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乌克兰总统宣布将该国天然气输送系统的所有权移交给欧盟和美国?会有哪些影响?

回答
乌克兰总统宣布将该国天然气输送系统的所有权移交给欧盟和美国,这是一个极为重大的地缘政治和经济事件,其影响将是深远且多方面的。要全面理解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乌克兰国内、欧洲能源格局、俄乌冲突以及全球能源市场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宣布”的性质和可能的具体操作方式。

“移交所有权”是一个非常强烈的表述,但实际操作可能有很多种形式:

部分股权出售或转让: 乌克兰政府可能将输送系统公司的部分股权出售给欧盟和美国的能源公司或投资基金。
合资企业或特许经营权: 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由乌克兰、欧盟和美国共同拥有和运营,或者将运营权以特许经营的方式交给外国公司。
资产租赁或管理协议: 乌克兰保留所有权,但将运营和管理权长期租赁或委托给欧盟和美国公司。
更广泛的“控制权”移交: 也许不是直接的所有权,而是将关键的决策权、运营控制权和未来投资权交给欧盟和美国主导的实体。

无论具体形式如何,其核心意图都是将乌克兰作为重要战略资产的天然气输送系统,置于西方力量的更直接影响和控制之下。

为什么乌克兰会做出这样的宣布?背后的动机可能是什么?

1. 寻求更强大的安全保障和经济支持:
安全威慑: 乌克兰输送系统是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重要通道。将这一关键基础设施置于欧盟和美国的控制之下,可以被视为一种“去俄化”和“反俄化”的战略举措。这意味着俄罗斯再也无法利用其能源供应作为地缘政治武器来胁迫乌克兰或欧洲,因为输送系统的运营不再 solely 由乌克兰或俄罗斯控制。这能够极大地增强乌克兰的国家安全感。
经济援助与重建: 乌克兰目前正经历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其经济遭受重创。将天然气输送系统这一宝贵资产交给经济实力雄厚的欧盟和美国,可以期望获得巨额的投资、技术援助和现代化升级。这些投资对于战后重建至关重要。
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对于欧洲而言,乌克兰输送系统是其重要的能源供应来源之一。通过将所有权移交,可以确保其能源供应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加速能源独立进程。

2. 强化与西方联盟的联系:
将关键战略资产与西方国家深度绑定,可以进一步巩固乌克兰与欧盟和美国在经济、政治和安全上的联盟关系,使其更难以被外部力量侵蚀。

3. 治理和效率的考量:
乌克兰的国有企业在管理和效率方面可能存在问题。将输送系统交给拥有先进技术和丰富管理经验的西方公司,可以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损耗、并促进系统的现代化改造。

这一宣布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对乌克兰而言:

短期影响:
潜在的巨额收益: 如果是以出售股权或资产租赁的形式,乌克兰政府可以立即获得大量的资金,用于战争赔偿、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重建。
失去战略主动权: 乌克兰将失去对其国内重要能源基础设施的完全控制权,这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削弱其在能源谈判中的谈判地位。
国内政治争议: 此类重大资产的移交很可能引发国内政治辩论和反对声音,特别是关于国家主权和资产定价的担忧。

长期影响:
增强安全: 这是最显著的长期影响。俄罗斯将失去对乌克兰天然气输送系统的经济和政治杠杆作用。如果俄罗斯试图再次攻击乌克兰或利用能源作为武器,其影响将大打折扣。
能源基础设施现代化: 获得欧盟和美国的投资,乌克兰的天然气输送系统有望得到大规模的现代化升级,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经济一体化: 这标志着乌克兰经济与欧洲能源市场的进一步深度融合,可能吸引更多西方投资。
能源独立自主: 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并成为连接欧洲能源市场的重要枢纽,将提升乌克兰的能源自主性。

对欧盟而言:

加强能源安全: 欧盟可以更直接地控制和管理经过乌克兰的天然气流量,降低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加速能源转型,并确保成员国的能源供应稳定。
深化一体化: 将乌克兰的关键基础设施纳入欧盟能源管理体系,将进一步推动欧洲能源市场的融合和一体化。
地缘政治影响力增强: 欧盟通过控制乌克兰输送系统,将在欧洲能源领域获得更大的地缘政治发言权和影响力,对俄罗斯构成战略压力。
潜在的运营和管理挑战: 接收和运营一个外国国家的输送系统,需要应对复杂的法律、技术和管理问题,以及潜在的政治风险。
投资和维护成本: 欧盟国家或其能源公司需要承担对该输送系统的投资和维护成本。

对美国而言:

地缘政治战略考量: 美国的主要目标是削弱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并支持其盟友。通过投资和控制乌克兰输送系统,美国可以进一步孤立俄罗斯,并巩固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
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 如果美国的能源公司能够参与运营或投资,可以分享运营利润,并为美国页岩气出口提供潜在的欧洲市场。
支持乌克兰的决心: 这是美国坚定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侵略的一个重要信号,显示其愿意在关键战略领域提供实质性支持。
与欧洲盟友的合作深化: 此举将进一步加强美国与欧盟在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上的协调与合作。

对俄罗斯而言:

战略上的重大挫败: 俄罗斯失去了一项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工具。其对欧洲能源供应的控制能力将受到削弱。
经济损失: 俄罗斯可能会失去一部分通过乌克兰输送的天然气收入,或者其议价能力会下降。
地缘政治影响力下降: 在欧洲能源市场的影响力下降,意味着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压缩。
可能的报复行动: 俄罗斯可能会采取一些报复性措施,例如威胁要停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或者采取其他形式的经济或军事施压。

对全球能源市场而言:

能源供应格局重塑: 这可能加速欧洲能源供应来源的多元化,削弱俄罗斯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天然气价格波动: 市场对这一消息的反应可能导致短期内的天然气价格波动。
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方向变化: 更多的投资可能流向非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来源,以及液化天然气(LNG)基础设施。
对国际能源合作模式的影响: 这种国家间关键能源基础设施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转移,可能会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或引发新的合作模式讨论。

需要注意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

具体协议的条款: 最终的影响取决于移交的所有权比例、运营模式、投资承诺和收益分配等具体协议条款。
俄罗斯的反应: 俄罗斯的军事或非军事反应可能会对这一举动的实施和后续影响产生重大影响。
乌克兰国内的政治稳定性: 国内政治的反对或不稳定性可能阻碍协议的执行。
技术和安全风险: 任何对关键基础设施的重大改变都伴随着技术和安全风险,尤其是在冲突地区。
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 跨国界的关键基础设施的移交和运营,涉及复杂的法律、监管和运营协调。

总结:

乌克兰总统关于天然气输送系统所有权移交给欧盟和美国的宣布,是乌克兰试图在当前极端地缘政治环境下,通过深度绑定西方盟友来保障国家安全和争取经济支持的重大战略举措。如果成功实施,这将对乌克兰的国家安全、经济发展、欧洲能源格局以及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它标志着乌克兰在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上向西方靠拢的又一重大步伐,也可能重塑欧洲乃至全球的能源供应和地缘政治版图。然而,这一切的最终落地,还需要看具体的协议细节以及各方在此过程中的博弈和反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大家想多了,按照设计年限,那条管道快过期了,而且30年来一直没有按照技术规定定期维修检修过。

当然苏联工业设计预留量大,东西皮实,所以至今没出大事,不过过了使用许可期之后,再不大修连新的输气合同都不会有人签,冒的风险太大了。所以长期以来乌克兰一直试图要么逼俄罗斯出钱修,要么把管道卖给德国人让德国人修。这也是这两家排除万难坚韧不拔一定要修北溪2的原因,北溪1和北溪2的设计容量,很大程度上就覆盖了乌克兰管道的容量,现在有很大富余运力。

现在北溪2进展接近尾声,乌克兰这条管道重要性就大幅度下降了,如果因为超过安全使用期这种存粹的技术问题被断了气,那就赖不到普京头上,也就乌克兰和波兰捷克几家一起倒霉……

现在乌克兰也是病急乱投医,又说让米国人赔偿,又说让德国人出钱,又让俄罗斯无偿给他5-10%的北溪2股权,又要上国际法庭告俄罗斯买土库曼斯坦的气不走乌克兰过路(可以看下地图)。所以这个白送言论真的不算卖国,而是盘活垃圾资产,将来真有傻子出钱大修了管道,不也还是在乌克兰土地上么,不收燃气过路费可以收管道占地租金……

user avatar

没人去损坏他宝贵的管道,包括俄罗斯。

北溪二号线通气后,天然气就慢慢的从乌克兰消失了,不会从乌克兰过境了。

乌克兰的那个管道,就变成了废铁。

欧美会不会管乌克兰的管道?这话问的……

拜登是先见的普京,还是先见的泽连斯基?拜登都来欧洲了,都不愿意见泽连斯基一面。

至于欧洲,德国为什么力排众议,非要建北溪二号线?防的是谁?

难道是俄罗斯?俄罗斯自己就是供气方。

就目前的情况下,谁会掐断供气?俄罗斯到欧洲的气要从乌克兰过境,你说呢?

我不会说泽连斯基,因为泽连斯基表现已经很好了。

根据民调,有足足20%到30%的人支持泽连斯基当总统。

嗯?嫌弃太少?那我告诉你第二名波罗申科是17%,你怎么想?

当然会有人想,人家乌克兰是迫不得已的,那不然怎么办。

嗯……那就看看泽连斯基之前的豪言壮语吧


欧盟官员说乌克兰擅长农业,可以把国家打造的像波兰一样,这本来也不是什么贬义词。

波兰长期是欧盟对外打造的一个模板,人均GDP高达1.5万。

你乌克兰不到4000,说你像波兰一样,不算贬损吧。

泽连斯基还不愿意。我看他那意思有点看不起波兰。

“一年生产10架AN-148”

“农业高科技”

“原子能闭合循环”

AN-148也没什么了不起,短途支线客机,短途支线客机巴西也在造,巴西还是世界支线喷气客机的最大生产商,巴西人均GDP还跟不上波兰。你一年生产10架AN-148又怎么了?

乌克兰过去一直就是农业国,苏联时代是为了“平衡乌克兰的资产阶级”,苏联专门搞了一批重工业到乌克兰,增加工人数量,发展工人阶级力量,进行了工业的转移,这才有了后来的乌克兰重工业。

乌克兰反苏不还反的挺起劲么。

泽连斯基很看中国家独立,所以在片子里面特别说了:“这算什么独立”?

说的好。

你这么看中独立,这就是你把你国的天然气输送系统的所有权转交给欧盟和美国的原因?



中国的临时租借地。

啥时候咱们去接受一下?

user avatar

伪满铁路。

这让我想起了一段民国往事。

明国风喜不喜欢。

我带你们见识下什么叫真正明国风。

故事背景

马恩河战役英法联军以26万的伤亡获得了战略主动,导致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

但是一次战役的失败并不能改变双方的战略意志,欧洲在为下一次更大规模的会战作准备即: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日德兰海战。

据此战略态势欧洲殖民者在其殖民地都进行了战略收缩。

日本趁此机会以日英同盟的理由对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进行掠夺,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二十一条》。

由于日本的动作过大,他希望以中国秘密进行。然而这件事情在国际引起轩然大波则来自于英国的《泰晤士报》,其后蔡廷干、顾维钧的秘密外交走向公开化,美、俄向日本表示了抗议。

但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就是巴黎和会,顾维钧决绝签字,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而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我们不能否认王尽美、邓铭恩领导的革命运动。但是其核心原因则是巴黎和会后殖民者的军备竞赛,日本的"八八舰队计划"濒临破产,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不得不同意中国赎回青岛的要求。

所以关于青岛主权的问题和北洋政府有关系吗?不是说北洋政府没有努力过,也不是说共产党人没有努力过,而是努力也没有用。

1922年中国赎回青岛主权后,日本第二舰队进驻青岛港,并且派兵5000对胶济铁路进行军事管辖。

乌克兰将天然气输送系统移交欧洲和美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就如同中国的青岛主权问题一样。

最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

乌克兰的天然气输送系统是输送俄罗斯的天然气,这东西给欧美那不就是欧美会在天然气领域和俄罗斯形成利益共同体。

你到底是要收拾谁啊?

德国不幸躺枪。

你要卖国也得卖的有水平点好不好比如像韩国的冯亭一样,直接挑起秦赵的长平之战。

你得卖美俄的利益冲突的地方,怎么能卖美俄可以形成利益共同体的天然气输送系统呢?

所以说该事件,唯一的影响就是让我见识到了泽连斯基是个牛人。连卖国都卖的如此的牛逼。

建议下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取代魔笛安排下。

虽然魔笛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欢乐,当是没有比大手一挥就能让世界两大核武库形成利益共同体的牛逼。

你还不要觉得是阴谋论,欧美前脚收了你的天然气输送系统后脚就把东乌段的天然气输送系统送给俄罗斯双方一人一半。你都不要觉得夸张,因为这个是符合美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利益的。美国要通过天然气控制欧洲、俄罗斯也可以通过天然气系统达成顿巴捏地区的事实独立。

至于收天然气输送系统的钱,这种事情基本只会出现在梦里。

跟进一步美俄甚至可能达成某种战略默契,从事实上的瓜分乌克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