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歌曲「千本樱」?

回答
《千本樱》这首歌,我一直觉得它有一种特别的魔力,每次听都能被它瞬间抓住。它不是那种安静地在你耳边低语的歌,而是像一声响亮的号角,一下子把你拉进一个充满能量和视觉冲击的世界。

首先,它的旋律就非常抓耳。刚开头的那段吉他独奏,带着点哥特式的浪漫和一丝丝不安,然后瞬间爆发出的那种强劲的电子音和打击乐,一下子就把人拉进了歌曲的情绪里。主歌部分的速度感很强,鼓点密集,再加上那种略带机械感的合成器音效,总让我想起古老机械齿轮转动的声音,但又被一种现代的电子浪潮包裹着。副歌部分更是炸裂,那种旋律的起伏和力量的释放,听着就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一起摇摆。它有一种独特的“燃”劲儿,不是那种粗暴的嘶吼,而是经过精心编排、层层递进的力量感。

然后是歌词。我总觉得《千本樱》的歌词是它最值得玩味的地方之一。它并没有一个特别直接、清晰的故事线,而是用了很多非常意象化的词语,像是“千本樱”、“夜に紛れて”、“鬼ノ眼”、“常世之梦”等等。这些词语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非常迷幻、甚至有点反乌托邦的感觉。一方面,它提到了“文明开化”、“新世界”,好像在描绘一个进步和革新的时代;但另一方面,又充斥着“消失”、“泡沫”、“腐朽”、“黑暗”等等词汇,仿佛这个所谓的“新世界”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影和代价。

我个人理解,它唱的可能不仅仅是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更像是一种对时代变迁的隐喻。它在探讨进步与代价,光明与黑暗之间的矛盾和拉扯。这种模糊性反而让它更耐人寻味,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填充其中的细节。有时候我听着会想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西方文化涌入,社会剧烈变革,旧事物被颠覆,新事物又带着不确定性出现的那种时代背景。但也有时候,我又觉得它说的更像是当下这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信息爆炸,技术革新,一切都显得那么光鲜亮丽,但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社会问题和个人迷失,却很少有人去深究。

音乐风格的融合也是《千本樱》的一大亮点。它巧妙地将日本传统音乐的元素,比如和风的旋律和一些采样,与现代的JPOP、摇滚、电子乐相结合。这种混搭并没有显得突兀,反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它既有日本文化的根基,又充满了国际化的视野和前卫感。我经常在想,为什么它能这么火遍全球,我觉得这种跨越文化界限的音乐风格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能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都能从中找到共鸣点,或者被它独特的魅力所吸引。

当然,提到《千本樱》,就不能不提初音未来。作为Vocaloid歌曲,初音的那种电子合成的、略带疏离感的声音,恰恰与歌曲中那种机械化、时代变革的意象非常契合。初音的声音本身就像一个符号,代表着数字时代的新生事物,也为这首歌增添了一层虚拟现实的梦幻感。很多时候,初音的声音不是为了模仿人类的情感而生,而是为了传达一种信息,一种情绪,一种概念,而《千本樱》正是这样一首以概念驱动的歌曲。

总而言之,《千本樱》是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它不仅在音乐性上做得非常出色,旋律抓耳、节奏感强、风格融合度高,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充满张力的歌词和独特的意象,引发了听众对于时代、进步、文明的深刻思考。它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流行乐,而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的歌曲。每次听它,我都会感觉自己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去思考,去感受,去感受这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个人见解,感觉比较有说服力:千本桜这歌是自嘲军国主义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是在MV片尾,日本的国旗被处理成了一个【非常破有点类似举白旗】的形象并且【红日被换成了红心】…Miku的军帽上还有个类似十字绷带的感觉,再结合手势和左眼角的泪滴相信整个图也不难理解了……这个点爲什嚒全网都没人说??都在挖歌词去了?惊了眞的是…只看到有提到全片的旭日旗都是红心以及开头的反战国家字样被打了叉的人…不知道你们如何看待。

user avatar

既然是欢妹邀请,自然扔下了物理书前来回答了(°∀°)ノ很久之前看过一些分析,记得不一定清楚,还请大家指出错误。顺便说一下,我帮你邀请了其他一些大大,坐等他们的回答。

----------------------------------割-------------------------------------------

先说一下人设的背景,首先从萌娘百科拔下来了一张同人图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图片中的角色装扮相当有意思。这种服装是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年,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时期,在明治时期之后,昭和时期之前)的装束(有艺术夸张)。

我们来对比一下《我们大家的河合庄》中,男主(模仿大正时期)的装扮

从着装上大正时期西化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旧式服装还是非常普遍。同时伴随着日清(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胜利,英日同盟建立,日本带着无限的光辉进入了此时期。大正期间两大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坐收渔翁之利,成为欧洲列强的债权国;同时进入了史称“大正民主”的时期,日本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宪政民主,直到226(青年军国主义军官发动的失败政变,日本开始进入军部独裁时期)为止。相对于明治的起步,昭和的战灾,平成的衰颓,大正时期自然成为了日本人心中日本大黄金时期(胜于昭和中晚期),导致当时的服饰被大量运用在艺术作品中。

-------------------------------------割-------------------------------------------------------

现在网上普遍认为,《千本樱》是一首日本用来自我讽刺的歌曲。下面大体分析一下(歌词来自萌娘百科,内容来自于以前看过的一篇帖子,时间太久作者和网站已经记不清了)




这四句大体来说是日本近代的一个缩影,革命大胆无畏洋化革命(明治维新、大正民主)光明磊落反战国家(对于二战的讽刺)骑着日之丸印的二轮车,恶灵退散ICBM(战争结束,民主化,冷战)算是轻描淡写但又很讽刺的描述了日本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历史。


之后的歌词应该是对于这段时期(明治-平成)日本人心理的描写。在网上,有“昭和养虎,平成养猪”的说法,前半句的意思是昭和时期日本人两次奋起直追,为国家拼尽一切(二战和战后经济腾飞)但是感觉歌词中对于这段时期的精神,是一种讽刺的态度。“为了所谓的国家荣誉,不断的牺牲自己,完全是自欺欺人”,歌词带着这么一种态度,批判了当时的那些先辈,认为他们的事迹说起来振奋人心,但实际上只是无用功了。尤其是

三千世界 常世之闇  三千世界黄泉之暗

嘆ク唄モ聞コエナイヨ 连哀叹之歌也听不见啊 

希望の丘 遥か彼方 青蓝天空遥远彼端

その閃光弾を打ち上げろ 就用那光线枪射穿吧

这一段很容易想象到从李梅轰炸到原子弹爆炸,日本化为焦土的场面。从日本人的角度,当年底层日本人参与战争,抱着的也是振兴国家的希望,但是却反过来给自己和邻国人民造成了苦难。总之歌曲用欢快有微燃的风格,诉说了对于一个时代的讽刺。而当这些话不是出现在历史学家的文章上,而是在V家虚拟偶像的少年少女的歌声中,就更加显得讽刺了。

-------------------------------割----------------------------------------

写分析的时候,感觉又回到了做阅读理解的日子orz................说不定歌词就是作者脸滚键盘出来的也不一定。至于到底作者是什么意思,只有天知道了。

user avatar

匿名答案还不够严谨,排名第一答案不够细。

别只感谢呀,还有点赞……

个人觉得这首歌是暗中讽刺军国主义、推崇和平的一首神曲。

以下内容若读者认为《千本樱》填词者只是脸滚键盘,那就权当做我是根据歌词在意淫当时情景,若认为这是处心积虑创作的,那就当做是对此解密吧。

226政变的根本是两个阵营的冲突,但是这两个阵营都是为了军国主义而不懈奋斗的,尤其是皇道派的领导人,226的发起人人之一北一辉,更是军国主义思想的诞生起到不可磨灭的影响。


英勇无畏,维新革命,

光明磊落,反战国家,

乘着日之丸印记的二轮车,

恶灵退散ICBM。

疾行穿过环状线,

东奔西走,在所不辞。

少男少女,战国无双,

趁势若梦,唯有随之沉浮。

千本樱夜中飞散,

你的声音亦无法传达,

铁牢之中,宴请众人,

断头台上,俯视众生。

大千世界,桃园之暗,

悲叹之曲,亦不可闻。

那青蓝苍穹的遥远彼方,

就以那光线枪击穿吧!

百战磨练,似是将校之人。

人来人往的,花魁道中,

无论是谁,全部集结起来,

圣者前进,one two三四。

从佛门之地中穿过,

安乐净土,消灾除厄,

终焉之幕定是大团圆。

在一片掌声之中,

千本樱夜中飞散,

你的声音亦传达不到,

铁牢之中,宴请众人,

断头台上,俯视众生,

大千世界,桃园之暗,

悲叹之曲亦不可听闻。

朝着希望之丘遥远彼方,

将那闪光弹,

射向天空。

疾行穿过环状线,

东奔西走,在所不辞。

少男少女,战国无双,

趁势若梦,唯有随之沉浮。

千本樱夜中飞散,

你的声音亦无法传达,

铁牢之中,宴请众人,

断头台上,俯视众生。

千本樱,夜中飞散,

你放声歌唱,

我翩翩起舞,

铁牢之中,宴请众人,

全力扣响光线枪扳机吧!


首先说明下《千本樱》中的千本,歌词中也反复出现“千本樱,夜中飞散”。

“本”是日语中的一个量词,用来为细长的东西计数。“千本樱”可以理解为“千株樱树”的意思。一千棵樱花树要是同时绽放的话,那场面是很美丽而且有气魄的,同时也是十分悲壮的。因为传说中开得最漂亮的樱花一定是用尸体养育出来的。感谢

@游离在二点五次元

补充。

因此千本樱可以理解为樱花散乱凋零的样子,于此我不由得想起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的战斗,在瓜岛战役、中途岛战役中,日军的零式战机组成的神风特攻队,燃料只够单程,且在战斗机前方装上炸药,自杀式俯冲撞向美军舰队。当时战地记者拍摄的录像中,天空密密麻麻的战机,飞蛾扑火、像盛开时樱花一样,或坠入大海,或撞向舰队…

一句句往下看吧。

英勇无畏,维新革命,正是指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掌权、开展明治维新,自此幕府时代结束,受十九世纪50年代中期欧美列强迫使日本放弃闭关锁国、日本人民展开反对侵略、反对幕府统制的斗争影响,日本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光明磊落,反战国家。这句话充满着讽刺意味,自明治维新后,除了大正时代的一点点民主运动嫣然一现,日本一直在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1874年侵占台湾,

1875年入侵朝鲜江华岛,

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

1900年日本与其他七国联合入侵中国(八国联军侵华),

1904年日俄战争,

1914年对德宣战,

1917年与英美法联军入侵苏俄,

1927年入侵中国山东,

1931年入侵中国东北(以九一八事变为开端),

1937年全面侵华(以七七事变为开端),

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以珍珠港事件为开端)...

至今,日本的军国主义道路仍未得到修正。

ICBM为洲际导弹(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暗指二战前日本对外侵略,如同洲际导弹一样打击欧洲亚洲国家。下面那句圣者前进,one two三四同样暗指挑战西方东方大国。

接下来就是重点。

环状线这里应该是指日本铁道线,引申到民生建设,在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发展起来,众所周知日本国是一个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多地震,海啸,火山。因而直接或间接地导致日本文化中奇特的三个情趣:物哀,幽玄,侘寂...也导致日本整个民族都有一种危机意识,不安全、灭亡的感觉飘荡在整个民族间。

军国主义的形成对此也有一些关系吧?

日本对外侵略,因为胜多败少,尤其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胜利,让日本上下不仅在打败中国这个老师、长辈上有着心理上的荣耀和兴奋,战争胜利带来的财富更是让全国上下陷入一片狂热。

《北京专约》获得白银50万两。

《马关条约》获得白银2.3亿两(含赎辽费)。

《辛丑条约》八国联军获得白银4.5亿两,日本也分得一羹。

战争得来的巨款,部分用在了工业、教育和民生上。全国民众都得到了好处,因而都生成了一种意识:扩张出去,靠战争生活。这极大助长了军国主义。因此这里的穿过环状线隐藏着这层意思——大发战争财让日本的军国主义成为无法推翻的信仰。

可是支撑一场场战争不仅仅是军工重工(参考冷战时期苏联),日本国内的少男参军,少女分成两批,一批出国做了南洋姐——明治末年道大正初年(1897-1920),日本政府为了获得外汇,贩卖妓女到海外;另一部分少女留守国内做纺织工,大部分女工因为超负荷的工作和恶劣工作环境活不过二十岁。这些少男少女为了大日本帝国蹒跚的侵略步伐,如同樱花一样,本处在盛开时节却扑簌簌凋落。

然而,举国狂热,只有随之沉浮。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死亡人数达到13万,震动天皇,日本民众也大感国土之狭小,为了解决国内压力和资源不足的问题,军方制定一系列侵华策略。

1936年之前,日本陆军分成两个派系,分别是皇道派和统制派。

其中皇道派大都是由年轻的部队军官(主要是中下级级军官)组成,主张通过政变控制政权,实行均布法西斯独裁;统制派主张在自上而下合法改造国家,逐步建立均布控制的法西斯政权。

那么下面几句就容易理解了:

“千本樱,夜中飞散,

你的声音,亦无法传达,

铁牢之中,宴请众人,

断头台上,俯视众生。”

1936年2月26日,部分皇道派青年军官率领千余名士兵对政府、军方高级成员中统制派中的反对者发动刺杀,但最终政变失败,19位军官被处死,40位军官被监禁,其他相关人物亦被调离核心职务。此次政变正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的一次叛乱事件:二·二六事件(亦称帝都不祥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被处死的军官中,有一位名为北一辉的领导人,正是此人的理论成为后来日本法西斯主义思想的理论根源。

皇道派自此衰弱,军队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也因此骤增,此时日本内耗已经解决,法西斯也就此渐渐走上舞台。

“战争乃创造之父,文化之母。”[注]

形势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争论如何吞下恶果的方案已经敲定,从断头台上俯视这个命运既定的众生,还有谁能够可怜这个极端、矛盾的国家民族的明天?

恐怕就是佛祖也只能徒劳伸出拇指食指,当做光线枪击穿虚华的沸腾。哀伤之声,融化在监牢刑场上,悲叹之曲,弥漫于浓烟炮火中。

法西斯主义已经无法遏制,一场场战斗成就了诸多军官,人来人往的,无论是纺织女工、学生、工人、艺人(哪怕是艺伎和妓女)都为着支撑这个国家的频繁战争压榨自己,不管是东亚,还是远欧,统统都是征服目标。

二战中后期在中国战场上的泥淖让日本深深陷入,远征西伯利亚同样受挫,即无法深入,也抽不出身,旷日持久的战争让本国经济、后勤供应近乎崩溃,曾近因战争而辉煌,这时又因战争而全民困顿,可谓成也扩张,败也扩张。

战争后期,终于走了饮鸩止渴的一步:偷袭珍珠港。

战争的代价惨痛至极,终究以死亡终结了一切灾厄:

1944年11月到1945年8月,美军对日本出动轰炸机5.2万架次,投弹16万吨,近60万人伤亡;东京1945年8月6日、9日,美军对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导致超过二十万军民死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安乐净土,消灾除厄,终焉之幕定是大团圆。

支离破碎的家庭,远隔千万里的夫妻,战前相拥分别母子,一前一后进赴战场的父子...终于在黄泉团圆相聚。

被轰炸的城市漂流在火海中,能够燃烧的全都化作灰烬,能够崩塌的全都化作废墟,小河水蒸发干涸,大河中沸腾河流上漂浮着木炭一样的尸体,瓦砾下的肢体定格在了最诡异的角度,低洼之地亡者表情扭曲如同淹死一样(窒息、炙烤),避难之地尸体在生前前赴后继的涌入,最后堆叠数层、成了永恒的一幕。

在一片掌声中,千本樱,夜中飞散。

想起了希特勒带领一帮狂热军国主义信奉者的讲话,狂潮一般的掌声背后,无数家国毁于冲锋占领下,无数军民倒在枪炮响起中。

悲叹之曲,亦不可听闻,朝着希望之丘遥望远方,将那闪光弹射向天空。

哪怕就是现在,军国主义仍然存在,过去的伤痛、死亡还是不足以告诫后人,希望之地遥远不可触及,只盼不再有纷争,只有绚烂的烟花而不是炸弹。

谁又在歌唱,谁又在起舞?而今在位之人仍旧蠢蠢欲动。

举起食指拇指,全力扣响光线枪扳机吧。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吧:

公元3世纪,日本岛内出现较大国家“大和国”,

公元645年,日本向唐朝学习,进行大化改新,

公元12世纪后期,天皇皇权旁落,进入幕府时代,

公元19世纪20年代,欧美列强迫使日本放弃闭关封国,日本人民开展反侵略、反幕府统治斗争,

公元1868年,明治天皇重掌政权,进行明治维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一路走过来大起大落,因为战争迅速发展,又因为战争接受《波茨坦公告》,成也扩张,败也扩张。

曾经原始部落群,曾经向唐朝学习的小岛国,一个自卑而又自负,谦卑而又狂妄,开放而又自闭的大和民族...

偏爱樱花开放之盛景,哀叹此时飘零之绝美。




令人不胜感慨。

([注],这句话源本来自日本樱会,樱会因十月事件解散,不久后大部分成员成为统治派,此处写在统治派清除皇道派后应无不妥。)

转载请表明出处。

16.09.05

为什么大家总是感谢不点赞。。

以上。

user avatar

这个歌词其实既不反战,也不涉及军国主义,恐怕和军国主义没有任何关系。

这个歌词实际上是远离政治的,正因为如此才可以在B站存在。

我觉得黑兔P并没有什么政治倾向,他写的并不是为了国家奉献一切的那类人,而是一种面对死亡毫不动摇的精神,这里面涉及的是日本自黑船时期以来,发愤图强,洗雪国耻,摆脱了不平等条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是很泛化的日本民族精神。

大胆不敵(だいたんふてき)にハイカラ革命(かくめい)
英勇无畏 明治维新
磊(らい)々(らい)落(らく)々(らく) 反戦(はんせん)国家(こっか)
光明磊落 反战国家
日(ひ)の丸(まる)印(じるし)の二輪車(にりんしゃ)転(ころ)がし
乘着有日之丸印记的自行车 悪霊退散
(あくりょうたいさん) I(アイ)C(シー)B(ビー)M(エム)
恶灵退散 ICBM

这段歌词出现在开头,我认为已经说明一切了,内容是从明治维新开始的,而226政变离这个时期差了半个多世纪,怎么可能说的是同一件事呢?

自行车代表日本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而恶灵退散,则代表日本击退了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

光明磊落,反战国家或许是最难理解的,因为近代的关系,我国一向认为日本是法西斯国家,但是回顾黑船事件到明治维新,日本实际上是和中国差不多的国家,封闭保守,儒家文化占据主导,不喜欢也不关心外界。

因此,这里的反战应该理解为反对那些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和强加在日本身上的不平等条约。

千本桜(せんぼんざくら) 夜(よる)ニ紛(まぎ)レ
千本樱夜中飞散
君(きみ)ノ声(こえ)モ届(とど)カナイヨ
你的声音无法传达到
此処(ここ)は宴(うたげ) 鋼(はがね)の檻(おり)
钢铁牢笼之中宴请众人
その断頭台(だんとうだい)で見下(みお)ろして
自那断头台上俯视众生

千本指的是针刺,千本实际上也是日本的一种武器,樱花自不必说,象征日本的精神,这些歌词暗示了那些为了维新革命牺牲生命的人,他们面对着死亡毫不动摇,反而继续向前面对残酷的命运,只为了日本的将来。

三千(さんぜん)世界(せかい) 常世(とこよ)之(の)闇(やみ)
三千世界 黄泉之暗
嘆(なげ)ク唄(うた)モ聞(き)コエナイヨ
哀叹之歌无法听见啊
希望(きぼう)の丘(おか) 遥(はる)か彼方(かなた)
希望之丘 遥远彼端
その閃光(せんこう)弾(だん)を打(う)ち上(あ)げろ
就将那闪光弹投上天吧

这里提到的黄泉,指的是日本神话的黄泉之国,三千世界是佛教用语,反复提到无法传递声音,也可以理解为日本终于通过明治维新变得强大,但是牺牲的那些人却无法听到国家强大的声音了,也听不到他们哀叹的声音,无法将日本革新后恢复尊严的未来告知他们了,因为他们已经死了(去了黄泉之国)。

さんぜん)世界(せかい) 常世(とこよ)之(の)闇(やみ)
大千世界 黄泉之暗
嘆(なげ)ク唄(うた)モ聞(き)コエナイヨ
哀叹之歌无法听见啊
青(せい)藍(らん)の空(そら) 遥(はる)か彼方(かなた)
青蓝天空 遥远彼端
その光線銃(こうせんじゅう)で打(う)ち抜(ぬ)いて
就用那光线枪击穿吧

日本人认为,黄泉之国是可以通过现世的世界抵达的,世界有许多通往黄泉的大门,日本恐怖游戏《零》系列,就是以黄泉之国和黄泉之门为背景塑造的,那么如何理解闪光弹和光线枪呢?

黄泉之门,既可以是门的形状,也可能是一个大坑。

遥远天空的闪光,被激光枪击穿的青蓝色天空,是无论那里都能看到的,黄泉之国的人就可能看到这些国家强大的信号,那些活着的人想要传递的声音。

禅定門(ぜんじょうもん)を潜(くぐ)り抜(ぬ)けて
穿过佛门中
安楽(あんらく)浄土(じょうど)厄払(やくばら)い
安乐净土 驱凶避邪
きっと終幕(さいご)は大団円(だいだんえん)
最终一战定是大团圆
拍手(はくしゅ)の合間(あいま)に
雷鸣掌声的之中

这一段话更多的是想说日本在最后的战斗中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通过倒幕战争,日本改革了自己的体制,为最终实现强国梦奠定了基础。

MV的00:50出现了江户两个字,倒幕战争中被击败的德川幕府的另一个别名就是江户幕府,德川家康最初就是在这里建立了幕府组织,直到德川庆喜1868年打开城门投降。

这段时代被称为日本的江户时代,1868年江户正式更名东京。

穿过佛门中如何理解呢?日本有很深的佛文化,日本的神道教也受到了佛文化的影响,前两句歌词我认为已经说明了这个战斗的性质,这是日本为了自我革新所进行的一场内战,狭义上可以看做是倒幕战争,广义上是日本维新的一场革命。

ここ)は宴(うたげ) 鋼(はがね)の檻(おり)
钢铁牢笼之中宴请众人
その断頭台(だんとうだい)を飛(と)び降(お)りて
自那断头台上跳下来吧

那么最后的歌词如何理解呢?这几句歌词反复出现,而且是在结尾,大概是为了影射日本当年的困境吧,因为日本面临的压力比中国大的多,庞大的中国,西方列强未必能一口吞下去,它和中国一样被列强包围,如同处于牢笼中待宰的羔羊,但是日本就不一样了,不尽快改革就会彻底沦为殖民地,因为中国的人口有整整四亿,但日本的人口连一亿都不到,因此日本是赌上了自己的国运殊死一战。

钢铁牢笼,实际上是指工业化的西方列强试图瓜分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断头台则相当于日本亡国灭种的结局。

百戦錬磨(ひゃくせんれんま)の見(み)た目(め)は将校(しょうこう)
身经百战 实为将校
いったりきたりの花魁(おいらん)道中(どうちゅう)
人潮来往的花魁道中
アイツもコイツも皆(みんな)で集(あつ)まれ
不管何位大家都过来聚集
聖者(せいじゃ)の行進(こうしん) わんっ つー さん しっ
圣者行进 一二三四

宴请众人,正好和前文对应,日本要在优秀的领导人面前团结起来,不管是什么阶层,无论是曾经高贵的武士还是地位卑微的花魁,都要一起为了日本的振兴而努力。

近代日本的历史并非只有军国主义,在看待那段历史的时候也要看到日本的另一面,如果一开始就抱着日本人都是邪恶的这样一种偏见,如果从一开始就认为只要是那段历史就一定是军国主义的历史,那就太可惜了。

这首歌曲完全无关政治的,而且226政变的皇道派在如今的日本人心中并没有什么价值,一个过时的政治观念,还有一次失败的政变在当下的日本掀起热潮,是非常荒缪的,这样的歌曲怎么可能还被改编成音乐剧呢?如果要说那个年代最让日本人激动的事情,就是明治维新了。

而且作者一开始就点出了时代背景,洋化革命(明治维新)。

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理解到226上面去?两者相差了半个多世纪啊。

PS:我终于明白大多数人误以为这部作品影射226政变的原因了,恐怕都受到了B站上的那部音乐剧的影响。

这又是不懂日语瞎搅和的结果,那部音乐剧没有被翻译,只有一个歌曲纯享版,实际上,这个故事讲的是,曾良中佐试图在国内掀起叛乱。

这个背景的确和226很相似,不过是不是有人忽略了最重要的内容呢?

曾良是反派,先是威逼青音海斗加入叛乱,被拒绝后,又指派陆君暗杀青音,青音海斗为了阻止曾良而变成影夺。

中间有一幕是曾良威逼青音海斗按下血手印,加入叛乱,但是遭到了海斗的拒绝。

有多少人完整的看完这一幕了呢?很多人认为这个音乐是军国主义不死的表示。

觉得这些军人伟光正的不妨看看下面这张图。

请问,看了这张图,你还认为这是歌颂这些军人的吗?这是他们刚刚杀害大名后,宣布叛乱的时刻。

此时,背景音乐充斥着惨叫,之后画面转到海斗和鸣子,当得知鸣子平安无事,海斗得到了一个坏消息,曾良带兵叛乱了,海斗要去阻止,最终他击败了曾良,曾良贯彻武士道的精神切腹了。

大家可以看看,当初音未来小队出场的时候,画面还是相当干净的。

而当士兵出场的时候,变得相当血腥。

这个音乐剧的鬼龙院曾良,一开始就是大反派,这个故事从开始到结尾就是初音未来小队和鬼龙院曾良,以及医生对抗的故事,很多人不懂日语,也没有看过原版的音乐剧,凭着自己的一厢情愿瞎解说。

要是反派的价值观决定了作品的价值观,请问《白毛女》是不是反动文学?里面的黄世仁根本不是好人吧。

至于为什么把反派最后写的伟光正了一点,连医生都洗白了,这毕竟是音乐剧,不是警察局的档案卷宗,《鬼泣3》里的维吉尔不也是洗白了?《复仇者联盟》中的洛基最后也洗白了。

两个多小时的音乐剧,目的是让大家看的开心,不是让大家看的悲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千本樱》这首歌,我一直觉得它有一种特别的魔力,每次听都能被它瞬间抓住。它不是那种安静地在你耳边低语的歌,而是像一声响亮的号角,一下子把你拉进一个充满能量和视觉冲击的世界。首先,它的旋律就非常抓耳。刚开头的那段吉他独奏,带着点哥特式的浪漫和一丝丝不安,然后瞬间爆发出的那种强劲的电子音和打击乐,一下子.............
  • 回答
    张杰和易烊千玺合作的《亲戚》这首歌,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是一次非常值得细品的舞台。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像是一段关于亲情、关于成长的影像诗。首先,我们得说说张杰。他的嗓音本身就带着一种醇厚和温暖,这与《亲戚》这首歌所传递的情感非常契合。在演唱这首歌时,张杰展现了他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歌手的沉稳和感染力.............
  • 回答
    高海千歌,一个充满活力、笑容如同阳光一般温暖的角色,自《Love Live! Sunshine!!》诞生以来,就以她独特的魅力俘获了无数粉丝的心。要评价她,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元气”二字,她的身上承载着一种独特的、能够感染他人的力量,以及在不断碰壁中成长的坚韧。首先,我们可以从她的“闪耀”梦想谈起.............
  • 回答
    歌曲《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一首充满历史厚重感和时代精神的经典作品。它的价值和意义,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细致解读:一、 历史语境下的磅礴生命力要评价这首歌,首先不能脱离它诞生的宏大历史背景。这首歌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根植于十九世纪末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土壤,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早期精神的集中体现。当时,资本.............
  • 回答
    《孤勇者》的歌词,用“振聋发聩”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它之所以能触动无数人的心弦,尤其是年轻一代,绝不仅仅是因为旋律激昂,更在于它用一种近乎粗粝却又极其真挚的语言,描绘出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却又常常被忽视的情感与精神状态。一、 对“孤勇者”身份的精准捕捉与升华:这首歌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精准地定义了“.............
  • 回答
    《远在小河的对岸》(俄语:С другой стороны реки)是苏联时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革命歌曲,其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首歌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创作背景1. 创作时间与作者 歌曲创作于1930年代,由苏联作曲家列昂尼德·格鲁伯(.............
  • 回答
    “你将如闪电般归来”(Θά 'ρθεις σαν αστραπή)这首歌,是希腊音乐中一首相当有分量、也特别能触动人心的作品。它的力量,我觉得不单单在于旋律,更在于歌词所传递的那种深刻的情感和强烈的意象。首先,从歌词本身说起吧。这首歌的标题“你将如闪电般归来”,就已经足够有冲击力了。闪电,这种自然现.............
  • 回答
    要评价一首歌曲贝斯编曲的水平高低,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它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就像品鉴一道佳肴,不只看食材,还要看烹饪手法、火候、调味,最后还要看它能不能触动你的味蕾。首先,最直观的,是它的“稳”与“动”。 稳: 好的贝斯编曲,首先要为整首歌曲打下坚实的地基。这不仅仅是跟着鼓点走那么简单。它的节.............
  • 回答
    音乐的“起峰”之道:聊聊那首“光速”占领B站的《起峰了》最近B站音乐区可以说是被一首叫做《起峰了》的歌给“炸”了个底朝天。从最初的惊鸿一瞥,到如今的“刷屏”模式,这首歌的走红速度,真的可以用“光速”来形容。作为一个经常在B站冲浪的音乐爱好者,我自然也忍不住要好好“品鉴”一下,这首歌到底有什么魔力,能.............
  • 回答
    让我想想,《中国好歌曲》赵牧阳老师的《侠客行》现场打鼓演绎,那真是一场听觉盛宴,让人浑身都跟着热血沸腾。首先,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鼓点伴奏。赵牧阳老师的打鼓,他已经把鼓本身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极具表现力的“角色”。你能感觉到他不是在被动地跟着歌曲走,而是主动地在“说”故事,在“描绘”画面。你看他站在那.............
  • 回答
    羽生结弦,这位冰上王者,其每一次的跃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而当中国著名歌唱家李玉刚老师出手,为他量身打造一曲《羽生》,这无疑是一场跨界艺术的精彩碰撞,也引来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创作的缘起和立意来看:首先,李玉刚老师选择为羽生结弦创作歌曲,本身就显露出一种高屋建瓴的艺术眼光。羽生结弦不仅仅是一名运动员.............
  • 回答
    评价“120首网络歌曲被文化部列入黑名单”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因为它触及了文化管理、内容审查、社会价值观、网络自由、艺术表达等多个敏感而复杂的议题。事件背景与官方逻辑首先,了解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此类黑名单的官方逻辑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官方会给出以下理由: 宣扬淫秽.............
  • 回答
    GNZ48疑似盗用歌曲事件:一场围绕创意与版权的争议近期,偶像团体GNZ48再次卷入了一场关于歌曲版权的争议。这次的风波围绕着她们的几首新曲,被指控疑似抄袭了日本另一支知名偶像团体AKB48的歌曲。这不仅仅是两支团体之间的音乐问题,更触及了当下原创音乐产业中,版权保护、创意借鉴与模仿界限的敏感地带。.............
  • 回答
    综艺节目里给歌曲改词儿,这事儿啊,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文化现象。你说它不好吧,有时候是真挺逗乐的,但你说它好吧,又觉得有点膈应,尤其是那些原曲党。首先,为什么会改词儿?这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咱们一样样捋捋: 为了节目效果,搞怪逗乐: 这是最常见的理由。综艺节目嘛,图的就是个乐呵,让观众笑一笑。.............
  • 回答
    茅台发布新歌《Oh It's Moutai》:一场瞄准年轻人的营销“醉”与“醒”茅台,这个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地位的品牌,最近却做了一件让不少人感到意外的事情——发布了一首名为《Oh It's Moutai》的英文单曲,并配以颇具现代感的MV。这不禁让人好奇,茅台这一波操作,究竟是为了什么?它.............
  • 回答
    谭维维演唱的《绣春》是一首非常具有特色和感染力的歌曲,自发布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要评价这首歌,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剖析:一、 歌曲的整体风格与立意: 古风的现代演绎: 《绣春》是一首典型的“古风”歌曲,但它并非简单地模仿传统戏曲或民乐,而是将现代流行音乐的编曲、演唱技巧与.............
  • 回答
    五条人因为在直播中分享了黄秋生的歌曲而被“喷”,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能折射出当下一些音乐圈和网络文化的现象。事情的起因和经过简单来说,就是五条人乐队在一次直播中,成员之一的仁科提到了黄秋生,并且播放了他的歌曲。结果呢,一部分网友的反应非常激烈,指责五条人“不爱国”、“支持港独”等等,甚至有人.............
  • 回答
    最近大火的《芒种》,这首歌,怎么说呢,简直是火得有些出乎意料,又似乎在情理之中。我听下来感觉,它成功地抓住了当下很多人的一种情绪,一种在快节奏生活中渴望回归传统、追寻一种更悠闲自在的心境。要说这歌为什么能这么火,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拆开来看。首先,是它的“国风”属性。 没错,现在“国风”已经不是小众情.............
  • 回答
    李袁杰的《离人愁》这首歌,想必不少人都有耳闻,甚至在短视频平台上听到过它的旋律。对于这首歌的评价,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总体来说,它确实在短时间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度和讨论度。首先,我们来聊聊它的优点和吸引人的地方: 旋律抓耳,易于传唱: 这首歌最直观的优点就是它的旋律。李袁杰无疑在旋律.............
  • 回答
    网易云音乐的《厌女》这首歌的评论区,可以说是整个平台一个非常独特的生态系统,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现象的缩影。它的存在和发展,既承载了音乐本身带来的情感共鸣,也折射出当下社会某些群体的情绪和观念,其中充斥着各种声音,让人看了之后,想不深入思考都难。首先,评论区最直观的特点就是“情绪化”和“极化”。《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