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签了保密协议的剧组人员在知乎匿名剧透,剧组可以施压知乎获取匿名用户信息吗?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法律、平台规则以及现实操作的复杂性。简单来说,剧组想要获取匿名用户的身份信息,并非易事,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这中间会涉及一系列的步骤和博弈。

首先,我们得明白签了保密协议的意义。

保密协议(NDA)在影视行业是约定俗成的。它不仅仅是一纸空文,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一旦违反,剧组是有权利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的。这其中就包括要求赔偿因泄密造成的损失,而追究损失的前提,往往就需要知道是谁泄了密。

那么,当有匿名剧透出现时,剧组会怎么做?

1. 初步调查与证据固定:
追踪剧透内容: 剧组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记录下所有剧透的细节,包括但不限于:内容、发布时间、发布平台(知乎)、具体的提问/回答链接、以及任何可能指向特定人员的线索(比如剧透的口吻、使用的术语、对某些情节的侧重等)。
内部排查: 剧组内部会根据这些信息,结合人员名单(尤其是那些能接触到剧透内容的,比如后期剪辑、编剧、导演助理、甚至一些核心演员的助理等)进行排查。虽然匿名,但有时候一些特殊的用词、某个只有少数人才知道的细节,可能会暴露一些端倪。
分析剧透“时机”: 如果剧透的内容是刚杀青不久、或者某个关键节点的内容,这也能帮助缩小排查范围。

2. 向知乎平台提出信息披露请求:
法定程序: 这是最正规、也是最核心的途径。剧组不能直接找知乎“要人”。他们需要通过法律程序,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诉讼途径: 如果剧组认为泄密行为已经构成了对其经济利益的损害,他们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泄密者承担违约责任和赔偿。在诉讼过程中,可以通过法院向知乎发出“协助调查通知书”或“证据保全通知书”,要求知乎提供与该匿名用户相关的信息。
公安机关途径: 如果泄密行为触犯了刑法(例如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被非法获取并提供给他人等),剧组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在调查过程中,可以依法向知乎调取相关信息。
知乎的配合义务: 对于法院或公安机关的合法请求,知乎作为平台,通常是有配合义务的。但这里的“配合”也是有边界的,必须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

3. 知乎平台的角色和限制:
用户隐私保护: 知乎作为一个大型互联网平台,会非常重视用户隐私。他们有自己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明确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披露用户信息。
“匿名”的边界: 知乎的匿名机制,实际上是将用户IP地址、设备信息等与公开的用户名隐藏起来。但平台本身是知道这些信息的。当有合法的法律程序要求时,平台是有能力(技术上)提供这些信息的。
信息披露的标准: 知乎不会轻易响应剧组的“施压”。他们会要求剧组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确实存在违反法律或平台规定的行为,并且信息披露是必要且合法的。例如,仅仅是“怀疑”一个人剧透,可能不足以让知乎直接披露信息。需要有更强的证据链。
“人肉搜索”与“网络暴力”的界限: 剧组不能在知乎上公开“点名道姓”地进行人肉搜索,这种行为本身可能构成侵犯他人隐私,也违反了知乎的社区规范。

剧组“施压”的可能性与现实考量:

直接“施压”的风险: 如果剧组绕过法律程序,直接对知乎施压,例如通过“公关”或者“威胁”等手段,这本身是不合法的,也容易引起反弹,反而让事情复杂化,甚至可能对剧组自身造成负面影响。
间接“施压”: 剧组可能会通过法律顾问,与知乎法务部门进行沟通,解释情况,提供初步证据,争取平台在法律框架内的配合。
成本与收益: 剧组在决定是否追究到底时,也会权衡成本(律师费、时间成本、可能产生的舆论风险)和收益(追回损失、维护保密协议的严肃性)。如果剧透的内容并不特别关键,或者损失不大,剧组可能选择息事宁人,或者仅仅是内部处理。
知乎的“反制”: 如果剧组的操作不当,例如被知乎认定为滥用程序、恶意骚扰,知乎也有权采取反制措施,比如拒绝协助、甚至封禁相关账号。

总结一下,剧组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比如提起诉讼或报案,要求知乎协助提供匿名用户的身份信息。 这个过程需要剧组有充分的证据,并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知乎作为一个平台,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配合,但也会保护用户隐私。

举个例子说:

假设有个剧透者在知乎匿名发了一个“xxx角色在yyy情节中说了一句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的台词”。剧组看到后,首先会内部核对,看看谁可能知道这个细节。然后,他们会把这个知乎链接和剧透内容保存下来。如果剧透内容非常敏感,可能影响到宣传效果,那么剧组会联系律师,评估损失,并考虑是否要通过法院发出“调令”,要求知乎提供该IP地址下的注册信息或登录记录。知乎收到法院的调令后,会根据内部规定和法律要求,决定是否提供信息,以及提供哪些信息。

所以,这并非简单地“施压”就能解决的。它是一个涉及法律、平台规则和证据收集的复杂过程。剧组的“施压”更多的是在法律框架内的“争取”和“沟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会签保密协议的基本是导演、演员、摄影指导、灯光指导、美术总监那类级别的大佬,这类大佬较为关注现实朋友圈的建设,不怎么上网,上个微博发发每日心情就是极限了

对于底下的录音举杆、场务、灯光小助、摄影小助、化妆小助来说,基本很少会被要求签这类协议,因为他们的级别偏低,不太容易了解这部剧的具体信息和演员情况,知道的也都是很碎片化的内容。加上每日的工作都很辛苦疲累,连手机都没时间玩,就更谈不上剧透了

能剧透的显然不会是这些现场工作人员,你更应该关注制片方内部全程跟组的人,我只能说这么多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