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灶神号和企业号,这两艘美国海军的传奇航母,它们的命运的确让许多军事迷和历史爱好者感到扼腕。毕竟,它们不仅仅是钢铁巨兽,更是见证了无数重要历史事件的活化石。那么,为什么这两艘功勋卓著的航母最终没能像“独立号”或“约克城号”那样,以博物馆的形式永久地留存下来,供后人瞻仰呢?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从经济成本到实际用途,再到象征意义的考量,缺一不可。
首先,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两艘航母的辉煌。
女灶神号(USS Enterprise, CV6) 毫无疑问是美国海军在二战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航母之一。她参与了几乎太平洋战场上的所有重要战役,包括偷袭珍珠港(虽然当时她不在港内,但她的表现极其英勇)、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瓜达尔卡纳尔海战等等。她以惊人的韧性和战斗效率,赢得了“大E”(Big E)的美誉,被誉为“二战中最伟大的舰船”。她的舰员们在她身上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这份情感联系是难以估量的。
企业号(USS Enterprise, CVN65) 则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海军建造过的最长的军舰。她于1961年服役,贯穿了冷战时期,参与了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并在21世纪继续执行任务,包括在9/11事件后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的部署。她代表着美国海军走向核动力的时代,是科技进步的象征,也是美国国力的体现。
那么,是什么阻止了她们成为博物馆呢?
1. 巨大的经济成本: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现实的原因。将一艘如此庞大的退役军舰改造成博物馆,其经济负担是天文数字。
拆解和清理: 军舰,尤其是航母,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充满了各种管线、设备、燃料(包括核燃料,对于CVN65而言)、弹药残余等。在将她移交给民用部门作为博物馆之前,海军必须对其进行彻底的拆解和清理,以消除潜在的危险。这涉及到对船体进行大量的切割、拆除,以及对有害物质进行专业处理。光是这个过程,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专业技术。
船体维护: 即使是作为博物馆,舰体也需要长期的维护和保养。航母的船体钢结构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生锈、腐蚀。为了防止她进一步损毁,需要定期的船体检查、修补、防锈处理,甚至可能需要建造专门的船坞或支架来支撑。这些都是持续性的、高昂的支出。
内部改造和展示: 将一艘军舰改造成能够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需要进行大量的内部改造。例如,需要安装照明、安全设施、消防系统、游客通道、导览设备,以及展示历史文物和信息的展区。这些都需要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同样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运营和管理: 一旦博物馆建成,还需要持续的运营和管理成本,包括员工工资、维护费、保险费、营销推广等。这需要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仅凭门票收入很难支撑起如此庞大的项目。
2. 象征意义和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CVN65):
核动力(CVN65): 对于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CVN65)来说,核反应堆是她身上最独特、也最棘手的部分。退役后的核反应堆需要经过极其严格和复杂的处理,才能确保其安全。将其保留作为博物馆的一部分,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政治敏感性。没有人愿意冒着辐射泄露的风险,去参观一个曾经的核动力装置。虽然有一些退役的核动力舰艇被保留下来,但其处理过程同样是耗时耗力且成本高昂的。
“大E”的情感与实际: 对于老女灶神号(CV6),虽然没有核动力的问题,但她的船体已经非常老旧。早在她退役之后,关于将其保留为博物馆的呼声就非常高。然而,当时的美国海军面临着更为紧迫的战后重建任务和军舰更新换代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退役舰船的保存上,在优先级上可能不如其他项目。而且,当年的技术和经济条件,或许也为彻底保存她设置了障碍。
3. 替代方案与国家战略考量:
金属回收与再利用: 在战争时期或战后,金属是宝贵的资源。退役的军舰,尤其是大型舰艇,其钢材具有很高的回收价值。将她们拆解并回收金属,用于建造新的舰船或其他工业用途,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可能是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选择。
其他纪念方式: 美国海军和国家也采取了其他方式来纪念这两艘传奇航母。例如,女灶神号的舰岛部分被保存在马里兰州的美国海军学院,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同时,以“企业号”命名的舰艇也在不断地延续,新一代的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第二艘就命名为“企业号”(USS Enterprise, CVN80),这是一种对历史的传承和延续。
海军自身的限制: 有时,海军自身在保留退役舰船方面也有一定的限制和政策。他们需要专注于现役舰艇的维护和发展,而对于退役舰艇的保存,虽然有一定的情感和历史责任,但往往受到预算和政策的制约。
4. 历史的选择与时机:
女灶神号(CV6)的时代: 当老女灶神号在1947年退役时,人们对如何保存如此庞大且功勋卓著的军舰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大规模的经验。虽然有一些小型舰艇被保存下来,但像航母这样的大型舰船,其保存难度和成本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很多人可能更倾向于将这份荣耀铭刻在心中,而非投入巨资去维护一艘生锈的钢铁躯壳。
企业号(CVN65)的时代: 当CVN65在2017年退役时,虽然关于将其保存为博物馆的讨论有过,但其巨大的体量、复杂的技术(尤其是核反应堆)以及高昂的维护成本,让这个想法变得非常渺茫。此时,社会对博物馆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虽然更高,但实际操作中的挑战依然严峻。
总结来说,女灶神号和企业号未能成为博物馆,并非因为她们的贡献被遗忘或否定,而是因为一系列现实的、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上的不可能性: 保存这两艘庞然大物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从拆解、清理到长期的维护和改造。
技术和安全上的挑战: 特别是CVN65的核反应堆,以及两艘舰船的老旧船体,都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和安全难题。
国家资源分配和优先级的考量: 在海军发展的宏大叙事中,保存退役舰船的优先级可能不如现役舰艇的维护和发展。
金属回收的现实需求: 在过去,金属回收的价值和需求也影响了军舰的命运。
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认知: 早期对于如何保存大型军舰的经验和认知相对有限。
尽管她们没有以博物馆的形态呈现在世人面前,但她们的精神和历史意义,通过无数的文献、照片、口述历史,以及“企业号”这个名字的传承,依然鲜活地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她们的故事,早已超越了物质的存在,成为了美国海军乃至世界海军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