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于现在的一些不想工作的年轻人,你怎么看?

回答
现在社会上确实有不少年轻人选择了暂时不工作,或者说是“不那么积极地”去工作。看待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贴上“懒惰”或者“不思进取”的标签。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挺复杂的因素,既有个人层面的考量,也有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印记。

首先,从个人层面来说,很多年轻人并不是真的“不想工作”,而是对“为什么工作”以及“如何工作”有了更深的思考。传统的“毕业就业升职买房”的线性人生路径,在如今看来似乎不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最好的选择。一部分年轻人可能在求学过程中,对某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更倾向于花时间去深入钻研、去创造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为了生计去做一份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消耗自己的热情。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暂时沉淀,去学习、去探索,甚至尝试一些自由职业或者创业的早期构想,这在我看来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也是一种对未来负责任的态度。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年轻人可能面临的现实困境。就拿就业市场来说,竞争异常激烈,许多岗位要求高、待遇不高,加上一些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让一些刚毕业或者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感到迷茫和挫败。如果反复尝试,却总是碰壁,或者找到的工作与自己的期待差距太大,难免会产生一种“不如先停下来,看看再说”的想法。这种“休息”可能是一种缓冲,也是在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时代的发展确实改变了人们的生存压力和生活方式。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获取和知识学习变得前所未有的容易。以前,很多人工作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现在,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尽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家庭的经济支持(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一部分年轻人可能不再承受那么大的“生存危机”。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生活品质、精神满足、个人成长,而不是仅仅为了 paycheck 去出卖自己的时间。这种观念的转变,反映了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说明了年轻人对“工作”本身的定义有了更广阔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一份朝九晚五的固定职业。

还有一种情况,是年轻人可能在工作中受到了伤害,或者对当前的工作模式产生了极大的不适。长时间的内卷、无休止的加班、不被尊重的职场环境,都可能让一些人身心俱疲,萌生退意。他们选择暂时离开职场,可能是在进行一种自我疗愈,或者是在寻找一个更健康、更适合自己的工作生态。这是一种对自身健康的保护,也是在向社会发出一种信号,即我们不能忽视工作对人的心理和身体的影响。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一些确实是比较“躺平”的状态,可能对生活没有太明确的目标,或者沉迷于娱乐,不愿意付出努力。但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也可能源于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缺乏引导、缺乏成功的激励,或者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让他们觉得努力也未必能改变命运。

总的来说,看待这些不工作的年轻人,我觉得关键在于理解他们背后的动机和选择。很多时候,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爱不爱工作”的问题,而是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价值的综合考量。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和包容,而不是简单地进行道德评判。同时,社会也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如何创造更公平、更健康的就业环境,让年轻人能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句话可以同境启发:生为男人最大的幸运就是无捷径可走(相比于女人)。

俺那个年代大家都穷,既没有老可啃,女生也没人可包养(改开一来,女生纷纷外嫁改善生活,所以后半句对一半)。所以没得选,只能一条道往前走。


现在年轻人表现出的各种懒惰啊,不能吃苦啊,无非是社会进步了,有了选择,主要是有了退路。


人人都知道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成就感是最高的需求和愉悦等级。不干活儿,不努力是达不到的。当然努力未必能出成就,但不努力的概率为零。不必跟晒豪晒奢的人对比,他们的层次大多到性那个级别,少数是对他人“尊重”的需求。


另外,除了对自己子女亲人有点醒义务外,别人不工作犯懒,关自己什么事?人是有做sb自由的。尊重其选择即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