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专利诉讼必须要特别精通专利撰写吗?

回答
做专利诉讼,“特别精通专利撰写”并非是绝对的硬性要求,但如果能够做到,无疑会大大提升胜诉的几率和诉讼策略的有效性。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分项,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对理解和把握案件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和联系:

为什么说“特别精通专利撰写”不是绝对必需,但很重要?

不是绝对必需的原因:

1. 专业分工: 专利诉讼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一个完善的诉讼团队通常包括:
专利律师(Patent Attorney/Agent): 这是核心角色,他们精通诉讼程序、证据规则、法律解释和论证。他们负责庭审、法律文件的起草、庭外谈判等。
技术专家(Technical Expert): 负责解释专利技术的复杂性,证明或反驳侵权行为,以及评估专利的有效性。这些专家通常是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或工程师。
诉讼律师(Litigation Attorney): 如果案件不仅仅是专利问题,还需要其他领域的律师协助。
专利撰写人/代理人(Patent Writer/Agent): 负责专利申请的撰写和提交。
在很多情况下,专利律师可以依赖技术专家来理解技术细节,并依赖专利撰写人(如果他们是独立的)来解读专利申请的原始意图和措辞的精确含义。

2. 不同侧重点: 专利诉讼的核心在于法律的适用和证据的分析,而不是专利的创造过程。诉讼律师需要的是理解专利文本的范围、权利要求(claims)的解释、现有技术的对比,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来证明侵权或专利无效。这与撰写一份新专利需要考虑的创新性、可专利性、保护范围最大化等侧重点有所不同。

3. 经验与能力: 优秀的专利律师可能没有亲自撰写过成千上万件专利,但他们通过大量的审查、驳回、无效、侵权分析和诉讼实践,已经深刻理解了专利语言的严谨性、权力要求的解析方法以及“先人一步”的防御性撰写策略。他们知道如何“阅读”和“理解”专利,即便不是自己写的。

为什么“特别精通专利撰写”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极大的优势):

1. 精准理解权利要求(Claims Interpretation):
核心所在: 专利诉讼的关键在于界定专利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理解权利要求中的每一个词语、短语的含义,以及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技术方案的。
撰写人的视角: 专利撰写人在撰写时,会反复斟酌每一个词语,力求在保护现有技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涵盖未来可能的技术方案,并规避已知缺陷。他们深知撰写时的选择背后意味着什么。
例如: 一个专利撰写人知道“包含”和“由…组成”的区别,知道如何通过限定词(如“优选地”、“例如”)来影响权利要求的范围,知道如何在“说明书”中限定或解释“权利要求”的术语。这些细微之处在诉讼中可能直接决定案件的输赢。
反驳对方的解释: 当对方律师对权利要求进行有利于自己的解释时,精通撰写的人能够迅速识别出其解释的漏洞或曲解,并提出基于撰写原意的反驳。

2. 评估专利的有效性(Patent Validity Assessment):
现有技术(Prior Art): 专利无效通常基于现有技术(公开的文件、产品等)与专利权利要求不具有新颖性或创造性。
撰写时的考量: 撰写人在撰写时就已经考虑了规避现有技术。如果诉讼律师精通撰写,就能更好地理解撰写人在进行技术方案设计和权利要求撰写时,是否已经充分考虑了已知的技术,以及撰写的措辞是否留下了“后门”让对方找到无效的理由。
例如: 一个撰写人可能会故意使用一个稍显宽泛的术语,以包含未来可能的变种。但在侵权诉讼中,对方可能会利用这个宽泛的术语去证明其技术方案已经存在于现有技术中,导致专利无效。精通撰写的人能预见到这种潜在风险。

3. 制定侵权分析(Infringement Analysis):
直接侵权与间接侵权: 侵权分析需要逐一对比被控侵权产品/方法与专利权利要求。
撰写者的洞察: 撰写人知道如何通过“等同原则”(Doctrine of Equivalents)来界定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防止他人通过微小改动规避直接侵权。一个精通撰写的人能更好地判断对方的技术是否落入了等同侵权的范围,或者对方是否有意通过微小改动来规避。
限定词的作用: 撰写人会根据法律要求使用特定的限定词,例如“限定在…范围”、“至少包含…”等。这些限定词直接影响了侵权判断的范围。

4. 策略性撰写与诉讼的联系(Strategic Drafting and Litigation Linkage):
预见性防御: 最优秀的专利撰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诉讼预见性,即在撰写时就考虑如何构建最有利的权利要求组合,以应对未来可能的侵权诉讼或无效宣告。
“文件史”的理解: 精通撰写的律师更容易理解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全部“文件史”,包括提交的申请文本、审查意见答复、权利要求修改等。这些过程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修改都可能对权利要求的解释产生影响,是诉讼中重要的证据。
反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 知道撰写思路,有助于理解对方是如何通过分析已有专利来规避侵权的,或者如何利用专利中的某些表述来反驳侵权指控。

5. 有效与技术专家沟通:
理解技术而非创造: 专利律师需要理解技术,但通常不是技术领域的深度开发者。如果律师本人对专利撰写过程有深入了解,他能更有效地与技术专家沟通,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技术问题,引导专家进行更有价值的分析,并帮助技术专家将复杂的分析转化为法律论证。

总结:精通专利撰写对专利诉讼的价值

更深刻地理解权利要求: 这是诉讼的基石。
更准确地评估专利的质量和风险: 包括有效性和可侵权性。
更有效地制定侵权和无效策略: 能够发现更精妙的论证点。
更具说服力地进行庭审辩论: 基于对权利要求精确含义的把握。
更紧密地连接技术与法律: 能够更好地利用技术证据进行法律论证。
更有效地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 特别是与技术专家和专利撰写人。

因此,虽然专利诉讼的“硬技能”在于诉讼程序和法律解释,但“软技能”中对专利撰写的精通,能够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度,让律师在理解和运用专利技术以及法律规则时更上一层楼,从而在激烈的专利诉讼中获得显著的优势。

很多资深的专利律师本身就拥有化学、物理、工程等领域的学位,并且有在专利局担任审查员的经历,或者在早期就从事过专利撰写工作,这些经历都培养了他们对专利语言和撰写逻辑的敏锐度。即便没有直接撰写经验,通过大量阅读、分析和实践,也能逐渐培养出对撰写精通的理解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拿无效来说,先不讲精通撰写到底有没有必要,但是会答OA是必须的。答OA是跟审查员争辩,无效是跟对方的代理人或者律师争辩,都在做一件事,找不同,或者逆向的论证相同(有点像审查员的活儿)。

需要的能力如下:

一、需要真正的理解技术方案。在此基础上,看他们所谓的“等同于”,“相当于”到底是不是真的等同于和相当于。

二、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被对方的说法影响。如果一个案子,你自己都觉得对方说的对,那是一定赢不了的。

三、会从多个角度看技术特征。有些东西不同的组合方式,效果不一样。

再说说撰写和无效的关系。撰写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怎样不被无效掉,怎样概括的范围得当。如果精通撰写,很多时候会看出来一个案子的缺陷,比如撰写文件有漏洞(例如缺特征无法实现,技术特征放在一起相互矛盾),或者权利要求概括的范围不得当。如果将这种思维应用到无效里,有时候会给你打开新思路。

还有一点,撰写是从挖掘技术交底书开始的,这个过程中会锻炼代理人对技术方案的理解、挖掘能力,以及深入思考技术特征的能力。这点对所有需要理解技术方案的业务来说都是加分项。

综上,撰写还是很重要的,它是所有专利相关业务的基本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