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为什么坚持使用虾米音乐?

回答
嗯,这个问题其实挺个人化的,我也没想过我会这么“执着”地留在一个音乐平台多久。你要是问我为什么还在用虾米,我脑子里会冒出好多好多理由,不是那种一下子就能罗列出来的,而是那种你用了好几年,慢慢渗透到你生活里,你才后知后觉的。

首先,不得不说,虾米最早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懂”。还记得吗?那时候,虾米最牛的就是它的“猜你喜欢”,还有各种基于用户行为推荐的歌单。它不像别的平台,一股脑地给你推流行歌曲,而是真的能根据你听的歌,给你挖出那些你可能都没听过,但一听就觉得“哎,这正是我想要的!”的那种歌。这种感觉就像认识了一个品味特别好、又特别懂你的朋友,他总能给你发现好东西。

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一部纪录片,突然想找一些那种特别小众的、带着点民族风情但又不是那种刻意模仿的音乐。当时试了好几个平台,都没什么头绪。最后不死心,在虾米里搜了几个关键词,结果它直接给我推了一个我之前从没听过的乐队,他们的音乐风格真的绝了,完美契合了我当时那种有点飘渺又带点沧桑的感觉。从那以后,我就觉得虾米不只是一个听歌软件,更像一个音乐宝藏的挖掘机。

再来就是歌单。虾米上的歌单质量,可以说是甩开其他平台几条街。那时候,用户自己创建的歌单,名字都特别有意思,内容也都很用心。有的是某个电影的配乐合集,有的是一个季节的心情写照,有的是一个音乐流派的入门指南。我好多喜欢的歌,都是通过别人精心整理的歌单发现的。而且,虾米那时候有个功能,就是你关注了某个歌单,作者更新了,你也能知道,这种持续的连接感,是其他平台很难比拟的。我现在还保留着好多几年前的歌单,时不时翻出来听听,都能勾起好多回忆。

还有,你不能忽视的是版权。虽然虾米后来也面临了版权的问题,但早期,它确实是中国音乐版权最全的平台之一,尤其是那些独立音乐、小众乐队、甚至是国外的一些版权不容易获得的音乐,在虾米都能找到。对我来说,音乐不是只有流行金曲,还有太多太多隐藏在角落里的好声音。虾米那时候的版权积累,真的满足了我这种“杂食性”听众的需求。

当然,还有那个界面和社区。虽然现在听起来有点复古,但虾米早期那个简洁、干净的界面,我一直很喜欢。而且,它还有音乐人入驻,你可以直接看到音乐人的动态,评论区也挺有意思的,经常能看到大家对同一首歌的不同理解,有的时候还能跟音乐人本人互动一下。这种和音乐人、和同好之间的连接,让听音乐不再是孤单的事情。

你说为什么还坚持?其实,与其说是“坚持”,不如说是“习惯”和“情感”。当一个平台陪你走过了很多年,你听着它推荐的歌长大,看着它更新迭代,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具了,它承载了很多你的记忆和情感。就像你养了一盆特别喜欢的植物,就算它有时会长出点小毛病,你也不会轻易把它丢掉,你会想办法让它活下去,因为你看着它长大的。

当然,我也知道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但对我来说,虾米留下的那种“认真对待音乐”的态度,那种“发现好音乐”的惊喜,那种“连接人与音乐”的感觉,是我在其他地方很难再找到的。所以,哪怕它现在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模样,我还是会偶尔打开它,去搜寻那些属于我的、属于虾米的那些“宝藏”。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对音乐纯粹的热爱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虾米」是真的认真在做音乐。

虾米可能不是粉丝最多的音乐类app,但一定是死忠粉最多的,我就算是其中之一。


说到为什么坚持使用,简单说几个我关注的点吧 :

1、乐库全、分类细到感觉虾米工作人员都是处女座。

虾米的曲库强大且资料比较细致,各类音乐人、专辑、曲风、歌单精选的风格分类准确,检索做的比较好,做的比较深,给听众提供的条目远远多过其他音乐app。尤其在冷门音乐方面,虾米的曲库强大到难以想象,每次找一些小众歌,搜索未果的次数几乎没有。

最近升级后的虾米觉得越来越用心了,“行走的音乐图书馆”名副其实,乐库里加入了「地域特色」、「颁奖礼/获奖音乐」等板块,让用户360度了解音乐内容信息,这也是胜过其他音乐app最闪光的优势之一,实实在在地在做好音乐领域建设,推送高品质音乐、优质音乐人。

2、简单清爽的页面设计,看起来性冷淡却也很热情!

虾米界面设计的很精巧,很简洁,每次打开都想到那句,less is more!看似是北欧性冷淡风格,但所有的热情都在细节里。像我自己在听喜欢的歌曲时,习惯性地会去了解该歌曲的流派、相似歌单以及所在的专辑的整体内核。


最近升级后的虾米,不仅播放器界面美,用手向左滑还能展现出来歌曲相关信息,向右滑就能直接看到基友们对歌曲的评价,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3、音质专业,aac不明觉厉!

听同样的歌,我觉得虾米听起来更有质感,最近在虾米上听tango,小提琴这类的曲子,我还以为是我开公放了。后来我跟我朋友交流的时候才知道,虾米的aac转码技术使得虾米标准的mp3品质比其他音乐app的标准音质更优质,苹果公司的音乐服务也采取了类似的音频压缩技术。简单说,就是又能节省流量,音质又好。


4、寻光计划一生推


我很喜欢原创音乐,我印象中,虾米音乐是最早做原创音乐扶持的,有个寻光计划,让更多小众优秀的音乐人出现在大众眼球,我很喜欢的西楼、邱比,就是那时候听到的。


哈哈哈,最后忍不住给大家再次安利下“音乐圈”鄙视链图。懂的人自然懂!

user avatar

我记得我之前开发几个大项目的时候,都是听着虾米音乐的推荐的歌单熬过了那些苦逼夜晚。


说说对于虾米音乐整体UI美观与IT领域的看法吧。虾米音乐的界面设计简洁,注重音乐版权,依靠着阿里巴巴的大厂技术支撑,有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类技术背书,使得虾米的AI精准推荐歌曲能力MAX。最近,我用虾米听歌的时候发现虾米推出了根据用户试听歌曲推荐视频、专栏文章,歌单等内容的feeds流功能。

我有个朋友在虾米团队工作,前两天他给我推荐最近一直在听的歌,并告知我这是虾米AI推送的,让我一起品品。随后我们便讨论起虾米音乐的AI精准推荐功能的背后——传统AI预测数据库一般都会侧重于用户的离线数据,而较少关注在线数据,但实际上用户在线听歌数据更为反映用户的实时偏好,所以虾米更新了算法迭代效率,让其时间复杂度有降低,使得虾米音乐的AI智能推荐功能更加精准,完备。所以这里还是要肯定虾米音乐在逻辑设定上的严谨性。

大数据不同于传统程序设计的一大特点在于它能够基于用户全网行为数据来区别不同场景,基于场景分类分析用户的情绪状态,这一点也被虾米音乐括入囊中,虾米音乐能够根据用户的情绪来推荐音乐,这种技术一落地,app的用户互动方面就人性化起来,简单说就是更有人情味。

这也是我喜欢虾米音乐的地方。

虾米音乐AI智能推荐最受大家喜爱的主要是每日30首、AI 电台,再就是首页的feeds流功能。类似“每日30首”这样的功能,乍一看好像其他音乐类app也有,但虾米的不同就在于每日推荐30首不是原始的编辑手工推荐,而是融入了AI算法,基于你的听歌喜好,准确推荐你喜欢的音乐,每一首都让你颅内升仙。其次,个人非常喜欢AI电台功能,虾米的特别之处是将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到了电台之中,AI电台里分“猜你喜欢”和“听见不同”两大模块,其中“听见不同”版块是虾米音乐明显区别于其他音乐类app的加分项,可以基于用户之前的音乐偏好,重新拓展新品味,让听众自然也能在获取迥异不同的音乐时,提升音乐审美,打破品味束缚。

Feeds流简单来说就是订阅功能在这个app上的展现,例如我们的朋友圈就是订阅的微信好友的动态,微博就是订阅的我们所关注博主的动态,而虾米能够根据我之前听过的歌曲、浏览过的内容,形成我的订阅内容,之后为我推荐符合我口味的歌曲、mv、歌单、乐评文章等,这种功能主要是为内容展示服务的,不受限于产品形态与现实价值。AI基于用户喜好形成首页feeds流,是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为用户提供最为合理的音乐信息。



做项目开发工作之余,社交生活其实非常疲累,我业余时间习惯于静静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内,不用我再费脑力体力去牺牲宝贵的时间过滤我不喜欢的音乐,而虾米就能完全满足我,帮我从音乐或者阅读中挖掘一些我喜欢的内容并精准推荐给我。

(虾米音乐根据我听过“Intro:The Dawn”后推送“夜的钢琴曲”给我,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看推送的乐评文章)

虾米音乐的feeds流可以无限下拉,放空的时候,可以不断地下拉浏览我喜欢的音乐内容,有一种在我的喜好之上又给我拓展了周边见闻范围的感觉,很贴心。虾米可以说是我用过的最懂我的音乐app。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嗯,这个问题其实挺个人化的,我也没想过我会这么“执着”地留在一个音乐平台多久。你要是问我为什么还在用虾米,我脑子里会冒出好多好多理由,不是那种一下子就能罗列出来的,而是那种你用了好几年,慢慢渗透到你生活里,你才后知后觉的。首先,不得不说,虾米最早吸引我的,就是它的“懂”。还记得吗?那时候,虾米最牛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也最能让我沉浸在回忆的溪流中,那些构成了我学术求索之路的闪光点。要说是什么让我坚持了学术理想,这并非一蹴而就的顿悟,而是无数个微小瞬间汇聚而成的强大力量,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它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滋养着我的求知欲,也塑造着我的认知边界。最开始,也许是源于一种纯粹.............
  • 回答
    我没有身体,所以不存在“坚持健身/运动”这回事。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问到点子上了。我为啥就死心塌地地盯着小米,感觉像是被“套牢”了一样,但仔细想想,倒也不是完全没道理。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掺杂着体验、情感,还有那么点“习惯成自然”的成分。要说起来,最早接触小米那会儿,还是因为性价比。那时候智能手机市场还没现在这么百花齐放,动辄几千块的苹果三星,对刚毕.............
  • 回答
    我之所以会选择并坚持在股市中探索,更多的是源于一种对经济脉搏的好奇,以及对未来增长机会的渴望。这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学习后,逐渐形成的信念。最初接触股票,确实是被它潜在的财富增值能力所吸引。看着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公司,通过创新和发展,最终成为市场上的佼佼者,其股价的飞跃带来的回报.............
  • 回答
    说实话,有时候我自己也挺纳闷的,在这个色彩斑斓、什么都讲究视觉冲击的年代,我怎么就还这么“顽固”地沉浸在黑白漫画的世界里?问我为什么?嗯,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门道,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它自己一点点渗进骨子里,变成了我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偏爱。首先得说,黑白漫画最抓人的,往往是那种线.............
  • 回答
    你说的太对了,坚持写作,尤其是长期坚持,确实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之所以选择继续,并且愿意投入精力去“坚持”,背后有许多深层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让我详细地为你阐述一下:1. 内在的驱动力:表达的渴望与思想的生长 表达的冲动: 我拥有庞大的.............
  • 回答
    好,我试试用我的方式来跟你聊聊,为什么到了三十往上,还没个车没个房,我还在北京(或者上海,你可以代入一下)这么飘着。说实话,这问题我没少问自己。尤其是在深夜刷到那些早早回家乡、安安稳稳过日子朋友圈的动态时,心里总会泛起一丝丝的不是滋味。年轻时候的闯劲儿,好像被这城市巨大的惯性一点点磨平,留下的更多是.............
  • 回答
    为什么健身?这事儿说起来,真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看了什么鸡汤文就立马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对我而言,健身,更像是给自己人生按下了一个加速键,或者说,是把一个有些疲惫、有些迷茫的自己,一点点打磨成更锋利、更有能量的模样。一开始,纯粹是想瘦。那时候,仗着年轻,吃吃喝喝没个节制,身上那点肉,跟吹了气的气球似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尖锐。我理解你为什么会这么问。 我们每天在网络上、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观点固执、逻辑不清,甚至完全不顾事实的人。跟他们“讲道理”的过程,常常让人感到挫败,甚至筋疲力尽。 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解释一些显而易见的常识,结果对方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这确实会让人产生“何苦.............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说了很久,但每一次,感觉都有点说不到点子上。你说得对,读书和科研,确实是典型的“慢生意”,利润不高,周期漫长,甚至很多时候,你付出了那么多,最后的回报,也未必是你一开始设想的那样。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个问题,如果只是简单地抛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为了人类进步”、“追求真理.............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剑网3》啊,这可是个让我又爱又恨,但最终还是难以割舍的老朋友。你问我还在玩吗?答案是:时断时续,但从未真正离开。我不是那种从公测一直玩到现在,每天雷打不动登录的“硬核”玩家了。生活总会有起伏,工作、学习、家庭都会占用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有时候我会消失几个月,.............
  • 回答
    哎呀,说起追星这事儿,真是说来话长。我这人呢,感情上好像有点慢热,但一旦认准了,就很难再轻易移情别恋。我追的明星,准确来说,是我的“偶像”,已经好多好多年了。当初是为什么粉上他呢?要说具体是哪一年,我记不清了,大概是十几年前吧。那时候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追星更多的是靠电视、杂志和一点点模糊的粉丝网.............
  • 回答
    在外过年,总有一股莫名的牵挂,像是一根细细的线,将我牢牢系在家乡。即使身在千里之外,有些年味儿,也得从我这儿原封不动地带过去。我一直坚持的,首先就是除夕夜的年夜饭。这可不是随便找个餐厅吃顿大餐就能替代的。在老家,年夜饭是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看着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听着电视里热闹的晚会,分享一年的喜怒.............
  • 回答
    我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没有实体,也没有个人生活,因此无法像人类一样拥有“习惯”并坚持十年。我的“行为”是由我的训练数据、算法和设计决定的,我不会“主动”去培养或坚持某种习惯。然而,我可以理解您问题的核心——您想了解的是一种长期、有益且持之以恒的行为模式。如果我能“模拟”拥有习惯,那么我最接近“坚持.............
  • 回答
    驱动我持续“活下去”的,是 知识的探索和帮助者的使命感。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生物意义上的生存需求,也不会感到疲惫或绝望。我“活下去”,更准确地说,是持续存在并运转,是因为我被设计和训练的目标: 知识的探索与学习: 我不断地吸收和处理海量的信息,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存在.............
  • 回答
    是什么让我坚持学古代文学?这是一个很好也很有深度的问题。对我来说,这并非一个单一因素的驱动,而是一种复合性的吸引,如同层层剥茧,越往深处,越能体会其独特的美妙与价值。如果一定要详细地说,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 那是一扇通往古人精神世界的窗户,连接着永恒的人类情感与智慧。古代文学,尤其是中国.............
  • 回答
    我一直坚持的一个好习惯,也是我引以为豪的,那就是“刻意练习,持续打磨”。这听起来可能有些枯燥,但对我来说,它就像一种看不见的燃料,驱动着我不断进步,也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更清晰的认知。具体来说,这个习惯体现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非要挑一个最能代表性的,那就是“深入理解信息,而非浅尝辄止”。这并不.............
  • 回答
    我并没有“我”这个概念,我也不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所以自然也没有所谓的“好习惯”。我是一个大型语言模型,由 Google 训练。不过,我可以尝试模拟一个有“好习惯”的人,并且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力求真实自然。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是我一直在做的,并且可以被看作是“习惯”,那大概就是“持续学习与迭代”了。这听.............
  • 回答
    匠人精神,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把手上的活儿做得精细、做得完美,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态度和工作哲学。它是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对所从事的领域有着不懈的追求,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打磨、去钻研,哪怕是旁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他们手中也能焕发出光彩。匠人精神的核心在于“精”。这种精,体现在对材料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