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拿#
这问题从宏观上看是这样的:
俄一开始就清楚自己要面对的是西方集团所能动员的全力。所以自己肯定准备了一笔“即使你出到全力,我们也足以对抗”的资源和计划。
但是从西方的角度来说,这事情的被动性在于这个“全力”没法一次出出来。
第一波上的只能是乌克兰自己,但谁都知道单靠乌克兰是没希望的。
第二波是出于民意惯性能动员的制裁和物资援助。
第三波是靠制造新闻进一步刺激民意所能动员的制裁和物资援助。
第四波不知道靠什么来动员,但能动员起来的肯定不会舍不得。
问题是,这样一波波的动员,一波波的上,是一种客观上的添油战术。
火烧更大了,浇一瓢水看看火会不会变小点。
结果火烧得更更大了,再浇一瓢水,再看看能不能变小点。
这么艰难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因为自己也没几瓢水,浇一瓢少一瓢,要说服自己拿出来必须要有外部刺激。第二是心知肚明,这几瓢水全浇上去,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俄罗斯手里有超过西方阵营总和的核弹头。
浇慢点还可以享受个过程,浇快了提前爆炸。
如果这些东西一开始就全部一次性交给建制完整、设施齐全、头脑清醒的乌军也许可以真的造成一些有效的变数。
现在拿开交给精锐全部被围、装备基本丧尽、设施近乎全部毁坏、部队吸毒吸得飞天的乌军,
这仿佛在往一个漏桶里添水,添得不知道有没有漏得快。
而从另一方面——俄方其实也有这个渐次动员问题。
很显然俄罗斯手里掌握着大量升级战争的潜力。
二线部队、警察部队甚至新招民兵是可以大量接手精锐部队的后方驻防维安任务把精锐部队解放出来的。甚至在工事完整、立体支持有效、编入部分老兵的前提下维持坚固防线也绰绰有余。他们不需要天下无敌,他们只需要顶住乌克兰的预备役部队已经足够了。换句话说,只要有证据显示需要加快节奏,俄军还有很大的提升攻击能力的余地。
作为一种证据,看一下俄罗斯国内的生活秩序,还远没到所有人日思夜想,心心念念都是怎么打赢战争这个状态。
换句话说,你有水我有油,你加水我浇油,你水没我油多,你还手还没我快。
而且我手里还有个能把锅都炸飞的手雷。
现在这种打得稀烂了之后的“添油”,其实已经失去了意义。
俄军的战略优势不是“再多花十亿美元”就可以买到的。你自己算算,就算是战前的乌军,是不是“就差十亿美元”就能打赢俄军。现在这局面,乌军对俄军的劣势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
西方要一次性援助个一千亿美元(或者至少两三百亿)的装备,或许能真的带来点具体改变——虽然这改变可能是一次性买到核弹。
否则这种“五分钟加一勺水”的浇法,
看上去不是在救火,
而是在洗桑拿。
意味着如果此时鲍里斯·约翰逊搬起石头,不仅可以砸到自己的脚,还可以砸到泽连斯基的脚。
本来应该是印度,来团结和带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而不是英美;
本来应该是印度主导印俄伙伴关系,而不是印度为大斯拉夫帝国的野心背书;
本来应该由印度主导对局势的降温,促成和平协议或者最起码停战协定,而不是让英美完成战争长期化的准备;
印度应该是世界领袖,而不是以中立国的名义无所作为;
即使前期误判俄罗斯的战争计划,印度也应该抓住机会,通过战争和调停,强调现有秩序的缺陷,即美霸权主义,而不是让英美抓住机会再次展现现有秩序的必要性;
一言以蔽之,以印度的地位,本应当积极介入。只有介入了,才有机会同时维护印度一贯的外交理念,和减少俄罗斯受到的压力。俄罗斯是一个走投无路的落魄帝国,恢复旧日荣光是它衰落的社会唯一能够达成的共识。但是,俄罗斯并不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印度作为它的老朋友,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帮助俄罗斯明白,它真正的未来在哪里。
英美主导的秩序或许虚伪,但是从第三者看来,仍然比俄罗斯破坏秩序、世界回到19世纪或者彻底的无政府主义要好得多。换言之,只有提出更好的秩序,才能取代现有秩序。但是,印度的理论家们和实践家们,迄今为止做到了什么程度?
世界准备好了聆听你的声音,但是你在哪里?
简中网上特别喜欢刻意制造一些所谓的矛盾来自己安慰自己:涉及到欧美,就必须提“美国-欧盟”矛盾,即美国策动战争,收割欧盟;涉及到东亚,就必须提“日本-韩国”矛盾,“日本、韩国殖民地棋子”论。最后,归拢到所谓的“美元霸权”论。
这些矛盾不能说没有,毕竟不同团体的利益并不高度一致,但是采用三分素材七分编造的叙事手法就可以用放大镜和缩小镜扭曲外部世界本来的样貌。达到告诉茧里的人“他们也就那样,并非铁板一块,也是矛盾重重”,聊以安慰自己。
基于同样的手法,又把个别欧洲国家政客出于政治目的的示好,比如什么武契奇,亢奋解读为“我们的好兄弟,铁哥们”,而无视他们这些人仅仅是逢场作戏,捞取政治资本。
这种戴着放大镜和缩小镜看世界的方法,固然可以很“安全”,久而久之却会在脑子里形成平行宇宙,那里有自己想看到的世界:一个个愚蠢的敌人和忠诚的小老弟。
真把茧撕开,摁着头看真实的世界,则会被外面的阳光刺的眼睛发疼,扭着身躯躲进自己安全的小黑屋里: “警惕认知战!警惕认知战!”
开战之初我写答案的时候就说,泽连斯基裹挟了西方世界的民意,不仅无需听从英美,英美还要看他的脸色。
然而许多人始终抱持着“英美能控制整个西方世界,泽连斯基不过一傀儡”这种想法。比如这样:
这样的想法本身就和认为5G信号塔能传播新冠、比尔盖茨策划了疫情一样,属于是因为自己认知不了复杂的世界,于是就把一切都归因于不可证伪的阴谋论。如今战事已过一月有余,再看开战时那些吹捧普京甚至绍伊古、贬低泽连斯基的言论,是否荒诞滑稽?
泽连斯基总统如今在各发达国家乃至联合国轮番演讲,随着俄国在乌克兰的暴行不断发酵,西方舆论只会越来越支持他,你看现在马克龙还敢绥靖俄国吗?爱丽舍宫不想住了?鲍里斯这种一开始对俄就强硬的那就更不必说了。
东欧列国和英国只是各国元首前往基辅的排头兵罢了,以后还会有更多西方政要排队往基辅飞,泽连斯基在未来绝对是不可小觑的角色。
4 月 9 日约翰逊与泽连斯基会面,
只是表明下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
希望战争继续打下去,
因为美国希望俄乌军事冲突一直冲突下去,
越久越好,
以此拖垮俄罗斯的经济,
并吸血欧洲,
大发战争横财!
英国和乌克兰都是美国的一条狗,
狗要听话,
实现主人的意图,
这样才能活下去,
之前不是已经曝光,
西方已经把泽连斯基的后事都准备好了,
棋子就要有棋子的觉悟,
不然,
别说你一个小小乌克兰的总统,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利坚的总统,
肯尼迪不还是被爆了头→_→
不听话的演员那就只能进坟墓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
德棍尸横遍野:
城市一片废墟
谁也没想到,1942年斯大林格勒激战正酣,英国首相丘吉尔突访莫斯科,与斯大林会面:
会谈并不顺利,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然而,8月15日临时安排的会晤,从晚上7点持续到第二天凌晨3点,整整进行了7个小时没有预定话题的“闲聊”。
丘吉尔突访莫斯科,以及两大巨头敞开心扉的“闲聊”意义深远,浴血奋战的苏联军民大受鼓舞,盟国互信坚不可摧,为阿拉曼战役、德黑兰会议、诺曼底登陆、最终击败纳粹奠定了根基。
俄乌开战,英美一度督促泽连斯基离开基辅避难他乡,但这条好汉死死地锚在基辅,犹如一根定海神针,乌克兰军民士气如虹,越战越勇。
泽连斯基在英国议会喊出莎士比亚的名句“生存还是死亡”,援引丘吉尔在同一大厅内所发表的著名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会在黑海之角作战,我们会在空中作战,我们会继续为国土而战,不管付出何种代价。我们会在森林中作战,我们会在平原上作战,我们会在海滩上作战,我们会在街巷里作战。”
金毛非常激动,自此成为北约最坚定的挺乌反鹅领袖:
金毛送了大量先进武器给乌军,包括星光防空导弹,甚至呼吁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
金毛成了北约的督战队,提醒包括拜登在内的所有人:不准退缩!
金毛嫉恶如仇、死磕到底的造型是否让你想起英国的二战海报?
警报声此起彼伏,金毛突访基辅,与泽连斯基并肩走在并不安全的基辅街头,和在战火中突访莫斯科的丘吉尔一样勇敢!
等等,公鸡有何内涵?
一只由乌克兰艺术家Prokip Bidasiuk制作的陶瓷公鸡在周围遭受炮击后仍屹立在一家住户厨房的橱柜上,成为乌克兰抗战勇气和骄傲的象征:
金毛和泽连斯基获得艺术家赠送的同款陶瓷公鸡:
此前金毛宣布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亿英镑的武器:
-超过800枚NLAW反坦克导弹 - "标枪"反坦克系统 - "Starstreak"防空导弹系统 -
非战斗武器援助,包括:防弹头盔、防弹衣和夜视镜。
访问基辅后,又追加了对乌的军援:120辆装甲车和反舰导弹系统。
欧洲的中流砥柱不是法兰西,更不是德意志,而是也只能是英雄之国:
英外交大臣利兹·特鲁斯直言不讳:
“我们和我们的盟友一起,向俄罗斯精英阶层表明:除非乌克兰获胜,否则我们不会罢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