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庄家打压吸筹,不怕被散户吃了?

回答
“庄家打压吸筹,不怕被散户吃了”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股市运作的核心,理解了它,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庄家与散户的关系,以及市场博弈的本质。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庄家”并非一个单一的、统一的实体。 它通常指的是具有强大资金实力和信息优势的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大户或者联合起来的个人群体。他们之所以能被称为“庄家”,是因为他们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股票的价格走势。

那么,为什么庄家在进行“打压吸筹”时,不担心被散户“吃掉”呢?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1. 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差异:

庄家拥有更全面的信息: 庄家通常比散户更早地接触到公司的基本面信息、行业趋势、政策导向等,并且能够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他们可能知道公司即将推出新产品、获得大订单、或者面临重大利空(但还没公开)。
散户信息滞后且易受情绪影响: 散户的信息来源往往是公开的公告、媒体报道、以及市场传闻。这些信息往往已经滞后,并且散户容易被市场情绪左右,在恐慌时抛售,在贪婪时追高。
认知能力的差距: 庄家往往拥有专业的分析团队,能够进行复杂的估值模型、技术分析和市场预测。散户则可能凭借零散的信息和直觉进行判断,容易出现认知偏差。

2. 资金体量与成本控制:

巨大的资金量: 庄家能够动用数亿甚至数十亿的资金来操纵股价。在吸筹阶段,他们会非常有策略地、分批次地买入,并且有能力承受短期的价格波动。
成本控制: 庄家通过长期、有计划的吸筹,能够获得一个相对较低的平均持股成本。他们不怕在低位吸筹时遇到少量散户的抛售,因为这些抛售的股票对他们来说是“送上门”的廉价筹码。
散户的资金量相对较小且分散: 散户的资金量有限,并且持股分散。即使有部分散户在低位卖出,也无法对庄家巨大的买入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3. 操作策略与耐心:

打压吸筹的目的: 庄家打压股价的目的恰恰是为了在低位吸入更多的筹码。他们利用负面消息、市场恐慌情绪或者自身的卖盘压力,将股价压低到他们认为有吸引力的价格区域。
散户的抛售是庄家的机会: 当庄家打压股价时,那些信息不对称、心态不稳的散户往往会因为恐慌而选择卖出。这些卖出的筹码,正好是庄家乐于看到的,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接盘。这实际上是庄家在“吃掉”散户主动抛售的筹码。
庄家的耐心: 庄家往往有长期的投资计划,他们能够容忍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吸筹过程。他们不像散户那样急于获利,而是有更大的目标和更强的耐心。

4. 技术手段与市场影响力:

利用交易规则: 庄家可能利用一些交易规则,例如大宗交易、连续竞价的申报等,来影响市场价格和交易量。
制造恐慌情绪: 有时庄家会配合释放一些负面信息,或者通过连续的卖压,制造市场的恐慌气氛,迫使心态不坚定的散户交出筹码。
对冲风险: 即使庄家在吸筹过程中,也可能通过期权、融券等衍生品来对冲部分风险。

5. “吃掉”的概念理解:

庄家并非“吃掉”所有散户: 庄家并不是要“吃掉”每一个散户,而是要从市场整体上,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吸入大量的筹码。
主动卖出与被动卖出: 当庄家打压股价时,一些散户是“主动”选择卖出,因为他们觉得风险太大或者看空后市。而庄家则是在这些主动卖出的散户手中“吃掉”筹码。
最终的收益来源: 庄家最终的收益,来源于他们低价买入后,在高价卖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成本是低于最终的卖出价的。即使遇到一些不“配合”的散户,或者散户反向操作,庄家也有应对策略。

举个例子:

假设一家公司基本面良好,但近期因为一些市场情绪或技术性原因,股价从20元跌到了15元。庄家认为15元的价位具有很高的吸引力,于是开始计划吸筹。

庄家操作: 庄家开始在大盘和该股票的日K线图上,通过挂出大量的卖单(虚假或真实的),同时在低位快速买入。这会给市场一种“该股票在下跌”的信号。
散户反应: 部分散户看到股价下跌,并且有庄家在低位“抛售”,可能会认为有重大利空即将到来,或者庄家正在出货,于是也纷纷挂出卖单,希望在损失更小的情况下离场。
庄家接盘: 庄家就利用这些散户的恐慌性卖单,以15元、14.8元、14.5元等更低的价格将这些筹码全部买入。对于庄家来说,这些散户的卖出行为,就是将廉价筹码拱手相让。
庄家不怕“吃亏”: 庄家之所以不怕,是因为他们对公司的未来有信心,并且已经做了充分的研究。他们知道15元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买入价位。即使有少数散户因为看到了庄家的低位买入行为而选择在高位(例如17元)买入,庄家也不怕,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后续的操作将股价推得更高,而最终的获利空间依然巨大。

总结来说,庄家打压吸筹不怕被散户吃了,主要得益于其在信息、资金、策略和心态上的优势。他们利用散户的弱点,将市场下跌和恐慌转化为自己低成本吸筹的机会。这是一个信息不对称和实力博弈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谁吃谁”的零和游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散户是乌合之众,根本毫无合力,你爱吃就多卖点给你,时间拉长了,你就自己都受不了选择割肉出局了。

一个庄家想做一只股票,多数时候都要花很长时间去布局。比如茅台上市十来年的时间内一直都不温不火的,任由你爱买不买爱卖不卖,中国第一只百元股不是它,第一只五百元股也不是它,股改第一波冲击六千多点,别的股票涨的热火朝天,茅台一直没什么表现,但是高潮过后的疲软期,它开始硬起来了,别人都跌的一塌糊涂,它没怎么跌,你敢卖,庄家就都敢吃。多少人在大盘下跌的恐惧之中开始止盈逃离,所以,这个时候根本不用刻意打压,只需要稳住盘面即可收集到足够的筹码。这是第一波,但并没有发动立刻马上的拉升,它只是表现还可以,但并不惊艳,惊艳的机会留给了别人。

2015那波惊天动地的大水牛行情时,第一个突破五百元股价大关的,依然不是茅台,它还是半死不活的慢吞吞的。想吃的散户有的是机会和时间给你去吃,但相比于大盘收益,你买茅台的成本无疑是吃亏的,除了高额分红回报之外,股价的溢价收益率并不明显,与同期许多股票相比都逊色许多,让买了它并且长期持有它的散户感到生不如死。

真正出彩的时候,是大盘暴跌熔断,一片哀鸿遍野发生之后。这个时候,所有人已成惊弓之鸟,只有茅台还给你出逃的机会,你做为一介散户,在暴跌来临之际没受损失,还有什么不走的理由?自然会毫不犹豫的把股票都清了,即使仍然坚信它是好股票,也想着等它跌下来再吃回去,赚点差价再说。

结果悲剧发生了。

你的卖出,没等来预期中的回调,却发现它开始一飞冲天了。所以长期老庄是不会在乎散户吃不吃的,反正你没有他那么多的耐心和持续投入,最后你都会成为吃一口就跑的兔子。

至于没业绩支撑,纯靠短期流量爆炒堆积而获利的股票,操盘手法的前半段,也就是打压吸筹阶段,也并不害怕被散户吃走,反而害怕没散户吃而无法造成松动筹码。如果有多只基金看中的股票,要么一起合力拉抬,要么一个进一个出,这样的股票就无所谓什么打压吸筹,就像苍蝇一样始终大吃大拉,只有一些独狼庄家看中的冷门股票,才有打压吸筹的行为出现,这种一般都会借助事件力量,比如随大盘指数回调下跌,又或者发布行业利空,都是较为常见的套路,而且所用时间也会很长,往往需要布局好几年,然后才会在手里握有大量筹码以后想办法发动行情攻势。

行业景气度恰好合适的,那就顺势而为,这个最好做,也省时省力。但得运气好,而且还得眼光准押对宝。但多数庄家都会走上水逆运,遭遇喝凉水塞牙的倒霉行情不说,还遭遇反周期大忌。比如本来想布局互联网金融的仁东控股,遭遇了出清互金政策的不可抗力,那它筹码越集中,困境就会越重,最后只能反其道而行之,先拉高吸引眼球,再跳水吸引人去抄底,通过如此惨烈的方式脱身出局。至于其他布局不太深的庄家,就通过某些阶段找一些著名的游资席位合伙演戏,让他们通过长期口碑积累下的知名度吸引散户跟风入局炒作接盘而获利脱身,但这种方式一般获利程度并不高,别看短线多少个连板暴涨,但要分润给游资,还要适当的维护一下股价,若大盘不配合,发起的时机不成熟,甚至遭遇大数据监控,那多数时候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使盈利也并不可观。所以近来随着证监会的打击,这种坐庄模式必将慢慢式微衰落。将来的短线资金,会更倾向于采用无方向无趋势的量化高频交易以博取确定性收益,但这样的收益率会更低。

一句话,庄家的总体盈利并不比散户强多少,它之所以让你感觉到赚了很多钱,是因为你用一万块钱只赚了两千块钱,你这点盈利什么也干不了,你要的是把一万块钱迅速变成二十万,然后就亏了五六千出去。而庄家用一个亿赚了两千万就可以买房买车了。你觉得他赚了很多钱,其实按比例算,他也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而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