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们邀请我是想听什么,但是这回我不想打拳,因为当前女性就业形势实在是太严峻了。
严峻到什么程度呢,连体制内都开始有意无意地排斥女性。我知道你们会举很多原因,比如有些女性耍大小姐脾气,比如女性在出差、值夜班等方面的“劣势”,比如产假给同事带来不便等,但是也请大家认真思考一下,除了第一条是个人性格品质原因,毕竟奇葩的男性也是有的,在其他众多表面原因的背后,是近年来资本的肆无忌惮和国家的默许纵容。
资本的肆无忌惮,只注重金钱,完全不顾忌法律道德。工人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必须要大量地加班,或者被老板pua,宁肯加班摸鱼也不敢下班;除了女性本人意愿以外,职场性骚扰、酒文化、性侵害的盛行,加剧了女性及其家人对出差的抗拒;双职工作为普遍现象,夜里必须要有回家照顾孩子,一般只能交给女性;产假本来是合理合法的,但因为资本家无利可图,就以各种方式逃避放假的义务,甚至转化成男员工与女员工之间的矛盾;即便是当前的中国男性,对于中国女性现状也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女性为什么大多拒绝体力劳动岗位?除了女性先天性身体劣势以外,男性的审美观、择偶观是不是也有推波助澜的效果?
【按照要求删除】
女拳是错误的,但是女拳思想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存在的土壤,这个土壤是全社会长年累月造成的,我们都学过马哲,当然有外部势力的参与和鼓动,但那是外因,内因呢?是因为一夜之间中国很多女性,突然就开始好吃懒做恨国厌男吗?突然就只想整容打扮傍个大款吗?突然就女性劳动参与率不断降低和两性收入差距不断增大吗?
即便在体制内,女性就没有就业歧视了吗?基层不必说,部委为什么不愿要女性?因为没法出差加班和夜班。这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那为什么部委不肯多给几个编制多招几个人?再讨论下去就是妄议了。
我知道女拳懒得看,男拳不爱听,但我还是得说,女性就业歧视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女性,假如以后中国女性就业率越来越低,像日本一样都回归家庭了,广大的中国男性那点可怜的收入,能养得起全职太太吗?
指望着【按照要求删除】就想要解决问题,未免太过于儿戏了一点。
今天周六,希望妇联做好不加班的表率。
复联,我劝你别看。
反思应该是整体的,女性劳动率进步上升的时候不能否认半边天的正面努力
那女性劳动率退步下降的时候,也不能无视”半边天”在其中的负面努力
不能说上升时各种赞誉半边天,进步的贡献有一半,
而下降了就突然没有在这过程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了,黑锅全部变成因为男权,国男和资本了
然而现在对方势大,导致她们对自身的反思完全不够,反而借女性向舆论强势的东风充分的甩锅国男,理直气壮的转移支付,这一切在杨某人以后达到了巅峰,形成了国男原罪论
如果不能正视”半边天”本身在就业歧视环境中的负面努力,不对此进行充分的批评,仅仅限于“资本”“国男”“男权”“女拳”
如果连批评都不能像批评男人一样批评女人
不能像批评男性凝视一样批评女性凝视
不能像批评侮辱女性一样批评侮辱男性
不能像批评强奸犯一样批评诬告犯
不能像批评物化女性一样批评物化男性
谁又能相信你们口中的“平等”呢?
如果有人认真看完这几年公务员录取的性别比例,都达到7成都是女性了。
要是再这么解决性别歧视下去,怕不是以后编制都是女性的,男性乖乖去当大锅宫酱。
所谓性别不平等待遇,这个就别太强调对等了,不然麻烦你先解决一下男女退休年龄不一致的问题,明显女性寿命长,退休的还比男的早。在很多体制内的行业里,比如高校教师,女性申请各种基金的时间都多个三年五年,这时候不喊歧视了?
从最近的西安地铁一案中我们就可窥得一角。
男性希望女性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进行交流,女权希望做一个打不得骂不得的小公主。
一个在降低门槛,一个在提高隐性歧视,到底谁,才是在歧视女性?
补充图片:
男的是胎盘,那女的呢?
从性别上看,58同城招聘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8月,制造业求职者以男性为主体,男性占比达到61.30%,女性占比38.70%。由于制造业岗位以技能型、体能型为主,这样的岗位更受男性求职者欢迎。今年1-8月,制造业典型职位中,铲车/叉车工、装卸/搬运工、切割/焊工等职位上的男性求职者分别占比93.43%、92.58%、92.31%。
这里怎么不平等一下?
就业性别歧视 × 无法承担招聘女性的风险 √
这两年经历了一系列女性诬告男性性侵,真相查明后却不受惩罚的案件,以及货拉拉跳车案还有西安地铁案,大家发现年轻女性不仅普遍蛮不讲理、无法沟通,而且违法也不会受到惩罚,这样会给企业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不可控的重大风险……
再加上女性生育本来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社会也没有对企业的损失提供足够的补偿,任何企业在招聘女性的时候可能都会多加衡量了,这和性别歧视无关,纯粹是基于管控风险、减少损失的考虑……
不顾客观实际,强行要求企业招聘女性,只会加重企业的负担,可能引发更多企业的倒闭,这样不管男女都没有工作了,确实也减少了就业性别歧视……
甘蔗没有两头甜,既要生育率又要女性劳动力,但是客观规律无法违背,大家就拭目以待最后的结果吧……
政治正确只会让“歧视”由显性变为隐性,由字面上的规定变为心中默许的潜规则。
未来因为政治正确搞配额岗位我都不奇怪,
在现在社会条件下,企业自己会考虑雇佣某性别员工可能造成的舆论风险。
妇联说歧视,那一定是有啊,仙女们躺在家里拿钱还有可能是因为歧视拿的少了呢,毕竟有子宫就值一套房+20万+终身只负责貌美如花了。
妇联不如先去问问搞上热搜的地方妇联部门为啥不愿意招小仙女。
问清楚之后再去搞其他企业也不迟嘛。
一个自己天天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打拳上,不认真工作,然后怪国男把工作机会挤掉了
一个自己天天把精力全放在打拳上,搞徇私枉法(古古然案,货拉拉司机案,各种给诬告女站台,各种给诬告事件助推,西安地铁事件还幕后包庇撒泼女,众人有目共睹),然后怪企业不招收女员工
这两个人,仗着宠信,天天在家里大鱼大肉,暴饮暴食,不注重自己身体调节,自己得了一身富贵病,然后怪隔壁营养不良的国男没有按时吃药,按时运动,还歧视她们
铁拳又怎么样,铁拳再厉害也要被 历史规律/社会规律 碾碎
以下几个非常有趣的数据事实,
女性劳动参与率越来越低,
结婚率越来越低,
生育率越来越低,
离婚率越来越高。
1,结婚率低,生育率低,离婚率高。这三个数据可以相互验证,说明不婚单身自由的女性越来越多,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女性越来越多。不婚单身可以增强女性的职场竞争力,有更多时间参与工作。按照正常逻辑,女性就业率应该提高,绝不会下降。
2,女性劳动参与率越来越低数据事实。有人试着给出原因:女性因为婚姻家庭拖累,回归家庭了,照顾孩子去了。然而,这个理由和以上三个数据事实反应的情况完全相反。【只有结婚的女性才存在回归家庭的说法,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女性去哪个星球回归家庭呢?认为女性因为回归家庭婚姻导致劳动参与率降低的,逻辑上完全站不住脚。】
3,也有人说:女性劳动参与率越来越低是因为“就业歧视”。问题来了,自从互联网兴起后,女权主义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按理来说应该取得了一些效果,让更多女性勇于走上单身主义不婚道路,有更多精力投入到个人事业中去。怎么劳动参与率反倒下降了?都去考公考研去了吗?一考五六年啥都不干的那种?
【以前就业歧视更严重,女性结婚率更高的时候,女性劳动参与率有70%】。怎么女权运动发展了这么久,女性不婚率越来越高,自由是自由了,女性劳动参与率反倒下降了?
那些不结婚不生孩子的女性到底都去哪了呢?全部生孩子结婚去了?这怎么和结婚率生育率的低迷现状完全相反呢?结婚率13年开始下降,生育率16年开始下降,离婚率一直高升,没降过。
现代力量在保障女性权益的同时如果不对资本家、前现代、后现代施加打击,那么所有的保障最后都会沦为他们的工具。
女拳本质上是资本家将女性作为工具规训男性和不愿被“改造”的女性,现实中男女的不平等确实是女性接受这种“改造”的土壤,但是即便你把土填平了,资本家还是会另寻新的矛盾,用以转化客观存在的阶级矛盾。
不出手,他们仍然会躺在性别矛盾上吃流量,出个小手,他们会封掉一批账号,然后隐蔽地吃这波流量,唯有在消灭性别不平等的土壤这一基础上对背后的资本重拳出击,才能把先锋队对舆论的领导权夺回来。
促进平等,是好事,但是光促进平等不出击幕后之敌,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社会上一遇上挫折困难,或是出现思想滑坡,就有人在女性身上动心思,妄想通过侵害女性权益来“解决困难”。
我记事早,90年代国企改制的时候分流职工,就有人提出“女人回家”。“好处”罗列了一大堆,“男女婚内分工”啥的就不说了,连“女职工当家庭妇女可以减少上下班时间的交通压力”都说出来了。当时《解放日报》社旗下的《报刊文摘》刊登过反驳文章。
我国的妇女地位是建国过程中,老一辈元勋本着高度的理想主义精神,动用了大量政治资源斗争旧势力,做的一件在当时看来回报价值渺茫的事情。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强调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很多女性革命元勋进入现在看来边缘得不能再边缘的妇联工作,就是为了动用自己的个人影响力推进妇女事业。通过解放妇女换取了广大女性对革命事业的倾力支持。从革命斗争年代到经济建设时期,各条战线上工作的女性已经用她们的付出证明了这点。但也因为我国妇女地位存在意识形态领先经济基础的特点,我国的妇女地位问题出现了许多回潮。
比如说我在工作中接触过多位“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年龄在60岁左右的妇女,名叫“XX氏”。80年代末某东南沿海经济大省的“名花之乡”因女性出名。当地某县拐卖了一位女研究生,专项整治时发现该县十年间“流入”三千位妇女,甚至有前来赏花的孕妇被拐卖。农村以“拐卖妇女”为形式的的买卖婚姻现在基本绝迹,换成了双方知情同意的买婚卖婚,以付给妇女原生家庭高额礼金为表现。以至于云南某地出现这样的童谣:“十七八岁到某省,一口大蒜一口葱”。现在这个产业链已经延伸到了巴基斯坦和越南,几年前甚至出现了境外“仙人跳”谋财害命的恶性事件。 (叫你“货仙”@贺仙 )
农村男性娶不上媳妇,根子在于农村妇女地位低下。小农经济依赖男性劳动力,一些地方政策在土地承包与宅基地划拨限男性(就好比把就业和发展机会仅限于男性),导致了胎儿性别鉴定在农村泛滥,“只生男孩好”。如果妇女地位退化的情形大面积回潮,大批女性失去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我们失去的是全国一半的建设者,几亿女同胞被迫与社会脱节、难免拖社会发展后腿,甚至进一步加剧人口出生性别失衡。
女性既“能顶半边天”建设我们的国家,又在家庭付出了难以回报的贡献。女性地位低下,最终受害的是整个社会。妇联对于歧视女性的问题管是能管,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妇联是一个硬不起来的部门。看文件说“全国妇联等三部门”,那另外俩部门是教育部和人社部。说实话这俩部门也够软的,还不如拉上生态环境部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