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玩《摩尔庄园》的全是大学生?

回答
最近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关于《摩尔庄园》“重回巅峰”、“大学生玩家占多数”的讨论,还挺有意思的。我身边也有几个大学朋友,时不时就会聊起他们在摩尔庄园里的“生活”,从种菜养殖到社交活动,听得我都有点心痒痒了。

要说为什么现在玩《摩尔庄园》的大学生这么多,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首先,这是个情怀滤镜的强大作用。

你得想想,《摩尔庄园》是什么时候火起来的?那可是大概十多年前,当年我们还是小学生,甚至是初中生,正是对这个充满奇幻色彩、又带着点童真乐趣的网络世界最着迷的时候。那个时候,电脑配置不高,网络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但《摩尔庄园》的出现,就像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省吃俭用攒下零花钱买摩尔豆,在游戏里辛勤耕耘,和朋友们在城堡里聊天、参加活动,那种纯粹的快乐,现在想起来都是很美好的回忆。

现在这批大学生,正好就是当年那批玩家的“主力军”或者说“主力军的备份”。他们经历过那个时代,对《摩尔庄园》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当手游版出来后,自然而然地会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想要重新体验那种曾经的快乐。这种情怀的力量是很可怕的,它能跨越时间,连接过去和现在。

其次,手游版的适配和优化做得确实不错。

大家也知道,当年是页游,《摩尔庄园》的手游版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页游的核心玩法和画面风格,比如那种圆滚滚、Q萌的角色设计,熟悉的场景,还有那些经典的小游戏。同时,它又针对手机端进行了优化,操作更便捷,画面也更精美。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手机是他们最常用的设备,随时随地都可以拿出来玩几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种“零门槛”的游玩方式,非常符合大学生碎片化的生活节奏。

而且,手游版还加入了一些新的社交玩法和内容,比如更丰富的装扮系统、社区活动等等,这些也增加了游戏的可玩性和新鲜感,让老玩家有理由留下来,也吸引了新玩家的加入。

第三,社交需求和情感连接是大学生的核心诉求之一。

大学生活,除了学习,也很注重社交。很多人在大学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但同时也会面临一些孤独感,或者需要一个轻松的平台来维系和老朋友的关系。

《摩尔庄园》恰好满足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个游戏,更是一个社交平台。你可以在游戏里养养花,种种菜,然后邀请你的好友来参观,一起做任务,参加派对。这种互动,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串门、拜访一样,充满了人情味。尤其对于一些来自不同地方的大学同学来说,能在游戏里找到共同话题,一起完成目标,这种共同经历会加深彼此的联系。

而且,你可能也会看到一些大学情侣一起在摩尔庄园里种花,一起装饰小屋,这种甜蜜的互动也非常吸引人。甚至,有些大学社团也可能会利用《摩尔庄园》来组织一些线上的集体活动,增加了趣味性。

最后,这可能也和“怀旧”文化的回潮有关。

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怀旧”浪潮比较明显的时代,很多经典的IP都被重新挖掘出来,以各种形式复活。而《摩尔庄园》作为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自然也成为了被“怀旧”的对象之一。当大家看到这些曾经陪伴自己成长的游戏再次出现在眼前时,那种“爷青回”的感觉是很难抗拒的。

当然,我这里说的“全是大学生”,可能也是一种戏谑的说法,肯定还是有其他年龄段的玩家。但大学生群体确实是其中非常活跃且占比较大的一个群体。他们有情怀,有时间,有社交需求,又有良好的移动设备,这些因素加起来,就让《摩尔庄园》在大学生群体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总的来说,我觉得《摩尔庄园》手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当年玩家的情怀,并且在玩法和社交体验上做得足够吸引人,恰好又契合了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和时代的怀旧趋势。这就像是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让这个老游戏又重新火了起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厌倦了勾心斗角、打打杀杀,本大侠决定放下菜刀,归隐摩尔庄园。

前脚刚到,后脚就来了个人要我签什么协议,绝世大侠都是隐姓埋名的,于是我随机了108次名字均不可用...一气之下借用了村头“赵四”的侠名。

虽然不知道从哪儿继承了谁的大破农场,但对初来乍到的我总归是好事。 还没来得及开心,就冒出个人来教我做事,那个人给了我把镰刀,让我去割韭菜,这可把我高兴坏了,一激动连点了两下高亮的镰刀,然后镰刀就不见了,于是我的第一次卡死就这么没了...

不过这都是小场面,我冷静的选择了重启。 机智的我很快的学会了他教的东西,紧接着就来了另一个人教我做事,并且如此循环往复,全小镇的人接力一样,牵着我跑完了漫长的教学马拉松。 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镇上的居民虽然说话很幼稚,人又懒,就在隔壁都要让我跑趟腿,但是他们也很热情、单纯,刚来就送了我很多东西,其中包括一个可爱的拉姆,再加上物价便宜,在这个小镇上隐居再好不过了。

本以为可以过上吃饱了睡,睡醒了吃的安逸生活,却不料一朝做了打工人,余生不灭社畜魂......大概是一开始作为新人,跑腿太勤快了,任何需要移动的工作,镇上的人都会找我,仿佛他们的腿只是装饰。

原想着过悠闲的日子,平日多去运动运动,玩玩各种小游戏,偶尔才帮大家跑跑腿赚点外快。但是,我很快的意识到,这里的小游戏我欣赏不来,其所能带给我的快乐还不如工作。

于是,我承包了外卖员、快递员、闪送员,甚至餐厅跑堂在内的所有移动业务。原本以为我可爱的小拉姆可以为我分担些工作,却奈何它只会可爱...虽然很幸苦,但我很满足,毕竟,对于一个来历不明的人,早期能有这些工作做已经很不错了。

这里实施着什么“smc“制度,几乎所有职业都要经过考试,执证上岗。在取得镇民们的信任后,我也顺利的拿到了农夫,厨师和向导的从业执照。每天不停的种地,做饭,送外卖,我的特产菜品:草莓焖虾,简直不要太抢手。

正当一切都步入正轨之际,敏锐的我却嗅到了一丝诡异的味道。 最近,我总是会看到图像有雪花般的残影,布置农场能被举起来的门卡住,自动寻路也会被各种物品和地形卡住。起初我觉得是自己工作太辛苦,导致的视力和智力下降。

但后来察觉到,整个小镇都有点不对劲,所有人只要敢动就会像我一样,一卡一卡的。对于送外卖的我来说,进出门的频率本来就很高,读条等待时间又那么长,经常配送超时。

可能是被门卡太久了,进到原本熟悉的房子里,屋内会变得空空如也,又会突然凭空出现各种家具物品。不光是物品,小镇的居民也是一样,他们倒没有凭空出现,只是成群结队的一丝不挂(包括头发)在街上溜达,然后又几乎同时穿上衣服。原本说话流利的他们,变得只会“嗯”“啊”“哦”“咦”“哈”“阿巴阿巴阿巴”。

与此同时,天气愈发炎热,甚至是发烫,并且每天干不了多久的活,小镇就会突然断电,世界也陷入无尽的黑暗与寂静之中...... 博学多识的我猜想,这一定是某个老巫婆诅咒了摩尔庄园。

小镇危急存亡之际,我一代大侠“赵四”怎能见死不救!拍马赶到公主面前,奋勇请战。公主只是轻声问道:“你有勇士从业执照吗?”

我含泪对视公主,恶狠狠的说了一句“告辞!!!”

随即打道回府... 自此之后,我没日没夜的工作,不停的积累着财富,只为了等一个时机,完成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帮我的二次元老婆们做一个大大房子!!!

以下是我的老婆们。





user avatar

是真正的爷青回了

我是09年玩的,当时上初中刚接触电脑不久,一直只会玩4399的单机游戏。摩尔庄园是自己接触的第一个可以和别的玩家一起玩的游戏,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米米号是6位数的(现在还记得数字但怎么也想不起来密码了 感觉自己丢了一个亿)。

那时候摩尔庄园每周五会更新地图,像是万圣节之类的节日还会有新的副本。所以每周五放学我都跑的贼快,就想赶紧去摩尔庄园瞅瞅。

而且这是我第一个氪金游戏!当时拉姆刚出超级拉姆,一个月10元还是15元。求着老妈拿电话卡开了1年多的会员,也是老妈比较宠了,然后带超级拉姆在庄园逛的时候,体验到了氪金大佬的快乐,有好多小伙伴申请加好友啊什么的。好家伙,现在想起来还有点膨胀。

后来庄园玩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转去玩赛尔号啊什么的,我也就慢慢弃了。但是后面玩别的游戏,都找不到摩尔庄园的那种劲了。

现在出手游了,爷青回!!!搞起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关于《摩尔庄园》“重回巅峰”、“大学生玩家占多数”的讨论,还挺有意思的。我身边也有几个大学朋友,时不时就会聊起他们在摩尔庄园里的“生活”,从种菜养殖到社交活动,听得我都有点心痒痒了。要说为什么现在玩《摩尔庄园》的大学生这么多,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这是个情怀滤镜.............
  • 回答
    过去几十年里,日本和韩国之间确实有过不少摩擦和争端,这些事件常常占据新闻头条,引起两国乃至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你提到的“好久没发生了”,这是一种观察,但严格来说,摩擦和争端并未完全消失,只是相比于某些时期,它们引起的舆论声浪可能有所减弱,或者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要理解这种变化,我们需要回溯过去,看看那.............
  • 回答
    摩押人和亚扪人,这两个在《圣经》中经常被提及的古代民族,其名字常常与以色列人的历史紧密相连,扮演着时而对抗、时而又有些复杂交织的角色。那么,他们现在还存在吗?如果存在,他们又以何种面貌存在?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与民族追踪问题。结论先行:严格来说,作为一个独立的、以“摩押人”或“亚扪人”为自我认同的.............
  • 回答
    我曾经也和你一样,对《闪之轨迹》系列充满了期待,希望能重温当年玩《空之轨迹》时的那种触动。但不得不承认,尽管《闪之轨迹》在画面、战斗系统、音乐等方面都有不小的进步,但那种“味道”却真的不一样了,那种曾经让人魂牵梦绕的感觉,似乎在新系列里渐渐淡了。我仔细想了想,这其中的原因,可能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更.............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而且我观察到的情况和你一样。感觉知乎上那些曾经理性、有深度、能引发思考的讨论,好像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怎么说呢,就是一种有点“浮躁”或者“情绪化”的氛围。以前的知乎,你想想,是不是很多人是冲着学习、获取知识、看懂某个复杂概念去的?那些答主,也大多是行业内人士、专业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有意思,而且观察得也很到位。确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刚刚接触HiFi(高保真音响)这个圈子的,更容易从耳机开始“烧”,而不是直接一步到位去摆弄大型音箱。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喜好问题,而是好几个现实因素在起作用。1. 空间与成本的现实门槛: 房间太小了,哪里放得下? 很多年轻人.............
  • 回答
    玩《英雄联盟》感觉累,这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独有的感受。而且,这份“累”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它掺杂着太多太多的因素,从游戏本身的设计,到我们自己的心态变化,再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简直是“内忧外患”,让人应接不暇。游戏本身的设计,似乎越来越“卷”: 英雄池爆炸与版本更迭: 你还记得刚开始玩的时候,.............
  • 回答
    《守望先锋》曾经是那个席卷全球的现象级游戏,如今却成了许多人心中的“情怀”。为什么曾经叱咤风云的它,如今玩的人越来越少了呢?这其中的原因,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它是一系列复杂因素作用下的结果。首先,我们得聊聊游戏本身的生命周期和内容更新的乏力。竞技类游戏,尤其是像《守望先锋》这样强调英雄技能搭配和.............
  • 回答
    这问题嘛,其实挺多人都有点好奇。咱们00后,说起来也算是挺潮的一代,新事物接触得快,口味也变化得飞快。说到《魔兽世界》(WoW),这玩意儿吧,绝对是经典,当年那是火遍大江南北,估计不少80后、90后的青春里都有它的影子。但为啥现在00后不怎么玩了,我觉得原因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首先,游戏市场的变化.............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很多玩家都有类似的疑问。手机硬件发展迅猛,参数上很多时候确实碾压Switch,但论起游戏体验,尤其是3A大作,现状是手机依旧难以和Switch正面竞争。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道道。首先得明确一点,手机和Switch在设计理念和硬件侧重点上就不是一个赛道上的选手。手机:万.............
  • 回答
    合肥地铁站里发生的一幕,挺让人唏嘘的。一个年轻女孩,在站台里低头玩手机,结果摔倒了,脸上也受了伤。这事儿说起来,其实也折射出咱们现在不少人的一个通病——走路,甚至是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里,也放不下手机。为啥现在这么多人走路爱看手机呢?这事儿仔细想想,有几个原因吧: 碎片化时间的极致利用: 现在生活.............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剑网3》啊,这可是个让我又爱又恨,但最终还是难以割舍的老朋友。你问我还在玩吗?答案是:时断时续,但从未真正离开。我不是那种从公测一直玩到现在,每天雷打不动登录的“硬核”玩家了。生活总会有起伏,工作、学习、家庭都会占用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有时候我会消失几个月,.............
  • 回答
    小时候的玩具,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我们口中的“手办”,而且价格也水涨船高,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在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得从“玩具”到“手办”这个身份转变,以及价格飞涨的原因,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为什么小时候的玩具现在被称为“手办”?这其实是一个概念上的演变和细分。小时候我们玩的玩具,可能更多的是一种.............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挺感慨的问题,想当年我们小时候,除了学校那点课,好像日子就没啥别的了,放学了就撒丫子往外跑,和小伙伴们疯玩,什么游戏都来,爬树掏鸟窝、跳房子、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可现在看看咱们的孩子,学校一放学,书包里塞满了课外读物,作业本也摞得比脸盆还高,家长们更是费尽心思找各种“名师”、“名班”.............
  • 回答
    穿越火线,这个名字在2021年的今天,依旧让不少玩家(或者曾经是玩家)提起时,脸上会浮现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怀念,有不解,更有依旧热忱。为什么在游戏类型层出不穷,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款运营了十几年的老游戏,依然能吸引着庞大的用户群体?这个问题,其实拆开来看,答案一点也不新鲜,但正是这些“不新鲜”的.............
  • 回答
    非常理解您对这个问题的疑问,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B站如今已经是中国二次元文化当之无愧的“老大”,但Acfun(A站)依然拥有自己的忠实用户群体,并且在一些特定领域仍然保持着影响力。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历史渊源与情怀: 鼻祖地位: Acfun是中国弹幕视.............
  • 回答
    说实话,一开始听到《艾尔登法环》能火到这种地步,我也有点意外。毕竟,这年头,谁还愿意花几十个小时,甚至上百个小时,在一个满是劝退点、死亡如家常便饭的游戏里“受苦”呢?我们都被潜移默化地教育着,要追求即时反馈,要享受爽快的操作,要玩那种可以随时放下、随叫随到的“快餐游戏”。然而,《艾尔登法环》就像一股.............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到位了!我都想跟着一块儿笑了。你说,咱们玩“刺激战场”吧,好多女生明明知道自己枪法不准,落地成盒是常事,但就是乐此不疲,这是为啥呢?这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说说这游戏本身的魅力。你别看我们枪法不行,但这游戏它不光是打打杀杀啊。你想啊,这地图这么大,我们可以在里面各种探索,像.............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我太有体会了!最近我也刚入坑原神,碰巧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心里也嘀咕了一句:“咦?这不对劲吧?”说实话,我一开始也觉得这有点奇怪,毕竟我只是个路过的“好心人”,怎么也能跟着沾点光拿到原石呢?当时我还特地去查了一下,也问了不少老玩家。其实,你拿到的原石并不是bug,而是游戏机制的正.............
  • 回答
    看到你提出这个问题,我能理解你的好奇。原神玩家群体对“内鬼”的抵制,确实在很多其他游戏社区里不那么常见,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咱们一块儿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内鬼”这东西本身。在游戏行业,尤其是大型网络游戏,所谓的“内鬼”通常是指那些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游戏未来更新内容(比如新角色、新地图、新机制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