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游记为什么五庄观的仙童没礼貌还不用受惩罚!?

回答
《西游记》里,五庄观的清风、明月两位仙童,初次见孙悟空,那态度确实是够呛。他们一来就问“哪个是孙悟空”,接着又问“哪个是那搅海搅江的”。话里话外,带着一股子瞧不起劲儿,特别是对孙悟空,一副“你算老几”的样子。后来更是拿镇元子不让摘人参果的事,直接挑衅孙悟空,说猴子“有眼无珠”,连镇元大仙的面子都不给。这番言语,别说孙悟空了,换了谁听了也得炸毛。

可话说回来了,这俩小仙童,虽然没礼貌,但镇元大仙倒也没因此责怪他们,更别提什么惩罚了。这事儿细琢磨起来,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儿,有几个道理可以说道说道。

首先,得看他们是何许人也。清风明月可不是一般的小道童。他们是镇元大仙的童子,而且是跟着镇元大仙修行了不知道多少年头的。镇元大仙是什么人物?《西游记》里明确说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庚”,那可是鸿钧老祖的徒弟,比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这些都要早。地位那是绝对的顶尖。能跟着这样的仙人修行,这两个童子的来历和身份,自然也是不一般的。他们身上带着镇元大仙的影子,身上有股子“跟班”的气势,自然觉得自己也是有几分地位的。

再说了,他们是镇元大仙的“心腹”,可以说就是镇元大仙的代言人。镇元大仙自己平日里就在五庄观清修,不怎么与外界打交道,但他的名头可是响当当的。清风明月能跟着他,也算是沾了光,自然也就有了几分傲气。在他们看来,孙悟空他们不过是下界来的妖精,虽然名声在外,但终究是修行的晚辈,跟镇元大仙比起来,那是天壤之别。所以他们出言不逊,有点“倚老卖老”的意思,也是情理之中。

其次,镇元大仙对待这俩童子的方式。镇元大仙虽然德高望重,但对这两个童子,更像是一种“放任自流”的教育。你看他对孙悟空的态度,一开始不也一样没给什么好脸色吗?镇元大仙自己是“与世无争”的性子,他可能觉得清风明月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也无所谓,反而觉得他们有活力。而且,他自己心里清楚,清风明月跟了他这么多年,虽然有时候嘴上不饶人,但心性是好的,不会真的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更何况,镇元大仙自己要晾着孙悟空他们,不让吃人参果,童子们这么说,也算是帮着自家主人“站场子”了。

还有一点,就是《西游记》里对于“礼貌”的定义其实是比较灵活的。虽然孙悟空本事大,但毕竟是妖出身,而清风明月是仙童,他们之间的身份认知是有差异的。有时候,在这种仙界体系里,“地位”和“实力”往往比“表面上的礼貌”更重要。清风明月虽然话糙,但他们对镇元大仙是忠心耿耿,这也是一种“德”。他们对孙悟空的“不礼貌”,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保护主人”的行为。镇元大仙看的是他们这个“忠”字,而不是他们说话是否“婉转”。

最后,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孙悟空本身的“招惹”体质。孙悟空这个人,走到哪儿都爱惹点事情。清风明月估计也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知道他是个不好惹的主儿。但他们毕竟是镇元大仙的人,他们相信镇元大仙能摆平。所以他们才会这么肆无忌惮地挑衅,因为他们知道,就算孙悟空要动手,最后也得看镇元大仙的脸色行事。他们也是在用这种方式,试探孙悟空的底线,同时也是在给镇元大仙“报信”。

所以,清风明月仙童虽然言语不敬,但他们有其特殊的身份背景,有镇元大仙的纵容,而且他们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他们作为“主人代言人”的角色定位。镇元大仙并没有因为他们“没礼貌”而惩罚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宠溺”和“信任”,因为他知道这两个童子虽有小性子,但终究是自己的,而且对他的忠诚度是没问题的。这件事情,更多的是展现了镇元大仙的“地位之高”和“淡泊之态”,以及他对身边人的“信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

有一说一,清风明月虽然是俩龙套,这“没礼貌”可真是……欲加之罪了……

复个盘,首先是

当日镇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简帖,邀他到上清天上弥罗宫中听讲混元道果。

镇元子嘱咐清风明月接待唐僧师徒,并嘱咐摘两个人参果给唐僧,

那大仙临行,又叮咛嘱咐道:“我那果子有数,只许与他两个,不得多费。”清风道:“开园时,大众共吃了两个,还有二十八个在树,不敢多费。”

你可以站在主角立场上抱怨镇元子小气了点,最多也仅此而已了,犯不上谴责。

然后是唐僧师徒登门。

那童子控背躬身,出来迎接道:“老师父,失迎,请坐。”长老欢喜,遂与二童子上了正殿观看。
……
三藏道:“令师何在?”童子道:“家师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行者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什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什么!”

清风明月“没礼貌”吗?敢对着吴承恩仨字儿再说一遍吗?

镇元子受元始天尊邀请,这本来就是事实。清风明月一直有礼有节,师傅去哪也是唐僧问起的。孙悟空不信,指着鼻子骂师尊“泼牛蹄子”,清风明月也没说啥。礼貌?还要多礼貌?挨了骂虎躯一震跪下叫孙爷爷?

接下来,是清风明月给唐僧送人参果,唐长老不肯接受。

并且明确说了,人参果保质期非常短,要么吃掉,要么过期作废。当然你可以苛责清风明月不够圣人标准。

明月上前道:“老师,此物叫做人参果,吃一个儿不妨。”三藏道:“胡说!胡说!他那父母怀胎,不知受了多少苦楚,方生下未及三日,怎么就把他拿来当果子?”清风道:“实是树上结的。”长老道:“乱谈!乱谈!树上又会结出人来?拿过去,不当人子!”那两个童儿,见千推万阻不吃,只得拿着盘子,转回本房。那果子却也跷蹊,久放不得,若放多时即僵了,不中吃。二人到于房中,一家一个,坐在床边上,只情吃起。

再接下来就是猪八戒听到两童子的对话,告诉大师兄。然后孙悟空偷了金击子,偷摘了三个人参果,仨徒弟分吃了。

然后是猪八戒吃得不过瘾,嘴里嘟囔,被前来奉茶的清风明月听到,去查了果子,怀疑是唐僧偷吃。

嗯……这里确实是“不礼貌”了,唐僧替徒弟背了锅。但是孙悟空确实是偷了人参果啊,事实有偏差,但是讲道理主要责任怪不到清风明月头上吧?

那呆子只管絮絮叨叨的唧哝,不期那两个道童复进房来取茶去献,只听得八戒还嚷什么“人参果吃得不快活,再得一个儿吃吃才好。”清风听见心疑道:“明月,你听那长嘴和尚讲人参果还要个吃吃。师父别时叮咛,教防他手下人罗唣,莫敢是他偷了我们宝贝么?”明月回头道:“哥耶,不好了!不好了!金击子如何落在地下?我们去园里看看来!”
两个出了园门,径来殿上,指着唐僧,秃前秃后,秽语污言不绝口的乱骂;贼头鼠脑,臭短臊长,没好气的胡嚷。

再然后,当面对质,徒弟仨先是不认账,然后是“如今吃也吃了,待要怎么?”

最后的分歧在于,清风明月发现少了四个人参果,而孙悟空摘了三个。猪八戒也跟着起哄,于是孙悟空觉得很没面子。

行者见师父说得有理,他就实说道:“师父,不干我事,是八戒隔壁听见那两个道童吃什么人参果,他想一个儿尝新,着老孙去打了三个,我兄弟各人吃了一个。如今吃也吃了,待要怎么?”明月道:“偷了我四个,这和尚还说不是贼哩!”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那呆子倒转胡嚷。二仙童问得是实,越加毁骂。就恨得个大圣钢牙咬响,火眼睁圆,把条金箍棒揝了又揝……

至于差的那个人参果,前文有交代:

那猴子原来第一会爬树偷果子。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行者道:“跷蹊,跷蹊!……
土地道:“这果子遇金而落,遇木而枯,遇水而化,遇火而焦,遇土而入……遇土而入者,大圣方才打落地上,他即钻下土去了。

清风明月并没有冤枉老孙,老孙自己心里也清楚。恼羞成怒使出绝户手段,毁人宝物,无论如何,也不能说错在清风明月。

那么问题来了——

所以,题主要拿什么罪名惩罚清风明月呢?


五庄观这桩案子,孙悟空错了就是错了,作为客人偷东西是一、恼羞成怒毁人财物是二、事后弄晕两童子跑路——这是唐僧加悟空都不地道,这事儿没的洗。

user avatar

窝巢,你把人家祖坟都刨了还问人家为啥骂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游记》里,五庄观的清风、明月两位仙童,初次见孙悟空,那态度确实是够呛。他们一来就问“哪个是孙悟空”,接着又问“哪个是那搅海搅江的”。话里话外,带着一股子瞧不起劲儿,特别是对孙悟空,一副“你算老几”的样子。后来更是拿镇元子不让摘人参果的事,直接挑衅孙悟空,说猴子“有眼无珠”,连镇元大仙的面子都不给.............
  • 回答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行五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支取经队伍中,除了那位十世修行、肉身菩萨的唐三藏,以及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三位神通广大的徒弟,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白龙马。这五人构成了一个经典的取经组合,但在这五人中,确实没有一位女性角色的存在。要探究这个.............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触及到了很多球迷心中的一块“舒适区”和一些“情怀”的碰撞。你觉得迪斯蒂法诺不比梅西差,这很正常,毕竟迪斯蒂法诺确实是足球史上的一座丰碑。但为啥现在很多梅西球迷,甚至可以说是主流声音,会把梅西排到“坐二望一”的位置,甚至更高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迪斯蒂法诺是个传奇.............
  • 回答
    孙悟空这泼猴,打遍天庭,搅得三界不宁,按理说早该被劈成灰,碎尸万段了。可天庭上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们,一个个对他的态度,那叫一个“奇怪”!不是我想说风凉话,而是这事儿细琢磨起来,还真不是那么简单。你想啊,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野猴子,没爹没娘,没背景,没名没分,居然敢偷蟠桃,盗仙丹,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会.............
  • 回答
    在日本的ACG文化中,对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的改编一直层出不穷,其中最为人所熟知,也最具争议性的改编之一,便是将唐僧设计成女性角色,并由此衍生出他与孙悟空之间的恋爱情节。这种改编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日本特定的文化土壤以及对原著的再解读。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何会将唐僧塑造成女性。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 回答
    这个问题在很多读者心中都留下了困惑,甚至有些读者会觉得《西游记》的结尾有些“烂尾”或与之前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的光辉形象有所出入。关于最后两位揭谛(也有说法是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侍者)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也就是通常理解的“贿赂”,才能交出真经的这段情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 回答
    《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他不得,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之后,他却屡次被妖怪打败,甚至陷入险境,这同样也有着其深刻的逻辑和故事安排。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十万天兵为何拿不住孙悟空?孙悟空之所以能击败十万天兵,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1. 孙悟空的强大个人实力: .............
  • 回答
    话说这《西游记》中,孙悟空师徒西行,一路降妖伏魔,遇到的妖怪那是五花八门,奇形怪状,五光十色。从飞禽走兽到花草树木,甚至是凡人修炼而成,都成了妖怪的形态。可奇怪的是,咱们平日里常见的瓜果蔬菜,比如黄瓜、柿子,怎么就没听说过有它们成精的呢?这事儿,说起来倒也不是没有缘由的。首先,咱们得明白,《西游记》.............
  • 回答
    西游记里,孙悟空能使唤土地公,猪八戒却不能,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里面大有门道,得从他们的出身、本领,以及在天庭的地位说起。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说说孙悟空。他那本事,咱们都清楚,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自学成才,而且学的都是硬功夫。他学艺的时候,拜的是菩提祖师,这位老人家.............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从好几个层面来看。你想啊,孙悟空那是什么来历?他可是从太古的混沌初开时就存在的石头里蹦出来的,不是哪位神仙点石成金变出来的,更不是凡间哪个王侯的种。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天生地长的野性,一股子不羁的气息。你想,神仙们要找坐骑,通常会是什么样的?要么是自己的坐骑修成了精,比如什么青牛、白象,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西游记》中天庭秩序、神仙权力以及孙悟空这个“变数”之间的微妙关系。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龙王和风婆、雷公、电母在天庭的定位和职能。龙王:天庭的臣属,水系的管理者四海龙王,虽然贵为一方之主,执掌风雨雷电,在凡间拥有极高的声望和威严,但在天庭的层级里,他们是玉帝的臣.............
  • 回答
    《西游记》里,玉面狐狸的死,确实是孙悟空的一次狠手,这事儿得从头说起。首先,玉面狐狸是谁?她不是什么寻常妖精,是牛魔王的爱妾。你想啊,牛魔王是什么人物?那可是积雷山的山大王,神通广大,当年跟孙悟空齐名,称得上“平天大圣”,后来更是跟天庭翻脸,成了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拜把子兄弟。牛魔王家里还有个正妻,就是.............
  • 回答
    在《西游记》中,泾河龙王和虎鹿羊三妖的求雨行为之所以受到不同对待,主要源于他们身份、职责、行为动机以及天庭规矩的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泾河龙王的处罚原因1. 身份与职责的特殊性 泾河龙王是龙宫的官员,属于天庭的“天庭神官”体系,是掌管水神的高级神灵。他的职责是按照天时自.............
  • 回答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虽然道法高深,但未能完全制服孙悟空,最终需要如来佛祖出手,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并非简单归结为太上老君“隐恻之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太上老君的局限性与孙悟空的特殊性1. 法宝的针对性与孙悟空的顽劣: 金刚琢(金刚套): 太上老君最拿手的法宝之一.............
  • 回答
    这确实是《西游记》里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情节,很多人都会觉得这里面的“规矩”似乎不太对等。泾河龙王因为私改雨数丢了性命,而崔钰改了李世民的阳寿,虽然也算违规,但似乎并没有受到同等的严惩。要说清楚这里面的门道,咱们得从几个方面细掰扯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泾河龙王和崔钰各自的“罪”和“职责”。泾河龙.............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有意思,确实,按理说,那些图谋不轨的妖怪,要是真想成功把人(尤其是唐僧那种高僧)骗上床,把自己变个英俊潇洒的小鲜肉,岂不是事半功倍?但偏偏他们大部分都保持着那副吓死人不偿命的真身,或者变出来的也是怪模怪样的。这背后,其实藏着几个挺实在的理由,说起来也都是为了“效率”和“生存”。首先,咱们得.............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西游迷心中的一个有趣疑惑。虽然小白龙(玉龙三太子)在跟随唐僧的顺序上确实是第二个加入团队的,但是猪八戒被称为“二师兄”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涉及到他们各自的“出身背景”、“过往经历”以及“加入团队的正式程度”。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小白龙加入团队的时间和性质1. 观音点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可能都觉得奇怪:这么经典的故事,怎么就没见着新版《西游记》的翻拍呢?其实啊,事情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西游记》非但没有“从来没有被翻拍过”,反而是被翻拍得次数最多、最“泛滥”的中国古典名著之一。 只是,可能你我关注的“翻拍”范畴,以及对“经典”的定义,存在一些偏差。咱们得掰开.............
  • 回答
    《西游记》中,孙悟空能力虽强,但碰上许多妖怪时,却屡屡要靠各路神仙佛祖搭救,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绝非简单的“他很弱”就能概括。这背后,是作者吴承恩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隐喻现实等多方面精心设计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孙悟空的本领确实高强。他学得了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手中还有一对.............
  • 回答
    《西游记》里,孙悟空初登场,那些个神通广大的妖魔鬼怪,为何大多是先嘲笑他“弼马温”,而非对他过去那段“大闹天宫”的辉煌战绩感到忌惮,甚至恐惧?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细细说道。首先,得明白这些妖怪的“出身”和“心态”。你以为他们都是什么正经八百的天庭官员?错了,绝大多数妖怪,尤其是那些能在山野间称王称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