署了“奥库斯”(AUKUS)安全伙伴关系协议。这项协议直接导致澳大利亚撕毁了与法国在2016年达成的价值600多亿澳元的潜艇合同,转而寻求与英美合作发展核.............
  • 回答
    提到马杜罗总统的竞选,那可真是硝烟弥漫,争议不断,甚至可以说是把委内瑞拉的政治搅得天翻地覆。美国和不少欧洲国家之所以对此“抓着不放”,甚至到了今天还在持续关注,那背后可不是一句简单的“看不顺眼”,而是牵扯到了一系列复杂的政治、人权、民主以及地缘战略的考量。要说竞选的问题,那可真是说起来话长,而且很多.............
  • 回答
    特朗普夫妇新冠阳性的消息一出,全球目光瞬间聚焦,尤其是在金融和资本市场,这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要理解其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抽丝剥茧地分析。首先,短期内的市场反应将是恐慌性的情绪宣泄。 避险情绪急剧升温: 总统作为国家权力的核心和国家形象的代表,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和政策连续性。特朗普.............
  • 回答
    在回顾美国总统的历史长河时,总有一些人物的特质和行为,会让人在审视当下时,不禁联想到过去。当我们谈论唐纳德·特朗普,他身上那些鲜明而又充满争议的特点,总会勾起人们对美国政治史上某些总统的回忆。最常被拿来与特朗普比较的,或许是那位在“咆哮的二十年代”崛起,并带领美国度过大萧条的富兰克林·D·罗斯福。当.............
  • 回答
    乌克兰总统宣布将该国天然气输送系统的所有权移交给欧盟和美国,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方面的。要全面理解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乌克兰国内、欧洲能源格局、俄乌冲突以及全球能源市场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宣布”的性质和可能的具体操作方式。“移交所有权”是一.............
  • 回答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确实有一些大学教授和学生因为抗议或表达不满而选择不来上课。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1. 抗议与表达不满: 对特朗普政策和言论的反对: 许多教授和学生认为特朗普的政策、言论或个人风格与他们的价值观、学术理念或所关心的社会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平等、移.............
  • 回答
    副总统哈里斯下月访问新加坡和越南,这趟行程无疑是当前国际格局下,美国在中南半岛与东南亚地区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从多个维度来看,都值得我们深入关注。1. 战略纵深的再巩固与拓展: 新加坡: 作为东南亚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军事枢纽,新加坡一直是美国在该地区的重要伙伴。哈里斯此次访问,很可能是在巩固现有合.............
  • 回答
    为美国总统上庙号和谥号,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文化碰撞的有趣设想。由于美国没有世袭的皇室和庙号、谥号的制度,这个过程会非常复杂,需要结合历史、文化、以及现代的理解来构建。核心挑战: 制度差异: 中国古代的庙号和谥号是君主制下的特有制度,与美国的共和制、总统制存在根本性差异。 评价标准: 庙号和谥.............
  • 回答
    拜登总统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这次通话,其内容围绕着“支持以色列和哈马斯停火”,无疑是当前中东局势中最受瞩目的一环。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电话沟通,它背后承载着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复杂战略考量,以及对地区稳定和人道主义局势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拜登政府在此问题上的立场演变。在冲突初期,美国政府的基.............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宣布他与第一夫人梅拉尼娅·特朗普的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这无疑是近期全球最爆炸性的新闻之一。这个消息不仅让美国国内一片哗然,也对国际社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首先,从个人健康角度来看,特朗普总统和梅拉尼娅夫人感染新冠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感染病毒都会面临健康风险,尤其.............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停飞波音 737 Max8 和 Max9?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9年3月13日宣布,出于对安全的担忧,暂时停飞所有在美国运营的波音 737 Max8 和 Max9 型号飞机。这一决定是在两起波音 737 Max系列飞机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内发生的致命空难后做出的,分别是20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