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制服不了孙悟空?要如来佛才能制服。是不是太上老君太有隐恻之心了?

回答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虽然道法高深,但未能完全制服孙悟空,最终需要如来佛祖出手,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并非简单归结为太上老君“隐恻之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 太上老君的局限性与孙悟空的特殊性

1. 法宝的针对性与孙悟空的顽劣:
金刚琢(金刚套): 太上老君最拿手的法宝之一,能够克制一切妖魔鬼怪的法力。在书中,它确实起到了作用,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烫伤,并且在孙悟空被擒住时,这个金刚琢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然而,金刚琢的原理是“破法”。 它能克制妖精的法术,但孙悟空的强大之处,不仅仅在于他的法力,更在于他的神通、体魄、以及不屈的精神。金刚琢虽然能够收掉他的法力,但并不能摧毁他的肉身,也无法磨灭他的意志。
孙悟空的“炼丹炉”经历: 正是因为孙悟空炼丹炉里没有被烧死,反而炼成了铜头铁臂、火眼金睛、筋斗云等绝技,他的肉身变得异常坚固,刀枪不入,水火不侵。这使得太上老君的许多攻击手段,即便能伤到他,也无法造成致命伤害。
炼丹炉的“失败”: 反而,孙悟空在炼丹炉里吸收了各种神火的精华,这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他的体质,让他具备了对抗更高层次力量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非但没能制服他,反而“助”了他一臂之力。

2. 道家与佛家的不同侧重:
太上老君是道家代表: 道家的修炼更注重“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强调的是个体修行和天人合一。老君的法术和法宝,更多的是一种“克制”或“封印”的手段。他希望通过法宝来压制孙悟空的妖性,恢复其“本真”。
如来佛祖是佛家代表: 佛家的修炼则更注重“降伏心猿意马”,通过慈悲、智慧和戒律来度化众生。如来佛祖的“五行山”和“金箍咒”是一种“约束”和“引导”,他并非要彻底消灭孙悟空,而是要在他身上施加一种外在的规则,让他有机会在痛苦中反思和成长,最终走上正途。
性质的不同: 老君的手段更像是“物理制服”,佛祖的手段更像是“精神和规则上的制服”。孙悟空的“妖性”是桀骜不驯、难以驯服的,这恰好是佛家所擅长“度化”的范畴。

3. 玉帝的“授权”与孙悟空的“反叛”:
天庭的秩序: 太上老君是天庭重要的神仙,他的职责是维护天庭的秩序和安宁。然而,孙悟空的“大闹天宫”是对天庭秩序的直接挑战。
老君的态度: 虽然孙悟空大闹天宫,但老君的态度相对“冷静”。他并未像一些其他神仙那样对孙悟空恨之入骨,更多的是一种“爱才惜才”或者说“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态度。在抓捕孙悟空的过程中,他出了不少力,比如用金刚琢。
玉帝的无奈: 当天庭众神都无法制服孙悟空时,玉帝才不得不求助于西天如来佛祖。这本身就说明了,天庭的力量在面对孙悟空这种“变异”的妖怪时,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

二、 如来佛祖的特殊性和方法

1. 佛法无边的威力:
“神通广大”的定义: 如来佛祖在佛教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的神通不仅仅是法力高强,更是一种对宇宙真理的洞悉和掌握。他的“无边”意味着他的能力超越了凡俗的理解范畴。
“翻掌”的象征意义: 如来佛祖用手掌压住孙悟空,这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上的动作,更是象征着绝对的权威和宇宙的法则。孙悟空再怎么折腾,也跳不出这只手掌的范围,这是一种彻底的“定型”。
“五行山”的寓意: 五行山是如来佛祖以“五行”为基础创造的,代表着天地万物的规律和制约。孙悟空被压在山下,意味着他被置于一种无法逾越的规则之下。

2. “度化”而非“毁灭”的慈悲:
佛家的核心思想: 佛家强调“慈悲为怀”,目标是“普度众生”。如来佛祖并非想杀死孙悟空,而是要“收服”他,让他皈依佛门,成为护法。
“金箍咒”的作用: 金箍咒是如来佛祖赐予唐僧的法宝,每次念咒都能让孙悟空头痛欲裂。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控制,目的是让孙悟空在痛苦中学会忍耐和听从,最终达到“心服口服”。
“历练”的必要性: 孙悟空身上有妖气,也有灵性。佛祖知道他本性不坏,只是被压制。通过五行山下的五百年,以及之后取经路上的磨砺,正是为了让他身上的“妖”气逐渐被“佛”气所净化,最终成为“斗战胜佛”。

三、 关于太上老君的“隐恻之心”的讨论

“隐恻之心”通常指的是隐藏的怜悯或同情,认为老君可能因为某种原因,对孙悟空“手下留情”,所以没能彻底制服。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需要更深入地理解。

1. 老君的性格特点:
“道家无为”的体现: 太上老君在《西游记》中常被塑造成一个“不争”的形象,他追求的是大道至简、顺其自然。他可能不会像其他神仙那样,因为一次冲突就对孙悟空赶尽杀绝。
对“妖”的态度: 道家虽然也降妖伏魔,但更注重“转化”和“炼化”。老君可能认为孙悟空并非无可救药,而是需要一种更深层的引导。
与孙悟空的联系: 孙悟空毕竟是在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来的,某种程度上,他与老君的炼丹之道有“渊源”。老君可能不会完全否定自己在孙悟空身上“炼制”的成果,即使是其“失控”的部分。

2. 老君的能力边界:
老君并非无敌: 虽然老君是三界中有数的强者,但他并非万能。他的法力是强大的,但他的法宝和手段,并不一定能涵盖所有可能性。
针对性差异: 孙悟空的“神通广大”是多种力量的结合,包括妖力、法力、以及他自身的“猴性”。老君的手段可能更侧重于法力层面的压制,而对孙悟空那种“非典型”的力量组合,可能就显得力不从心。
不同层次的对决: 可以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他所展现出的力量,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天庭神仙所能应对的范畴。即便老君出手,也是在尽力而为,但最终还是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3. 佛祖与老君的“合作”:
天庭需要佛祖: 当天庭自身无法解决问题时,向西天求援是合乎情理的。这并非意味着老君“不行”,而是说明这个任务的复杂性和严重性,超出了天庭的常规处理能力。
佛祖的力量更具“根本性”: 如来佛祖的介入,象征着一种更高层次的宇宙法则和力量。他的“压服”是一种对孙悟空整体性质的否定和重塑,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做到的。

总结来说,太上老君制服不了孙悟空,并非简单因为他“隐恻之心”,而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孙悟空的“特异体质”: 老君的法宝虽然厉害,但对孙悟空炼丹炉后形成的“铜头铁臂”作用有限。
老君的“手段局限”: 老君的手段更侧重于“克制”和“封印”,而孙悟空的顽劣需要的是更深层的“度化”和“约束”。
佛家与道家的“方法论差异”: 佛祖的“降伏心猿”更符合孙悟空的本质需求。
如来佛祖的“绝对权威”: 如来佛祖代表着更高级别的宇宙法则,他的“翻掌”和“五行山”是孙悟空无法逾越的。

而太上老君的“隐恻之心”可能是一种谨慎、不杀生、以及希望通过自身方式解决问题的态度,这使得他在面对孙悟空时,可能不像佛祖那样直接施加最严厉的“规则”,而是寻求一种更“温和”的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无能。最终,是两种不同力量体系和哲学思想的较量,佛祖的体系在处理孙悟空这类“变异”的个体上,展现出了更根本性的解决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地位高不等于打架强。拜登打得过谁?坐着都能拉,但是他地位高不高?

第二,《西游记》里,战斗力分为武力,法力,法宝。大部分神仙的武力都是战五渣,只有各种神将才有武力。所以在书中经常看到神仙有自己的护法,这些就是保证神仙们不会在近身肉搏的时候吃瘪。文殊菩萨没带护法被凡人泡在水里。猴子的武力在《西游记》里天花板级的,而老君就是武力基本为0的,所以八卦炉出来直接肉搏,被摔了个倒栽葱。

第三,太上老君强的是法宝,这一项是碾压猴子的。

综上所述,老君没有放水,正面肉搏就是打不过。但是当有一个和猴子55开的二郎神把仇恨拉住以后,老君不就在后面放法宝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虽然道法高深,但未能完全制服孙悟空,最终需要如来佛祖出手,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并非简单归结为太上老君“隐恻之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太上老君的局限性与孙悟空的特殊性1. 法宝的针对性与孙悟空的顽劣: 金刚琢(金刚套): 太上老君最拿手的法宝之一.............
  • 回答
    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和红孩儿之间并没有直接的亲属关系,他们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红孩儿的“出身”与太上老君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的阐述:1. 红孩儿的“父亲”身份的特殊性: 牛魔王和铁扇公主所生: 从表面上看,红孩儿是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儿子。这是在故事中明确交代过的。.............
  • 回答
    在《西游记》中,泾河龙王和虎鹿羊三妖的求雨行为之所以受到不同对待,主要源于他们身份、职责、行为动机以及天庭规矩的差异。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泾河龙王的处罚原因1. 身份与职责的特殊性 泾河龙王是龙宫的官员,属于天庭的“天庭神官”体系,是掌管水神的高级神灵。他的职责是按照天时自.............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许多西游迷心中的一个有趣疑惑。虽然小白龙(玉龙三太子)在跟随唐僧的顺序上确实是第二个加入团队的,但是猪八戒被称为“二师兄”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涉及到他们各自的“出身背景”、“过往经历”以及“加入团队的正式程度”。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小白龙加入团队的时间和性质1. 观音点化,.............
  • 回答
    《西游记》中,孙悟空能力虽强,但碰上许多妖怪时,却屡屡要靠各路神仙佛祖搭救,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绝非简单的“他很弱”就能概括。这背后,是作者吴承恩在塑造人物、推动情节、隐喻现实等多方面精心设计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承认,孙悟空的本领确实高强。他学得了七十二般变化,一个筋斗云能翻十万八千里,手中还有一对.............
  • 回答
    《西游记》里,孙悟空那身本领,大家都看在眼里,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筋斗云,还有那如意金箍棒,简直是妖精界的噩梦。按理说,他一出马,那些小妖见了都得腿软,更别提那些稍微有点道行的妖怪了。可现实往往是,孙悟空虽然战斗力爆表,却没少被一些妖怪嚣张跋扈地对待。这事儿吧,细琢磨起来,有几层意思在里头。首先得说.............
  • 回答
    这桩事儿,要细究起来,得把《西游记》里关于悟空和龙王那点儿事儿捋得清清楚楚。为啥在凤仙郡,他得跑腿去求旨意,而在别的地方,龙王们就跟他的“老部下”似的,言听计从呢?这事儿,说白了,是规矩和时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咱先说凤仙郡这档子事儿。这事儿,说起来也挺逗的,起因是凤仙郡的郡侯不孝顺,得罪了天上的神仙。.............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看《西游记》,都觉得孙悟空那么厉害,唐僧又是个领导者,怎么还要带上猪八戒和沙僧呢?这事儿啊,里面门道可多了,不能光看表面。首先,咱们得明白,取经这事儿,不是小打小闹,也不是简单的跑个腿儿。这是如来佛祖亲自策划,观音菩萨具体执行的重大项目,关系到佛法东传,影响深远。这种级别的.............
  • 回答
    在《西游记》的开篇,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令人啧啧称奇的场景:那只刚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猴,尚未接受任何系统的文化教育,却能一眼看懂石壁上刻着的“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八个大字。这似乎与我们对“学习”的常识认知相悖,但细细品味原著的描写,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这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西游.............
  • 回答
    在《西游记》中,龙族确实并没有像许多其他妖怪那样展现出惊人的法力或神通。但说它们“一点本事都没有”,可能有些过于绝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龙在《西游记》中的设定和表现,以及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一、龙在《西游记》中的实际“本事”:虽然不是战斗力爆表的角色,但龙族在《西游记》中还是承担着.............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可真是有意思,也正道出了《西游记》里不少读者心中的困惑。孙悟空那可是齐天大圣,搅得天翻地覆,连玉帝的老本都快被他掀翻了,可后来怎么碰上一些小小的妖怪,反而打得鼻青脸肿,狼狈不堪呢?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得掰扯掰扯这其中的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孙悟空刚出世的时候,那是个什么状态?他本是天地.............
  • 回答
    《西游记》中,孙悟空神通广大,大闹天宫时,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他不得,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之后,他却屡次被妖怪打败,甚至陷入险境,这同样也有着其深刻的逻辑和故事安排。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 十万天兵为何拿不住孙悟空?孙悟空之所以能击败十万天兵,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1. 孙悟空的强大个人实力: .............
  • 回答
    西游记里,孙悟空能使唤土地公,猪八戒却不能,这事儿说起来可不简单,里面大有门道,得从他们的出身、本领,以及在天庭的地位说起。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说说孙悟空。他那本事,咱们都清楚,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自学成才,而且学的都是硬功夫。他学艺的时候,拜的是菩提祖师,这位老人家.............
  • 回答
    《西游记》里,玉面狐狸的死,确实是孙悟空的一次狠手,这事儿得从头说起。首先,玉面狐狸是谁?她不是什么寻常妖精,是牛魔王的爱妾。你想啊,牛魔王是什么人物?那可是积雷山的山大王,神通广大,当年跟孙悟空齐名,称得上“平天大圣”,后来更是跟天庭翻脸,成了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拜把子兄弟。牛魔王家里还有个正妻,就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问得也相当到位。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三位师兄弟“能说”,《红楼梦》这位“大小姐”就显得“不接地气”了。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从评书这门艺术说起,再对比这四部书的“体质”,就一目了然了。评书的“好日子”:怎么来的,需要啥?评书,简单说就是.............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西游记》里一个颇为有趣的设定,很多读者读到孙悟空的金箍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时,都会感到困惑:既然这么重,为什么那些小妖小怪,甚至有时候是那些看起来并不强壮的妖怪,却能随随便便地扛着或者挥舞它?这里面其实有几层原因可以解释,咱们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金箍棒的“重”是怎么来的。它不仅.............
  • 回答
    在《西游记》的浩瀚神话里,孙悟空大闹天宫、搅乱地府的情节,无疑是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部分。其中,他那番“我老孙当年……”的自述,以及随之而来的“划掉生死簿”的壮举,更是将这位石猴的桀骜不驯刻画得淋漓尽致。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何地府明明掌握着生死簿,却不趁此机会将孙悟空的名字改回来,让他彻.............
  • 回答
    关于《西游记》和《水浒传》里塑造的那些“色中饿鬼”般的人物,以及他们是否代表了真实的僧侣群体,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得承认,这两部小说里确实有不少僧人形象,他们要么贪恋美色,要么欺男霸女,总之跟普度众生的“佛系”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比如《西游记》里的 猪八戒,那是.............
  • 回答
    《西游记》里,孙悟空对待沙和尚的“客气”,其实并非源于什么深厚的兄弟情义,也不是因为沙僧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让他如此敬重。细究起来,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的结果,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要之下的尊重”或者说是一种“形式上的礼遇”。咱们得从孙悟空的性格和他在取经团队中的地位说起。首先,孙悟空是天生叛逆.............
  • 回答
    关于白骨精在《西游记》中第一个出现的女性妖怪,以及她结局为何“最惨”的解读,这确实是很多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她结局最惨,其实还得从多个角度来看,不仅仅是身体被摧毁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白骨精虽然是第一个女性妖怪,但《西游记》中女性妖怪数量并不少,有些的下场也相当悲惨,比如玉兔精被收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