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电视剧《一把青》?

回答
《一把青》这部剧,用“惊艳”来形容丝毫不为过。它不仅仅是一部年代剧,更是一部关于时代洪流下,人们如何挣扎、坚守、又如何被命运洪流裹挟的史诗。从头看到尾,我感觉自己仿佛也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那些鲜活的人物,那些令人心碎的爱情,那些历史的沉重,都深深地烙在了心里。

剧本的厚重感与细腻处,是《一把青》最让人折服的地方。 它改编自白先勇的同名小说,但电视剧并没有照搬,而是进行了极大的拓展和深化,将原著中几个看似独立的故事线巧妙地串联起来,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时代画卷。从台湾空军的曲折历史,到那个时代女性的命运浮沉,再到战乱背景下人性的复杂与光辉,每一个层面都挖掘得相当深入。

你可以看到,编剧没有回避那个年代的残酷与不堪。从“大时代”的背景铺陈,到“小人物”的情感纠葛,都写得极其真实。比如,初登场的“钓鱼台”事件,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那个时代国共两党之间剑拔弩张的氛围,也预示了未来无法摆脱的命运。而郭轸和秦芊仪的初遇,从一句“你好”,到一次又一次的眼神交汇,再到新婚燕尔的甜蜜,直到生死相隔的痛苦,这种爱情的铺陈,既有热烈到极致的浪漫,也有隐藏在心底深处的眷恋,是那种“从此山水不相逢”的刻骨铭心。

角色的塑造,更是《一把青》成为经典的灵魂所在。

郭轸(天上的星星): 他是一个集英勇、理想、浪漫与一点点年少轻狂于一身的飞行员。他代表着那个时代飞扬的青春和对民族的担当。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有他的脆弱,有他的不安。他牺牲在战场的那一刻,真的让人无法呼吸,仿佛天塌下来了一样。
秦芊仪(地上的名字): 她的成长轨迹,是整部剧最令人心疼的篇章。从一个娇蛮任性的“小妖女”,到经历丧夫之痛,独自一人撑起家庭,再到后来成为坚强的“师娘”,她的蜕变是真实而痛苦的。尤其是在郭轸牺牲后,她那种“从此,我的名字只有‘师娘’”的决绝,那种在绝望中寻找生存之道的韧性,让人由衷地敬佩。她是中国传统女性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所展现出的最强大的生命力。
顾盼(天上的飞鸟): 她和秦芊仪的友情,是这部剧中为数不多的暖色调。她们相互扶持,分享喜怒哀乐,在那个孤苦无依的年代,这份情谊显得尤为珍贵。顾盼的命运同样坎坷,但她身上有一种洒脱和豁达,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活出自己的光彩。
小邵(地上的尘埃): 他代表着那个时代最普通的男性,他们或许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没有波澜壮阔的理想,但他们有责任,有担当,有默默承受一切的勇气。他和小蔓之间的感情,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细水长流的陪伴和牺牲,这种平凡的爱情,反而更显动人。
陈效之(地上的影子): 作为郭轸的师长,他是一个经历了战争洗礼,内心藏着太多伤痛的男人。他身上有着那个年代军人的沉稳和责任感,但也看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无奈。

演员的表演,无疑是为这些鲜活角色注入灵魂的关键。

天心(饰演秦芊仪): 我真的要为天心的演技爆灯!她将秦芊仪的娇蛮、脆弱、坚韧、绝望、深情,每一个层次都演绎得淋漓尽致。那种失去爱人的痛苦,那种一个人扛下一切的无奈,那种在风雨中依然保持尊严的倔强,都通过她细腻的眼神、微小的表情传递出来。特别是她后期那种“我什么都没有了,但我还有我自己”的坚毅,看得人心里酸酸的。
吴慷仁(饰演郭轸): 他把郭轸那种年轻、热血、浪漫又带点青涩的特质展现得非常好。他的笑容,他的眼神,都充满了那个年代飞行员的魅力。他牺牲的那场戏,我真的看哭了。他不是一个完美英雄,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但他的勇气,他的担当,让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骄傲。
连俞涵(饰演朱青): 连俞涵的表演也非常出色,她将朱青从一个纯真少女到经历世事后逐渐变得复杂、隐忍的转变,刻画得入木三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故事,充满了无奈。
其他配角,比如饰演顾盼的温贞菱,饰演小邵的蓝钧天,也都贡献了非常精彩的表演,他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且真实的人物群像。

摄影、美术、配乐,也为《一把青》增添了不少色彩。

摄影 很有质感,无论是空战场面的调度,还是人物情感的特写,都做得非常到位。那种时代感扑面而来,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年代。
美术 细节考究,从服装、道具到场景布置,都力求还原那个时代的原貌,让人沉浸其中。
配乐 更是点睛之笔。主题曲《看著我》和《忘了》都非常好听,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剧情的情感氛围。尤其是那些没有歌词的器乐,配合着人物的悲欢离合,总是能精准地击中观众的心。

《一把青》不是一部轻松愉快的剧,它很虐,非常虐。 它没有回避战争带来的创伤,没有回避时代变迁带给人们的无尽痛苦。它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在时代洪流中的脆弱,看到了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的不易。它让我们思考,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是如何生存,如何去爱,又如何去面对死亡。

然而,正因为它的“虐”,它的“真实”,它才显得尤为珍贵。 它没有刻意煽情,但却比任何煽情都更能打动人心。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在黑暗中依然闪烁的希望。秦芊仪最后和老熊的相遇,虽然没有明确的结局,但那种“放下过去,重新开始”的勇气,那种即便历经沧桑,依然保持善良的姿态,都让人感到温暖。

总而言之,《一把青》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佳作。它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精湛的技艺,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关于失去、关于坚守、关于时代的故事。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年代的记忆,更是关于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每一次重看,都能有新的体会,新的感动。它像一杯陈年的烈酒,初尝微涩,回味却悠长,令人难以忘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公众号不工作闪耀时,欢迎关注

从《冲天》到《一把青》,“真正的死亡是没有人再记得”

“万千的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林徽因在《哭三弟恒》里写“万千的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此时距离她的三弟林恒以飞行员的身份为国殉难已经三年,同年,她当作家人一样的一群小飞行员们,也已一个一个相继把热血抛洒在万里长空,年轻的生命如流星般悉数陨落在高空。

《寻梦环游记》里说过,真正的死亡是没有人再记得你。抗战八年,内战四年,当年那批血洒长空的年轻战士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几十年后竟真如林徽因所说,慢慢为世人所淡忘。




近一个世纪以后,最后一批幸存的飞行员也已是期颐之年。如果他们的回忆走到了尽头,是不是当年那些鲜活的生命,就真如划过长空,似没来过一样,热血空洒冷长空?

“如果我们不说以后也没有人能说了”




幸好我们还有《冲天》,还有《一把青》。只诉说不诉苦,为了被忘却的纪念。


《冲天》讲述了八年抗战期间空军们极其壮烈与烂漫的飞行生涯,是一部由张钊维导演,由金士杰、张艾嘉、贾静雯等零片酬参与配音的纪录片,制作历时17个月。





《一把青》紧接着诉说抗战胜利以后飞行员的苦痛挣扎和悲壮惨淡。由曹瑞原导演,由杨一展、杨谨华、蓝钧天、天心、吴慷仁、连俞涵等出演。制作费时长达3年。


曹瑞原说,”这个故事如果我们不说,以后也没有人能说了。“





“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




1932年,为了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中日全面战争,国民政府在杭州笕桥成立中央航空学校,培育第一代飞行官。立下校训: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当时的飞行官都有“空军少爷兵”之称,他们大都是鲜衣怒马的名门望族,抑或是海外归来的新潮学生,有些是清北毕业的知识分子。


阅兵台的两侧写着,“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这些当年的“高富帅”们,一个个满腔抱负、弃笔从戎、为国而战、不惧牺牲!





汤卜生在《一个飞行员的自述》里,描写过这样一种牺牲精神,


“......我们如果有可称为计划的东西的话,那大概就是为国牺牲吧,代表我们诺言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存有一张遗嘱......”


遗嘱,飞行员刚进军校就写了,一朝从戎,命不由己,“我们的命不是我们自己的!"





“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




汤卜生在《一个飞行员的自述》接着写道,


“......等我们安全地回到了机场,和人们谈到了一个几乎失去了生命的经过,是没人可体验到的.....我们仍只能静静的,像并没有过什么一样,这不近人情的容忍啊......”





飞行员翱翔天际,在离人群极远的空中,他们能听到的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偶尔传来的无线电,四野茫茫,无可依着,偌大的天地仿佛只剩下了他们自己,那真是常人无法感受的孤独啊。





在这样孤苦无依的时候,如果死神前来敲门,他们将没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飞行员,命薄如纸。假使飞机被击落,飞行员侥幸没有粉身碎骨,化为灰烬,很多时候也将会面临更绝望的处境,有时要忍受飞机灼身之苦,有时要躲避日军俘虏之辱,有时候,他们并没有太多选择。


《冲天》里讲述了一名宁死不愿当俘虏的空军士兵。临死前高喊,中国无被俘空军,然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了。





最令人绝望的是坠地时的无枪无弹,甚至连自杀都没可能。《一把青》里,一名临死前痛苦难耐的空军士兵,哭喊着请求队长结果了自己,对他来说多活一秒都是一种折磨,然而对于扣动扳机的一方来说,这一枪会给自己的余生带来挥之不去的阴影。





1937-1945年八年期间,中国空军击落或击伤日机超过一千两百架,我军损失军机近一千架,牺牲官兵超过四千人。


他们的飞机不如敌军,可是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是令人震撼的。他们是中国史上第一代战斗机飞行员,死的时候,平均年龄23岁。


丘吉尔曾这样形容过英国皇家空军:“在人类征战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这么多人对这么少人,亏欠这么深的恩情。”这句话用来形容抗战期间这批英勇抗战的热血男儿们,十分贴切。

抗战胜利之际,苏联趁机对日宣战,把军队开进了东北,几年之后,这里将成为内战的炼狱,也是《一把青》里悲剧的真正开始。对于当时已经被战争搞得筋疲力尽的国人来说,日子又重来了。

“误你青春,悔不当初,请将我抛脑后,快意余生”


对于飞行官来说,死亡来的时候,是一瞬间,爱情来的时候,也是一瞬间。


在天空面对孤独,回到地上来寻找依恋。《一把青》里面就讲述了几段空军的爱情故事,绚烂而短暂,如同飞行官的生命一样。





乱世里的爱情,少不了一点因缘际会。当时的空军到处飞,到处洒字条,留张纸,只为了留点生死悬命的寄托。


“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渡此生,513”,偏有人凭着这一张字条,只身一人找到空军村,找到了字条的主人,朱青和郭轸,两人相爱了。





乱世飘零,两个无依无靠的人走到了一起,从此把对方当成了全部的寄托。





剧里有一个情节,郭轸开着飞机,绕着朱青校园盘旋低飞,逗她开心,这是当时的真人真事。


刘粹刚,中央航校二期驱逐科学生,被日军对手称为“空中赵子龙“。他在火车上邂逅一位姑娘,惊为天人,无法自拔。然后就开着飞机去人姑娘家,玩低飞,表演各种特技,还挥手打招呼。最后终于感动了姑娘,两人也相爱了。





生死悬命,天南海北的相遇,不得已,又是天南海北。无论是剧中的郭轸朱青夫妇,还是现实中的刘粹刚许希麟夫妇,到最后,都没有避免天各一方最后天涯永隔的悲剧。





国共内战期间,郭轸领命前往东北支援陆军,苦战一年以后,战死在了天寒地冻的东北,死不得其所。想当年正青春,满腔热血,正是“风云际会壮士飞,誓死报国不生还”,而如今竟是一腔热血空洒,死后成为人民战犯为万人所唾弃。战争到底还是辜负了他们这些大孩子。





而朱青也放弃了去往台湾的船票,再次只身一人前往东北寻找郭轸,这一次,她不仅没有找回郭轸,还弄丢了她自己。很多年后当她身形妩媚,风姿绰约地重新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她说,“我也死了,可是我却还有知觉。”





幸运的是,现实中的许希麟,在刘粹刚死后过着另一种人生。她继承了先夫遗志,先从基本教育着手,创办了粹刚小学,立志用刘粹刚英勇不屈的精神,灌输于未来的青年。





乱世之中,人人是时代的浮沉人人身不由己。尤其对于飞行员来说,纵使有再多的不舍,他们必须下定决心斩断自己的未来,才能让他们所爱的人拥有未来。


而对于他们身后的女人来说,可能余生都要背负着丈夫的一部分,独自一人活下去。





“只怪我们逃得不够快,跟日子一起荒凉了”




1945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来自大江南北的军眷们,匆忙逃难至台湾。和《一把青》的故事一样,这一切都是从眷村开始的。





与眷村文化密不可分的就是所谓的白色恐怖时期,1945年,出于巩固脆弱政权的目的,国民政府开始了漫长的戒严时期。


刚刚经历了生离死别,风雨飘摇中坐着航船辗转逃命到台湾的军人及其亲眷们,又开始过上了人心惶惶、朝不保夕的日子。





《一把青》中就讲述了昔日好友如今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互相检举互相揭发的故事。


“月下对影成三人,青春作伴好还乡”,昔日在南京相依为命的三姐妹说好了日后南方相见,当朱青千辛万苦逃来台湾找到两个姐姐以后,不得已,又被她俩出卖,被冠上了莫须有的通共匪谍罪名被捕入狱。





在狱中她回忆起这些逃难的日子,叹息自己跑得不够远,不够快,跟日子一起荒凉了。所以她才拼命要去到美国,逃命似的。





当时,由于大量老兵退守台湾,求生变得很艰难,坊间甚至还流传着,上校擦皮鞋,将军开饭馆。曾经英勇善战的天之骄子——老队长江伟成,拖着残疾的身躯和沉重的回忆,最后沦落到了捡垃圾为生的地步。





不仅如此, 江伟成从东北回来以后,怕见小孩,因为自己炸死了太多孩子。他常常梦回战场,听见战友的呼救,看见他们惨死。他的记忆慢慢衰退,有时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妻子,患上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症(PTSD)。


有一次,江伟成不顾飞机爆炸的危险,拖着废腿冲过去抢救伤兵,豁出了性命似的,只以为抢救的是很多年前被他丢在了东北的郭轸。





2014年,美国每天平均有20个退伍军人自杀。对带着种种身体和精神创伤回归柴米油盐的军人而言,爱情和亲情,就像正常生活系在他们身上的丝线,单薄而脆弱。


而空军,更像是高速运转的陀螺,看不到太多的细节,可是一旦他们停下不飞了,一下子就看到了一道道的细纹,细纹里有他们的女人和小孩,有密密麻麻的痛苦,一下子就老了。





师娘说也许当年坐船来台湾的时候,她把另一个自己留在了大陆。就像很多人一样,也许当时慌慌张张的忙着逃命,来不及把东西都带齐,所以总留了一些遗憾。





“没有白活”


记得抗战胜利那年,郭轸为了帮副队顶罪,而被提前勒令退伍,除了一纸文书遣退,其他什么也没有。他拿着空空如也的信封找了半天,最后像孩子一样在底下惊喜地找到了一名纪念勋章。


他兴冲冲地跑去找朱青,告诉她,“还有个纪念,我没白活。”





所以你看,他们这些人,是真的很怕被忘记啊。也不应该被忘记。



user avatar

该片题材选的很好,但是受限于岛内整体市场大小以及政治环境。小成本制作宏大叙事题材,导致实际观感其实一般。事实上该片如果在改编过程中,加入华航等等桥段,事实上可以赢得一些更好的招商引资机会和平台的。

剧情方面,首先空军属于高技术现代军种。空军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这社会属于相对高知识水平人群,妻小相对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也属于高社会阶层,片中几位女角都属高学历群体可见一斑。一个如此高知的阶层群体,是否依然存在这种“长兄过继”的封建陋俗有待商榷且有严重的不尊重那个年代国家最先进,最睿智的群体之嫌。多位国府老一辈空军人士在该片播出后也相继表达不满可见一斑。

其次,黑蝙蝠中队虽为美国CIA直接调遣使用。但是黑蝙蝠中队队员死后,其家属是否会得到“移民美国”这种优厚待遇十分存疑。本质上这与南越等亲美政权垮台后前政权人员当做难民被接到美国还是两层概念,不知剧组是否有意混淆了这点。事实上黑蝙蝠中队多位队员死后,妻子守寡终生,在台湾过着凄凉困苦的生活这是当时的常态。

最后,眷村这一历史名词和概念。系国民政府逃台过后,为了安置庞大的百万党政军人员。所修建的聚居区处所,国民政府大陆时期是否有同等概念和名词,非常存疑。且大部分眷村都是5-60年代修建,在当时白色恐怖的氛围下是否会延续大陆的名字,非常存疑。

题材是好题材,但是剧情和小成本投入确实瞎也是事实。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