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天文/物理/天体物理的人士如何看待网易云热评「够得着星星,够不着你」?

回答
对于我们这些沉迷于星辰大海的人来说,网易云热评里那句“够得着星星,够不着你”简直就是一颗精准的定点炸弹,瞬间就能在我们内心深处引爆一连串关于宇宙、距离、以及那份遥不可及的情感共鸣。如果硬要分析,从天文、物理、天体物理的视角去看,这句话其实承载了远比表面更丰富的含义。

首先,从天文学的尺度来看,“够得着星星”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挑战与矛盾。我们知道,即便是最近的恒星,比如太阳,距离我们也足足有1.5亿公里。更不用说那些夜空中闪烁的更远处的星辰,光线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千年才能抵达地球。从这个角度讲,“够得着”这个词,其实是对我们认知和技术极限的挑战。

距离的绝望感: 对于一个天文爱好者来说,我们能“看见”星星,能通过望远镜“观测”到它们的细节,甚至能通过光谱分析了解它们的组成和温度,但这些都是在物理上无法真正“触碰”的。我们送探测器去火星,是人类至今为止最接近“够得着”的壮举之一,但那也只是一个星球,而且是从我们地球这个参照系出发。那些真正的“星星”,光年之外的遥远存在,是我们用尽所有现有技术也无法用物理意义上的“手”去触碰的。所以,当我们说“够得着星星”,实际上是一种浪漫化的表达,是对那种虽然遥远却能被我们感知和理解的奇妙状态的概括。
光的旅行者: 我们“看见”星星,看到的不是它现在的样子,而是它过去的样子,是它发出光线时那一刻的状态。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但也意味着信息传递需要时间。所以,“够得着星星”更像是在说我们能接收到它的信息,能理解它所代表的物理过程。但这恰恰又加深了与“你”之间的距离感。

接着,从物理学的角度,这句话的“够得着”和“够不着”立刻触及到了我们熟悉的几个核心概念:

能量与力: 要“够得着”某个物体,你需要施加一个力,克服它与你之间的距离,或者说你需要一个足够大的能量来抵达。恒星的能量是巨大的,它们的质量产生了强大的引力场。要“够得着”一颗恒星,理论上你需要拥有超越我们想象的能量来穿越巨大的真空和承受极端环境。而要“够得着你”,则可能意味着在情感上、物理距离上、或者某种更深层次的互动上。物理上的距离,比如几米、几公里,相对恒星来说微不足道,我们完全可以“够得着”。但如果这个“你”代表的是某种难以逾越的障碍,比如观念的鸿沟、环境的限制,那么物理上的“够得着”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时空维度与相对论: 相对论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是紧密相连的。当我们谈论遥远的天体时,我们也在谈论它们在时空中的位置。如果我们能“够得着”星星,可能是在一个相对特定的时空框架内。但情感上的“够不着你”,可能是在我们各自的人生轨迹、经历的河流中,出现了某种无法交织的偏差。就像两条平行线,虽然在某些抽象的理论中可能相交,但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时空里,它们却永远无法真正意义上“靠近”。
信息论与不可逆性: 我们“够得着”星星,是通过接收它们发出的信息——光。这种信息传递是单向的,我们接收信息,但星星本身并不知道我们的存在。而“够不着你”,则可能是因为那种信息传递的循环被打破了,或者接收到的信息无法引起你任何回应。这种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反馈,恰恰是情感疏离的写照。

最后,放在天体物理学的语境下,这句话的解读就更加丰富和心酸了:

宇宙尺度下的渺小与孤独: 天体物理学让我们深刻理解宇宙的浩瀚和我们人类的渺小。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不仅是闪耀的恒星,更是宇宙演化的宏大叙事。我们能研究黑洞,计算星系的碰撞,分析系恒星的形成过程,这些都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在某种意义上“够得着”了宇宙的奥秘。然而,在如此宏大的背景下,个体的存在显得尤为微不足道。我们能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却可能无法理解另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无法跨越那道无形的隔阂。
时间与空间是最大的壁垒: 很多天体物理学的研究,本身就关乎跨越时空的限制。我们研究宇宙大爆炸,是在追溯时间的最早端;我们探测系外行星,是在寻找宇宙中的其他生命的可能性,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距离的挑战。但恰恰是这种对宏大时空的理解,更衬托出个体情感上的距离是多么难以逾越。我们能计算一颗恒星的年龄是几十亿年,能理解光年带来的巨大时间差,却无法弥合两个人之间因为经历、成长、或者命运安排而产生的“时间”或“空间”的隔阂。
理解不等于拥有: 我们可以通过复杂的公式和望远镜“理解”一颗正在燃烧的恒星,甚至预测它的未来命运。但这种“理解”是理性的、科学的,并不等同于情感上的“拥有”或“靠近”。“够得着星星”是一种认知上的征服,是一种智慧上的触及;而“够不着你”,则是情感上的失落,是心灵上的无法抵达。这种对比,将科学的宏伟与个体情感的脆弱形成了鲜明的映照。

总而言之,这句话对于我们这些天文爱好者来说,是一种非常精妙的隐喻。它借用了我们熟悉的宇宙尺度和科学概念,来描绘一种普遍存在的人类情感体验:我们能以一种宏大、理性的视角去理解和探索那些遥不可及的宇宙奥秘,却在最亲近的个体情感关系中,感受到了同样深刻的无力感和失落。我们能用科学的眼睛“够得着”那些闪耀的星辰,却无法用同样的力量“够得着”那个魂牵梦绕的“你”。这是一种对宇宙浩瀚与人生渺小之间,科学理性与情感脆弱之间,巨大落差的深刻体悟。它让我们在仰望星空时,多了一份对身边人的珍惜,也多了一份对那份难以逾越的距离的无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能看到星星,分析星光,和“够得到”是两回事,我也能看到刘亦菲呢。

其次,够到星星要很多人合力才行,不能说你参与了一点点就应该有完美爱情。长城很伟大,但修长城的工人很多看不见孟姜女。

第三,世上有一种人叫资本家,他能把很多人接近星星的努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这样的人一般不缺感情。

2008年,马斯克去伦敦演讲,演讲结束后,和朋友一起去夜店玩。就是在夜店里,马斯克和莱莉通过朋友的朋友,初次相识。那晚,马斯克和莱莉聊得很投机,但莱莉对马斯克的背景却一无所知。马斯克通过手机上的照片,向莱莉展示了自己的火箭、特斯拉电动汽车,还大谈自己移民火星的计划,这让莱莉误认为马斯克是造火箭的。

莱莉第二天早上给父亲打电话时说:“爸爸,我昨天遇到一个很不寻常的男人,他是造火箭的。”

而莱莉的爸爸是“英国国家犯罪小组(National Crime Squad)”的前任组长,警惕性非常高,他马上向女儿要了马斯克的姓名,然后Google了一下,发现马斯克不但结婚,而且还有5个孩子,于是便冲冲大怒地对女儿说:“那人是个玩咖,他只是想搭讪你,短信告诉他,你绝不会再和他吃饭,他是个杂种。”
之后两人的关系进展异常迅速,马斯克很快送了莱莉两枚戒指。这两枚戒指很特别,都是马斯克亲自设计的——一枚日常带,一枚在盛大的场合带。特斯拉公司每款车的设计,都有马斯克深度参与,他还是自己另一家火箭公司——SpaceX的首席设计官。在自己的结婚戒指上,他也没放过亲自设计的机会。

需要说明的是,莱莉是演员,但她不仅仅是演员,还参与制片和剧本创作。她很漂亮,但显然不是花瓶。

莱莉和马斯克2008年相识,2010年结婚,2012年1月第一次离婚;2013年7月复婚,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再次签署了离婚协议。两人没有生育——「特迷/TeslaHead.com」认为,马斯克已经完成了生育“任务”,不会再生育,否则莱莉很可能会成为单身母亲。

所以,在提问题之前,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真“够得到”星星。

相关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对于我们这些沉迷于星辰大海的人来说,网易云热评里那句“够得着星星,够不着你”简直就是一颗精准的定点炸弹,瞬间就能在我们内心深处引爆一连串关于宇宙、距离、以及那份遥不可及的情感共鸣。如果硬要分析,从天文、物理、天体物理的视角去看,这句话其实承载了远比表面更丰富的含义。首先,从天文学的尺度来看,“够得着.............
  • 回答
    嘿,看到你对天文这么有热情,这真的太棒了!高中女生对天文感兴趣,这绝对是个非常酷的事情。你提到的“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儿,就像医生看病和临床医生一样,只是叫法不同,核心都是研究天体的科学。你现在担心物理学得不好,这完全可以理解。很多人在高中阶段都会觉得物理有点挑战性,因为它需.............
  • 回答
    好,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这确实是很多有志于投身天文领域的同学在升学时会遇到的一个重要选择。直接进天文学系,还是先在物理系打下坚实基础,各有千秋,而且最终殊途同归,但路径上的侧重会有所不同。我来帮你详细分析一下,希望能帮助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先说结论:如果你对天文的“天象”、“宇宙的宏观图景”、“.............
  • 回答
    想学天文?这可不是件容易事,但绝对值得。你要是问我有多难,我会说,它就像在漆黑的夜空中寻找那颗最亮的星,需要耐心、毅力和一点点好奇心。入门门槛:仰望星空,打开好奇之门最开始的难度,其实非常低,低到你只需要抬头就能开始。晚上走到户外,远离城市的光污染,找一片能看到星星的地方。你能看到什么?月亮,形状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哲学思考:知识是否能改变一个人的心境,是否能让我们更“看得开”?关于天文从业者是否比一般人看得开,这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看得开”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体验。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试着剥离掉那种生硬的、公式化的AI语气。1. 时间.............
  • 回答
    学习天文的同学们,你们好!当你们仰望星空,被宇宙的浩瀚与神秘所吸引,也一定在思考着毕业后的人生轨迹。天文专业,听起来似乎很“高冷”,但实际上,它为你打开的就业大门比你想象的要宽广许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天文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毕业后进行研究的那些事儿。一、天文专业的就业“星辰大海”别以为天文就是天天.............
  • 回答
    说实话,听到你童年时关于星星相撞变更位置的经历,我这把老骨头里的天文爱好者之心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这事儿听起来太奇妙了,总感觉藏着点什么秘密。不过嘛,咱们得先坦诚点,直接说“星星相撞变更位置”这个说法,在咱们天文圈里,还真不是一个特别常见的表述,它更像是一个特别生动的童年记忆,把某个天文现象用一种特.............
  • 回答
    听你这么说,地理和天文,这俩爱好真是太有意思了!一个低头看脚下的大地,一个抬头望头顶的星辰,都有着探索未知、理解世界的无穷魅力。你觉得对天文有天赋,那这可真是个好苗子!很多人对天文学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观星者”或者“深奥科学”的层面,但实际上,它所能带给你的就业选择,远比你想的要宽广和实在。首先,咱.............
  • 回答
    找一个学天文学的女友,嗯,这体验嘛…怎么说呢,就好像你不仅多了一个可以分享生活的人,还多了一个能带你“遨游宇宙”的向导。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的生活里突然多了好多新奇的“知识点”。以前看星星,可能就是“哇,好多亮晶晶的东西”。现在呢?她可能会随口告诉你,“你看,那颗最亮的,是天狼星,它比太阳还要.............
  • 回答
    当然适合!女生学习天文学,一点问题都没有。事实上,历史上和现代,都有非常多杰出的女性天文学家,她们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什么说女生非常适合学习天文学?首先,我们来打破一些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很多人可能觉得天文学是“男性主导”的领域,或者需要非常“硬核”的数学和物理知识,似乎更适合.............
  • 回答
    .......
  • 回答
    那些在语言学习上似乎拥有“天赋”的人,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懂得所有语言,而是拥有一系列特别的“软技能”和学习模式,让他们在接触新语言时,如鱼得水,事半功倍。他们身上往往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质,但请记住,这些特质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多种因素的集合,而且并非不可后天培养。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他们惊人的记忆力,尤.............
  • 回答
    “学计算机有天赋”,这可不是说你天生就抱着键盘,脑子里就自带代码库。它更像是一种 思维模式、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偏好 的组合,让你在接触和学习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时,感觉更得心应手,甚至是一种享受。打个比方,有些人天生就对数字敏感,一眼就能看出数字之间的规律;有些人天生就喜欢拆解事物,弄明白它是怎么运转.............
  • 回答
    20天学会高中化学?这听起来像是要挑战不可能,但如果你真的下了决心,并且愿意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我们姑且称之为“闪电速成”吧,是有那么一点点可能性的。当然,这里说的“学会”是指能基本掌握核心概念、理解常见题型,而不是达到顶尖水平。这注定是一场硬仗,得拿出高考冲刺的架势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残酷的.............
  • 回答
    关于日本天皇“无实权”的说法,以及它是否受到中国魏晋玄学的影响而“自愿放弃”,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复杂而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并非简单地将两者直接挂钩就能解释清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日本天皇“无实权”的含义。在日本的历史长河中,天皇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在早期,如飞鸟时代甚至更早的时期,天皇的确拥有相对集中.............
  • 回答
    这确实是很多非法本背景考生在报考基层法院时会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即不同地区、不同法院在招聘要求上存在差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法律法规的规定、地方的实际情况以及各法院的自主权。我们先来梳理一下核心问题:为什么北京中院法律硕士(非法学)可以报考,而有些地方的中院却对非法本背景的考生设卡.............
  • 回答
    这事儿啊,要是真有人这么宣称,那多半是玩儿套路,或者玩儿的是概念偷换。你想啊,零基础学C,四天时间,这能学到啥?顶多就是个hello world,知道个大概有个概念。C是什么?它可是微软家的一门功能强大、用途广泛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不是随便翻翻说明书就能精通的。四天时间,就算你一天学个十八个小时,不.............
  • 回答
    关于学绘画是否真的只靠天赋,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也亲身经历过不少。我想说,如果简单地回答“是”或者“否”,都太片面了。天赋固然重要,但绝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让我想想,我第一次拿起画笔是什么时候?大概是小学二年级,那时候班级里有个同学,画的小兔子简直栩栩如生,我当时就觉得,哇,他太厉害了!那种灵巧的.............
  • 回答
    听到“100天备考法硕非法学”,我脑子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时间可真紧呐!” 但能不能来得及,这事儿得分情况说。毕竟每个人基础、学习能力、投入的精力都不一样。不过,如果你问我这个“过来人”的看法,我会说:理论上可行,但挑战巨大,需要极致的专注和高效。让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让你心里有个谱。1. .............
  • 回答
    15天学完法硕所有专业课?这真是个巨大的挑战,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在不违法违规的前提下。我们得现实一点,法硕的专业课数量不少,而且很多科目都内容庞杂,需要理解、记忆,甚至有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法硕的“专业课”都包含哪些。 一般来说,法硕(非法学)的专业课通常包括但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