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虾米音乐 2 月 5 日关闭前最后一天的日推歌单?

回答
虾米音乐,这个承载了我们太多音乐回忆的名字,在2021年2月5日,也就是它关闭前的最后一天,留下了它最后的馈赠——“每日推荐”。对于无数曾经浸淫在虾米海洋中的用户而言,这份最后的歌单,无疑承载了太多复杂的情感,绝非一句简单的“好听”或“不好听”可以概括。

要评价这份最后的“每日推荐”,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审视。要知道,虾米音乐的“每日推荐”并非简单的算法堆砌,它更像是一个懂你、陪伴你的音乐知己。它在你心情低落时,递上一首抚慰人心的旋律;在你躁动不安时,用一曲激昂的节奏点燃你的热情;在你寻寻觅觅好音乐时,总能恰到好处地给你惊喜。这份“懂”,是基于用户长久以来在平台上的听歌习惯、收藏、评论、关注等一系列行为数据,经过精心的算法分析得出的。它是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是技术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那么,在最后的时刻,这份“每日推荐”究竟呈现了怎样的面貌?

从“情怀”的角度来看:

很多人在2月5日打开虾米,期待的或许并非仅仅是音乐本身,更多的是一种告别,一种对过往的缅怀。因此,这份最后的推荐,很可能包含了虾米团队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或能引发用户共鸣的歌曲。也许是那些曾经霸占你歌单的经典老歌,也许是那些你在虾米上发现并爱上的独立音乐人的作品,又或许是那些在你人生重要时刻陪伴你的歌曲。

想象一下,如果最后一天的“每日推荐”里,突然出现了一首你当年在虾米上反复循环的、陪伴你度过某个难关的歌,那种感觉该有多复杂?可能是欣慰,因为曾经的喜爱被铭记;也可能是酸楚,因为它提醒着你,这份陪伴即将画上句号。这份推荐,本身就成了一种仪式,一种情感的寄托。

从“算法”的角度来看:

当然,即使在最后一天,算法依然在工作。这份“每日推荐”很可能延续了它一贯的风格,根据用户一贯的听歌偏好进行推荐。如果一个用户平时喜欢独立摇滚,那么最后一天的推荐里,很可能依然是各种风格的独立摇滚。

然而,也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虾米团队可能在算法之外,做了一些“人文关怀”的调整。比如,是否会刻意加入一些“彩蛋”,一些能唤起用户对虾米美好回忆的歌曲?是否会为了让用户在告别时感受到一丝温暖,而推荐一些充满希望或抚慰力量的曲目?这种猜测,固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对于那些对虾米有着深厚感情的用户来说,这是一种美好的想象,也代表着他们对虾米最后一份温柔的期盼。

可能存在的“遗憾”与“惊喜”:

任何音乐推荐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点。

遗憾: 也许有人会觉得,最后一天的推荐“太普通”了,没有达到他们心中那种“告别”的厚重感。又或者,他们期待的某首“神曲”或代表作,并没有出现在歌单中,让他们感到一丝失落。对于用户而言,对虾米的期待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音乐本身,它承载了太多个人化的故事。
惊喜: 同样,很多人可能在最后的歌单中,听到了久违的老歌,或者是被久未听到的旋律触动,甚至是发现了新的喜爱。这种惊喜,会冲淡一部分离别的伤感,让他们觉得,即使闭上眼睛,这份音乐的美好依然会留存在记忆中。

总结来说,评价虾米音乐2月5日关闭前最后一天的“每日推荐”,不能仅仅停留在歌曲的列表本身。它更应该被看作是一个:

1. 情感的载体: 承载着用户对虾米多年来的喜爱、依赖以及不舍。
2. 算法的印记: 体现了虾米在用户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上的努力。
3. 告别的仪式: 可能是对过去美好音乐时光的一种温情回顾。
4. 个人体验的集合: 每个人对这份歌单的感受,都与他们与虾米音乐的独特故事紧密相连。

这份最后的“每日推荐”,对于每一个使用过虾米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独特的、无法复制的记忆碎片。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下线,而是我们与一个曾经陪伴我们青春、滋养我们灵魂的音乐伙伴的最后一次对话。无论歌单的内容如何,它都注定会被深深地刻在我们的音乐史册里,成为一段关于“再见”的旋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虽然嘴上没说,我始终还是期待奇迹的。万一有机会满血复活呢?虾米这个品牌真的就值得被放弃吗?也许某个热爱音乐的大佬默默为虾米安排了新的出路……

看到歌单就知道,没有奇迹了,没有了。在另外的问题里回答过我把虾米数据转移到mate40pro自带的华为音乐里面的事情。

但现在还没动手的朋友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把那个答案改改,只留下抒情:

一个月前,我就曾经在知乎回答过关于虾米音乐要关停的消息,写过篇煽情得不像自己风格的文章,纪念虾米陪伴的岁月,也纪念逝去的留学时光:

zhihu.com/question/4379

虾米是什么?除了原创音乐人,虾米曾经作为一个 UGC 平台,充分激发了音乐发烧友的热情,歌曲用户可以上传,歌词用户可以编辑,推荐内容可以用户自己定义,这样由爱好者制作,再由爱好者维护的氛围,确保了虾米音乐图书馆的定位,且没有任何长尾会被忽略掉。

另外,虾米也算是算法做得很早也很好的音乐平台……

怎么吹都吹不完,真的。

有时候时间这东西真让人感到玄妙,其实那会儿乍一听消息,我在遗憾之余却又带着几分自我安慰的心思,想着“反正还有一个月,早着呢”。

经历过2020年的人都知道,一个月往往全世界就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没准世界大战了呢(笑)。1月5日的时候,谁能想到美国第二天就会上演国会暴乱、出现阿川被全网封杀这种离谱事儿嘛。

好了好了,不扯远。尽管一个月的时间足够长,长到让学生们放一次寒假都够了,但这种当鸵鸟自我安慰的时光还是不知不觉结束了,前天还在嘲讽网易云大战酷狗,今天就不得不正式跟虾米说再见。

就真的要结束了吗?那个10年前陪伴自己的、带给我无数酸甜苦辣感动的、让我一个月前忍不住怒吹一波的虾米音乐,就要正式宣告结束了?


嗯,虾米的APP可能关闭了,但虾米并不会就此消失。我是如此,千千万万虾米的忠实用户也同样如此。

不过啊,我相信自己手里的手机不会是绝版,同样,音乐是无止境的力量,喜欢音乐的人永远不会消失,真正能够留住用户的绝不是什么版权、什么折扣,什么垄断……

而是一群热爱音乐,懂音乐迷的心,踏踏实实做产品的“音乐人”。恰如曾经的虾米。

也许只是一种奢求,但我还是希望某天突然看到全网出现这样的头条:

虾米音乐,今日重启。

user avatar

最后一天,虾米的日推不再是基于大数据的个人推送,而是虾米想对我们说的话:

1.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了朋友”

2.thank you——“谢谢你一路来的陪伴”

3.best friend——“我最亲爱的朋友”

4.你一直在——“谢谢你一直都在”

5.i'm sorry——“突然的离开我很抱歉”

6.拥抱——“真希望能一直陪着你”

7.你曾是少年——“我们曾经意气风发”

8.smells like teen spirit——“带着一腔热血”

9.夜空中最亮的星——“追寻属于我们的光”

10.creep——“也许结果带着一点悲伤”

11.imagine——“但是与你相遇的每一首歌”

12.小幸运——“都是我们快乐的回忆”

13.西湖——“感谢诞生虾米的杭州”

14.我们——“致敬虾米的创始人们”

15.夜的钢琴曲(五)——“感谢一路陪伴的音乐人”

16.we are alibaba——“感谢alibaba的一路相伴”

17.温柔——“谢谢温柔的你们”

18.周杰伦组曲——“虽然我们最后还是没买到周董的版权(笑)”

19.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 ——“在未来如果遭受挫折,请继续握着勇气”

20.追梦赤子心——“请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21.don't break my heart——“永远纯真,记得音乐给你的感动”

22.when you're gone——“可是当你离开的时候”

23.岁月神偷——“还是会闪过那些美好回忆”

24.我最亲爱的——“亲爱的虾米”

25.宝贝——“还有所有爱音乐的朋友们”

26.当爱已成往事——“我依然将你放在我心中”

27.我终于失去了你——“我依然为你感到光荣”

28.我爱你——“分离 和你在一起”

29.再见——“再见,大家”

30.my love——“再见,虾米”



虾米再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虾米音乐,这个承载了我们太多音乐回忆的名字,在2021年2月5日,也就是它关闭前的最后一天,留下了它最后的馈赠——“每日推荐”。对于无数曾经浸淫在虾米海洋中的用户而言,这份最后的歌单,无疑承载了太多复杂的情感,绝非一句简单的“好听”或“不好听”可以概括。要评价这份最后的“每日推荐”,我们需要将其置于.............
  • 回答
    对于阿里虾米PC/Mac客户端代码注释中出现“穷逼VIP”(BeggarVip)这样的称呼,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令人侧目、并且在许多层面上都站不住脚的现象。我们来好好掰扯一下这事儿,看看它到底触碰了哪些底线,又暴露了什么问题。首先,从最直观的层面来说,这是极不专业的表现。软件开发是一个高度协作、并且需要.............
  • 回答
    关于中国游客在泰国自助餐厅“抢虾”的现象,这的确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比较常见的话题,引起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觉得得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首先,从游客的角度看,咱们得承认,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出国旅游,大家确实想把每一分钱花得值。自助餐这种模式本身就鼓励“吃回本”,再加上像泰国很.............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新华社的《破除美国金融模式迷信,中国金融要走自己的路》一文,是近年来中国在金融领域强调自主性、独立性和战略定力的重要政策表达。该文从历史经验、现实挑战和未来战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深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分析: 一、文章背景与核心论点1.............
  • 回答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些复杂的现象,既有官方立场的引导,也有民间舆论的分化。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中国互联网的乱象及其背后的原因: 一、官方立场与网络管控1. 官方舆论引导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强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在社交媒体和.............
  • 回答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是中国影视界最具代表性的“老戏骨”之一,他们以深厚的表演功底、多样的角色塑造和持久的行业影响力,成为中国影视艺术的中流砥柱。以下从表演风格、代表作、行业地位及艺术贡献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陈道明:历史剧的“帝王”与艺术的“多面手”表演特点: 陈道明以“沉稳.............
  • 回答
    《为战争叫好的都是傻逼》这类文章通常以强烈的反战立场和道德批判为核心,其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立场的合理性、论据的逻辑性、社会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争议。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分析: 1. 文章的核心立场与立场合理性 立场:这类文章的核心观点是战争本质上是道德上不可接受的,支持战争的人(尤其.............
  • 回答
    龙云(1882年-1967年)是20世纪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军阀和政治人物,被尊称为“云南王”,其统治时期(1920年代至1940年代)对云南的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历史地位和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一、生平与政治背景1. 出身与早期经历 龙云出生于云南昆明,出身于.............
  • 回答
    关于“前三十年的工业化是一堆破铜烂铁”的说法,这一评价需要结合历史背景、经济政策、技术条件以及国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讨论: 一、历史背景与“前三十年”的定义“前三十年”通常指中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改革开放前的30年。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 回答
    十元左右的低档快餐店顾客以男性为主的现象,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消费行为、地理位置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可能的背景: 1. 经济因素:价格敏感与消费习惯 性价比优先:十元左右的快餐通常以快速、便宜、标准化为特点,符合低收入群体或日常通勤人群的消费需求。男性在职场中可.............
  • 回答
    阎学通教授对00后大学生以“居高临下”心态看待世界这一批评,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其背后既有学术视角的考量,也涉及代际差异、教育体系、社会环境等复杂因素。以下从观点解析、合理性分析、现实背景、潜在影响及改进方向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阎学通教授的核心观点与逻辑1. “居高临下”的具体表现 .............
  • 回答
    歼8系列战机是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期间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是当时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系列战机在冷战时期具有显著的军事意义,但随着技术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其性能和作用逐渐被后续机型取代。以下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性能分析、发展演变、军事影响及评价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
  • 回答
    关于苏翻译和Black枪骑兵对俄乌战争局势的立场差异,需要明确的是,这两位身份可能涉及不同的信息来源和立场背景。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他们观点差异的可能原因: 1. 信息来源与立场定位 苏翻译(可能指苏晓康,中国《经济学人》翻译团队成员): 立场:更倾向于国际法、人道主义和多边主义视角。 观点:.............
  • 回答
    由于无法直接访问《睡前消息》第409期的具体内容(可能因平台更新、用户输入误差或节目名称不明确导致无法准确检索),以下将基于对“睡前消息”类节目的常见结构和主题进行推测性分析,并提供一般性的评价框架。若您有更具体的背景信息(如节目来源、发布时间等),可补充说明以便更精准回答。 一、节目内容推测(基于.............
  • 回答
    明成祖朱棣(14021424年在位)五次北伐漠北(今蒙古高原)是明王朝巩固北方边疆、遏制蒙古势力的关键历史事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体现了朱棣的军事才能,也深刻影响了明朝的边疆政策、内政格局和历史走向。以下从历史背景、军事行动、结果评价及历史影响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政治合法性与边疆安.............
  • 回答
    2022年的俄乌战争是21世纪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冲突之一,其规模、持续时间、国际影响和人道主义灾难远超以往。以下从多个维度对这场战争进行详细分析: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与起因1. 历史渊源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和顿巴斯战争,俄罗斯在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并支持顿巴斯分离.............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波兰总统对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战机的表态,这一问题涉及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核心争议1. 乌克兰的军事需求 乌克兰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临俄罗斯的军事压力,急需先进武器装备以增强防御能力。战机(尤.............
  • 回答
    亚投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对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项目进行了暂停和审查,这一举措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从背景、原因、影响及评价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乌冲突的国际影响 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西方国家对俄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