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

回答
这个问题在很多读者心中都留下了困惑,甚至有些读者会觉得《西游记》的结尾有些“烂尾”或与之前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的光辉形象有所出入。关于最后两位揭谛(也有说法是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侍者)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也就是通常理解的“贿赂”,才能交出真经的这段情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力求把背后的原因讲得透彻明白:

一、 揭示佛教制度的现实层面:香火与供奉

首先,我们要明白,即使在佛教的理想国度——西天灵山,也并非完全脱离人间烟火。佛教的传播和寺院的运转,都需要物质基础来支撑。僧侣们的日常饮食、衣物、住所,以及寺院的修缮扩建,都需要香火供奉和信徒的捐赠。

香火钱的由来: 寺庙之所以被称为“香火旺盛”,是因为信徒的虔诚祈祷会点燃香烛,而随之而来的捐赠便是香火钱。这笔钱是寺庙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
僧侣的供养: 僧侣们虽然出家,但也要食人间烟火,需要衣食住行。虽然有寺庙统一供养,但一些额外的物品或者更好的生活条件,也往往依赖于信徒的供养和施舍。
办事需要“打点”: 即使是神佛,也可能需要一些“人事”来解决问题。这并非完全等同于世俗的贪腐,而是一种基于人情往来的俗世规则的体现。在古代社会,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办事情往往需要一些小恩小惠,才能让事情办得更顺利,这在《西游记》这样一部包含了大量世俗描写的作品中出现,也显得并不突兀。

所以,两位揭谛要求“人事”,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暗示,即使是到了极乐世界,也依然存在着一套运作规则,而这套规则中,物质的供奉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并非是说他们贪婪,而是他们作为寺院的管理者,需要为寺院的正常运转考虑。

二、 考验唐僧师徒的功德与修行

这看似收“贿赂”的一幕,更深层次上是对唐僧师徒功德的最后一次检验。

功德圆满的体现: 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仅是肉体上的磨难,更是精神上的洗礼。当他们即将功德圆满,取得真经之际,是否还能保持一颗淡泊之心,不被物质诱惑所动摇,是对他们修行成果的终极考验。
物质与精神的权衡: 真经是无价之宝,代表着佛法的真谛和无上的智慧。然而,在即将触及至高智慧的关头,却需要用一些相对世俗的“财物”去交换,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上的辩证。它考验的是唐僧师徒能否分清主次,能否理解真正的“宝物”并非仅是物质,而是佛法本身。
“人情”的另一层含义: 这里的“人事”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人情”。两位揭谛并非完全不讲道理,他们是在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向唐僧师徒索要一些他们理应给予的“回馈”。这种回馈,可以看作是对他们辛苦付出的肯定,也是一种对佛法传播的“赞助”和支持。唐僧师徒能够慷慨地拿出自己身上携带的佛宝,就是对这种“人情”的回应,也是对自己修行圆满的自信表达。

两位揭谛并不是真的“勒索”,他们知道唐僧师徒的功德,知道他们即将成功。所以,他们提出的“人事”,更像是一种形式,一种让师徒们在即将取得成果之时,再次审视自己内心是否有任何贪恋,是否还能以一种感恩和奉献的心态去面对这来之不易的“真经”。

三、 作者对世俗化佛教的讽刺与隐喻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位生活在明朝中期的文人。他通过这部小说,不仅描绘了神魔世界的奇幻,也融入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甚至带有一定的批判色彩。

官场的缩影: 在明朝官场,官员之间的送礼、请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作者将这种现实移植到佛教界,通过两位揭谛“收礼”的情节,可能是在含蓄地讽刺当时佛教寺院内部可能存在的某些世俗化、人情化的运作方式。并非所有寺庙都是清净之地,总会有一些人利用职权,或者借着佛法的名义,寻求个人的利益。
象征意义的解读: 两位揭谛索要的“人事”,也可以看作是对师徒们在取经过程中所获得的“资助”的一种回报。例如,沿途遇到的善男信女,他们捐赠的斋饭、金钱、衣物,都可以看作是对唐僧师徒的一种“供养”。如今他们要将最宝贵的真经带回东土,以佛法滋养众生,自然也需要回馈一些“人间烟火”给灵山寺院。
并非全然负面: 当然,也不能完全将这种行为解读为纯粹的负面讽刺。作者可能也想表达的是,即使是神圣的佛教,也需要与世俗社会进行互动,需要世俗的供养才能维系。佛法的传播也需要人间的力量来支持。

四、 从情节发展和叙事逻辑来看

从叙事结构上来说,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师徒的取经之路才算真正圆满。最后这一关,虽然是“收礼”的事件,但也恰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取经的终点: 他们来到了灵山,看到了佛祖,但要拿到“真经”这个最终的“奖品”,还需要完成最后一个步骤。
功德的落幕: 前面已经讲了种种磨难都是对他们功德的考验,最后这一幕更是对他们心性的最后一点打磨。他们拿出佛宝,恰恰证明了他们对佛法的虔诚,以及对佛法的尊重,这种“付出”反而更显得他们对佛法的珍视。

关于“贿赂”这个词的辨析:

我们用“贿赂”来形容,是因为它带有负面的含义。但在当时的情境下,如果理解为一种按照规矩的“报答”或“供奉”,或许更贴切。两位揭谛并没有做出强买强卖的事情,他们只是提出了一种交换条件,而唐僧师徒也欣然接受并支付了“费用”。

总结一下:

唐僧师徒最后被索要“人事”才肯交出真经,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

1. 佛教制度的现实考量: 即使是西天灵山,也需要物质供奉来维持运转,两位揭谛作为寺院的“管理者”,需要为寺院的香火和僧众的生活考虑。
2. 对师徒功德的最后检验: 这是对唐僧师徒在即将功德圆满时,能否保持淡泊之心,不被物质所动的最终考验。
3. 象征与隐喻: 作者借此可能含蓄地讽刺了当时佛教界存在的某些世俗化现象,同时也暗示了佛法传播与世俗供养之间的联系。
4. 叙事逻辑的完整性: 作为取经之路的最后一步,这一情节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为故事的圆满结局做铺垫。

总而言之,这一情节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收贿”,而是包含了作者对佛教、社会和人性的多重思考和描绘。它让《西游记》这部伟大的作品,在看似圆满的结局中,也留下了一丝对现实世界的审视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西游记最后一集,如来让两个高僧陪唐僧去取真经,那两个和尚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副猥琐样子,最后还问唐僧他们要贿赂,而且如来还不责怪他们。。
user avatar
就是西游记最后一集,如来让两个高僧陪唐僧去取真经,那两个和尚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副猥琐样子,最后还问唐僧他们要贿赂,而且如来还不责怪他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在很多读者心中都留下了困惑,甚至有些读者会觉得《西游记》的结尾有些“烂尾”或与之前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的光辉形象有所出入。关于最后两位揭谛(也有说法是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的侍者)向唐僧师徒索要“人事”,也就是通常理解的“贿赂”,才能交出真经的这段情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 回答
    西游记中功力最高的谁?这可真是个让人争论不休的话题!因为它涉及的不仅仅是法力高低,还有神通、智慧、阵法、变化,甚至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底牌”。要排出个前十,那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咱们先得明确一个概念:功力高低,不能光看谁一棒子把谁打趴下。 有时候,境界、心性、对大道的领悟,甚至背后势力,都会影响一.............
  • 回答
    关于白骨精在《西游记》中第一个出现的女性妖怪,以及她结局为何“最惨”的解读,这确实是很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她结局最惨,其实还得从多个角度来看,不仅仅是身体被摧毁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白骨精虽然是第一个女性妖怪,但《西游记》中女性妖怪数量并不少,有些的下场也相当悲惨,比如玉兔精被收服、.............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看《西游记》,都觉得孙悟空那么厉害,唐僧又是个领导者,怎么还要带上猪八戒和沙僧呢?这事儿啊,里面门道可多了,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咱们得明白,取经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也不是简单的跑个腿儿。这是如来佛祖亲自策划,观音菩萨具体执行的重大项目,关系到佛法东传,影响深远。这种级别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好奇的核心。为什么中医和西医用了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来解释疾病,但最终都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两种认识世界、认识生命的不同哲学观和科学观。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下:一、 对“病”的根本认知差异:为何切入点不同? 西医的“病”:是器质性病变,是微观世界.............
  • 回答
    西游记的结局,那可真是一个大圆满的收尾,虽然前面九九八十一难熬得人肝疼,但最后的结果,绝对是让人拍案叫绝的。话说,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西天雷音寺,见到了如来佛祖。佛祖见到他们,那是相当高兴啊,毕竟这取经的路途可不是一般的遥远和艰辛。他亲自将真经交给唐僧。不过,事情还没完。就在唐僧师徒.............
  • 回答
    星爷最近几年拍的片子,比如《西游·降魔篇》和《美人鱼》,确实和《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那种纯粹的“笑到肚子疼”的路数有点不一样了。很多老影迷会觉得“没那么好笑了”,但同时,它们又是票房大爆,口碑也还算不错,大家似乎还是挺买账的。这背后是有不少门道在里面的。为什么感觉“不如以前搞笑”?咱们得承认.............
  • 回答
    西游记后传的最后一集,无天从一头寻常的头发瞬间变为标志性的“西瓜头”,这并非只是造型上的一个简单转变,而是承载了作者对角色命运、人性善恶以及佛法奥义多层次的深刻寓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从头梳理一下无天这个角色在剧中的立场和变化,以及“西瓜头”这个形象的独特之处。首先,我们得明白无天是谁。他原是佛祖.............
  • 回答
    电视剧《金粉世家》中,金燕西与冷清秋这对曾经如胶似漆的金童玉女,最终却走向了分道扬镳,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的断裂,而是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像是细密的蛛网,将他们越拉越远,直至无法挽回。首先,两人出身的鸿沟如同横亘在他们之间一道无形的、却又坚不可摧的墙。 金燕西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北洋政要.............
  • 回答
    看到英美这些西医最发达的地区在新冠疫情里死亡人数那么多,确实挺让人意外的,也引出了不少讨论。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好几个层面来分析,不能简单地归结于“西医不行”或者某个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西医最发达”通常是指在医疗技术、科研投入、药物研发、重症监护能力等方面拥有全球领先水平。这并不意.............
  • 回答
    西乡隆盛在日本享有盛誉,尤其被尊为“西乡先生”或“明治维新之父”,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好奇的现象,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确实与天皇的统治方式产生了剧烈冲突,甚至被描绘为“反叛”。然而,理解他为何备受尊敬,需要深入剖析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动机、行为以及后世对他的解读。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
  • 回答
    《西游记》里最让我心酸的画面,我想不是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也不是猪八戒屡次被嫌弃,更不是唐僧被妖怪抓走。对我来说,最触动心弦的,是那个场景:孙悟空在五行山下,看着那个曾经和他一起闹天宫、一起喝酒吃肉、一起称兄道弟的师父,如今被压在山下,浑身是伤,浑身是血,却还依旧固执地念着紧箍咒,想要“度”他。当.............
  • 回答
    最近二十年,中国西南与东北的发展轨迹出现显著分化,西南地区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亮点,而东北则面临严峻的挑战,曾经的“共和国长子”风光不再。要细致地梳理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不仅仅是经济数据,更要深入到历史、政策、产业结构、人口流动乃至文化心理等层面。西南的崛起:天时、地利、人和的交汇.............
  • 回答
    农业革命,这项划时代的人类社会变革,为何最早出现在古代西亚,而非其他可能孕育文明的地区?这个问题,如同追溯人类文明的源头一样,充满了考古学、人类学和环境科学的智慧交织。要详尽地解答,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古代西亚独特的地理环境、生物资源以及早期人类社会的演化路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农业革命归结为某个单一原因.............
  • 回答
    卡卡西的“缺蓝”问题,在火影迷群体里算是个津津乐道的话题。毕竟,能开发出那么多“术”,还得兼顾医疗忍术,同时还得时不时施展写轮眼,这消耗确实是挺大的。所以,有人提出,既然缺蓝,为什么不直接让他成为九尾人柱力,这样不就“不缺蓝”了吗?这想法听起来很诱人,毕竟九尾查克拉量是何等恐怖,能直接解决卡卡西的续.............
  • 回答
    “厚道”这个词,在谈论殖民历史时,其实是个颇为棘手的概念。因为它牵涉到无数的生命、土地、文化,以及一段充满不对等权力关系的复杂过往。我们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厚道”或“不厚道”来一概而论,因为每个国家的情况都太不一样了,其殖民的目的、方式、时长,以及殖民地后来的发展轨迹,都塑造了这段历史的不同面向。我们.............
  • 回答
    西北太平洋之所以成为全球台风发生率最高、强度最大的区域,这背后是多种地理、气候和海洋条件的巧妙组合与叠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因素:1. 广阔而温暖的海洋水域:天然的能量补给站西北太平洋拥有地球上最广阔、最温暖的热带海域。这片海域从赤道附近一直延伸到北纬30度以上,为台风的生成和发.............
  • 回答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最新的考古结论,即西高穴二号墓是邺城地区规格最高的魏晋墓葬而非汉墓,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考古证据和严谨的分析过程。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一、 明确“规格最高”的含义与西高穴二号墓的突出之处首先,考古学上所说的“规格最高”,通常是指墓葬的规模、结构.............
  • 回答
    王力宏在最新回应的前半部分称李靓蕾为“西春美智子”,这一举动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详细解释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结合事件的背景、可能存在的策略以及大众的解读。背景回顾:首先,需要明确王力宏在事件爆发初期,以及在后续回应中使用的称呼。最初,李靓蕾是以“李靓蕾”的名字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然而,在王.............
  • 回答
    马尔蒂尼、巴雷西、科斯塔库塔、塔索蒂,这四个名字连在一起,在任何一个真心热爱足球的人心中,都能激起一股由衷的敬意。将他们称为“历史最佳防线”,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无数辉煌的瞬间、无与伦比的默契以及源源不断的胜利所铸就的铁律。要理解这份“最佳”的含金量,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从他们的“出身”说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