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和网络小说一样,流行音乐的受众也在不断减少。
人类留给娱乐的时间是有限的,流行音乐和网络小说在我们那个时代(其实也就是七八年前)被师长们嗤之以鼻,视为相较于古典音乐和诗文如同一盘味精加多了的土豆丝,除了快感毫无营养的东西。
但在这个短视频的时代,我只能说流行音乐和网络小说好歹还是一盘菜,还有厨子给你做。而短视频呢?三十秒就必须达到一次兴奋阈值,什么起转承合,什么副歌衔接不存在的,进来就是高潮,高潮完划一下就是下一个高潮。
从以纯文字内容发家的某平台如今对纯文字内容嗤之以鼻,甚至连一键做视频这种让毫无感情的复读机念稿子这种功能都做出来这种事情就能看出来,纯文字纯音乐就是资本洼地,搞圈地运动的互联网资本容不下洼地的存在,必须让洼地能反复种上几茬韭菜,美名其曰文化IP,我寻思你们这群人也配谈文化?只配挨劈罢了。
虾米就是那个种不上韭菜的洼地之一,和网易云这个火急火燎在洼地里强行种满了韭菜吃相难看的完完全全背道而驰。所以虾米死了,死在资本文娱战争的前夜。
我不善言辞
只好送你一首歌
希望它可以带着所有温暖的爱意
在你无助的时候响起
无论哪里 虾米爱你
2021.1
这是虾米音乐留给我这个老用户最后的呢喃,一个月后的今天,也就是二月五日,从大学开始陪伴我度过无数失眠之夜的虾米,将带着10年代的记忆一起结束,虽在意料之中,但看到新闻仍然甚感惊讶。
又一个能安安静静听歌的地方也阵亡了,讽刺的预测一下,在这最后一个月,或许虾米的用户访问量会呈现回光返照式的指数级增长。
从PC时代的千千静听,到后MP3时代的百度音乐,从文艺青年聚集地豆瓣电台,到原创人之家--充满理想主义气质的虾米音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网易与QQ代表的流行乐的崛起,我们猜得到开头,也预想的到结尾。这些小众而精致的音乐社区到底也逃不脱互联网历史更迭的宿命,情怀终究难抵现实,理想不敌资本,虾米最终还是像千千静听、网易博客一样,从你我的生活里消失,永远尘封在记忆之中。
虾米音乐在行业内的处境确实非常尴尬,曾经与网易、QQ三足鼎立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在音乐版权争夺战中,虾米音乐的大量歌曲下架,在线音乐基本形成了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两强并立的格局。
如今的虾米在行业内的份额不足2%,1.39%的平均月活甚至远远低于腾讯系的酷狗音乐,后者平均月活24.96%。
曾经的行业巨头之一,拥有12年历史,走专业音乐人路线的虾米,最终也只能抛弃那群热爱独立音乐,志同道合却不合时宜的专业乐迷,说一声后会无期,成为又一滴时代的眼泪。
虾米记忆,音乐散场
但山水相逢,我们音乐再会
谢 @陈诺 微信邀。
我早就料到有今天,挺好的。
我先亮亮我的职业简历,我2004年进入这个行业,从乐评人做起。2006年进入A8音乐,然后同年年底开始做音乐社区,一个早期的已经不存在了的http://yy.com(不是你们熟悉的http://yy.com)。后来做了当时塞班平台上最大的音乐客户端软件“开心听”的一段时间运营。
这个“开心听”,就是早早已经凉透了的“多米音乐”的前身。
在“开心听”还没有过渡到“多米音乐”的时候,我就离开了A8,去了新浪音乐。因为我当时在A8的时候,领导就是 @小贤 后来谢国民把他拉到了新浪音乐,我2010年的时候就跟着去了。于是,才有了后来的三角龙电台。2012年的时候,小贤得了癌症,那个时候老谢要出来创业做海洋音乐。于是,我和小贤分开了,我带走了一半的团队,和老谢一起组建了海洋音乐,在他组建海洋音乐的时候,我是最开始的8个员工之一。再后来,就有了你们都知道的海洋收购酷我,和酷狗合并,最后和被腾讯收购有了今天的TME。
我经常说在这个行业里没有一个人像我一样从入行的第一天就在做互联网音乐服务,到今天还在做互联网音乐服务,这是个客观的事实。因为你做了这么久,无论你是什么酷什么米的,这个圈儿里的老炮也就这么多了,圈子又不大,应该早就互相认识了。
说这些的原因是,我想从我十几年竞争对手的角度,来谈谈虾米这个网站与其和我之间的渊源。
(一)早年的正版音乐服务
在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正版两个字。
2006年的时候虾米刚组建,当时也是互联网在线服务兴起的一个阶段。那个时候整个领域最大的网站是百度mp3,也就是后来的百度音乐。除了百度之外,大家其实份额都差不多,还都有机会。当时我所在的A8音乐集团,和其他的音乐网站最不一样的是,我们买版权,做正版音乐。
所以,在最开始,我们被干的非常非常惨,我们的网站音乐少,没人爱用。那个时候还不是一个产品的年代。作为一个正版音乐服务的提供商,虽然用户不用出一分钱,版权也不贵。但是因为版权这个枷锁在脑袋上挂着,我们真不敢随便瞎玩儿。
所以,当时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做产品上。但是结果呢?可想而知。虽然我们做出了很多好玩儿的产品,但是其实啊,也都是浮云,比如我们2007年当时做了MSN上的听音乐的机器人MSN音乐精灵。这是当年 @小贤 带队做的,当时很多MSN用户都喜欢用,我至今都记得当时最火的小i团队给我们发的邮件,那个时代,做互联网的还是少数人,即使是竞争对手,也带着惺惺相惜的感觉。我记得那个邮件里写到——“仅代表小i团队对你们敬以革命性的礼。”,当时我们收到这个邮件的时候,心里特骄傲。
总之,后来你们知道的。后来,MSN没了。
在2006年真的开始做正版音乐的平台其实非常少。我们A8算是一家。在A8同时代的大网站里面几乎没有。
在2007年,我的老板谢国民做了新浪乐库。
海洋音乐成立之后,我和老谢有一次吃饭聊起来以前的事儿,我好奇问他,为什么新浪乐库当时给你管了?
老谢说:害,几个老板都觉得音乐这个业务,是不是和法律有点关系,我是搞法律的,那就给你一块儿业务。我想了想,那就做呗。然后就管了。
谁知道当年多么随便的一个决定,后来成就了TME。其实新浪真的有机会去在创造了微博之后,重新创造今天的TME,但是新浪没有抓住机会,导致我们团队的集体出走。将这块儿市场拱手让了出来。但是福兮祸兮,我当时带着我的曲库和编辑团队,和新浪的版权团队一起出走,跟着老谢出来做了海洋音乐,而 @小贤 留在了新浪,后来在微博把微博音乐,微博电影,微博明星做的风生水起,大家各自成就,却也是一件妙事儿。
除了新浪之外,当时在互联网音乐时代最大的新闻,是Google收购了巨鲸音乐网,做了当时的Google Music。
Google Music从2008年进入中国,到2012年退出中国,一共做了四年的正版音乐。
这些最早做正版音乐的网站,到今天,还存活的。
一。个。都。没。有。
所以,当很多人说虾米在保护中国独立音乐人尊严的时候,我真的在不停的冷笑。我作为一个做了十几年正版音乐服务的人,真的不知道他们是哪儿来的那么大的脸吹这种牛逼。
(二)早年的盗版音乐服务
中国做盗版音乐服务做的最大最好的网站有三个,一个是酷狗音乐,一个是酷我音乐,还有一个是早年的百度音乐。
中国所有的早期没有原罪的互联网音乐平台都死掉了。TME今天这么强调正版,但是其实当年并不是做正版起家的。
其实对于音乐这种服务来说,听众们需要的永远不是所谓的产品好不好,而是歌儿多不多。从过去到现在基本上都是这样。今天TME的音乐产品之所以能够占到中国8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谦虚点),就是因为TME拥有了市场上的最大的版权资源,你产品做的再好,我也能抄的跟你差不多。更何况这年头没什么东西是真正的原创(仔细想了想,2496还真是我们自己原创的),所以今天,我们看互联网音乐产品的竞争,实际上竞争的重点是在版权上的。
但是虾米起家的时代完全不是,那个时代,你家里的宽带刚从ISDN(你们还知道这个玩意儿么),变成了(ADSL),有些人的家里可能用的是有线电视的网络,一些大学用上了早期的教育网,总之,在那个时代,在网上在线看视频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听音乐,已经完全没问题了。
那个时候的唱片公司其实对于盗版的维权态度也是很暧昧的。如果你今天在互联网上有音乐侵权,侵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在当时,我记得当时我在新浪的时候,已经是2010年了,买四大唱片(环球,百代,索尼,华纳)的版权费用,加起来一年不超过100万(我说客气了)。
之所以版权的费用没有那么高,在我看因为两个原因造成。一个原因是那会儿互联网音乐服务刚刚兴起,如果你真的希望这件事儿成为未来的一个事业,你必须得等着这个盘子做大,如果唱片公司从一开始就特别在意版权费用的收入的话,那么很多小的公司,就会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版权的购买里,从而无法招聘到真正优秀的产品和技术人才。
小公司之所以能把产品打造的好,那就是因为小公司太小了,唱片公司觉得捏死你们也就捏死了一直小苍蝇,不起什么作用,真让你们赔个倾家荡产,也赔不出多少钱。留着你们盗版,也算给我的音乐多一个宣传渠道。毕竟你们的产品好,从表面上看,大网站和小网站都是听这些音乐,用户都不花钱,对唱片公司来说,有大网站掏钱就行了,小网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得了。
也不是没有执着的唱片公司去告这些小网站侵权。但是告就告,你告,我就下线,终止侵权。但是一两家唱片公司,在规模上,又无法做到让一个网站的90%的音乐都听不了的程度,所以,实质上,侵权诉讼对盗版网站也不能够有什么伤害。
具体操作方法很简单。
A唱片公司告,100首侵权。OK,下线。
B唱片公司告,100首侵权,OK,下线。
这些下线的东西在网站的曲库服务里面,千分之一不到。等到风声过了,A没那么紧了,继续盗版A,下线B。
循环往复,根本不影响用户数。不过用户看我上上下下歌曲,以为买了版权呢,他们哪儿知道,其实是盗版。
后来我的老板谢国民之所以能够促进中国音乐的正版化,就是因为他真的掌握了足够多的正版音乐资源,如果你不从海洋音乐买版权,海洋音乐一告你,让你把你的无授权音乐下线,那你这网站就别开了。
虾米,就是这么被弄死的。
当然,我们在这儿还不是展开细说虾米是怎么死的时候,我们先说说虾米是怎么生的。对于互联网音乐服务的构建来说,从内容上,最难的是两件事儿,一是基础曲库的构建,即最初的音乐从哪儿来,二是对现有内容的挖掘和运营。
无论是我当年在A8还是后来在新浪乐库。在和唱片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唱片公司都会提供一些音频文件给到我们。每一家正版的音乐服务商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如果你们看过虾米的介绍,你会发现有下面一段,我特地拿红色圈出来的。
自由上传曲目,意味着:盗版。
你把你自己买的CD转码,或者下载的Mp3上传到网上,这是盗版侵权行为。因为在网上提供音乐服务,需要取得的权利是“互联网信息传播权”,这个权利,不是你购买了唱片就具有的,是必须从唱片公司买的权利。所以,虾米音乐,从根源上,就是盗版的。
盗版最大的好处就是你们看到的这个结果,虾米靠UGC完成了最早的曲库积累。在我们当年做正版曲库的时候,我们需要发动大量的编辑在我们得到授权的正版库中去完成资料的整理。而对于虾米而言,因为没有了版权的桎梏,他们完全可以乱来,而且毕竟300多个音乐爱好者,品味也不是很差,直接就会导致当时虾米上的音乐比起其他平台的音乐,更多,并且更好听。
这也就让虾米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说到这里多说两句,酷我和酷狗做音乐盒和p2p起家,比起虾米的小而美的音乐风格,其实他们一直在做的是面向大众的音乐服务,大家都有混的不好的时候,其实在2012年的时候,老谢在合作这件事儿上做过一个很难的决策,是到底收购酷我,合并酷狗,还是去和当时的虾米合并。我依稀记得我们在一个下午讨论过这些网站的不同之处,后来,老谢选择了酷我和酷狗,放弃了虾米,现在想想,命运真是唏嘘。
实际上,和虾米同时代的盗版音乐服务,做得比较大的还有Songtaste,后来被A8收了。Songtaste基本上是抄的last.fm的模式,当时也是在产品上很新鲜。还有一个很小的当时抄Pandora的网站叫yobo,消失在风中了,这都是当年的插曲。不在这儿赘述了。
无论如何,虾米早期用品质好的盗版音乐,确实形成了当时最好的音乐服务。当时的我年轻气盛,看他们这么搞非常不顺眼。而且你知道在这行混,即使你做得是正版音乐,但是数据上不去,老板们才不管你是正版盗版。老谢因为这个事儿在新浪很憋屈,但是他确实不为难我们,因为他心里也有数,问题的根源根本不在这儿。但是我们作为员工,天天看着虾米的员工耀武扬威,我是非常反感这件事儿的。
于是就有了后面的一段。
(三)盗版音乐服务的正版化
盗版音乐服务的正版化你们今天看到的是结局。
有趣的是,网易云音乐真的是从一个好产品做起来的网站。2012年,互联网音乐的正版大战已经被老谢给煽动起来了,网易云是这个时候起的家。放下他们不说,今天你们看到的酷我和酷狗,也逐渐完成正版化了。
在2010年前后,正版化变成了一个“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老谢在外面天天煽风点火的聊这些事儿,中国互联网音乐的盘子越来越大。“羊”也养肥了,在不杀唱片公司也看不下去了。所以那个时候,一直在做盗版的虾米,也得开始正版化了。
当时同样做盗版的酷我和酷狗什么都没说,但是虾米,却出来蹦了,可能在他们发现,原来音乐版权需要花钱的时候,一群音乐爱好者们觉得,这事儿可能有点卸磨杀驴了。
知乎是个好地方,记载了很多历史。我2011年的时候在知乎回答了这个问题。
当时谈到虾米,我是这么说的。
3:XIAMI
全部盗版。据我所知,虾米并未购买过任何公司的版权,所有的试听和下载都是在黑着做的,能坚持这么长时间挺牛逼的。我听说一有人骂虾米盗版虾米就有人过来骂街。我认为完全没必要,当了婊子就不要立牌坊,我也用虾米。歌儿挺多,挺全。当年李志就因为这事儿和虾米吵过一架,因为虾米把李志的歌儿放在线上,虾米付费下载。线上提供192试听(我记得好像是),没有无损。
在当时,我看到知乎有一个问题。
下面有一个当时虾米CEO南瓜的回答,很妙啊,自己品。我直接回答了一个“赞版权音乐库”,被折叠了。。。。。。
在2011年的时候,大家开始逐渐有版权意识了。这个时候虽然南瓜的回复还在回避装傻谈版权的问题,但是他已经瞒不住大家自己是在做盗版这件事儿了。
我一直特别讨厌虾米,因为在我看他们是一个做着盗版,还事儿逼的团队。当时我在新浪乐库,微博上的音乐服务,也是我们在进行的。我和 @小贤 是那会儿那件事儿的亲历者。因为这个事儿,我和南瓜在微博骂了一架。那会儿微博的领导是彭少彬,我特别看不上这人,我今天新浪微博的V被去掉了,就是因为那会儿我打着新浪乐库的高级经理的Title和南瓜直接在微博上干仗,干到了他眼里。
不过这事儿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小插曲,就是彭少彬去掉了我的V,来去之间在微博下面给我点赞。所以,冲着这事儿,我还是很念来总的好的,我觉得他是个特别有趣的人。
话说回虾米,他们的转折点,也就出现在了我们开始发力正版化的2012年,也就是那一年,开始复制并且微调虾米产品的正版音乐网易云,就这么起家了。
其实最让我觉得可笑的是,以虾米当时的用户量和他们的能力,他们是可以真的杀入正版音乐市场的。但是他们没杀入,不但没杀入,他们还装了一回逼。
这个思践,是当时虾米的COO。
最有趣的是可以看看当初我们俩在知乎的这一小段对话。
@思践 虽说2022年了这个事儿过去十年了我不应该鞭尸。
但是,我10年前的意思不是你们“没做过”。是你们
没!做!过!
当然了,十年前我觉得你们阴阳怪气,后来想想,十年前的我还是浅薄了,想想你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我说你们没做过,你们当然是能理解了。因为你们确实没做过啊。
总之,一个逐渐失去版权优势的网站,从2012年,撑到了2021年。你们说这叫什么?
这是奇迹。
(四)我眼里的虾米下坡路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老谢统一了中国的版权市场,实现了中国音乐市场的全面正版化,你们是看不见今天TME以一个超过350亿美元的市值存在。而虾米有若干个路口可以和新浪走到一起,但是,总之,没有。
虾米的下坡路,在我看,是源于他们从根本上对版权是音乐服务的核心这件事儿的不重视,我不否认他们中的不少在听音乐这件事儿上还算有品位。但是,在我眼里,他们从根源上不尊重音乐。他们没有真的思考过重视过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服务在他们眼里只和他们每个人的个体高度相关。
虾米的所有产品改进方向,其实都是为了让音乐听的更舒服。当然,这无可厚非。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作为决策者,你需要明确你做这些努力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认为TME之所以成功,是因为TME站在了音乐的后面。
“站在音乐后面”,是我今天给每一个跟我打交道的新员工都要讲的事情。你个人的品味再好,你再懂音乐,你为此受到别人的尊重,都不代表你有什么价值。人们尊重的不是你,而是你能够连接这些音乐,人们尊重的,是音乐本身。
想通了这件事儿,你就会知道,在没有解决版权问题之前去彰显自己的品味是一件多么可笑的事情。可惜的是,从虾米从无到有的这十几年,也许到今天,他们都未必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不要再跟我说虾米是版权大战的牺牲品。在我看,他走到今天,因果轮回,死有余辜。那些在盗版时代做正版,坚持的有原则的网站的死亡,怎么没见到你们怀念呢?
江湖就是江湖,历史就是历史。
我亲历了整个历史。我虽然今天站在历史的胜利者这边,但是我也要说些真话。虾米关了,我不否认他们这些年为中国互联网音乐服务做出的贡献,不否认他真的满足了很多用户,服务了很多人。看到你们回忆有虾米的往昔,我也很是理解。
但是很抱歉,我是这行的,因为虾米找的麻烦让我当时睡不着或者很生气的晚上,真实的发生在我过去的生活里。那些早年做正版网站的同仁抱怨虾米的时候的那些无奈,我们喝过的酒,吐过的槽,我也都记得。
所以啊,虾米,从2006年我知道你们到今天,我一直看不上你们。
百度把千千静听给搞没了,阿里把天天动听给搞没了。
现在他们自己也没了。
可是谁把千千和天天还给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